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 第223章 好人好心

第223章 好人好心


  牤子准备在幸福大队各生产队实施抗击旱情缓解饥荒计划,向鹿山人民公社党委和鹿山人民公社汇报后,得到了公社党委韩书记的支持和高主任的原则同意。

牤子和小梅办好了领养小百家及落户手续,两人一起回到了幸福屯。

第二日,牤子召集各生产队队长开会,要落实套种萝卜和白菜以及购买山羊计划。

生产大队刘支书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席会议。

会上,牤子向各位生产队长详细说明自己的意图,套种萝卜和白菜绝不是要毁掉庄稼,而是为了充分利用收获无望的大田地。

收获的萝卜和白菜数量可观,既可以分给社员群众,好萝卜和白菜可以卖给供销社,不好的可以喂羊和做鸡鸭鹅饲料。

用各生产队的积累款购买山羊相比购买奶牛容易,成本低风险小,饲养简单,每个生产队饲养十到二十只山羊,饲料不是问题,容易解决。秋收前可以放养,秋后的豆秸和白菜和萝卜缨都可以做饲料。

牤子以为,各生产队队长会全力支持这个计划,万万没想到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生产二队和生产三队队长明确表示反对套种萝卜和白菜。

生产三队队长刘忠厚是刘忠诚的弟弟,也就是刘红的父亲。

估计是有刘忠诚授意,他在会上煽动道:“从古到今庄稼地就该种庄稼,咱们农民靠天吃饭,庄稼地不打粮是天灾,套种萝卜和白菜,最终势必要除掉庄稼,就算除掉的庄稼结不了果实,庄稼除掉了,秋后怎么认定灾情?怎么减免缴纳公粮任务?怎么和向国家申请返销粮?擅自毁掉庄稼,上级追究下来,弄不好是要蹲大狱的,谁能负起这个责任?”

有人附和道:“是啊,这可不是小事,冒这么大风险,萝卜和白菜也当不了饭吃,能解决啥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牤子道:“这件事已经请示了公社领导,公社韩书记支持这件事,高主任也同意了,只是暂时不让毁苗。”

刘忠厚说:“公社既然同意,拿红头文件来我们就照办,没有上级文件,到时候出事了谁负责?”

生产队长纷纷要公社的批复文件,牤子拿不出来,公社领导的口头意见在各位生产队长面前没有说服力。

生产二队队长刘忠实道:“山羊不产羊毛,养那么多山羊,暂时看社员有奶喝,事不过三,不可能总是闹灾荒,一旦丰收粮食够吃了,膻了吧唧的,谁还喝羊奶?咱们是农民又不是牧民,再说,生产队积累那点钱,只够买种子修农具的,哪还有那么多闲钱?饲料也是问题,都让山羊吃了,绵羊吃啥?还要跑到几百里外去买,没等到家,折腾死了,谁负责?拉到家了,万一水土不服,再把生产队里的牲畜传染上病哪多哪少?”

牤子道:“在座的都是老前辈,你们经验比我丰富,办事考虑比我周全,可是,前怕狼后怕虎,咱们怎么度过难关?”

有队长道:“咱们是社会主义社会,遇到天灾,国家不会不管咱们,咱们只要本本分分当好农民种好地就行了。”

牤子听到这样的言论,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他不能发火,面前都是老前辈,只有他初出茅庐。

就在这时,王奎队长发话了:“全国闹饥荒,还有还苏联的债,等国家返销粮,大伙也不想一想,国家的返销粮从哪来?大伙要红头文件,伟人号召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是红头文件,我们屯养奶牛大伙眼气,都想要,大队长让大伙养山羊,又有人反对,都等肉送到嘴边,哪有那好事?我不管别人什么意见,我们幸福屯生产队坚决支持大队长的想法,回去就落实,山羊你们不买我们买,能买多少只就买多少只,你们不要我全要,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把钱凑上。”

