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穿越之我们全家修仙忙小说全文阅读 > 第134章 宠未来儿媳

第134章 宠未来儿媳


李菊花说得不过瘾,当场把那只鞋子拿了出来,放大了让阿宝看。

  看上去就是一般女人穿的弓鞋,但上面无绣花,做成了凹凸的花色,仿佛盛开着大朵的牡丹花,却无色,就是羊皮本身的颜色,浅黄色的。

  看着软软的,放大却坚硬起来,花的周围做出了防御法阵,能坐三四个人,有点像小船,但这种飞行法器一般人还真不敢抢。

  因为你不知道那个法阵的反噬强度,万一被拍伤了,空中难以自救。

  阿宝讶异了一下,也觉得正常人不可能做出这东西。

  大哥的澡盆子她已然觉得不庄重,飞行法系做成花鞋,就更让人理解无能了。

  但是这个形状却不妨碍李菊花的喜欢,她毫不客气的将陪伴了自己几年的毛驴拿出来磨面用了。

  “我不吃驴肉火烧已经对得起它。真是胆小如鼠,秘境里差点让我送命,敢躲在我背后,这种东西连脚力都算不上,跑得快也没什么用。”

  李菊花说的也没错,驴就是用来拉磨的。

  宗门有不少水磨坊,专门有杂役在管理。

  弟子只要把粮送过去,缴了工钱和跑腿的五颗铜钱,放在那里什么时候人家磨好了会让跑腿的送过来,实际上方便得很。

  但很多弟子自己有磨有兽,多半用自己的神兽磨面,很不爱挤到磨坊去。

  去磨坊磨面的,都是平时无兽宠,零敲碎打使用纸鹤做坐骑的懒散人儿。

  能不出钱的地方就不出钱。

  哪怕一天有时能赚上万两银子,仙修们照样有节俭到一颗铜钱也不愿使的。

  姐妹仨快活的吃了早饭,各自乘坐自己的飞行器到了困鹿山以南的大石岩,听说这里的干巴菌多得很。这里已经进入靖州地界。

  “多得很”这种说话,都是成功者的炫耀之语,实际上阿宝她们过去以后,找了一整个上午,干巴菌没捡到,倒是捡了十来窝鸡枞菌,这样也算是有得有失。

  阿宝是非常高兴的,她和家里人都最爱吃鸡枞菌,干巴菌要炒饭炒青椒才好吃,阿宝天生就不爱吃炒饭,总觉得炒饭太干巴了。

  李菊花却觉得有一种骗了阿宝的羞愧,唠唠叨叨的念:“我真是听别人说的。可见别人说的话都不能相信。

  还有邓丽娟这娃儿订婚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阿宝摇头,似乎什么时候听人说过,又忘记了一样,她对别人的事不怎么感兴趣。

  刘金花道:“是景星门的何荣发,听说是个比较有前途的外门弟子,在外门做着管事,如果往上一些,可能邓丽娟会转过去,虽然转门派不太好,但她在这边也是个外门弟子。”

  阿宝边盯着石头缝里的有限的土地看边道:“老刘,我二哥跟你说了没有,我阿爹阿娘要去你家提亲了,如果成了你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人了,想想还真期待呢。”

  李菊花也有点知道这事,很真心的祝福:“这可真好啊。可惜阿宝没有个三哥,不然我也可以往你家跟前凑。”

  阿宝笑道:“三哥是有的,只是是我大伯家的老三,我们也叫他三哥,他比我大哥还大呢,会赚钱对我们也好,只是没法子修仙。”

  “你家那个堂侄女李吉花,天天跑回家里住着,根本不爱去闻道堂,到现在也才炼气初期。这人就算到了八九岁恐怕都没能力扫山,去秘境探险更不用说,怕是活不过十天。”

  李菊花笑得贱兮兮的,一丝一毫都没有看得起。

  阿宝不想说这人,想起来的都是那个小姑娘在哇哇大哭,就没有一天不哭的。

  过了几天阿宝与俩朋友扫山到了家附近,又邀请两个人跟她回大塘。

  刘金花已得知她和李光义将在九月初九小订婚,双方已经交换了帖子,定好日子了。

  一般乡下人小订婚,都是三两六钱银子,两套衣裳,一只火腿,三百六十只夹沙小烤饼。

  大订的时候就是要成亲的当年,少不了八两钱子的彩礼钱,也是两套衣裳,要两只火腿,有钱人家要八百六十只小饼子,能放上一两个月那种。

  还有盐塔,茶砖,别的奇奇怪怪的东西难以细数了。

  盐塔茶砖都用红纸裹起来扎上花朵。

  要这么多的饼子肯定吃不完,都是女方家要送亲戚的,一般一家送五个,有钱的八个十个不等。

  请客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小饼子送到人家门上,客客气气的告诉人家自己何时出嫁,请到家里来吃送嫁酒。

  一般都是娘俩一起去,兄弟伙挑着饼子等在门外,所有亲戚家都要送到,所以男方大订婚时送饼子的多少取决于女方家有多少亲戚,准备一家送几个,最低不少于五个。

  刘金花和李光义年纪小,只能小定,刘父说按照这边乡下的规矩来就可以,孔雪儿觉得三两六钱银子的定婚礼太轻薄,肯定不能同意,就决定送三百六十两。

  说到定婚礼,仙修们肯定不能与村里人一样了,赚的钱水涨船高,送礼时送几两银子,那还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李光正与杜金枝订婚,也是只送了小定礼,三百六十两银子,一对火腿,别的东西都遵循礼法,意思意思一下。

  这么多银子就算是京城的郡主小定婚也使得了。

  如果阿宝四岁时不在那场大雨里胡说关于大塘的事,那她的大哥想找到个媳妇还真的不容易。

  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家阿娘是外地人,在当地脸面不够大,人家还怕嫁到他家来被上面的老人欺负。

  全家子回来好几年都住在牛棚子里,那个牛棚子让人印象深刻。

  有时候一个家族的崛起真是莫名其妙,阿宝家是因为孩子的一句谎言。

  孔雪儿热情接待了未来二儿媳,山珍海味那是不要钱的让人上。

  她自己在家织得些绫罗绸缎,高兴的给了刘金花十匹:“我这一辈子就喜欢做衣裳,我阿娘喜欢织布。我家的布卖一半自己用一半。

  小时候我不能体会我阿娘的心情,经常一裁就是十几身衣裳,如果是一个上午,会把整个上午都用来裁衣裳,如果得空的是一个下午,我就要裁一下午。

  别人的衣裳我不敢裁,只能裁自己的,六岁后我的衣裳都自己裁自己做了,我阿娘无可奈何。

  我现在自己开始织布,才发现一匹布从打经纬到织成,真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行啊,我阿娘护着她织的布不让我糟蹋是很有道理的。”

  她含笑看着刘金花,十分满意:“你只管自己裁衣裳,裁坏了也不打紧,我这里的布多得很,棉布锦绣我都有织。带着小喜子这个小奶娃出不了门,不做这些事就更难过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468902/1111100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