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公孙施的妙计
崔炎等一大批官员和数万军士北上到达了风都,禁军统帅的人选为张燕,除此之外张燕依然担负着重骑军统帅的职位。
重骑相当地费钱,易衡都打算取消重骑编制了,培养重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重骑的配置繁琐,一名重骑需要数名扈从,搭配各种马匹。
张燕连忙劝说起来,最终易衡勉强同意保留现有编制不变,并且全部移入禁军麾下,非战时统一在都城内外训练、休整。
崔炎和赵婷到来的时候,易衡再次出城迎接,以相国之礼对崔炎鞠躬三次,这也是传统,毕竟相国乃是百官之首,属于社稷重臣,易衡这三拜,是替风国的黎民百姓而拜。
这几日杂七杂八的政务繁多,易衡就等着崔炎等人的到来,一个人实在是处理不过来。
为了加强中枢管理,以及从渠国发现的不足,易衡决定扩大相府麾下的官吏数量,分别管理国内各个项目,做到专项专人处理,相国负责批阅修改,最后呈给易衡过目,这样一来的话,不会让政务太过于繁琐,增加相国和君主的负担,坏处也很明显,分管各个项目的官吏,权力会变得极大,所以防止一家独大,主管各项目的官吏都有属官,并且最少2人,多则4人。
公孙施对于自己担任御史大夫非常意外,没想到易衡对他这么重视,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位高权重,公孙施认为自己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所以想要请辞御史大夫一职,继续担任谏议大夫,易衡不允,认为公孙施的才能只是担任谏议大夫太屈才,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完全配得上公孙施。
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副手,侍御史之长,负责监察百官的职责,凡军国大计,君主常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直接升任。御史和君主亲近,所以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君主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
公孙施推辞不过,只能五体投地,叩谢易衡的圣恩,表示必当肝脑涂地,报答易衡的厚望。
易衡早在渠国之时就发现了公孙施乃是大才,公孙施发言极少,但言出惊人,必将直中要害,提出的方案皆是尽善尽美,几席话就能解决易衡困扰多日的难题,所以易衡成为风君之后,立马就让公孙施任职御史大夫一职。
公孙施担任御史大夫之后,开始与易衡、崔炎商议如何处理威国所赠两郡二十五城池之事。
按照道理来讲,威国有言在先,并且有国书为证,易衡要回两郡二十五城池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公孙施认为此时索要二郡之地乃是下下策,威国或许迫于压力,交出了两郡之地,但是之前建立的良好关系,将会瞬间土崩瓦解。
公孙施说道:“之前威国迫于联军压力,当时威国已经有了灭国的危机,不施以重利,如何让大王出兵,所以当初的承诺乃是无奈之举,如果大王强要两郡之地,威国迫于大王如今的实力,只能咬着牙交出两郡,不过必然怀恨在心,而且两郡之地,如今我国要不得。”
易衡问道:“两郡之地为何要不得?如今我国可耕种的田地极少,人口增长迅速,急需扩张土地,两郡二十五城,将会减轻和释放百万农户,并且这是威国自己承诺的事情,我可没有逼迫魏君。”
崔炎点头说道:“吾以为要回两郡,乃是合情合理之事,而且哪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相同的利益,如今正逢乱世之秋,国与国的关系并不牢靠,威国不满就不满,难不成为了不可靠的盟友,直接放弃两郡之地不成?要知道为了援助威国,渠国可是死了不少军士,总不能成为风臣之后,就过河拆桥吧,渠国目前还未稳定,大王可不希望因为这件事,不仅交恶了威国,好导致渠国再次内乱起来。”
易衡面色沉重起来,虽说他很放心文琼的能力,但是不必要的波动应该尽量避免,如果真因为此事导致渠国乱起了,那就颇为不值。
公孙施胸有成竹地说道:“渠国现在乱不起来,首先大量的渠国军士已经臣服于大王的天威,这可不是公孙拍马屁,其次,渠国牧民的占比已经被稀释得不成样,从最早的8成,到现在的1成半,随着时间的流逝,渠国牧民的占比甚至会丢到不足1成,所以崔相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以文相的能力,也能快速摆平。”
公孙施继续说道:“大王、崔相可曾想过一个问题,不论是风国还是渠国,都是历经战火,长时间的战乱导致国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以说是吃糠咽菜,衣不遮体,风国具体什么情况,公孙不甚了解,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绝对不会太好,光是渠国的情况,就不允许接收两郡之地。”
易衡皱着眉头说道:“公孙此言,我有些听不明白。”
公孙施说道:“很简单,大王还未继位之时,渠国尚有运河、官道以及四十多县城还未建设完毕,并且北境之地还待开荒,光是这些就要耗费不少人力财力以及时间,渠国内部的问题尚且没有处理完毕,又要接受遥远的威国两郡,要知道威国刚刚经历了联军的洗劫,两郡之地想要恢复元气,又要投入不少资源和人力,所谓鞭长莫及,威国两郡距离渠国颇远,控制管理起来非常不容易,一旦遭遇战火,到时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投入了许多,最终还是保不住。”
公孙施顿了顿,正色说道:“所以与其要这鸡肋的两地,还不如发展和建设好渠国、风国,光是国内的问题就有一大堆,眼前实在是不必要继续扩张,大王、崔相是觉得担子还不够重吗?非得往上添砖加瓦,小心过犹不及啊!”
