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供不应求


徐氏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也不再做声,唏哩呼噜把一碗豆皮吃完了。

晚上睡前张平安去书房看了看,三个簸箕里的鸭绒已经烘得半干了,又往火盆里续了几块炭后,张平安这才回屋睡去。

第二日一早,张平安刚起身,五丫便跑进来兴奋道:“小弟,鸭绒都烘干了,还香香的。”

张平安笑道:“五姐,你过去看啦?”

“是啊,一大早爹就过去看了一趟,娘也过去看了一趟,我刚刚过去看,鸭绒都烘得干干的,而且香香的,爹娘不知道要不要收起来,所以就没管,等你起来再做决定”,五丫笑道。

“那挺好的”,张平安洗漱以后才去书房看鸭绒,果真都已经蓬松起来,白白的香香的,伸手一摸,手感特别细腻。

张平安去跟自家老娘又要了两个布袋子,喊来五姐六姐帮忙:“五姐,六姐,我们把这些鸭绒都装进去,但是不能压得太密,会影响鸭绒的弹性。”

“好嘞”,五丫六丫笑道,也很有成就感。

把鸭绒都装好以后张平安也没等明天袁家过来取,给了小虎几文钱让小虎跑腿送到袁家去。

“小虎,你出门以后叫个板车过去,路上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知道吗”,张平安嘱咐道,之前他总觉得小虎太小,一直也没怎么让小虎帮忙做事,总是不太放心。

小虎比张平安还兴奋,拍拍胸脯道:“平安哥,你就放心吧,我都快十一岁了,之前跟二伯一起出去买东西都买了好多回,城东我熟。”

说完就拿起两个布袋飞奔出去了。

张老二也在一旁道:“小虎都是半大小伙子了,不用担心他。”

张平安在家提着心,大约半个时辰,小虎便回来了,扶着膝盖气喘吁吁道:“平安哥,东西已经送到了,袁二少爷说会让绣娘赶紧做出来。”

张平安松一口气,笑道:“行,我知道了,快去喝杯水歇歇。”

袁子昂的做事效率没让张平安失望,本以为最起码也要等明日,谁知下午申时左右,袁子昂便坐车过来了,用一张大的包袱皮包了一床羽绒被。

袁子昂让家里两个小厮把被子在堂屋展开,两头牵着,笑道:“平安,这羽绒被确实不错,十分保暖,为了省时间,我让我奶绣坊里面十个绣娘一起上手做的,分工合作,不到一个时辰就做好了,被面我用的浅蓝色丝绸,刺绣来不及做太复杂的,只绣了简单的牡丹花。”

张平安仔细看了看刺绣手艺,十分不错,针角细腻,袁子昂嘴里简单的牡丹花也并不简单,配色由浅到深,十分逼真,花朵四周还配了有绿色的枝条,已经是精品了。

不由赞道:“这个已经算不错了,你准备什么价钱卖?”

袁子昂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道:“我想过了,咱们的面料、刺绣还有鸭绒的本钱大约在二两多,我准备一床被子卖六到十两,根据刺绣工艺的复杂程度来定。”

张平安点点头:“这个差不多就是一锤子买卖,一旦鸭绒普及后,以后价钱会越来越低,咱们现在确实不能定低了,那衣服呢,一件衣服的鸭绒成本会更低,做一床被子的量差不多可以做八到十件衣服。”

“三到十两不等吧,看绣娘的做工还有面料”,袁子昂思索片刻后道。

“成,那接下来咱们就要大量的收鸭绒,还有处理鸭绒了。”

袁子昂笑道:“我已经吩咐下人去周边各个养鸭大户家里去收了。”

张平安赞道:“子昂思虑周全,多谋也!”

“嘿嘿,要不是你的点子也没有这个生意做了”,袁子昂嘿嘿一笑。

袁家在城郊有一处小别院,接下来就是在别院这边处理鸭绒,然后把鸭绒送到绣坊去加工。

袁老夫人陪嫁的这家绣坊规模还算大,里面有二三十个绣娘,许了高额工钱后,这几十个绣娘开始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刺绣。

两边一起合作,没几天时间有了一批存货后,便开始在布庄售卖,刚开始卖的一般,毕竟价格昂贵,后来袁子昂送了几条被子给相熟的亲朋好友使用,请他们帮忙推荐推荐,加上刚开始买过的人觉得确实好,口碑也起来了,慢慢开始供不应求。

袁子昂跑到别院来吐槽:“刚开始是有货愁卖,现在是不愁卖但没货了,有好些家里是腊月里嫁女儿的,一买就是六七床做陪嫁,光靠收周边那些养鸭户的鸭绒根本都不够。”

张平安也很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正咱们第一波钱也赚了,没原料咱们也没办法呀!”

袁子昂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看到有钱挣不了心里就是难受,只能瘫在椅子上叹气:“哎!平安你说的也有道理,明日就除夕了,我跟你对下账把银子给你分一分。”

亲兄弟还明算账,张平安把账本仔细看过后,核对无误,于是点头道:“我看过了,没问题。”

“成”,袁子昂笑道,从怀里掏出银票,“咱们一共卖了一千八百六十五两,减去成本500两,分你546两,我手里没有散钱,给你六百两银票。”

张平安接过后道:“成,我等一下找你54两。”

袁子昂点点头,两人都是心里有谱的人,没说什么零头不要了的话。

就这样,在除夕的前一天,鸭绒生意告一段落,张平安揣着五百多两回家,数额太大,这事张平安只跟自家老爹说了说。

张老二闻言倒吸口凉气:“有钱人的钱这么好赚呢,短短不到半月你就赚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张平安自己留了100两银票,剩余的交给张老二保管,笑道:“爹,有钱人的钱就不是钱,只是一种购买货币而已,只要能让他们觉得享受到了舒服了,多少钱他们都舍得花。”

张老二感叹道:“你刚出生的时候,咱们家还在张家村种田,一年才能存三两多银子,这还算是村里境况好的人家,这500多两咱家要存几辈子才够啊!”


  (https://www.zbbwx.net/book/4146666/1488297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