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刘大


第113章  刘大

李氏和宁四山,还有三个姐姐听他们说着说着就歪到了别处去。

大家都无奈一笑,而后也不再练功了。

都去忙别的的事情了。

得先去把豆腐弄好,按现在的时辰估摸,过一会儿,江青和刘嫂子得来拿货了。

宁小小见家人们都走开了,可是她还没跟大家解释好气感是什么呢?

哎!

“气感就是当我们在练武练到一定的段们的时候,能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能量在我们身体内流动的感觉。知道吧?大柱小柱?”“好吧,我们知道了。”

这是小柱心不在焉的回答。

“嗯,知道了四姐,我去帮阿阿爹的忙了。”

这是大柱虽然不太理解,但也没想深究的回答。

两个弟弟这样回答自己,宁小小耸耸肩。

好吧。

大家都不关心就不关心。

当她多嘴了。

叩叩叩——

这时自家大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接着就传来了江青叔,还有刘大叔俩人说话的声音。

“喔吼!有人来了!”“我去开门!”

小柱屁颠颠地跑去开门。

宁小小则去房间里换衣服了,她这身装扮可不太好拿来见客。

再则今天卖豆腐的事昨天一家人都已经商量妥当了,应该用不上自己来处理的吧。

哪知道宁小小刚换完一套浅绿色的粗布裙子,她正想进空间里去整理一下田地的收成。

自己的房间外就传来了大柱喊自己的声音。

“四姐,阿爹叫我来找你呢。好像是齐大叔要找阿爹商量点事,阿爹就叫我来叫你。”

宁小小在房间里应了一声。

“好,我知道了大弟弟,这就来。”

跟着大柱来到了堂屋的大厅里。

里面只有刘大叔和自家阿爹在坐着聊天,不见江青叔,还有家里的其他人。“刘大叔好。”宁小小乖巧的叫人。

然后自己找了个位置,坐到了阿爹的身旁。

大柱也跟着在四姐的一旁坐下。

“诶!四丫头好。”

四人坐了下来,刘大虽不知自己想和宁兄弟家做个生意,他怎么把自家的小闺女叫来了。

但这也不妨碍他想要立马跟宁家兄弟分享,自己想要做这个豆腐生意的激动心情。

“宁家兄弟,是这样的,我觉得你家的这个豆腐生意可太实惠了,特别适合在咱们镇上的大家伙们的消费预期。”

“加之这个听说你们家已经决定不自己家去集市上摆摊子,而是打算打几家相熟的人家帮你们卖是吧?”

刘大是一个长相有些精明的中年汉子,他身量不高,大概一米七几左右的身高。年纪应该跟宁四山差不多大。

还没开始留胡子,但下巴有些胡茬没刮干净。

存在感挺若有似无的,以宁小小这个在现代跟很多人打过交道的人来说。

她觉得刘大叔就是一个,在某个自己熟悉的地方比较混得开的土著之类的人物形象。

用地头蛇来形容一下,应该是贴切的。

但刘大这个自信且直接的状态,对宁四山这样的内敛憨直的农家汉子来说。

他面对人家还是有些拘谨的。

“嗯,是的,是这样的刘大哥。”宁四山应得有一点点害羞。

“真的啊?!”刘大一听,直接就是眼睛晶亮,眼底放光。

跟着再问:“那你们目前除了找了江青兄弟一家,可还有再找到合作的人家?”

“要是没有的话,四山兄弟,我希望你们能把其他几个地方的豆腐生意交给我家来经营呗?”

他也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想要独占这个镇子上的整个豆腐生意。

宁小小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之前他们自家去街上摆摊做生意的时候,一块豆腐是卖两文钱的。

批发给江青叔家,还有刘大叔家是按斤算的,一斤九文钱。

他们家一斤的黄豆,在加了灵泉水后,是可以做出九到十斤多的豆腐的。

一斤他们又分成了十等份来卖的,总体来说,他们不自己卖,一斤豆腐就少赚了一文钱。便这是批发,是以量制胜的。

看今天一下子就先卖出了十框豆腐,

这比他们家需要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但在集市上只卖出四框豆腐的收益来看。

更要划算些。

哈哈,好吧,其实宁小小也有考虑到自家家里人手少的缘故。

若是他们想光靠自家赚多一点钱的话,就得多去别的地方走街串巷。

但是吧。

他们家三个姐姐是女孩子,让她们单独出门的话,有些危险。

只让阿爹和阿娘去吧,又有点费体力和精力。

雇人吧,自家暂时又钱不够,还要担心雇来的人靠不靠谱。宁小小想的入神,没注意到阿爹给她投注来的询问目光。

还是大柱弟弟在桌子底下抬胳膊撞了她一下,她才反应过来。

顺着大柱弟弟的示意,看向阿爹的方向。

看到他为难,还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样。

宁小小就出声了。

“呃,刘大叔说的其他地方,都让你家来经营,刘大叔能说一下具体的地方吗?”

“比如说你家是打算在只做镇上的生意,还是说……”

“把生意做到附近的村子里去?”

这个要先问好了的,不然宁小小怕刘大叔家到时候,把生意到处去拓展。

自家反而成了他家的打工人了。

“哈哈,宁丫头好灵动的心思!”刘大一看四山兄弟为难困惑的面容,然后就是宁家小丫头接过话头,开始跟自己说话交流的操作。

啊,他这下是终于明白四山兄弟之前为什么会叫自家儿子去把小闺女找来了。

原来四山兄弟家,还有个很见识和想法的小娃娃在啊。

于是刘大这次说话时注视的视线就转向了宁小小。

“这个我想做的生意当然是只在镇子上了,一来是我家认识的人家里,大多数都是一起生活在镇子上的。”

“二来家里的亲戚朋友也大多因为外面的灾荒情况,而都搬来了镇子上居住了。”

“所以我家要是把生意做到镇子上,还是比较容易的。”

“然后就是附近的乡村情况……近来我家也不常出去外面,因此也不太了解。”


  (https://www.zbbwx.net/book/3871279/57073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