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战术尝试
第九百三十九章:战术尝试
做出这样的决定李国耀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现在羊山上聚集着的部队已经不同以往那点人了,经过这半个多月的发展,除了李国耀带来的八百多人外,还有张少林的带来的一百多人。
此外这几天俘虏的日伪军也有七八百人,两支部队加起来少说有一千七八百甚至于两千人。
这么多的部队已经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团了,并不是很容易打理的!
虽然这点兵力比起山东游击总队几万人来说根本算不了是么,但是在这鲁西南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了。
山东不同于之前所在的安徽和武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稠密的省份。而且山东地区的民风自古都不是以文弱称著,不管是名扬天下的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还是让洋人闻风丧胆的义和团都是起源于山东。
可以说,现在的山东缺少的就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只要有人敢于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反抗,并且有足够正确而且能够打动人心的理论,那么山东的革命性势必将呈现出烽火燎原之势。
眼下的形势是一触即发,因此李国耀也不敢大意。
为了保证这次战斗能够取得胜利,所以李国耀决定亲自指挥战斗!!
除了外放的侦察部队外,各部队全都接到命令,向羊山附近集结。
李国耀对于麾下的这支部队抱有很高的期望,虽说兵力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兵员都是精锐。
除此之外,这支部队的身体素质很强,尽管这些人对于枪支玩得都很一般,但是要是玩起肉搏来可就不得了。
要知道现在的日本也不是两年前的日本了,尽管这两年日军从中国抢夺了大量的资源到日本,无论是金银煤铁还是粮食牲畜甚至是劳动力。但是总体上说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获利并没有想像中的丰厚,甚至可以说是一笔赔本买卖。
而随着战争一步步陷入胶着的态势,日本的经济已经开始严重下滑,甚至有的地方经济出现了快速衰退的现象。
最为严重的还是老兵的大量减员,使得日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而1939年正是一个分界线,1939年之前的日军战斗力普遍比较强悍,一对一的情况下甚至是一对二,中国军队都很难在日本人手里讨得了好。
但是39年之后日军的战斗力普遍下降的厉害,这里面除了日本国力的下降这一重要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国民政府正面组织的几次大型会战,给日军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日军的老兵的数量急速下降。
众所周知,老兵的数量的多与少直接关系着一支部队战斗力的强弱。
日军先前之所以如此的强悍,就是因为之前的日军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由经验十足的老兵组成的,服役最短的都在三年以上,再加上日军连续不断地向中国以及朝鲜半岛输送兵力,用朝鲜和中国的反抗势力练兵,所以37年开战的时候,日军的战斗力正处于巅峰时期。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尽管也是战乱频繁,优秀的士兵不计其数。但是那时的中国无论是在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方面都不是日军的对手,因此一开战中国便呈现出一边倒的不利局面,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骄傲自满猖獗的日军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口号。然而将近两年过去了,中国依然在坚持!
尽管中国损失出奇的巨大,但是给于日军造成的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直到是现在中国依然没有像西方列强预计的那样投降,反而是日本却越来越凸显出疲态了。
李国耀带队挺进山东,目的就是打击小鬼子的战斗意志,重新树立山东老百姓的抗战信心。
至于这一仗怎么打,李国耀心里已经有了腹案,还是老办法,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游击战。
李国耀不是不想打正规战,而是他现在手里的兵力有限,就凭这不到两千人更本就翻不起大浪,反倒是游击战更加的灵活多变。
关于游击战的作用,很多人直到现在都保持怀疑,尤其是很多果粉一提起游击战术首先想到的便是“游而不击”。
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真正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国民政府在正面与日军进行了22次规模宏大的大型会战,杀伤了日军数十万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与此同时,国民党数百名将领在这些会战中光荣捐躯,在中国各大抗战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字。那么相对于国民党军正面抗战22次大规模会战,敌后游击战对于抗日战争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这种以伏击战和打圈子为主的战术到底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了了,游击战以及创造游击战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的地位与国民政府几乎同等重要,贡献同样大。
在1937年到1939年之前,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如国民政府宣传的那样,当时的国民政府才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但是在1939年之后,红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才真正显示出其威力,这是老蒋以及所有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所没有想到的。
在八路军总指挥官朱老总在《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曾提到:“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总计对敌大小战斗11.5万余次,击毙和杀伤敌伪军计9万余名,俘虏敌伪军计28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敌伪军计10万余名,敌伪总共损失计13万余名。”
而且这个数据并不准确,由于战事频繁,所以整个华南抗日纵队1943年以前的数据并没有上报延安方面,也就是说这个报告并不完整。
回头再说游击作战的威力,在《苏鲁战区七年来在华北抗战的概况》一文中,曾介绍了八路军利用游击战术破坏敌人的“囚笼政策”,发动“交通战争”所取得的成就:“总计抗战第3周年,苏鲁战区在华北共破坏铁路20公里,公路8200公里,毁电杆42220根,收电线10924公斤;抗战第4周年,计破坏铁路1082公里,公路5242公里,毁电杆234501根,收电线7032公斤。平均每天破坏铁路3公里,公路15公里,桥梁1座半,差不多每7天炸毁1个火车站,9天炸毁1个火车头,每天炸毁敌人1辆汽车,每天毁电杆42根,收电线192公斤。仅抗战第4周年破坏铁路的长度,就相当于一条平绥路,或一条半同蒲路,三条胶冀路。”
正因为如此,在敌强我弱的现实环境下,和敌人硬碰硬实属不智,反倒是游击战术更能发挥部队的作战能力。
反正李国耀前往鲁西南也不是为了攻占菏泽等地的城镇,他就是想在鲁西南搞一个落脚点,将山东游击总队的势力发展到这一带,至于能有多少部队多大的地盘,李国耀并没有太多的考究。说实话,李国耀并不是多么惧怕山东的日伪军,只不过是李国耀不希望自己麾下的部队成为出头鸟,成为小鬼子主要打击的对象。
就这一年多的战斗而言,山东游击总队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但是损失依旧超出了李国耀的预计。
事实上,在有办法的情况下,李国耀更喜欢闷声发大财,就像是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那样暗中发展。
只不过之前他们太过于急躁,日军一来打他们就想着将对方消灭,不占点便宜就不开心,结果双方越大规模越大,战斗也越频繁。
现在到了鲁西南,李国耀决定还是温和一点,不要一上来就和小鬼子进行主力决战。
其实李国耀一直在想,他们眼下的发展模式对还是不对,从作战效果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部队的,毕竟他们的战术方法极大的打击了山东的日伪军,创造了不少军事上的奇迹。但这种战术方法也存在诸多的缺点,那就是对老百姓的保护做得不够好!
面对日军这样穷凶极恶的野兽部队来说,他们找不到部队就会拿老百姓撒气,所以每一次日伪军扫荡完之后,根据地就会出现家家披麻戴孝,村村死人抬棺的凄惨景象。
所以李国耀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建设根据地,他害怕引来更多的日本鬼子,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应对日伪军的这种报复性扫荡。
单纯的游击战似乎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这次试试能不能将游击战和阵地战结合起来,打仗的时候凶猛如虎,打完之后部队就转移,消失的无影无踪,也不在一个地方久待,这样一来小鬼子就没有了报复的目标。
这是李国耀的一种尝试,就是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https://www.zbbwx.net/book/3851190/105935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