有王奎队长带头,又有两位生产队长支持牤子。

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很难统一思想,牤子决定采取自愿。

最后,生产二队和三队当场表示不参与,五队和六队犹豫观望,算上幸福屯生产队,有三个生产队坚决支持牤子,生产队长当场表态要跟着牤子放手一搏。

牤子给各生产队三天考虑和筹款时间,三天后,牤子准备先去一趟科尔沁草原联系购买山羊,联系妥了,再去拉运。

牤子和王奎队长商量,准备和李刚一起前往科尔沁草原,王奎队长全力支持。

眼下,还不是种植萝卜和白菜的最佳时机,利用这段时间,各生产队正好收集购买萝卜和白菜菜籽。

开完大队会议,牤子和王奎队长一起回到幸福屯,告知李刚让他做好去科尔沁草原的准备。

托娅和琪琪格听说牤子和李刚要去科尔沁草原,能见到她们的阿布和额吉,姐妹俩都很兴奋,没有什么礼物,只能捎去平安和祝福。

牤子当上了生产大队长,每天时间安排都很紧凑,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尽管这样,有一件事他必须要办,那就是去接小百家。

傍晚,牤子去东院找小梅商量,准备第二天一起去县城少管所。

没想到,牤子一进院就发现小梅家来了十多个半大孩子。

牤子进屋,此时小梅正给这些孩子做饭。

“怎么回事?哪来的这么多孩子?”

小梅告诉牤子:“这已经是第二拨了,听说前几日我煮鸡蛋分给外屯的老人和孩子,今天中午,就有五六个孩子来找我要吃的。有不少是我教过的学生,看他们饿得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就请他们吃了一顿饱饭。没想到,晚上又来十多个。”

牤子道:“这怎么行,你家又不是公共食堂。”

小梅无奈道:“那你说怎么办?跑几里路来找我,我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就往外撵吧。”

“这可怎么整?”牤子也没了主意,“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不,你出去躲一躲吧。”

“我躲了我妈也躲不了,我和我妈都躲出去,家也躲不了,躲了和尚躲不了庙。”  小梅笑着说,“都是你这个大队长招惹来的,你欠我的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我准备用一辈子来补偿。”

“这还差不多。”

小梅说着,招呼孩子们进屋吃饭,牤子跟小梅说,准备明天和她一起去县城接小百家,小梅欣然答应。

这个夜晚,牤子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工作有阻力,父老乡亲有期待,向前走,他不怕有风险,但他还没等打开局面,已经是疲惫不堪。

小梅一家人都很善良,但是在饥荒面前,不是善良和施舍能应对得了的。这个时候,需要群策群力勠力同心才行,可是难啊!

孺子牛的精神就是有一种韧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牤子没想过自己多么高尚,但他就是这样。

第二日清晨,牤子和小梅都起得很早,两人骑车轻装上路,路过人民公社,又向邹杰借了一辆自行车,一路赶往辽东县城。

到了县城,两人没有逛街,直奔少管所。

来到少管所大门口,让值勤守卫监警查看完介绍信,监警放行。

向那个壁垒森严的大院刚走几步,一个少年就飞快地向他俩跑来。

正是小百家。

小百家已经知道小梅姐和牤子哥很快来接他,他每天都是充满期待,每到中午,无论太阳多么晒,天有多么热,他都会等在外面,他期待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姐姐……哥哥……”

“小百家,你慢点跑……”

小梅和牤子迅速迎了上去,这一次,小百家没有哭,而是抿着汗水傻傻地看着小梅和牤子笑。

“姐姐和哥哥来接你了,”小梅一把搂过小百家,“你有名字了,你有家了,有哥哥姐姐,还有爹和娘……”小梅说着忍不住激动的泪水往下流。

“何百家,以后你就是我和小梅姐姐的亲弟弟了,高不高兴?”

