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 第186章 二月二龙抬头

第186章 二月二龙抬头


  转眼正月就要过去儿,马上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节。

大憨和托娅,李刚和琪琪格的婚礼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牤子在奶牛场为哥哥大憨和托娅准备的新房,有社员群众赠送了一领炕席,牤子家有木头,木匠小墩子帮忙打造了桌椅板凳,高老头为新房购置了锅碗瓢盆。新房虽然简陋,但已经有了家的样子。

李刚家条件好些,三间茅草房,新房布置在西屋,有父母张罗和亲属帮忙,已经做好了迎亲的准备。

小梅妈这段时间很辛苦,帮忙为两对新人赶做出新婚服装和四套被褥。小梅、四姑娘和屯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细心琢磨,把大憨和托娅、李刚和琪琪格的新房摆设装扮一新。

距离良辰吉日还有两天,这日傍晚,托娅和琪琪格的父亲阿木尔和哥哥巴图骑马从科尔沁草原赶来,准备参加两对新人的婚礼。

阿木尔和巴图来了,高老头一家好生招待。

阿木尔和巴图看见幸福屯的父老乡亲友善和谐,互帮互助,为两位新人的婚礼忙前忙后,热热闹闹,托娅和琪琪格在幸福屯的生活有滋有味,很感欣慰。

父亲和哥哥代表娘家人参加婚礼,托娅和琪琪格格外开心。

大憨和李刚家虽然没有条件招待远方的客人,高老头在家设宴,把两家人邀来一起作陪,可谓其乐融融。

举行婚礼少不了花喜鹊,大憨和托娅,李刚和琪琪格为花喜鹊送去了父亲和哥哥从草原带来的贵重礼品,乐得花喜鹊跑前跑后满张罗,既当媒人又当迎亲婆。

牤子和王奎队长商量,两对新人的婚礼准备在生产队社屋礼堂里举办。

牤子家为了大憨和托娅的婚礼,现磨了一袋子高粱米,李刚家扛来一袋子黄豆让姜大拿帮忙磨豆腐。

阿木尔和巴图从草原带来了一头牛和两只羊的牛羊肉,足够全屯人好好美餐一顿,这在饥荒之年是何等的美事。

与以往幸福屯社员办喜事一样,生产队大院便支起了帐篷,搭起了灶台,生起了炭火,有姜大拿和大伙帮忙,磨刀霍霍,热气腾腾,提前一天就做好了大摆筵席的准备。

按照花喜鹊的安排,幸福屯的父老乡亲和两家的亲戚朋友有钱的捧钱场,没钱的送点米面,提前将凑份子的礼金和礼物登记造册,分头送往大憨和李刚两家。

单说牤子家,大倔子为大憨置办婚礼,不仅没陪上,反倒赚了不少,米面分给大憨一些,礼金他全部留下。

且说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天空格外晴朗,整个屯子的各处路口和道路两侧彩旗飘飘,给白雪覆盖的村庄增添了喜庆色彩。

社员群众和孩童们这一天都起了大早,羊皮褂子、花棉袄,大人孩子尽可能地穿得整洁干净,早早地就来到了生产队大院。

生产队大院里,牤子和父亲大倔子在张罗套马车,为大马挂红绸,马车上铺上稻草。

大人们忙里忙外,早来的孩童们,目的可不是开热闹,都围着锅灶帐篷转,暂时吃不到东西,闻着扑鼻的香味也是一种幸福。

此时,幸福屯的社屋里热气腾腾,豆浆磨好煮熟了,孩童们拿着大碗小碗排着队,姜大拿舀出几瓢来让孩童们分享,估计,那种喝豆浆的感觉胜过这世上所有的饮料。

特别要说的是,牛大成骑着自行车早早赶来了,他是牤子提前特意通知邀请来为大憨当伴郎的。大成很高兴充当这个角色,尤其是伴娘是四姑娘,就好像这是他和四姑娘的婚礼一样。

大成今天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军帽,这样的大衣和军帽他曾送给四姑娘一套,但愿四姑娘今天也能穿上,那就相当于情侣装了。

小梅安排四姑娘为托娅当伴娘,四姑娘问过伴郎是谁,她希望是牤子,但牤子是大憨的弟弟,哪有弟弟给哥哥当伴郎的?听说伴郎是牛大成,她也是无奈,但是似乎还能接受,只好忍了。

