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抗日之铁血使命小说 > 第四百九十八章:张发奎的垂询

第四百九十八章:张发奎的垂询


第四百九十八章:张发奎的垂询

张发奎的话让李国耀想到了几天他在武汉看到的情况,确实如同张发奎说的那样,整个武汉城此时已经是群雄激愤,抗日热情高涨。

随着战争的临近,再加上之前接连几次大败仗,大量的战争难民由安徽和江西等地涌入武汉,使的大武汉整座城都充满了报仇雪恨的氛围。

而且为唤起国人、声援抗战,也显示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支持,国共两党在武汉筹划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救亡宣传、献金支援抗战的活动。

消息传出,立刻赢来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社会贤达的同声响应,此后一连数日,设在汉口日租界90号的那幢灰色的3层小楼,终日门庭若市,热闹异常。而前几日,蒋委员长又在武汉发表了主战讲话,使的武汉城的抗战热潮再次推向了新的高潮。

政府的主战姿态、军民们心中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宣传厅、各救亡团体广泛的宣传,终于使武汉再次掀起一股炽热的抗日救亡狂潮。很快,这股大潮传向重庆、广州、西安等内地各大城市。

而在7月7日,这股铺天盖地的大潮被推向了顶峰。

当天上午,老蒋慷慨激昂的抗战周年报告已先把这把火煽了起来。虽然他浙江口音浓重,但丰富的表情、豪迈悲壮的言辞,还是具有很大的鼓动性。

整个武汉倾城而动,公祭抗日烈士、游行集会、宣传演说,整个城市一片喧腾。而在这些活动中,最热闹、最感人、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武昌阅马场广场的武汉各界献金活动。前来献金、助兴的男女老幼、官吏商贾、工人农民、车夫乞丐、兵士难民,把偌大个广场围得满满登登。在这里,看不到平日官吏的虚伪、贵妇的孤傲、商贩的奸诈、兵士的蛮横……有的,只是平等和爱心。

只有这时,人们才能感到平日一副麻木相的陌生人,原来血管里也在奔涌着激荡的热血,中国人的热血。

只有这时,人们才能体会到每一个散发着体温的铜板的份量。良知未泯的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

李国耀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他先是听了蒋委员长的讲话,这是政治任务,不仅仅是李国耀,第61军以及所有在武汉的中高级军官都奉命参加了。

不过听完报告之后李国耀没有去参加招待午宴,看着那些山珍海味他吃不下,所以散会后他便带着第61军几乎全部的高级军官到了城区的募捐现场。

在募捐现场,李国耀看到了他这辈子最感人的一幕。

李国耀当时过来得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商人在捐献钱财,只见他挨近募捐箱旁,解开一层层紧包着的绢帕,把厚厚的一摞钱摆在了箱上。

他望着台下的众人,叹口气说道:“丝厂垮了,就变当了这500块钱。原想到后方再重新干,现在想透了。回乡下老家去,只要日本人不走,到处兵荒马乱,能办成什么呢?如果这点儿钱能买几条枪,让前线的弟兄们多杀几个鬼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着钱落入金箱,商人还是落了泪。但这眼泪中,也有他的骄傲。

而在商人后面的捐献钱物的是一个柱着拐的伤兵,披着破得像布帘一样的旧军服,从颜色和制式上看,应该是西北军的伤兵。只见他艰难地移到台前,从身上摸索半天,掏出了全部的10元钱,然后就要往箱子里放。

工作人员见状实在不忍,上前劝道:“兄弟,你是功臣,为国家已经献出了一条腿。这钱可能是你最后的抚恤金,捐了它,你何以为生?”

伤兵慨然道:“河南前线丢了这条腿,可我不后悔,只可惜我再上不了战场了。如今华北沦陷,我是有家难回。你们就成全了我吧,只当这10块钱是给我自己报仇。”

说完,伤兵唏嘘饮泣不已。

更让李国耀感动的是,他甚至于亲眼看到两个手提粥罐的乞丐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面带愧色地对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兄弟俩讨了三天,只有这2毛9分,硬是没凑足3角,请你们收下吧。要饭,已经低人一等了,要是再当亡国奴,怕是得钻到地下去了。”

说实话,那一刻李国耀感动了,他也落泪了!!当天李国耀不但将身上所有的现金全部捐了出去,随后还让人给组织这次募捐活动的政治部第三厅的人送去两万元,略表心意。

尽管这些钱对于惊人的战争支出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是这让李国耀看到了中国人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决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被外敌压迫到最后一刻时,是最容易动员、唤起的。

武汉献金之踊跃,场面之感人,是国民政府多年来所没有的。

钱的多少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它在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一个满身伤痕的醒狮。

别人怎么想李国耀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武汉这一仗,无论如何要打出个样子。否则,真的要让父老乡亲伤心了。

散会后,李国耀原本打算早点回去布置任务,赶往自己的防区,但是却没想到张发奎点名让他留下。

待众人散去之后,张发奎将李国耀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并亲自为他泡了一杯茶水。

随后张发奎面色凝重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肃严老弟,今天把你留下,主要是薛伯陵给我发电报,说九江城不好守,如果我实在没有把握的话可以找肃严老弟商量一下,据薛伯陵所言,肃严老弟在防御战方面颇有造诣!”

张发奎虽然把姿态放的很低,但是李国耀却不敢得意,他可是知道眼前这位可不是一般的人,绝不是桂永清、黄杰之流所能相提并论的。

据李国耀所知,这位张大司令虽然出身农门,但是一生却波澜壮阔,堪称传奇。

张发奎是广东人,出生于1896,从小就不服旧社会,不爱束缚。

他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领导贪图钱财,在伙食上克扣同学。他非常生气,连合同学发起“学运”,冲进学校厨房砸烂全部的锅碗瓢盆。后来他执意进入军校,期间表现突出,一毕业就回到广东军队,从排长做起。

1921年孙先生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粤军组建了一个警卫团对其进行贴身保护。当时的这个警卫团团长如今知名度并不高,可是底下的三个营长日后都是大名鼎鼎的一方名将。

这三个营长到底是谁,说出来吓死人,一营长为薛岳、二营长为叶挺、三营长就是张发奎。

当然在那个时候,三个人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愣头青,但是很快历史就把他们推上了时代的舞台中央。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张发奎率部与叛军激战于有着粤北南大门之称的翁源。

由于张发奎的英勇抵抗,使陈炯明起了爱才之心,特地派出张曾就读于广州陆军小学时的校长翁式亮作为说客,以图拉拢这位将来的悍将。

尽管当时的张发奎孤立无援,加上孙先生领导的革命前途未卜,可他还是一口回绝了恩师的邀请。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干脆带着部队退入始兴仙人洞,当起了“山大王”。直到后来粤军第一师师长梁鸿楷邀请他一同来驱逐陈炯明,张发奎方才重新出山。

后来孙先生重新回到广州,张发奎因积累战功而升为团长。之后更是一路平步青云,直到现在已经是上将兵团司令。

更为传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曾授衔十大元帅,其中有八人曾在张发奎麾下担任过职务,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

再这样一个大牛面前,李国耀怎么敢托大呢,因此不由的仔细斟酌了起来,该如何回答张发奎的话!


  (https://www.zbbwx.net/book/3851209/105979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