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小说最新章节 > 第五百三十七章 我大秦岂好战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第五百三十七章 我大秦岂好战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宜嫁娶、祭祀、动图、出行。

经过尽半个月的紧张筹划之后,大秦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烟阁正式启动,开始破土动工,当今陛下大秦二世皇帝赵郢亲自出场,率领文武百官祭祀天地。祭奠在大秦历代开疆拓土抵御外敌中,为大秦壮烈牺牲的虎贲之士,祭奠为大秦江山社稷,呕心沥血,奉献心智的历代先贤。

祭祀大典进行的极为隆重。

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黄石公,亲自主持。

奉常典乐、车府令张良、仙师徐福、才女许负陪同左右。数千身披玄甲的大秦精锐,位列其后,庄严肃穆。

“尚飨——”

随着礼官的唱赞,大秦二世皇帝赵郢亲自上香,身后,文武百官躬身行礼,数千大秦精锐,行军礼。

祭奠完成,赵郢这才带着文武百官,陆续离场。

随着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烟阁的陆续开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咸阳,想要看一看,这个被大秦郑重其事推出来的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烟阁,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秦人为之扬眉吐气,与有荣焉。

先是,梅县孟西白三氏族老亲至,自负粮草,带着族中子弟,自愿加入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烟阁的修建当中。随后又有关中伤残退伍的老兵,背着粮食,默默地加入到了修筑的过程。

这就如同开启了什么神奇的按钮。

随后,几乎每日,都有人自愿加入到这项工程当中来,这些人当中,有失去儿子的父亲,有失去父亲的儿子,有没了丈夫的妻子,有失去父母的孤儿,还有失去战友的老兵。

每一个人,都很虔诚。

不要报酬,自负粮草,只是想要尽一份自己的心力,搬一块砖石,捧一捧黄土。

消息传到皇宫。

赵郢沉默良久,这才慨叹道。

“我大秦,能从区区一边陲之地的小国,成长至今,东至瀛洲,西抵大宛,南达象郡,北越瀚海,涵盖六国,席卷天下,都是这些忠贞之士的功劳啊……”

说到这里,赵郢叹息再三,回顾左右。

“朕不能对这些忠诚赤诚臣民的心意视若无睹——传朕旨意,凡自愿前来之百姓,一律善待之,妥善安排食宿,钱粮倍之。”

但这是老秦人的反应!

至于那些被圈养在咸阳的六国王室,以及六国之地的百姓,心中就很有些不是滋味。这些年来,各国之间,征伐不断,尤其是始皇帝开启了统一天下的战争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如今天下归秦,然而,战死沙场,以及死在战乱中的人却回不来了。

其实,这十几年来,整个社会都在默默地舔舐着伤口。

但,今天,大秦建烈士碑,修忠烈祠,筑凌烟阁,对于六国的孤臣百姓来讲,却等于是把这道伤口重新撕开,让人再次想起那段惨痛的历史。

为大秦战死的人,可以树碑立传,入忠烈祠,甚至就连活着的人,也可以进凌烟阁,但是,那些为了自己国家而战死的忠臣勇士,又何以祀之?

若干年后,谁还记得他们曾为了自己的君王家国,前赴后继,战死沙场,死不旋踵?

……

章台宫。

李斯神情错愕地看着坐在上手的赵郢,良久才反应过来,上前拱手道。

“请陛下三思……”

赵郢点了点头,环顾左右,见非独李斯,就连负责这件事的其他几人,如右相冯去疾,上卿蒙毅,也都神色凝重,这才看着李斯,语气很是温和地问道。

“左相可知,朕修烈士碑,忠烈祠,是为了什么……”

李斯肃然道。

“是为祭祀那些为我们大秦战死沙场的忠勇之士,也是为了铭记那些为了我大秦呕心沥血的肝胆老臣,以示后世子孙不忘根本……”

赵郢微笑颔首。

“那你说,朕为何不在烈士碑和忠烈祠前,冠以大秦之名?”

见李斯面露沉思之色,赵郢这才神色郑重地道。

“我大秦灭六国,而吞并天下,非是贪图六国之土地,而是太上皇悲天悯人,怜惜天下黔首,不忍见六国之间,征战不休,使天下黔首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故而才起兵戈,灭六国,毁其宗庙社稷,欲以兵戈而止兵戈……”

说到这里赵郢慨然起身,环顾左右。

“我大秦岂好战哉?是好天下之和平,万民是福祉!”

李斯闻言,不由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一脸严肃的赵郢,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旋即便深深埋下头去,沉声道。

“太上皇用心良苦,实天下之至圣,然臣恐天下之人愚钝,不能理解太上皇的心意,愿意以臣微薄的言辞,略述太上皇为天下苍生的一片苦心……”

赵郢闻言,不由欣慰地点了点头。

“左相之言,深得我心!我大秦有左相这样的人才辅佐,岂有不更加兴盛强大的道理……”

说到这里,赵郢才神色郑重地道。

“然而,天下忠勇敢战之士,岂独大秦之士,楚、燕、韩、魏、赵、齐之属,皆有之。他们身为臣子,领君王之命,而抗礼于大秦,岂是有私心哉?各为其主,各尽其忠罢了!立场不同,然而,都尽是忠烈之士,其忠烈之心,慷慨之意,足以与我大秦之虎贲并列,而为后世子孙范!”

说到这里,赵郢扫了一眼,神色复杂的李斯、冯去疾和蒙毅等人,意味深长地道。

“更何况,如今哪里还有什么楚、燕、韩、魏、赵、齐之属?山东六国之地,尽是我大秦之臣。既然都已经是自己的臣子,他们的家族后人,也都已经遵循我大秦的法令,服从我大秦的领导,行为举止没有什么错处,山东六国之地的那些忠勇赤诚之豪杰,为什么就没有享受祭祀,配享血食的机会?”

