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异地为官,削弱相权
成功拿下蜀国之后,易衡对于巴蜀两国从新进行了规划,直接拆散成了4郡之地,分别为蜀西郡、川东郡、渝北郡、巴南郡,加上渠4郡,风7郡,目前风国已经掌控了15郡之地,加上千万黎民百姓,疆域之大,人口之多,一跃成为诸侯中的最强国。
风国如此的野蛮扩张,让其他诸侯国担心不已,风渠疆域本就极为宽广,合并之后易衡又吞灭了巴蜀密三国,此时可谓是兵强马壮,正是出关逐鹿中原之时,易衡却没有出关的想法,原因非常简单,疆域虽大,人口虽多,但风国目前存在的隐患不少。
首先要解决巴蜀密三国的问题,密国反叛的情绪最高昂,虽暂时被压制,但隐患极大,易衡不得不防。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廷臣开始上书谏言,提出了各种方案,文琼认为易衡过于仁慈!巴人治巴,蜀人治蜀,特别是在旧王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
密王和巴王倒是被迁移到了北境之地,但是蜀王却依然食邑蜀都,文琼建议让蜀王迁移到风都附近,便于控制和监管,也能杜绝蜀地官民的心思。
易衡接受了文琼的提议,让安乐君迁移到风都附近,提高了食邑的标准,以示仁厚。
文琼进一步提出不让原籍之人治理原籍之地,这本来也是为了避嫌,风国一直坚持如此,原籍临渊郡的官员,除非极为特殊的原因,否则不允许在临渊郡担任官职,这是为了防止乡里乡亲仗着关系胡作非为。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人非圣贤,大部分的官员都无法做到大义灭亲的地步,所以为了避免徇私枉法,派遣到外地为官是最合适的决策。
易衡本来是考虑到维持原先官员不动,有助于维稳当地的局势,却忽视了反叛的隐患,于是再次采取了文琼的策略,严格实行异籍为官的政策。
这样一来的话,牵扯到的官员非常多,毕竟要考虑到异地的因素,很多郡县的官员都得对调,有些甚至不得已之下只能‘贬职’,没有办法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那么多位置,为了满足异地,只能委屈一部分人。
照顾好这些官吏的情绪也很麻烦,易衡本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实行之后官吏反对意见非常大,主要还是牵制到了官吏的既得利益,如果是高升也就算了,问题出在很多人只是平调,有些人甚至是降职,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
为了安抚官吏的情绪,易衡继续采取老办法加薪,再次提高官吏的薪酬。
当然简简单单的加薪加酬无法堵住所有人的嘴,很多官吏不在乎俸禄,而是在乎职务,这就牵扯到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有些郡县非常穷,有些郡县则是非常富裕,哪怕是升一级,很多人也不愿意挪动屁股,更别说平调了。
文琼的做法有些简单粗暴,不论是否心甘情愿,在期限之内必须到达任职地点,否则一律罢免!不论有什么理由,不论有多少人,统统都是免除职务。
文琼已经下定了决心,哪怕数百官员集体摆烂,他也要全部免除职务,可谓是硬刚到底,不留一丝的情面。
文琼的想法很简单,这是朝廷任命,官员没有资格跟朝廷讲条件,不论是平调亦或者降职都得服从安排,不满意就自己辞官!哪有这么多意见!
