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战国风云大结局 > 442 优待政策,燕军入韩

442 优待政策,燕军入韩


燕王一想也有道理,先让韩国消耗一波风军,趁着风君立足未稳之际,再派出军队攻击风军,这样一来的话,己方的消耗极小,还能顺利吞并韩国。

由于廷臣的建议,所以燕王只是口头辱骂了几句易衡,指责易衡胡说八道,并没有派出军士援助韩国,而是在跟韩使讨价还价,消磨宝贵的时间。

燕王张口就要数千百万的粮草,并且需要见到粮草之后,才会派出军士支援韩国,这明摆着为难韩国。

韩国有数百万粮草不假,但是己方的军民也有吃喝啊!现在风军已经进入到韩国境内,哪有能力组织运输队把粮草运输到燕国。

燕王一边谴责风国的行为,一边调兵遣将,调集资源,随时准备开进韩国境内,当然还要抽空与韩使讨价还价。

韩使都要急死了,表示粮草进入韩国境内后,要多少有多少,但是没有办法和能力运输到燕国境内,并且韩国愿意成为燕国的附庸国,总之一切不平等的条约都答应,前提是燕国立即出兵援助燕国,越快越好!

燕国与韩国直接接壤,要想援助的话,几天时间足够了,奈何燕王压根不想此时进入战场,所以韩使磨破嘴皮也没用。

韩王一看这个架势,求人不如求己,只能自己想办法抵抗风军的入侵,开始号召起来,动员一切力量,组织军队坚守疆域。

关键时刻韩王启用了王室宗亲,让韩鹴带队10万前往边境线迎战风军。

韩鹴认为没有资格与风军硬抗,唯有坚守等待援军才是上策,韩王赞成韩鹴的说法,但是要求不能全部都待在城内,一定要外放一些骑兵进行骚扰,想办法截断风国的辎重车队,眼下已经秋收,只需要拖延数个月时间,正式入冬之后,风军必然会撤退。

韩鹴一点信心都没有,风军的辎重队极难截断,并且韩国现在没有多少骑兵了。

但是骑兵守城作用的话,太浪费了,韩鹴只能让1万韩骑出城游走,下达了尽可能活下去的口谕,说白了韩鹴对于骑兵偷袭毫无信心,所以才下达这种命令。

风韩两国开战自然让楚王蠢蠢欲动,奈何庙堂的反对声极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韩国会被速灭,而且易衡只出兵了10万而已,风国根本没有用力,这个时候贸然出动楼船进攻风国,怕是得不偿失。

楚国大臣担忧也是有道理的,韩国孱弱,天下皆知,根本抵挡不住风军的冲击,并且风国派出的军士数量太少了,巴郡必然是重兵防护,楚国这才休战几个月时间,一年都不到,根本没有恢复元气,强行派出楼船根本没有意义,只会激发风国的怒火,重新在楚国的土地让点燃战火,这是楚国大臣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并且楚国大臣认为韩国的疆域并不大,实际控制区仅仅只剩下2郡之地,这点地盘让风国吞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还会让风燕两国接壤,所以这是好事,楚国千万不要沾惹这等麻烦事,就让风韩燕三国战斗,燕国必然要出兵。

齐国对于风国的出兵也是感到非常诧异,风国这才刚刚休战几个月的时间,马上就要攻打韩国,可谓是相当心急,齐王认为风国怕是强起军士,强行攻打,实属不理智,不明白为何易衡如此冲动,在他的印象里,风君易衡非常冷静和果敢,不会做出这样冒失的事情。

齐风两国的协议同样脆弱无比,加上易衡宣战的理由,更是让齐王后背冒汗,要知道这份檄文有着大问题!全天下除了风国之外,其他六国的手上皆是沾染了周室血迹,按照易衡的说法,除了风国之外,剩下的诸侯国皆是乱臣贼子,身为周室臣子的风国,必然会兴兵讨伐。

