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穿越之我们全家修仙忙小说全文阅读 > 第13章 打井打井打井

第13章 打井打井打井


清水河两岸的田终究还是插上了秧苗,但后续的水要是河水断流就完蛋了。

  靖州城当官的发下话来,河流水线越来越往下的,赶快趁着春种结束打起井来,一个村子最少三眼井,打在河边两眼,村子中间一眼,井中必须见水。

  条件好的村子可以多打,村民自费,凑钱打或者自家打都行,不凑钱的以后不能去井里挑水。

  李家村有大大的李家集镇,相对富裕,原来有美美的清水河,现在听说清水河可能断流,因为上游的王家坟大水库一半分靖城往山那边,一半往清水河而来,水库八个平方大的出水最近越来越小,只有桌面大了。

  如今靖城外的瑶山水库也水量骤减,靖州城是全夏国人口排名第三十七的大城,城里有近三百万居民,必须首先保证他们的供水,王家坟水库只能放脸盆大一股水下来清水河。

  还不够河床吸干的。

  田,算了吧,管不着了。

  这就是上面放话要他们打井的原因。

  要是再过一个月不下雨,王家坟水库的水只能全部放往靖城。

  至于大塘这种小塘,没人想得起来。

  人们这个时候还没有想到可怕的后果,豆焖饭不错。

  五月底,清水河两岸田里秧苗全部干死,李家村家家打井,户户在村子周边开荒扩展菜园,上报宅基地,交钱一次世代拥有,但很贵,一亩二十两银子。

  为了活下去,家家都多了至少一分地的菜园子。

  菜园子可以挑井水浇地,田地太多,用井水种不了。

  还好还好,井挖最多五米就能出水。住的地势高的人家,就凑钱在河边打了井,搞了井盖,上锁,只有那几家人有钥匙。

  这样一来井水干净,二来防盗。

  有些调皮的可恶的小孩,河里井里都一定要尿几十次。

  阿宝家村里的院坝里也打了一口井,都是父子俩自己动手打出来的。

  现在没钱了,钱得省着点用。

  因为一家人时不时还要到镇上去转一下,村子里牛棚老房子改的的菜地也要浇水,回到村子里也总是要吃饭的,所以父子俩人只能咬牙苦干十来天,打了一口深十七尺的井。

  这天三婶王氏见一家五口人都在家,便恶吼吼的来要粮,她家现在快断炊了。

  “阿宝,你阿娘在不在?”

  她走到阿宝面前矮下身,尽可能温和的问。

  她是真的想借粮。

  虽说偶尔林子里能捕到野物,但山林外围因干旱严重,小野物没有庄稼可以祸害,就往深林里去,深林里有大野兽,是猎人也不敢去的地方。

  没了粮食,没了野味,他们家早已经在吃糠咽菜了。

  蚕豆吃到六月就全部吃完,连蚕豆糠都加进了菜团子里,猪是卖掉了,没了野菜,哪里还养得住猪?

  从开春还只有小孩老太上山挖野菜,四月就忙种田,五月全民挖野菜,到六月野菜挖光光。

  大塘周边的林子里有铺天盖地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所以这些天大塘边人满为患。

  阿宝对三婶毫无好感,大哥叫三婶穷知了,烦人。

  她不说话,转身往家跑。

  “小婊子。踩上屎了吗?跑什么跑?”

  三婶忍不住恶毒咒骂。

  李光正在厨房里忙碌,李雪儿在给上门来量衣裳尺寸的先生量尺寸,他们每五天下山一次,每月十和五下山接活。

  李雪儿做了半辈子衣裳,早已经习惯了。就是家里很赚钱的那些日子,她也还是坚持下山接活儿。

  山下清水河边四十三个村庄的富裕户都是她的客户,她缝的衣裳特别的板正,而且见到新样式立马就能做,不像一般农妇将衣裳做得七扯六拽的。

  她的生意一直好,过年经常大年初一要熬到天亮,熬夜更是一年到头天天熬。

  李洪涛跑出来:“你要干什么?”

  王氏一惊,她是来借粮的,怎么突然看到那丫头就生气。

  王氏笑问:“白虎没带回来么?”

  李洪涛也笑道:“怎么?想学老大来接白虎回家养?”

  王氏苦笑:“说什么呢?就是下一世我们也养不起。这不你侄儿男女他们饿几天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家去年收了荞麦,我也不敢要你的白面,将荞麦借三五斗给我们度一下这饥荒,来年不短不少的还给你们。”

  李洪涛好一会才道:“荞麦早卖了,钱买了马。你们也看到了,这马我们使了很久。当时钱都不够,要不是阿宝她妈会做针线,都凑不够那个钱。

  麦子更不可能,你也瞧见我家铺子被收山洞被封,我那些天天天下山卖麦子的,要不然谷种从哪儿来?就是卖了麦子买的,另外的,吃了。”

  他没有开骂已经是好男不跟女斗,还想骗荞麦,大天亮的哪来的梦?

  孔雪儿此时已将客人的尺寸量好,冲出来欲要破口大骂,却见王氏动了动干裂的嘴唇,转身离去。

  她自己也知道来借粮就是白日做梦,就是人家有粮也不会借给她,这段日子她经常来偷阿宝家种在外面的菜,有人看见告给阿宝她娘,前几天孔雪儿才跑她家门前去咒骂过。

  大房是永远都会有粮的,谁家断粮他家都不会断。田多地多,地都是平展展的半山好地,保水保湿,三月份麦子产量虽然比往年少了些,也还行。

  而且他家老四前年考上了秀才,田地免税。

  一家人不知道为什么,坚决不挂别人家的田地,后来才知道,是李老太和李光辉他媳妇将两边娘家的地挂上了。

  两人是姑侄,就在隔壁村,毫不客气的挂上。

  至于李光辉他娘,家在六十多里外,说是不太方便操作。

  大洪水恐怖,干旱一样恐怖。

  一场洪水将中产搓成贫民,贫民被搓成难民。

  到了七月,已经有些人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还以为干旱的只有靖州。

  住高处缺水的,出去逃荒了?

  这时候逃荒还能吃个半饱,毕竟人类自古以来都是有点儿不多的同情心,人心向善,还会怜悯的淘半碗杂粮饭来,给泡点汤,看着吃完,说些“肉麻啊”之类高高在上的话。

  人嘛,看别人倒霉就是心情好,表面上还得同情一波,给人一种我是好人的感觉,秀一下优越感是大多数人类的通病。

  清水河上游彻底断流,出水口从桌面大变成了脸盆大,脸盆大的水也被导入瑶山水库,供应靖城百姓,乡下有井了,不怕不怕。

  有些打得浅的井,现在已不得不将沙子和木炭刨开,再往深处打。

  阿宝家村子里院中的井水也彻底干了,但她家舍弃了菜被偷光的菜园子,院里也不再种葱姜蒜,回乡时都用储物袋里的菜。

  种在村里不够人偷的。


  (https://www.zbbwx.net/book/3468902/111111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