现在易衡面临的问题不是民怨极大,而是官怨极大,几次政策的实施,彻底得罪了卿大夫、士大夫、乡绅阶级,可谓是从上到小的权贵都被得罪了一遍。
易衡也是破罐子破摔,秉持着不破不立的信念,想要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
公孙施这个时候上书谏言,认为相国的权利太大,要求削减相国的权利,除文琼之外,增派左右丞相为副官,辅助文琼处理政务,同时削弱文琼的话语权,避免一家独大,风国政务完全落于文琼一人之手。
公孙施考虑得很简单,文琼现在的相府权利太大了,哪怕有他这个御史大夫负责辅助,依然无法避免文琼大权在握,控制全国政务的事实。
易衡有些犹豫,文琼当任相国之后,可谓是夙兴夜寐,没有丝毫的怠慢之处,于国于民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果这个时候削弱文琼的权利,恐怕会让文琼寒心,这是易衡不想看到的情况,君臣生隙,必然会社稷不稳。
文琼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公孙施提出了削弱相权的建议,回想起相国的职责,文琼认为削弱没有太大的问题,目前相国的权利的确是非常大,如今君强相良,自然是强强联合,社稷增益,一旦君弱相强的话,恐社稷动荡。
文琼主动提出不用那么麻烦,直接设立左右丞相即可,易衡不太同意,依然下诏,新增左右丞相辅助相国文琼。
由于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易衡决定左丞相由韩飞担任,至于右丞相的话,则是文琼推荐的尹烨担任。
尹烨才识过人,能言善辩,上次能够同盟伐楚,全靠尹烨的出使,易衡同意让尹烨担任右丞相。
韩飞和尹烨的加入,代表着相权被削弱,身为相国的文琼权利被牺牲,同时也让文琼减轻了一部分负担,左右丞相将会各自负责一部分政务,职权划分得更加细致,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现在风国的郡县如此繁多,文琼的确需要减负。
鉴于郡县的增多,有廷臣建议设立州牧,以此来监管郡太守,毕竟现在一共有15郡,可以划分为5个州,由州牧来监管郡太守,减轻朝廷的负担。
州牧权利过大,直接被文琼否定,认为郡县制恰到好处,不至于地方权利过大,也不会加剧朝廷的负担。
易衡同样认为州牧的设立有些多此一举,15个郡看似有些多,但是可以进一步削减,没必要设立州牧一职,扩大地方的权利,削弱了中央的威严。
易衡担心得很有道理,设立州牧的话,代表着统领4到5个郡,这样的话州牧如果有反叛之心,对于朝廷来讲清理起来非常麻烦,为了加固中央集权,易衡不打算设立州牧,并且设立州的划分,有些与周室冲突,天子把天下划分为九州,风国身为诸侯国,却要擅自设立州牧,且不是明着打周天子的脸吗?这种事情易衡并不想做,现在的易衡想要修复与周天子的关系,利用天子的名义,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目前风国的政策乃是中央集权,并且加强中央的权利,削减地方的权利,同时划分清楚职能部门,确定专人专项。
这样的好处和坏处都是显而易见,好处很明显,政务处理的效率变快了许多,问责追责起来清晰明了,坏处就是官员数量暴增,加上易衡的高薪养廉政策,给风国财政带来了极重的负担,特别是在减轻百姓税赋和徭役的情况下,大司农风恒以及少府范衢都在不停地抱怨,国库空虚,请王上多为财政考虑。
此时打下巴蜀两国的好处体现出来,特别是蜀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每年产粮极高,多出来的百万亩良田,让财政得以增加。
并且蜀国除了物资丰富之外,蜀绣也是天下闻名,黄以默的商路又多了一个项目。
易衡又不想加重百姓的税赋,那么只能开发现有的资源,蜀郡多山地,蕴藏的大量矿产,其中就有铜矿和铁矿,以及大量的木材,蜀道运输困难,本来开采的费用极大,但是风国现在拥有了木牛流马,加大了运输能力,蜀地的矿产得以开采。
为了确保栈道的运输,易衡下令在剑门道和米仓道修建驿站,用以传输信息和储备资源。
风国律法规定,文书分为3个等级,最高为八百里加急,要求20里换人,40里换马,确保文书一天能运输八百里的路程,所以驿站非常的重要,同时官道也很重要。
全国修建官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易衡发现风国看似人口过千万,实则男少女多,导致劳动力远远不足,想要彻底改善这一现象,至少要等15年。
男少女多的原因很简单,诸侯国连年不断的战火,导致军士数量暴增,自然是男少女多。
易衡嘴巴上一直说休养生息,让百姓得以喘息,实际上战事一直没有停息,有些是防守,有些是进攻,如今巴蜀两地夺得之后,易衡准备好好的休战一番。
楚国肯定不愿意风国休养,还在挑唆风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准备再次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进攻风国。
风国现在有叶峰关可以防备楚国的进攻,但是渠郡没有关隘可以防守,赵国、韩国、威国都可以直接入侵到本土,祁关、函玉关只能保证关内三郡的安全。
易衡延续同盟威国、齐国的策略,加强与两国的贸易往来,希望以此来对楚国、赵国、韩国施加压力。
赵国目前对于风国有想法,但没有军士可用,韩国没有想法,也没有实力,只有楚国乃是最大的威胁,好在齐国视楚国为眼中钉,并且齐国国力极强,楚国不敢熟视无睹,同时燕国开始崛起,连续攻克数个诸侯国,已然成为强国、大国。
燕国的崛起,引起了四周诸侯国的警觉,燕国疆域扩张的速度极快,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疆域面积翻了一倍。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zbbwx.net/book/3902501/2207709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