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桃花小县令小说 > 第69章 不宜为敌

第69章 不宜为敌


御卫军乃是从属于皇室,主要负责京城安全的禁军。

他们连大将军府的面子都可以不给,只听从皇室御令,甚至是皇帝本人的命令。

李氏商会在朝中有人,而且来头不小,魏华清已经证实了。但这次调动前来帮忙的竟然是御卫军?

难道他们真正的靠山并不是六部的哪位重臣,而是皇室中人?

唐宋心念电转,竟然发现不了什么破绽。

此事也是合乎情理的。

皇室中人,不同于士大夫,对于能帮他们办事的商会反而态度会好一些,不会过于轻视,而且他们若能献上什么奇珍异宝,更容易讨得某位皇室重要成员的欢心。

有此人在宫中说项,由女帝陛下调动御卫军,都不需要经过朝廷审议,大将军府和兵部调派兵符,直接就能整顿出发了。

等会儿?

女帝……

唐宋心中升起一个念头。

不过现在的场合不适合深思之,他也只能暂时压了下来。

“几位大人关心百姓安危,自然是好事,但是现在有禁军相护,你们总能放心了吧?”

于成俊沉吟道:“就算是有御卫军在此,也难保万全吧?除非你们能时刻掌握流匪的行踪……”

唐宋立即质问道:“若连御卫军都不行,敢问二位大人是否有更加可靠的手段来护卫百姓呢?”

这一下,直接把于成俊和张询问住了。

他们二人并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兖州刺史和汉阳郡守。

假如只是单纯的儒生,说得再难听的也有。

可是,以他们的身份,不可能只是提出问题,却毫无解决办法。

因为刚刚发生流匪袭击之事,他们自然可以以问责的姿态面对唐宋。

但御卫军都站出来表态,他们除非能提出更好的方案,否则便是无理刁难,唐宋即使不给他们面子,也无处告状。

莫说朝廷公卿,恐怕连兖州本地的士林清议都未必会帮着他说话。

于成俊愤恨地看着郭将军和唐宋。

“好,好!既然有御卫军在此,我们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唐宋你给本官记住,若是还有流匪袭击百姓生之事,本官还会再来的!”

他给了唐宋一个警告的眼神儿,转身甩袖离去,生怕别人看不出他满是怒气。

张询正想开口,没想到刺史大人竟然先行离开,他自己尴尬住了。

他也知道自己根本压不住唐宋,什么话也不能多说,随着于成俊离开。

“多谢郭将军。”

唐宋虽然高傲,便是该有的人情还是会讲的。

对于成俊和张询的警告,他懒得理会,但肯定要费些功夫应对。

郭将军的出现,免了自己一场麻烦,同时,对于暗处观察的流匪,也确实是不错的威慑。

“呵呵,我等驻军于青田,受了你们地方官府不少好处,总不能真碰上事情就闷头不闻不问吧?”

“不论是郡守还是刺史,再大的权力也管不到我们御卫军头上,不过这次出头,说不定会引起朝廷公卿的关注,以后若引来其他的麻烦,唐县令就得自己应付了。”

张询倒也罢了,可是于成俊能坐稳一州刺史,在朝廷之上必定有他的靠山。

现在女帝登基时间不长,威望不足以压服所有的重臣。虽然郭将军等人是奉女帝之令前来青田,可是朝廷公卿也有能力给御卫军足够的压力。

郭将军的警告也是一番好意,只是太小看了唐宋。

对唐宋来说,最重要的只有青田县自己的发展,若是他的种种设想能够成真,天下间根本没有任何力量能限.制得了他。

……

郭将军痛快应允帮忙,青田县能调用的人手更加充实。

唐枕头直接撑起兵力,把本县得购土地覆盖的地域,全都划成自己的防区。

于成俊和张询的发难,客观上反而帮了唐宋一把。

之前,他们还只是花钱买了土地的买主,本质上与兼并土地的世家豪族没什么区别。

世家豪族势力虽大,但还是要依靠自己在朝为官的子弟们,不可能直接对地方官府下什么命令。

现在倒好,青田县连各地的警戒防卫都握在了手中,还有御卫军在背后撑腰。

那就等于“兵权”和“财权”都掌握了,唐宋纵然并没有身兼各地县令郡守,也等于当地无名却有实的主掌者。

更重要的是,他当面说退了本州刺史大人。

对于那些没什么大见识的县令而言,不需要知道什么“内情”。

只要他们知道,就连刺史大人都要避让三分,便知道面对唐宋之时要采取什么态度了。

借着在各处买地,建工坊,修河堤,唐宋竟慢慢成为大半个兖州的无名之王。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着唐宋就能以这样的方式无形地扩张自己的权力。

兖州只是因为经历了宁王之乱,因为本地官府与曾经的宁王旧部多有勾结,使得官军剿匪不力,反而造成了权力真空,反而被真心在做实事的唐宋趁机占据。

当青田县在各地的工坊实际建成,并开始生产之后,使得唐宋的威望更高了。

青田之外的百姓猛然发现,他们哪怕不用绑死在田地里,却能有着更多更高的收入。

许多百姓人生第一次能收到一整块现银!

那可是银锭子啊!

而某些儒生担心的大量土地改作工坊,影响兖州收成,反而会造成大乱的事情并未发生。

短期之内,他们能靠着从大夏各处前来的商人团,贩来粮食,解决粮食危机。

而被特意留下的良田,则有充足的铁器农具,再加上唐宋把牲口集中使用,反而增加了种粮的效率,只要本年没有大的天灾发生,必会迎来可观的丰收,不仅可以解决本地百姓的口粮,甚至还有多余的粮食进行加工和贩卖。

更重要的是,工坊生产与新的河堤,使得百姓们完全忙碌起来,而且是带着对未来满满的希望而忙碌。

这两件事情,以最清晰的方式“告诉”了所有的百姓,兖州已经恢复了安定,只要他们好好从事生产,就能迎来好日子!

所有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完全不同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964661/1111106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