紫笔文学 > 我的抗美援朝最新文章 > 第六百零三章 得进去

第六百零三章 得进去


第六百零三章  得进去

半夜的时候,我们三个战斗小组,就已经全都潜伏到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可敌人都扎堆缩在战壕里,并不冒头。

我们抓不住落单的敌人,也就只有潜伏下来等待时机。

可等了许久,已经过了凌晨三点,我们还没有找到机会。

即便是我,也不由得开始有些急躁起来。

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我们阵地,不然我们就得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再潜伏一整个白天。

那样,危险将会成倍的增加。

这里的杂草比较稀疏,我很难保证,潜伏一整个白天,不会被敌人发现。

晚上的时候,趁着天黑,我们还能隐蔽。

可到了白天,傻子也能发现自己眼前突然多出来几堆和之前不一样的草堆。

敌人从来不会有什么侥幸心理,不管是不是,只要怀疑,他们肯定先是好几梭子子弹打过来。

甚至有可能直接呼叫战斗机,投下凝固汽油弹,将阵地前沿的这些杂草全部烧个干净。

事实上,在和志愿军展开阵地战之后,美军就没少吃志愿军小分队夜袭战术的亏。

于是不管是美军还是南伪军,只要他们阵地前的草长高了。

他们就很热衷于呼叫攻击机给阵地‘除草’。

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整个敌人的阵地,寻找着任何我们能够利用的漏洞。最终,我将目标锁定在了敌人前沿阵地的后面。

我向其他两个小组打手势:“得进去!”

美军喜欢用环形工事,于是即便是他们驻守某个山头的时候,构筑的工事也都很有环形工事的特点。

除去雷区和铁丝网,美军阵地的最外围一般是单兵坑连成的战壕。

这一线的战壕工事,以机动灵活的勃朗宁轻机枪作为火力支撑。

步兵作为配合,他们的用处更多是保障机枪阵地的安全和火力输出。

和志愿军狭窄蜿蜒的战壕不同,美军的战壕很少是他们自己动手挖出来的。

他们的战壕,很多是由工程机械直接挖出来的,又深又宽。

战壕的两边墙壁,会用木材进行加固。就算是遇到那些工程机械上不来的阵地,南高丽也并不缺民夫和补充兵。

战壕里有不少扎堆的美国兵,这些美国兵大多三五成群,有的在打牌,有的抽着烟聊着天。

除了在只露出一个小小射击孔的观察哨里面,负责观察和警戒的人之外,大多数美国兵都显得无所事事。

但他们人数比较多,很难让我们有下手的机会。

一开始我想要等等,看有没有上茅房落单的敌人。

但敌人现在都学精了,在战壕里专门修了解决个人问题的地方。

解决在罐头盒里,完事儿就直接扔出来。

我们毕竟只有十个人,而且几个新兵都缺乏经验。

按照我之前的预计,我们最多只能抓两个敌人的舌头。

如果再多,我们没法将他们安全带回去,同时也会增加被敌人察觉的几率。

而敌人前沿战壕的后面,是有一小段距离的缓冲地,这段距离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防御的。

那只是给步兵留下来的备用工事。

但是那里并不意味着就是漏洞。

因为在这片缓冲区域的后面,就是敌人的核心阵地。

核心阵地里大都是堡垒群,到处是重机枪火力点。而且那些机枪火力点,很多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即便是我们的76.2毫米野炮打在上面,也难以撼动分毫。

二排打冷泡的时候,最开始就对着敌人的核心阵地做了试验。

我们的炮兵对敌人重机枪堡垒的毁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可能需要一个炮兵连打五六十发炮弹,才有一定可能炸毁敌人的重机枪堡垒。

而且这些重机枪堡垒大多都半埋入地下,直瞄和火箭筒,也并不好使。

这些堡垒中间,还藏着很多暗堡。

暗堡经过非常严密的伪装,平日里看起来和周围的山坡无异,但其实里面被挖空布置了机枪。

在我们的步兵发动冲锋的时候,这些暗堡会突然开火,给我军重大杀伤。

如果是在正常进攻的时候,贸然冲上那一片看似没什么防御的缓冲区。

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无数不同方向打过来的枪林弹雨,整个山坡会立刻变成血肉磨坊。

暗堡是一种很高明的防御工事,平时很少有人提及,但其实作用很大。

我们跟敌人学习,在自己的阵地上也搞起了暗堡。

敌人进攻的时候,也发挥出来了很大的作用。

考虑一下之后。

我决定,三班的其他人留在原地监视和接应。

而我,要带几个人,找机会穿过敌人的前沿战壕,深入到敌人核心阵地和前沿阵地之间的缓冲地去。

那里的敌人警惕性没那么强,落单的机会会大很多。

我叫上了陈楚生一起行动,这位西南剿匪战场支援上来的老兵油子,捕俘可是把好手。

陈嘉和蒋胜志想要跟着我一起行动,我最开始是不同意的。

想了想之后,还是觉得我可以信任我自己的兵。四个人,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多!

我们四个人,向着敌人前沿战壕的侧翼爬了过去。

邓杨等人,架起了机枪,随时准备支援我们。

但其实谁都知道,这样的支援,只是心里安慰。

我们现在的位置,一旦要是暴露了,必然是十死无生。

但也有句话叫灯下黑,越是靠近敌人的战壕边缘,敌人反而警惕性越差。

我们四个找了一段没有敌人的交通壕,很顺利的就越过了敌人的前沿防线。

渗透防线这种事情,人越少越好行动,人越多,反而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但是小股部队即便是渗透进去,也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四个人沿着敌人的交通壕向敌人的核心阵地位置摸,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

陈楚生将冲锋枪背在了背后,取出一支锋利的刺刀到手里。

冲锋枪射手原本是不配备刺刀的,但是考虑到我们执行的任务。

我还是挑了几支美制M1步枪的刺刀充当匕首,将它们打磨得极为锋利。

他的后面是蒋胜志,手里端着苏制冲锋枪。

弹鼓里压满了子弹,但关着保险。

我们不是敢死队,也并不想和敌人拼命。

所以开枪是下下选。

再后面是陈嘉,他端着崭新新的M1步枪。

这枪他用着还有些生疏,但半自动步枪胜在火力强大。

最后面的是我,负责殿后和清理我们经过的痕迹。

头顶上敌人的探照灯仍旧十分警惕地扫来扫去。

但对他们自己阵地内部的这一片黑暗区域,却似乎是比较放心。

敌人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他们阵地外围的雷区和铁丝网附近,以及正在被警戒机枪封锁的小路路口。

没走多远,就听见几个纷乱的脚步声。

我们立刻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https://www.zbbwx.net/book/4209127/1446280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