齐王想要帮助韩国,但是必须要越境,而燕国则是横在中间,所以必须要燕王同意才行。

齐王认为与燕国的关系,现在这个时候借道运兵会被误会,燕王肯定不敢开放边境,让齐军大摇大摆的过境,毕竟双方之前闹得如此不愉快。

齐王还在犹豫的时候,风军都打下数座城池了,出乎褚良的预料,韩军在面对攻城的时候,没有出现死战不退的情况,基本上打下一面城墙后,很快就会投降。

这就让褚良非常诧异,没明白这都要灭国了,为何韩军的抵抗力这么低迷,这是出现了什么情况。

韩军没有抵抗力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不断战败的原因,韩国境内的资源非常紧缺,这就出现了拖欠粮饷的情况,韩军里面非常多的将士,已经快有一年没有领到粮饷,这样的状况下,抵抗力如何高昂。

况且韩军内部也认为无力阻拦风军,与其这样白白送命,还不如见好就收,投降算了,毕竟风军没有虐待俘虏的先例,能活命的情况下,这些将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要说保卫家园,说实话这些军士内心早就被伤透了,不仅是粮饷拖欠的事情,还有无法晋升的原因。

韩国依然采取世袭制度,没有所谓的战功换爵位的途径,普通军士奋斗几十年时间,到头来仅仅只能获得稀少的几亩田地,而且还不是免除苛捐杂税的功勋田,依然需要缴纳税赋。

不公平的律法,加上拖欠大量的粮饷,韩国大部分军士已经心寒,根本不想为韩国朝廷卖命,只是逃兵会被督战队斩杀,这才假模假样地站在城墙上防御,等到风军攻占城墙后,顺势就开始投降。

占领城池的速度远远超过褚良的想象,如果按照这种速率进行下去,别说1个月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能打下韩国全境。

褚良开始尝试着劝降,效果非常得不错,在得到褚良善待军民的承诺后,很多城池直接打开城门投降,根本不做任何的抵抗。

现在褚良的难题变成了运输俘虏,而不是攻破城池,风军已经俘虏了数十万军民,按照他们的说法,根本不想继续留在韩国,希望褚良能把他们押送到风国境内。

这是眼馋上党郡军民的待遇,这才让韩国军民有样学样,要求褚良押运他们回风国。

此事关系重大,褚良不敢擅作主张,包括监军兼副统帅的赵虎,同样不敢做出决定,只能火速汇报给易衡,请求易衡作出指示。

易衡也是同样意外,没想到韩国军民抵抗力这么弱,韩王如此的不得人心,大批的军民倒戈投降。

易衡制定了标准,没有攻打之前,主动来投,属于起义,给予极高的待遇,围拢城池后,打开城门投降,属于投诚,也能给予较高的待遇,攻破城池,那就是俘虏,不能享受高待遇,但是也不会受到虐待。

这样的方案出现后,韩国境内可谓是风云涌动,许多韩国的大臣已经看不见希望,认为这个时候与其跟着韩国陪葬,还不如直接起义,成为风国大臣。

韩鹴愁眉苦脸,易衡颁布新的政策后,士气不可避免地降低,现在韩鹴要处理的事情乃是防止哗变,而不是防止风军攻破城池,可谓是相当的可笑。

韩鹴现在举步维艰,每日都会出现逃兵的事件,根本没有办法防护,并且韩王也不坚定,一直不给他明确的说法,韩鹴认为此时守城没有用了,风军一路势如破竹,还坚守的话,只会丢失更多的城池,必须要主动作战了,哪怕会面临必败的局面。

韩国如此脆弱,就这样被风军平推,这也出乎了燕国的预料,燕王发现韩国根本无力抵抗风军入侵,如果还采取之前的策略,怕是根本收不到成效,无奈之下,只能提前发动计划,让燕军快速进入韩国境内,不要让褚良打下韩国国都。

燕国派出大军后,褚良立马得知到了消息,没办法攻打韩国太过于顺利,基本上没有折损太多的将士,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数十座城池,这让褚良的压力骤降,可以安心地派出探马巡查周围的情况,燕军大部队一开动,马上就被探马侦查到。

