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探
在农村,粮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看雪下的这样子,想是明年收成应该不赖。”杜老头边拢着衣服边说,年纪到底大了,围着火堆还是怕冷。
“嗯,我和二弟商量过了,明年插秧的那几天,看能不能请人帮忙。明年您就不要下田了。”杜老大接着道。
“不碍的,还能干两年,哪就用的着请人。”
杜老头连忙摆手表示不用。尤其是农忙那几天,是帮工价格最贵的时候。经历过灾年的人,总是要更节省的。
“爷爷,爹,二叔,我也可以下田的。”杜明峰郑重说道。
这时候说的下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和成年人一样干活,和往年帮忙是不同的。
“你小子还是好好读书吧,你爷爷还指望着有一天,咱们老杜家能改换门庭哩。”杜老二拍拍杜明峰的肩膀道。
杜明峰张张嘴想说些什么,不过看到大伙今天都挺高兴的,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杜宁看到哥哥这样,皱了皱眉头:大哥最近总是很沉默,难道是有什么事情不好说的吗?听大哥那意思,莫不是......
“二姐,二姐,你在想什么哩,我都喊你两遍了。”
杜宁被小妹的声音拉回了思绪。看着小妹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杜宁暂时压下了心底的念头,笑着说道:
“二姐在想,明早,我们家静儿想吃什么陷的饺子呀?姐姐可要早早的准备好,要不然那有的人呀,怕是又要噘着嘴挂油壶了。”
听到这话,杜静不好意思的捂了捂脸。从手缝里看到,大家都在笑她,就捂得更紧了,惹来了众人的哈哈大笑。
和杜家这边热闹的守岁相比,远在宜州府双榆街的江家,则是异常安静。
就在腊月十二号,江家老爷子,到底是没有熬过这个年,撇下儿孙去地府里找老伴相聚去了。
此时江家众人,其实也就是三个人,都很沉默的坐在桌子前。屋里也没有生火堆,和别人家的欢声笑语相比,更是显得冷清。
十四岁的江旭,看着沉默不语的爹娘,又想起素来疼爱自己的爷爷,不禁又是悲从心来。
江父看到儿子这样,心里也不好受,但还是强忍着悲痛说道“好了,旭儿,不要难过了。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直到看见儿子进了房间后,江旭母亲谢氏,转头说道“当家的,老爷子这一走,胡家那边就......”
江桐指指儿子的房间,摇摇头,李氏立马就咽下了嘴里的话。
而那边刚进屋的江旭,听到’胡家’二字,心里一动。正准备仔细听一听,却没有了下文,不禁有些失望。
天还未亮,村里就陆陆续续,响起了接年的鞭炮声。其中夹杂着狗吠声,好像沉寂了几个时辰的村庄,被人注入了热水似的,立马就沸腾了起来。拜年的祝福声,孩子的笑声,不绝于耳。
杜家众人也是早早起床,一起给老两口拜年。看着下面跪的满堂儿孙,喜的杜老头两人合不拢嘴。
“姐姐,你今天真好看,你看我头上戴的”,刚给家里长辈们拜完年,杜静就拉着姐姐的手说道。
“原来我们小静是在夸自己呀!”杜宁一边帮妹妹整了整,刚才因拜年磕头,而有些凌乱的头发,一边笑嗔道。
今天两人都是戴了头花。这还是年前,杜老二在宜州府给两姐妹买的,款式一样,只杜静的是红色的,杜宁是紫色的。姐妹俩笑闹了一阵,就手牵手去了厨房,看要不要帮忙。
正月里,拜年是重头戏,走姑家,访舅家,热热闹闹的。
孩子们是因为,不仅能聚到一起玩闹,而且还能拿到压岁钱而高兴。大人们则为,终于可以好好说说话而开心。不像平时走亲访友,因要惦记着家里或是地里的活计,来去都是匆匆忙忙的。
正月初二回娘家,吃完早饭,杜老大和唐氏就带着孩子们去了唐家村的岳父家。
一进姥姥家,不等杜宁兄妹跪下磕完头,唐老太就和两个儿媳妇一人一个给扶了起来。
因唐氏的两个嫂子,也是快要娶儿媳妇的人了,所以这两年的初二,她们都是打发的孩子们,去姥姥家拜年。
“娘,你和妹妹说话,我和弟妹去看看中午做些什么?”
