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手上稍稍一翻,把禾把子翻了个面“又是“唰啦”一声,禾把子上的谷子就被打得干干净净,只剩稻草了。

总之,这玩意打得干净不说,速度还快,不累人。

这样的神器,当然要大力推广了。

于是乎,蒋文渊又连夜下了十台打稻机的定单。

虽然今年是使不上多少了,可还有来年,年年得使。

天公作美。

秋收时一直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庄子里的稻谷收完五天后,谷子也晒干了,吹去秕谷。剩下的就是称重入仓。

三位司农官,亲自监督过称,过一担记一担,用了足足两天时间方才称完。

最后一算,1076亩田,收了847888斤,平均亩产788斤。

这个亩产比起前世的杂交稻产量,完全不够看。就是与寻常的常规稻相比,也是比不上的。

但,这里是古代,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只有最基础的农家肥,有这个产量也算是很不错了。

也幸好,这个品种的谷子遗传基因稳定,可以自行留种。

蒋禹清眼里只能算勉强的产量,在这些古人眼里那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普通的良田亩产撑死了三百斤出头,县令大人却能种出788斤的亩产,足足翻了二倍还多,百姓们眼睛的都是红的。

消息出来后,疯狂的百姓们将县衙围了个水泄不通,想要购买高产谷种。

到了这个地步,这些新收的粮食已经不是他说了能算的了。

然而,折子还在进京的路上,他也没有好办法。可如果不拿出个章程,百姓们那里怕是不好交待。

蒋文渊没有办法,决定先斩后奏,当天就于县衙外面贴出告示。表示原意将高产谷种以平价卖给百姓。

至于怎么卖,什么时候卖再另行通知。随后,蒋文渊又翻看了一下全县所有田亩数,心中大致有了计较。

寻求了几位司农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决定,留下足够全县田亩的粮种数量,其余的平均分配给隔壁的几个县。

总不能他吃肉,同僚却连口汤都喝不上,这样就是真的招恨了。

高产谷种为30文一斤,每亩谷种用量为6-8斤。

由各村里正和村长,统计该村需要购买高产谷种的田亩数,同县衙存档的户籍田亩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到县衙统一购买。

其间不得转让转卖。一经发现,其所在的村全村取消购买资格。

这就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那些大地主、大商贾,或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使手段,钻空子。

蒋文渊可不想为那些驻虫作嫁衣裳。

制定好细则后,蒋文渊再次就此事写了一本折子,使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京城。

自打去年的红薯后,青州就成了皇帝的重点关注对象。特许青州县令蒋文渊的折子可以不经过州府,直达天听。

尤其南方的稻谷进入秋收后,夏景帝几乎每天都要问一遍,可有青州的折子送来。

直等到过了中秋,到了八月底,让满朝文武望眼欲穿的青州信使终于进了京。

底下的人不敢怠慢,忙将信件呈了上来。适逢大朝会,听说青州的折子到了,大臣们纷纷伸着脑袋张望。

即便早有心里准备,但看到折子上,新谷种亩产788斤的产量,夏景帝还是忍不住连声叫好。

“好、好、好啊!这个蒋文渊,可真是朕的一员福星。亩产788斤的稻谷,满世界也只有我大夏能种出来,哈哈哈哈!”

大臣们一看皇帝这架势,得嘞,真是大喜事。

于是齐声恭贺:“恭喜陛下得此良种。”

当然,这回再没人敢质疑蒋文渊做假了。

你当陛下派去的三位司农官是摆设么?没看那折子上按着三个鲜红的手指印儿!

除此外,司农官们还随折子一并送来了两张图纸并一个精巧的小物件。


  (https://www.zbbwx.net/book/3627815/962166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