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人贩子?不,这是响应杨氏号召的教书先生
田间地头,一群小屁娃在玩耍。
古代由于穷困等诸多因素,大人在干活的时候顾不得孩子,所以就随便往地头一扔,让小孩们自己照顾自己。
这些小孩都是幼童,年龄不会超过八岁,因为一旦超过八岁的孩子,在家里就要当成半个劳动力使用。
比如眼下,割麦子的季节,八岁以上的孩子全都拿着镰刀,学着父母那样在烈日下劳作。
孩子的天性其实是贪玩的,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半大的娃娃,他们的心里明白,如果不努力帮家里干活,也许家里今年会饿死人。
割麦子虽然不是重力活,但却是极为艰辛的一种活,需要长时间弯腰,一镰刀一镰刀的慢慢往前割。
天气十分的燥热,太阳仿佛大火炉,连成年汉子都撑不住疲累,又何况是身子骨稚嫩的孩子。
这些孩子干活太累的时候,也会学大人一般直起腰喘口气,顺带着,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地头,他们眼睛里会有羡慕,那是在羡慕小的孩子能玩耍。
只不过羡慕归羡慕,这些半大小子都很懂事,他们已经明白自己没有玩耍的资格,他们已经懂得自己应该为家庭出力。
忽然,远处走来一个中年人,穿的普普通通,相貌鬼鬼祟祟,肩膀上背着一个大口袋,沉甸甸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
这中年人带着一顶草帽,明显是为了遮挡烈日毒辣,当他看到田间地头的幼童时,顿时直勾勾的冲着幼童走去。
恰恰,这一幕被一个半大的孩子看到……
顿时,那孩子不由自主的急叫起来,慌里慌张道:“爹,娘,柳伯,孙叔,有人贩子,有人贩子。”
这一声大叫,惊动了正在割麦的大人,顺带着连同附近干活的百姓,全都拎着镰刀气势汹汹的赶来。
人贩子!
古代最让百姓防备的一种人。
孩子一旦被拐走,遭受待遇很凄惨。
要么是被进行采生折割,故意打成各种各样的残废,以此来博取同情,让残废孩子去乞讨。
要么是被贩卖成为奴婢,或是卖给大户或是卖青楼,男童就当牛做马,女童则是逼迫卖身。
做父母的,都疼孩子,虽然因为家里贫寒,干活之时顾不上照看,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孩子被拐走而不心痛。
偏偏在古代由于百姓忙着干活,导致在照顾孩童方面没有太多精力,所以孩童被拐的情况非常多,几乎每村每庄每年都有出现。
故而一旦发现人贩子,百姓恨不得当场打死。
其实哪怕活活打死,也难以解去孩子被拐的恨。
只不过……
今天这情况似乎并不是人贩子要拐卖!
当一群百姓拎着镰刀,气势汹汹的冲过来后,这才愕然发现,眼前的中年人似乎是个读书人。
他虽然穿的衣裳是粗布,款式却是斜挎襟长衫,大热天穿这种自找罪受的款,哪怕百姓也能认出这是书生。
既然是读书的书生,应该不是人贩子……
只不过百姓们仍旧警惕,有个汉子故意语气凶狠的喝问道:“干啥的?为什么鬼鬼祟祟接近娃娃?说,是不是想拐人?”
一个妇女紧跟着道:“我看你胆子真是肥的不轻,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幽州,杨氏的地盘,乡里田间每天都有骑兵巡查,你敢拐卖孩子直接把你脑袋砍了。”
又有那稍微上点年纪的老农,语气明显比年轻百姓和睦,对那中年人问道:“是读书的书生吗?先生打哪边过来啊?你是想来投奔杨氏谋取差事,还是想来幽州开办教导蒙童的私塾?”
