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最新 > 第117章 举村搬迁

第117章 举村搬迁


与前面通知的两个村不同,宋家村在他们跟村长说完之后,哪怕已经夜深,村长用最快的速度通知了整个村子。

  仅仅一刻钟的时间,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起来。

  三个衙役没有去旁的人家,而是在村长家里等着。

  别的人家怎么样?他们没有能看见,也无法评价,而他们呆着的村长家,这一看就是早早的为逃荒做好了准备的。

  村长吩咐家里的男丁去通知村里其他人,而家里的妇孺则是飞快的穿好衣裳,用最快的时间打包家里的东西。

  三个衙役能够看见的,便是村长家的东西应当是提前打包了个差不多的,现如今只看他们塞了些东西进去之后,去了一趟后院出来,便说只等着村里其他人收拾好走了。

  而这个等村里的其他人,也没有等上太久的时间。

  只不过两刻钟而已,村长便和三个衙役说,整个村子都可以跟着他们出动了,只是东西有些多,可能出动的时候队伍有些庞大。

  三个衙役显得有些呆,和村长说他们去村口等,然后就略带着些同手同脚的离开了。

  而等到村长口中庞大的队伍出现在三个衙役的眼前的事候,这三个衙役已经不是呆了,而是整个人都遭受了一种震撼。

  他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宋家村的人,更是一个又一个可以移动的小楼。

  “宋家村村长,这是?”上了年纪的衙役终究是比两个年轻的能稳的住事,震撼过后,便先就这能移动的小楼询问了起来。

  村长笑的格外自豪,但语气却很是谦虚:“近来天气炎热,地里一天比一天干,就连庄稼也已经种不成了,村里的老人便说,这天气怕是要逃灾,所以这不就准备起来了吗!本着用得上的话用,用不上的话,等年景好了再劈了当柴烧就是了,这村里的年轻人就弄出来这能用牲口拉的动的楼车来。”

  村长说完之后,还嘿嘿的笑了两声,显得格外的淳朴。

  而这几个衙役,到这时才明白,家里老一辈为什么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小瞧乡下的庄稼人,庄稼人是有着大智慧的。

  “走吧。”

  人家村里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为的也是逃灾搬迁的路上方便,他们不过是来组织南迁的衙役,问一句就行了,没必要追究太多。

  这一句走吧,整个队伍就动了起来,一两两的楼车从村中驶出,挂在楼车上的灯笼亮起,照亮了前进的路。

  宋家的车在队伍中间,因为队伍人数大,且楼车比较多,前进的速度是很慢的。

  在真正的踏出村子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回望着宋家村的方向,不由得红了眼眶。

  虽说前些时日为了今日的逃荒南迁做足了准备,一副十分期待离开的模样,但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心中却是满满的不舍。

  每个人都对这儿有着不同的感情,唯一相同的便是深深的留念。

  可宋家的大多数人都从宋忍冬的新生中得知,这次的灾害,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严重到影响了这边的政局,形成官反民也乱的场景。

  最后甚至出现烧杀抢掠、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希望的情况。

  这种情况之下,在最初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离开,那是最明智的选择。

  故而哪怕再不舍,宋家也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

  村里的其他人家情况也差不多,对于这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庄,攒下来的田地财富,都是分外不舍的。

  可在这群人的面前,吊着的是真正的认祖归宗回到涞州的那个苹果,最终,在不舍与认祖归宗之间,这群人坚定的选择了后者。

  “大哥,这宋家村的人可真奇怪,就这么举村就搬走了?”干瘦的衙役凑到上了年龄的衙役旁边,问出了自己琢磨不懂的问题。

  上了年龄的衙役在衙门多当了几年差,也曾去过管理户籍的部门,所以他倒是清楚宋家村几代之前原本就是逃水灾过来的外来户,只不过是因为整个村子全是外来户,还是一个宗族的,这才整个的落户下来,形成现如今的宋家村。

  所以他倒是能理解有了灾情、朝廷阻滞南迁,宋家村的人愿意举家搬走的原因。

  “宋家村整个村子都是从涞州来的,以前没法子北上,现在有了机会南迁,人家自然是愿意回去的。”上了年龄的衙役给干瘦衙役解了惑。

  “哦,原来是这样呀。”干瘦衙役点了点头。

  这事他还真的就不知道,但现如今知道了,也算是能理解,为什么在别人看来觉得灾情不严重到需要搬迁的情况下,这宋家村却合村而出了。

  哪怕是逃灾南迁,整个队伍也是要从城外的三里亭出发的。

  城外三里亭,已经有一部分人等在那儿了。

  那都是愿意逃灾难迁的其他人家,被其他的衙役去通知组织起来的。

  十来个村子组织起来的总人数,还不及宋家村的一半。

  三个衙役带着宋家村中略加了一两户别村人家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到三里亭的时候,等在那儿的人都有些惊愕。

  尤其是等待那儿的衙役,那可不是一般的惊愕。

  他们辛辛苦苦跑了那么多的地方,最后汇集在一块,组织起来的人数少的可怜。

  这三人跑了三个村子,看上去像是搬走了一个村子似的。

  而这个村子的车队,还格外的新奇。

  “老苗,你们这边是怎么个情况?”负责这一支队伍南迁的领头官差和上了年龄的那个衙役很熟,见他这队伍这么庞大,上前来便问了一句。

  “没啥,刘队长,就有一个村子,祖籍在涞州那边,听说能够逃灾南迁,估摸着想趁着机会认祖归宗罢了。”上了年龄的衙役回答道:“这队伍就交到你们边营队的手上了,这一回的人数比白天那一波要多的多,不过估摸着大多数一个村子的,只要跟村长说好,应该挺好管理的。”

  上了年龄的衙役跟这位姓刘的边营队队长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位边营队队长点了点头,然后便喊话让新来的这支队伍并进之前的队伍里。

  因为,人到齐了,要出发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437162/1111101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