易衡细细琢磨发现很有道理,崔炎沉默良久,说道:“公孙所言非虚!但是毕竟渠国投入了大量的军士,并且有所牺牲,加上威国国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故放弃两郡之地,渠国的氏族怕是很难满意。”
公孙施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是自然!所以公孙已经有了对策!两郡之地,只要一郡,并且让两郡之地治下的百姓自行选择去留,如果不想离开家乡,那么就住在原地,同意成为大王的子民,那么就往渠国境内迁移,而剩下的一郡,则需要威国花费金钱和物资赎回。”
易衡眉头一皱,说道:“威国同样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不休,加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怕是很难有闲钱和物资赎回。”
公孙施摇头说道:“大王太小看老牌诸侯国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威国并不缺钱,只要风国提出这个方案,威国肯定能够同意。”
崔炎继续问道:“一郡让威国赎回,那剩下的一半又如何?”
公孙施斩钉截铁地说道:“公孙刚才已经说了,百姓愿意当大王的子民就迁移到渠国,不愿意就让其回到威国,总之,我们绝不强求!剩余的一郡之地自然是荒废,没有了百姓,要这土地有何用?”
易衡又有些搞不懂了,说道:“既然要荒废,又要迁移百姓,何不一次性让威国把两郡赎回,何必多此一举?”
公孙施微笑地说道:“大王可曾想过,如果一来就交代底牌,那么威国必然会讨价还价,留一半卖一半,自然是为了提高第一次成交的价格,相信文相能够领悟此计谋的深意,与威国谈判之时,得到一个满意的价格。”
崔炎问道:“那么荒废的一郡如何处理?到时候,岂不是只能贱价出售给威国,依然是多此一举。”
公孙施摇头说道:“之前城池没有样本,所以没有办法标价,都已经成功贩卖过一次了,自然是按照第一次的价格售卖给威国,荒废那是我国的政策,威国无权插手!我国治下的疆域,自然是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治下百姓都没有意见,威国凭什么说三道四。当然威国第二次购买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优惠一点,全是看在两国的交情上。”
易衡觉得很有意思,这样一来的话,渠国获得了急缺的人口加快建设,并且还得到了大量的钱财和物资,以此来缓解财政的压力,并且两郡之地半卖半送算是维持住与威国的关系,可谓是一举多得。
易衡立即拍板决定,就采用公孙施的策略,立马发送文书到达了文琼的手里。
文琼阅读完之后,由衷地感到佩服,对于两郡之地,文琼同样认为乃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过来又要耗费精力维护,而且非常容易丢失两郡的控制权!不要吧,又说不过去,渠国投入了大量的军士,并且为此牺牲不少,不要承诺的两郡之地,根本堵不住草原氏族和军士的嘴,如今两全其美了,渠国获得了急缺的东西,威国也维持住了国土的完整,没有丢失疆域,可谓是两全其美。
威国得知了文琼的提议后,果不其然欣然答应,马上派出使者来到渠都,开始与文琼谈判。
文琼则是协同黄以默出席,毕竟黄以默乃是商业奇才,谈判议价那是专家,并且黄以默经营的商业项目也在威国有所涉猎,对于威国的经济情况略有了解。
双方谈判的进展很快,威国使者没有过多的讨价还价,认为渠国给足了面子,他们多出一点钱财和物资,也算是给渠国面子,就这样双方在国书上签字盖印,算是达成了协议,威国立即派人运送辎重和金银。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zbbwx.net/book/3902501/2207712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