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策行三国最新文章 > 第2344章 时势弄人

第2344章 时势弄人


孙策原本对嫡长子继承制很反感,现在却意识到嫡长子继承制固然有失公平,却是一个维持稳定的办法,尤其是对政权来说。

不是最好的,却是最不坏的。就目前而言,他还找不到一个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办法,即使满清的秘密建储制也避免不了父子相忌,兄弟相残。九龙夺嫡的戏码对看客而言固然精彩,对舞台上的人来说却未免残酷,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他现在不是看客,而是舞台中央的主角,不是弄潮儿,而是掌舵人。视角变了,观点自然不同。

孙策将卢夫人到达建业,却未能见面的事告诉张玉兰。得知母亲卢夫人被人监视,弟弟张卫被曹昂留在成都,张玉兰心中焦虑。她离开益州的时候,张卫已经去了成都,却没想到会被曹昂留下,只当是正常的公务。现在看来,他们只掌握了老子修行的思想,却没掌握老子权谋的一面,根本斗不过俗世的恶人。在真正成仙得道之前,只能依靠强大的君主。

眼前的吴王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玉兰当初在关中传道时没有注意掩饰,她的行踪肯定已经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随时可能威胁到家人的安危。她恳请孙策协助,尽快将消息传回益州,让张鲁等人留意。

孙策一口答应,找来郭嘉,让他安排张玉兰秘密返回鸿门亭,想办法遮掩过去。郭嘉一口答应,鲁肃即将赴关中上任,可以顺便护送张玉兰返回,他还会安排人去鸿门亭散布消息,就说张玉兰这十几天闭关修行,从未离开鸿门亭。

听完郭嘉的计划,张玉兰松了一口气,对吴国君臣多了几分好感。

临走前,张玉兰想见杨修一面,却未能如愿。杨修新官上任,一大堆事务等着他协调处理,忙得昏天黑夜。张玉兰在驿亭旁等了很久,也没看到杨修的身影,只是怅然离去。

得知张玉兰走了,杨修也很失落,独坐良久。

——

在左右两翼顺利渡过黄河后,孙尚香开始指挥大军渡河。

身边有陆逊、徐节协助,背后有孙策撑腰,再加上周密的计划部署,孙尚香的行动条理分明,虽然中间小状况层出不穷,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完美。

河内无险可守,面对吴军的水陆联合进击,逢纪、司马懿明智地放弃了阻击,退守邘城和天井关,准备凭险阻击。从一开始,双方就清楚真正的战斗不是野战,而是城池攻守。

孙尚香指挥大军进逼邘城,同时分出一部分兵力在丹水河谷列阵,阻击可能从天井关方向来的援兵。

一切准备停当,在陆逊和徐节的陪同下,孙尚香登上了将台,巡视战场。虽然从小在军营长大,还不会走路就有被父兄抱上将台的经历,她此刻的心情却大有不同,数万将士将在自己的指挥下攻城掠地,踏平面前的一切敌人,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同样,责任就像邘城背后的太行山,沉甸甸的压在心头,让她不敢掉以轻心。她能感受到王兄隔着黄河的殷切目光。千年以来,她可能是第一个以女子身份为将的,如果战败,不仅会让王兄蒙羞,还有可能让天下女子沮丧,不少人会因此退回闺房,再也没有勇气与男子平起平坐。

忽然之间,孙尚香明白了陆逊的一片苦心。此战必须胜,容不得一点疏忽。

孙尚香回头看了一眼陆逊。陆逊似乎明白她的心意,微笑着点点头。

孙尚香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三百步外的邘城。邘城并不大,地势却极佳。城建在台地之上,背后就是太行山,无法驻足。吴军只能从东西南三面发起仰攻,面对高达数丈,几乎直上直下的黄土台地,弓弩、投石机等远程武器的射程受到影响,将士进攻的节奏也大受限制,就连孙尚香的将台都视野受限,无法直接窥视城中的情况,守军则可以居高临下,掌握全局。

在太行山雄浑的身影映衬下,邘城显得既微不足道,又坚不可摧。

孙尚香在地图上、沙盘上无数次的观察过邘城,此刻亲临战场,才真正意识到邘城易守难攻的真正含义。刘备、逢纪选择在这里建城,原本就有据险而守,消耗来敌兵力和意志,择机反击的用意,如今刘备死了,邘城却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速胜是不可能的,只能按照预先的部署一步步来,先进行土工作业,建造供射手站立的望楼。因为地势不利,这些望楼要建得非常高,几乎是正常射台的三倍以上,高度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体积也必然成倍扩大,自然成了城上抛石机最好的目标。这对辎重营的工匠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不仅要建起三倍高的望楼,还要求这些望楼有相当的抗打击能力,不至于一击即毁。