小百家刚才还在笑,听完小梅和牤子的话,一下子跪在地上,眼泪哗哗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牤子和小梅把小百家扶起来,三人一起去办手续,管教所领导很热心,能简化的手续一律简化,很快就办好了。

小百家除了珍藏的五角星和一个山核桃,还有小梅妈做的衣服和鞋子,再没有什么好带的。

即将离开少管所,很多管教员都出来为小百家送行,负责她的管教阿姨一直在抹眼泪,眼泪也可以传染,没多大功夫,管教员们已经哭成了一片。

大伙都为小百家送上祝福,有的还赠送他礼物,那些允许出来被管教的少年,甚至把小百家围住,不让他走。

小百家不停地向周围的人行礼。

这里是人生的特殊驿站,熬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总得要说再见,总得要向过往告别。

小梅和牤子领着小百家踏出少管所的那一刻,注定翻过了往昔不堪回首的一页。

再见了少管所,再见了那些关心爱护他的管教,再见了小伙伴们,再见了孤苦伶仃的过去……

三人走出少管所,小百家腼腆地说:“姐姐,我想去看看奶奶,我要告诉她我有家了,有哥哥姐姐了,我还给她送点儿好吃的。”

牤子问道:“奶奶葬在了哪里?离这儿有多远?”

小百家说:“我也不知道那是哪儿,我能找到,离这儿不远,在一个山上。”

小梅疑惑地问:“你给奶奶带什么好吃的?”

小百家说:“姐姐和哥哥上次送给我的鸡蛋和面包我给奶奶留了许多。”

小梅和牤子这才注意到,小百家始终捂着一个包裹,她打开一看,四个鸡蛋和两个面包散发着臭味和霉味。

小梅鼻子一酸,把鸡蛋和面包全扔了:“走,姐姐领你去给你和奶奶买好吃的。”

小百家又说出那句话:“我不想让姐姐花钱。”

小梅抽泣着说:“姐姐有钱,没钱也要买,要买好多,一定让奶奶吃个饱。”

小百家说:“姐姐,我以后挣钱还你。”

“你忘了,你和姐姐哥哥是一家人了,干嘛要还我。”小梅道,“以后一家人不许再说两家话。”

小百家低头不语,咬着嘴唇,此刻,他的心里不知该有多么幸福。

随后,三人特意到街上买了一堆好吃的,前往埋葬小百家奶奶的地方。。

那是一个向阳山坡,俗称乱坟岗,小百家一手拉着小梅,另一只手拉着牤子,挣着往前走。

绕过一个个坟头,小百家凭借自己的记忆,没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座坟丘,坟丘没有多大,没有立碑,在灌木和荒草中,如果不是小百家确认这是他奶奶的坟茔,无人会以为这里葬着一位饱经风霜可怜兮兮的老人。

小百家见到这座坟茔,撒开牤子和小梅的手,一下子就跪在了坟前:“奶奶,奶奶……”

小梅和牤子默默地把买来的食物一样样小心翼翼地放在坟前。

小百家哭道:“奶奶,我有家了,有名字了,我叫何百家,这是我姐姐,这是我哥哥,我还有爹和娘,以后我有人疼了,你不用惦记我,我想你就来看你……”

小梅受不了这一幕,捂着脸,跑到坟茔周围采来一束山野花,放在了坟前。

接着,牤子拉着小梅的手双双跪地,牤子道:“奶奶,你安息吧,我和小梅一定会照顾好百家弟弟,从此不会让他再孤苦伶仃到处流浪,绝不会让他再受人欺负,一定让您含笑九泉。”

小梅说:“我会亲手教弟弟学习文化,一定让他长大出息成人。”

小百家已经跪了很久,哭了很久,牤子道:“弟弟,起来吧,以后咱们咱们再来看望奶奶。”

牤子和小梅陪着小百家最后给奶奶磕了三个头,三人才起身离开。

刚走出去不远,前面有一个已经被采伐的柞树墩,树墩很粗,上面长着一个很大的树瘤。

“奶奶,奶奶,”小百家奔向那个树墩,“奶奶看着我呢,看着我笑呢。”

小百家说着,怀抱着树墩,久久不肯离开……


  (https://www.zbbwx.net/book/3608889/5172449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