大成一到幸福屯就直奔王奎队长家,他要用自行车驮着四姑娘一起前往东山,免得四姑娘步行劳累。

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是别人的喜事,四姑娘今天也起得特别早,梳洗打扮一番,寒冷的天,她除了一件粉红袄实在没有什么好穿戴,想到新娘托娅今天必然穿红装,她当伴娘怕别人笑话她  ,正一筹莫展,忽然想到了大成送给她的军大衣和棉军帽,索性穿上,感觉良好,心里正感激着大成,大成在大门口已经按响了自行车铃。

在大成的诚恳说服下,四姑娘一不做二不休,还真的坐着大成自行车,两人一同前往东山高老头的住处,与托娅汇合。

五更天左右,太阳还没有露头,生产队两辆大马车便披红挂彩同时出发。

大憨和李刚穿上了新衣,披挂红绸,骑上骏马,带着一众迎亲队伍,到东山高老头家迎娶新娘。

二赖子和父亲乔万福吹唢呐,另有人敲锣打鼓,这一路吹吹打打,锣鼓喧天,跟随大马车前往迎亲的有几十人。

迎亲队伍刚刚走到十字路口,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屯西传来了阵阵警笛声。

这是怎么回事?

锣鼓和唢呐声戛然而止,队伍也不得不停下来,大伙都屏住呼吸向西翘望。

王奎队长在生产队大院张罗,牤子在迎亲队伍中。

此时,最紧张的除了新郎就是牤子,难不成这婚礼要被什么事给搅了?托娅和琪琪格嫁到幸福屯手续齐全,合理合法,最近幸福屯里又没听说有谁违法犯事。

二赖子也有些紧张,他担心是不是自己前段时间进城买山货被人告了?他是为屯里社员群众代卖的,不涉及投机倒把,应该不会犯事吧?

大伙正紧张兮兮地琢磨着,说时迟那时快,一辆警用摩托车这时已经开到了十字路口。

摩托车上是一位穿着军大衣带着军帽的人,牤子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是高老三,他只好迎上前去。

“我还以为是谁呢,把大伙吓了一跳。”牤子问道,“大所长,你怎么来了?”

高老三嬉笑道:“听说你办喜事,你邹姐不方便来,让我代她来贺喜,恭喜恭喜!不错不错,这排场挺大呀,新娘是谁呀?”

“大所长净说笑,不是我办喜事,是我哥哥大憨,”牤子上前与高老三握手道,“谢谢你和邹姐,辛苦了!”

“哈哈哈~新郎不是你呀?我可是听人说,那位草原姑娘是奔着你来的,让给你哥哥了,也好,反正都是一家人,方便,方便。”

大喜的日子,来的都是客,牤子听着高老三的玩笑话不顺耳,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道:“既然大所长肯赏光,不妨在前面开路,跟我们一起去接亲。”

高老三道:“那当然,来,你坐我的摩托。”

“不用,不用,让别人坐吧。”牤子招呼二赖子道,“二赖子、乔叔,过来,你爷俩乘坐大所长的摩托吹喇叭。”

二赖子早有此意,乐颠颠跑过来地登上了高老三的摩托,这两位搭配,可谓彼此彼此。

乔万福也被牤子拉过来坐上了摩托车。

高老三骑着摩托车前面开道,车开得很慢,二赖子和乔万福父子俩唢呐吹得很卖力,迎亲队伍继续前往东山。

迎亲队伍来到高老头的四合院门前,花喜鹊带领大憨和李刚两位新郎和几位乡亲走进院子。

高老头家里,小梅、四姑娘和几名屯里大姑娘小媳妇已经将托娅和琪琪格打扮得漂亮非凡。

新郎和花喜鹊一到,大憨和李刚每人一手提着一条里脊肉,另一只手拿着红线捆着的大葱,身边还有婆娘端着“聚宝盆”。

虽说是入乡随俗,这迎亲的环节还是遵照科尔沁草原的一些婚俗。

花喜鹊进院,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程序,像不像做比成样,安排新郎抢哈达、闭门礼。接下来,又按照幸福屯的一贯婚俗,张罗让新娘“坐福”,让新郎用带来的“金盆”里面铺上硬币,添上清水给新娘子洗脸,新娘洗完脸后,让小梅的弟弟小光端着盆泼出去,寓意着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从此,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接着,花喜鹊吩咐一对新人开始吃娘家煮好的长寿面,新郎新娘互相喂食,吃着吃着,怂恿小光去抢长寿面吃,这叫借新人的喜庆和福气。