说到这里,赵郢收回目光,淡淡地道。

“朕要借这个机会,列六国忠勇敢战之士入烈士碑铭,进忠烈之祠,与我大秦先烈共享香火血食,使天下之人,共祭之,也告天下之好战必危,而畏战必亡的道理,使天下之民,以史为鉴,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李斯闻言,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赵郢那年轻到过分的面孔,诚心诚意地躬身拜倒。

“陛下英明,臣等远不能及……”

此时,冯去疾和蒙毅也终于彻底明白了赵郢的苦心,不由心悦诚服地上前拜倒。

“陛下英明!”

赵郢笑着伸手虚扶,语重心长地道。

“天下一统,再无秦齐楚燕韩赵魏之分,天下之民,无论匈奴、百越,又或者是月氏、西域之民,海外孤岛之属,皆是我大秦子民,你们身为宰辅,更要牢记这里面的道理……”

……

随着左相李斯、右相冯去疾和上卿蒙毅出去。

很快,大秦二世皇帝的一番言论和决定,便彻底轰动了整个咸阳,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向着整个天下迅速蔓延。

震惊了整个天下!

六国故地,先前那些心情悲怆,为自家二郎鸣不平的声音消失了。以如今的形势,大秦朝廷肯放下身段,把自己那些忠勇敢战之士列入烈士碑,请入英烈祠,让他们配享香火祭祀,他们这些人还有好说的呢?

这已经是莫大的恩德了吧?

只是,这份恩德让每个人都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最终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但对于老秦人来讲。

这个消息的反应,就比较复杂,愤慨不解者有之,痛苦流涕者有之,五味杂陈者有之。

若是这个消息,没有伴随着当今陛下那悲天悯人的解释,如果这个解释不是出自宅心仁厚,仁而爱人,素来极得民心,拥有无数拥趸的赵郢之口,这个消息一旦放出来,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

但这个解释,恰恰出自赵郢之口,他们的心态就变得颇为微妙。

最初的愤怒逐渐小腿子之后,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今陛下的良苦用心,觉得好像真的很有道理。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谁家的父亲,不是父亲,哪家又愿意把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哪家又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

大家都一样,只不过都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可怜人罢了。

都是六国君主的错!

舆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开始逐渐地向着赵郢希望的方向改变。

赵郢不由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着按照前世那些推手的操作,在暗中推波助澜,引导舆论,事实证明,那些手段,不仅在后世能大行其道,拿到大秦来,更是如鱼得水。

毕竟,这个时代的百姓,比后世的百姓更淳朴,也更简单。

当然,这也归益于赵郢穿越以来,一直孜孜不倦的对自己人设的打造,他仁而爱人,虚怀若谷,关爱百姓,礼贤下士……

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努力帮助百姓,为百姓做事,让人感激敬重的皇长孙。

这两年来,几乎所有的能惠及百姓的政策,都出自当今陛下的提议。

见自家孙子一副劫后余生的小模样,始皇帝不由笑着打趣道。

“朕还以为你胸有成竹,一点都不担心呢,原来你也知道害怕啊……”

赵郢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凑到始皇帝面前,拉了个小凳子,一屁股坐了下来。

“我怎么不害怕,六国的人心虽然需要拉拢,但关中才是我们大秦的根本,若是为了拉拢六国之人,而失去关中百姓的拥戴,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玩火自焚……”

始皇帝见这小子,兀自在那里煞有介事地拍着自己的胸脯,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有些好奇地问道。

“郢儿,你这些手段,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赵郢拎起面前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口气干下去,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很是随意地道。

“当时从书上学来的……”

见始皇帝一脸怀疑地看着自己,赵郢很光棍地摊了摊手。

“大父,读书这玩意儿,就像读兵法,虽然大家都是读的同一本书,但能从中汲取多少智慧,却要全看个人的领悟——谁让你孙子读书读得好啊……”

说到这里,扬了扬眉,一脸得意地道。

“大父啊,您老人家读书少,不懂,我们读书人是这样子的……”

赵郢话没说完,就被始皇帝举起面前的奏疏,啪叽一下给抽到脑门子上。

“臭小子,说你胖还喘上了……”

说是这么说,不过始皇帝还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家大孙子的这个解释。因为何止是这一次舆论的推动和引导,自家这个大孙子那些近乎不可理解的想法都没办法按照常理来理解。

只能说,自家这个孙子读书真的是读通,读透了,读出了前人都未曾想到的智慧了,这大概就只能称之为天才了。

不愧是我始皇帝的孙子!

……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怎么看待,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烟阁的修建进度,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并始终吸引着百姓的注意力。

成为人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消化,如今就算是关中的百姓,也已经逐渐接受了赵郢的说法,对六国那些曾经跟自己打生打死的敌人,跟自己家的先烈一起享受香火祭祀,没有了当初那么大的敌意。

很多东西,真的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只要一开始不崩,后来就会慢慢地习惯了。

这段时日,对于赵郢和始皇帝来讲,日子过得波澜不惊,每日里,就是练练拳,然后坐在一起,优哉游哉地交换着一些国家大事的处理意见。

最大的一件喜事,莫过于移植在阿房学宫的那株天地奇株,在经过最初的萎靡和不适之后,竟然真的开始慢慢返青,减掉的枝叶上,又开始冒出新的嫩芽。

按照田击的说法,只要能度过今年这个隆冬,这株奇株就算是真的活过来了。

日子,转眼就进入了八月底。

此时,七月种下的夏稻,也终于开始抽节拔高,分蘖授粉。


  (https://www.zbbwx.net/book/4082698/178212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