燕国现在也是疲软不堪,燕王只敢派出10万大军,不敢强行20万将士,害怕被后勤负担太重,哪怕韩燕两国接壤。

褚良派出使者警告燕国,如果燕国胆敢入境的话,等同于向风国宣战,其中的后果燕国自己掂量,别忘记风燕两国尚有停战的协议。

燕王自然不会惧怕撕毁协议,这玩意跟纸一般脆弱,开战又如何?燕王根本不在乎,直接让人驱赶风国使者,告知不用入境宣战,现在燕国就正式向风国宣战,理由很简单,不忍心看见邻国被风国吞灭。

燕国的加入让韩王底气稍微足了一点,于是命令韩鹴坚守不出,千万不要上头出城与风军决战。

韩鹴只能遵守诏令,由于燕国的宣战,加上韩鹴不断地安抚,总算是稳定了军心,大规模的逃逸事件勉强止住。

韩鹴心里非常清楚,一旦燕军惨败的话,军心将会再次涣散,到时候就没有办法阻止了。

燕王采取重兵入境,压迫风军的策略,首先占据城池,形成包围之势头,准备与韩军两面夹攻风军。

韩王不敢出兵,直言韩国军士数量极少,根本无力出城攻击风军,劳烦燕军驱赶出或者打溃,到时候风军占领的数十座城池,可以无条件割让给燕国,并且同意成为燕国的附庸国,韩王执臣子之礼,不再以诸侯王自称。

韩王此刻为了保全韩国,也不顾尊严了,一切不合理的协议全部答应,只要能赶跑风国,但是忘记一个问题,燕国为何不直接吞并韩国,留着韩国当附庸意义何在?现在的韩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全是些乌合之众。

易衡对于燕国的介入也不意外,10万燕军而已,对于褚良的压力并不大,并且燕军真有信心帮助韩国保卫领土,怕是在一旁摇旗呐喊,消耗韩国所剩不多的资源,慢慢等着风军围攻韩都,然后才会出兵攻打。

燕王这点小计谋,早就被易衡看穿,褚良同样也看穿了燕军的把戏。

燕军入境之后,只是接管了城池,并没有大决战的意思,一副局外人的表现,很显然不打算为韩国抵挡风军。

褚良一看就乐了,既然燕军不打算动手,他可不打算僵持下去,一声令下之后,马上开动军队包围郡府,也就是韩鹴率领大军驻防之地。

韩鹴自然是马上发出求救的信号,告知燕军可以行动了,韩军坚守郡府,燕军袭击风军后背。

但是燕军仿佛看不见狼烟一般,一直没有集结大军出动,依然待在城池之中,默默地注视着风韩两方。

韩王也很着急,不停地催促询问燕军不肯出兵的理由,此时韩鹴岌岌可危,已经被风军团团包围,燕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燕军不来,褚良就让投石车不停地轰击,一刻也不停歇,大量的炮石无情地砸向郡府建筑,城墙反倒是没有受到重点照顾。

韩鹴如坠冰窟,褚良没有轰击城墙和城门,而是轰击城内建筑,这是在打击城防军的士气,逼迫韩军出城一战。

这种杀伤力很小,对于城内军民无法造成太大的伤亡,但是对于士气打击非常严重,炮石真就是不要钱一般,郡府城内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残檐断壁,以及血水染红的地面。

韩鹴等了足足一周的时间,褚良同样轰击了一周,郡府之内已经没有建筑可以轰击,褚良只能轰击城墙和城门,一段城墙已经被砸塌,露出了巨大的口子,郡府内的资源倒也充足,支撑几个月绰绰有余,问题在于郡府内军民看不到希望,援军一直没有出现,哪怕城内粮草能支撑一年又如何,依然是一座孤城,迟早要被风军拿下。

褚良已经派出了骑兵来到城墙下劝降,承诺韩鹴如果现在投降的话,算作投诚的标准安顿,但是非要等到风军攻城的话,那就只能算俘虏了。

韩鹴下令射箭驱赶前来劝降的风骑,命令军民全部出动,尽快修好被砸塌的城墙。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zbbwx.net/book/3902510/2207697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