刚刚调到军情处的大匠莫择第一次听到这个要求时,当场翻脸,一甩袖子,用带着胡音的一连串国骂予以回应,直言干不了这活,宁愿被拖出去砍头。反正最后脑壳想破了也没用,不如直接砍了爽快。陆逊好说歹说,又派出羽林卫最漂亮的几个女卫去游说莫择手下的匠师,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终于让莫择应下了这个任务。

莫择挠破了头皮,揪断了不少卷曲的髯须,终于想出了解决之道:建造复式望楼。具体而言,就是在支撑望楼的承重之外套建防护结构。承重结构保证望楼的主体不受影响,重在坚固,防护结构则保护望楼的承受在遭受对方抛石机打击时不至于损毁,还可以及时更换修补,重在灵活有弹性。

看完莫择连夜制作的模型,孙尚香连声称道,向莫择挑起大拇指。

莫择不敢怠慢,立刻安排匠师打造,进行实测试验。模型毕竟是模型,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实测。为此,莫择请求孙尚香调一台巨型抛石机协助。根本他的估算,对方有高度优势,威力要比通常的抛石机更大,只有巨型抛石机才能模拟出效果。

孙尚香答应了。为了这次战事,孙策从豫州运来了三十架巨型抛石机,其中有二十架分配给了她,还有十架交给了朱桓,让他去攻城掠地。

巨型抛石机过于沉重,目前还没解决陆地运输的问题,只能依赖船载水运。在拟定战术方案时,陆逊就意识到双方地势的悬殊,没有巨型抛石机,己方无法遏制对方的远程打击,运输巨型抛石机是重中之重。好在邘城南不远就是沁水,陆逊特地挖了一条河,以便将巨型抛石机运到城下。

挖河、部署巨型抛石机、制作复式望楼都是极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工程,至少在半个月以内,孙尚香无法对邘城发动真正的进攻。好在因为陆逊的坚持,孙尚香最后上报的是求稳的方案,时间充裕,毋须着急,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施。

孙尚香之所以可以不急,是因为孙策安排了朱桓为她筹集钱粮。朱桓渡河之后,迅速攻克了怀县,代理河内太守,随即在毛玠的协助下,约见河内各县豪强,并将准备好的公告分发到各县乡里,安排郡督邮四处巡访,如果有违反命令,不予张贴公告,或者不进行有效宣传的,从里长到县令长,一律严惩。

毛玠原在兖州就推行过新政,在首相府任职年余,对新政的理解又深一层。他很清楚,朱桓只是暂时代理河内太守,一旦战线推进到上党境内,河内成为内郡,朱桓必然卸任,继任河内太守的很可能就是他。这既是对首相张纮的尊重,也是对他的器重。作为一个降臣,能这么快就委任为一郡太守,而且是河内太守,他非常幸运,机会难得。

与河内豪强的谈判主要由毛玠进行。毛玠是兖州名士,学问好,见识高明,说起话来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以杨俊为首的河内豪强代表与他接触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新政的意义,打消了疑虑,不少人都主动交出了土地,以期换取其他的利益补偿。杨俊曾是边让弟子,与毛玠一见如故,被举荐为郡功曹,成了朱桓与河内豪强的联络人。只有少部分人负隅顽抗,或是据垒而守,或是举家遁逃。

朱桓统兵征讨,一一扑灭,迅速稳定了河内形势。

温县司马氏也不例外。司马朗入职吴国,被河南尹庞山民任命为偃师长,消息传来,温县司马立刻投降,便送信给司马懿。

只是司马懿没有回复。

其实司马懿原本是打算回复的,收到司马朗的亲笔信,得知孙策愿意见他,他就动了心思。可是两个消息接踵而来,最终阻止了他的行动。一是杨修返回孙策身边,担任行军主簿,主管整个大军的钱粮筹集、调配;一是平皋张氏相中了朱桓,主动托人提亲,希望将张春华嫁给朱桓。

一想到以后面对杨修、朱桓,司马懿就无法理智,所以他收起了司马朗的亲笔信,横下一条心,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让杨修和张汪后悔他们今日的决定。

看着城下的吴军阵地,司马懿冷笑不已。


  (https://www.zbbwx.net/book/4027873/1882051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