“老朽王三汉,家里有个大儿刚刚应了征,现如今在幽州衙门里面当值,勉强也能和几个书吏说上话。所以你这书生要是来幽州求差事,老头子我倒是能让大儿子帮忙说一嘴。”
如此三种试探的方式,出自于三个百姓之口,由此凸显出底层民众的智慧,话里话外透着处世哲学和小狡黠。
比如汉子凶神恶煞的喝问,这是表现出武力方面的优势。
而那妇女紧跟着予以补充,则是刻意点明此地有势力庇护。她说有骑兵巡查,并且吓唬中年人一旦拐孩子会被砍头,这是另一种表达强势,告知对方我们这群百姓有靠山。
最后是老汉的发言,语气和蔼的套近乎,先是说明自家有儿子在衙门做事,随即又试探中年人是不是想谋差事,并且刻意告诉对方,有能力稍微帮点忙。
这一招,叫做留后路。
毕竟眼前这人看起来是个读书的,属于老百姓轻易不能得罪的存在,如果今天是个误会,这人并不是拐孩子的人贩子,那么刚才大家对他气势汹汹的喝问,很容易让这个读书人在心里记上仇。
所以,老汉充当了和睦套近乎的角色。
三种方式,相互配合,底层百姓的生活智慧,在这一场交锋中显露无遗。
而眼前这个被套问的中年人,明显也是个底层出身的人物,所以对于百姓们的心思,几乎是一瞬间就全部看穿。
他笑呵呵的,先是冲着众人拱拱手。
然后,又专门把目光看向那个老汉。
他语气带着谦逊,并且故意称谢,开口先道:“鄙人程青山,出身于河南府程氏偏脉分支,刚才老丈言称要予以帮忙,程某必须谢过您的美意。”
“只不过,程某已经得到了差事,故而,暂时还不至于让老丈为我操劳。”
“各位乡亲,都把镰刀放下吧,程某不是坏人,更不是拐孩子的人,相反,我应该是你们极其欢迎的人……”
“来吧,先看看这个!”
程青山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东西,很快掏出两样事物,摊在手掌心给大家看。
第一样事物,乃是一份文书,上面盖着写有规整的文字,并且盖着朱红色的大印,只可惜在场的百姓不识字,所以都不看懂这份文书写的什么。
第二样事物,则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似乎是大批量铸造的款式,材质用的是和铜钱一样的铜。
程青山明显知道百姓不识字,所以笑着解释道:“文书你们看不懂,但是印章你们应该听说过,这是杨氏刚刚铸造的蒙学校长印,其效力可以在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通行,凡是持有此印的读书人,可以在任意乡村开办蒙学……”
他说着微微一停,紧跟着继续开口,道:“关于这蒙学校长印的事情,想必已经有书吏在四里八乡宣告过,各村各庄应该都熟知了吧,就不需要程某再细说一遍。”
“我专门要说的是,关于我自己的情况。”
程青山刻意轻咳一声,语气尽量显得文雅,道:“刚才跟老丈介绍过,程某来自于河南府,我的出身,乃是程氏。吾程氏之家有大贤,乃是名传天下的学问大家,上至帝王,下至将相,拜我程门求学者,如过江之鲫繁多。”
“所以,我程氏乃是教育之家。”
“说完程氏,说我自己……”
“想必大家心里疑惑,我这种出身为何跑来幽州找差事,哈哈,这却说来惭愧了。”
“程某刚才跟老丈也说了,我出身于程家偏脉分支,一个家族如果传承太久,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必然有穷有富。”
“如我,就是穷丁。”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三十多年吃饱饭的次数都不多,虽然是个读书的,但我也是个种地的,要靠着自己耕田种地,和大家一样紧巴巴的过日子。”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和大家迁徙来到杨氏地盘之前的情况一样,那就是我家里其实没地,我所说的耕田种地是给大户种。”
程青山说到这里,故意伤感的一叹。
……
【第一章到,等会还有,这一段可不是过渡,而是很重要的主剧情,以后会有大用的】
……
(https://www.zbbwx.net/book/3802657/305953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