杜宁一听,也站了起来“大舅母,我也去帮忙。”
唐氏大嫂赶紧把杜宁按在了椅子上,“哪用的着你呀,东西都是早备好的。再说也没有多少东西,你呀,陪你姥姥说会话,你苗苗姐差不多午饭后就回来了,那丫头,早就念叨着你了。”
“嗯,我也怪想苗苗姐的。对了,大舅母,我给你们每人做了一双鞋,你们看看合不合适。”
杜宁说着拿出了六双鞋,不光有姥姥姥爷的,就是舅舅和舅母们也都有一双。
“哎呀,好孩子,费那大功夫干嘛,我们都有的,明年可别这样了。”
话虽如此,但两位舅母,还是欢喜的接过了杜宁递过来的鞋子。
这是杜宁学会做鞋后,每年都准备的,两人也不推辞。毕竟收到晚辈的孝心,也的确是件高兴的事。
“不费事的,大舅母,就是做得不好的话,你们也别笑话。”
“她们哪个敢嫌弃,看姥姥不收拾她。”唐老太笑着接话道。引来大家哈哈一笑。
到了下午,杜宁的几个表兄弟和表姐妹都回来后,又是一阵热闹。
“姐,你忙完了没有?我们要赶紧的,要不然,好的都被她们挖完了。”
刚扫完地的杜静,一放下笤帚,就急急忙忙的冲到厨房。谁知,还没有听到二姐的回音,倒是娘的训斥声先传来了,“跑慢点,一天到晚,急急躁躁的,哪有个女孩子样。”
林氏吼完,犹不解气,又向旁边一起喂猪的唐氏抱怨,“大嫂,你说小静这一天天,风风火火的像谁哩。我和她爹,也都不是跳脱的性子,她怎么就和个男娃似的。”
“我看咱家小静就挺好的,孩子这样有活力。你呀,不用听那些闲话,咱家小静是不下厨房了,还是不会捏绣针了,哪样不比她们家孩子强,用的着他们说嘴。”唐氏一边往猪槽里搅拌一边劝道。心知弟妹是正月里的时候,在村里走动,听了几句闲话的缘故。
林氏一想,也的确是这样,闺女别的不说,就是这厨艺,连自己都惊讶。哎,就是有点懒,不,是太懒了,一点都不爱动手。不过好在每天下午,也都会跟着姐姐学做针线。
哎,算了,等再大一点的时候,再管紧一点吧。毕竟自己的孩子,也的确不忍心拘得太紧。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大地对人们的馈赠是慷慨的。不管是野花还是野菜,好像一夜之间就都冒了出来。尤其是野菜,每到春天,那都是农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应景菜。
杜宁和妹妹赶到山脚下,发现已经到了不少人,大都是村里面的姑娘和年轻媳妇们。
“秀儿姐,你们可真早呀。”杜宁姐妹来到了杜秀的旁边,招呼道。
杜秀人如其名,长得很秀气,说话也很温柔:“哪是我们早,是你俩今天晚了。”
杜宁难得吐了下舌头,边拿出小铲子,边解释道“一早起来,我俩帮忙收拾菜园子哩。这才慢了。”
不远处,红英看到两姐妹,慢慢挪到了杜宁身边,顺便抬头打量了一下杜宁。“小宁,你头上戴的是什么呀,以前都没有见你带过哩,是不是你姑姑给你们的呀?”
虽说年前刚打了一架,但毕竟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人家也主动上前搭话,杜宁也不好继续绷着脸。
“哦,这个呀,这是我二叔年前从宜州府给我俩带回来的头花,说是是用纱布的边角料扎的。”杜宁摸了一下戴的头花,回答道。
“哦,我还以为,是你姑姑带回来的哩。”
杜宁看了她一眼,没做声。
红英不以为意。哼,要不是娘千叮咛万嘱咐的,她还不愿意搭理杜宁这个小人呢。
埋头挖了一会野菜,红英又继续说道“小宁,我听我哥他们说,做丫鬟的,将来要不就是说给同样做奴才的,要不就是给大官老爷做小妾,你姑姑多大了?有嫁人吗?”
红英话音刚落,抬头就见杜宁正沉沉的看着自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杜宁直把红英看的心里发憷,才冷冷说道“我姑姑再过几个月,就会回家的,不用你操心。”
这时,在不远处挖菜的杜静跑过来“姐,你挖多少了,那边有好多,都水灵的很哩,你要不要过来一起?”
“行呀,就去那边吧,反正这边也不剩多少了。”
说完,杜宁就直接跟着妹妹离开了,同时心里也在琢磨着:红英一家似乎对姑姑的事情,格外感兴趣。
姐妹俩回到家,大人们都在收拾田地,为播种做准备,所以家里就是杜宁带着妹妹做饭。
“要不,静儿,你今天掌厨怎么样?”杜宁问着妹妹。
“算了,算了,我还是帮姐姐你洗菜吧。”杜静赶紧摇摇头。她虽然会做,但她不想做呀。再说,做饭又不像绣活,还能卖钱。
(https://www.zbbwx.net/book/3896214/2220717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