大憨和托娅,李刚和琪琪格吃完长寿面,花喜鹊安排大憨和李刚为高老头和马小兰还有托娅和琪琪格的父亲阿木尔和哥哥巴图行礼、称呼和点烟。

高老头和马小兰很开心,早早准备了两个红包,送给大憨和李刚。

高老头没有多少话说,就只一句:“以后你们给我好好过日子,谁要是敢欺负我外孙女,小心我用枪崩了你。”

一句话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阿木尔和巴图也为大憨和李刚赠送了礼物。

随后,大憨和李刚各自把漂亮新娘抱上马车,牛大成和四姑娘做大憨和托娅的伴郎和伴娘,阎闯和小梅做李刚和琪琪格的伴郎和伴娘。

花喜鹊别出心裁,让二赖子和乔万福继续坐在高老三的摩托车上吹唢呐,敲锣打鼓在前,大憨和李刚骑着马,托娅和琪琪格穿上了草原盛装分别坐在两辆马车上,伴郎和伴娘陪伴左右。

两辆大马车拉着新娘、伴郎伴娘、花喜鹊和高小兰,还有屯里的几位大姑娘、小媳妇,高老头陪着阿木尔和巴图骑马,牤子骑着牛大成的自行车,后面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

迎亲队伍走进幸福屯,父老乡亲夹道欢迎,随后汇入迎亲队伍,一路来到生产队社。

新郎新娘一到,生产队大院鞭炮齐鸣,大憨和李刚将自己的新娘扶下马车,伴郎伴娘伴随左右,在走进礼堂的那一刻,年轻社员向新郎新娘抛五谷撒杂粮,祝福两对新人今后的日子丰衣足食。

伴郎伴娘小梅和阎闯没有怎样,几位年轻社员逮住牛大成和四姑娘拥在一起,用五谷杂粮一顿狂轰乱炸。

此情此景,牛大成喜笑颜开,被砸昏过去都愿意。

四姑娘就不同了,她拗不过大伙,但她不甘示弱,逮住一个瘦小倒霉的,一顿谩骂捶打。

真是不打不骂不热闹,一旁围观的父老乡亲看着都过足了瘾。

看完这一出,父老乡亲纷纷挤进社屋礼堂,开始举行婚礼仪式,老党员赵益民穿着一件中山装,仪表严肃主持婚礼,王奎队长为两对新人证婚。

两对新人在老党员赵益民的主持下面对领袖画像,一拜天地,祈愿白头偕老,地久天长;二拜父母和众乡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父老乡亲的关爱;夫妻对拜,誓言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被大伙簇拥着坐上大马车,各自送入洞房。

婚宴没有那么快当,饭菜全弄好需要时间。

这时候的父老乡亲都不会在家里吃早饭,饿肚子也要攒胃口,宴席不开,先嗑葵花籽打牙祭。

中午不到,新郎新娘赶回队社礼堂,为父老乡亲分发糖果、葵花籽和花生,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气。

姜大拿为首的灶房紧锣密鼓,大姑娘小伙子能帮上手的跑前跑后端盘子拿碗筷都没闲着。

宴席开始,花喜鹊招呼大伙落座。

生产队社礼堂里,炕上地上都摆上了桌子,两个桌子并成一桌,父老乡亲围着桌子坐成一圈。

开始上菜了,年轻社员双手端着盘子来回穿梭。

酱牛肉,牛肉炖萝卜,酸菜炖大骨,白菜羊肉炖粉条,卷签子,四喜丸子,干炸丸子,炸面果,炖豆腐,手把羊排……

姜大拿好厨艺,弄出十几道菜来,外加大锅焖高粱米饭,没有酒水,饭菜管吃管添,吃饱为止。

幸福屯的社员群众虽然是刚过完春节,但也只不过三十晚上吃一顿饺子,哪里有如此丰盛饭食,特别是还有草原的牛羊肉。

大人孩子围坐在桌旁,刚才还是满桌子饭食,一转眼的工夫已经杯盘狼藉,到后来,吃得盘子里的汤汁都没有剩下。

这是幸福屯几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婚礼,也是社员群众很久没有吃到的最好美食,这一天过后,平凡的生活又回到了毛驴拉磨的日子。


  (https://www.zbbwx.net/book/3608889/5191068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