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鸣鸾殿 > 第149章 纯熙公主

第149章 纯熙公主


“你如今心中的猜测只怕和朕是一样的。”

  景宣帝现在已经神色淡然,但话语中还是带着些凄凉。

  俞初没接话,这样的话她怎么答都不对。总不能叫她开口承认自己猜测皇上不是太后亲生的吧。

  “朕会去一趟宁寿宫。只是初儿,若真如朕心中揣测,朕要如何自处。”

  俞初心头也似有千斤重。

  景宣帝若是生在寻常人家,哪怕是个闲散王爷,事情都没有这般棘手。

  大不了一走了之,浪迹天涯。

  可他是昭国的皇帝。

  昭国自景宣帝登基以来,看似安稳,实则到现在都没有彻底稳固。要是再闹出这样的事端,只怕天下再难太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若是不能事事周全,那么也无需多虑。不管怎样,臣妾陪着皇上。”

  俞初这话里的真心,叫景宣帝听得心头一暖。

  “朕若不是皇帝,你还愿跟着朕?”

  景宣帝并非没有听清俞初的话,而是他自小在宫里长大,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得很是透彻。

  什么亲兄弟,什么恩爱夫妻,即便是亲生儿女,被这皇宫里的利欲熏陶,也会失了本心。

  “说句犯上冒昧的话。不管您是不是皇上,于臣妾而言,您都是臣妾的夫君。”

  俞初这会儿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只是看着眼前这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一副形单影只的孤寂模样,心里生出些不忍。

  “朕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

  景宣帝走到俞初身前,伸手捏了捏她的肩膀,又将她搂在怀里。

  二人就这么拥抱着站在养心殿的书房里。直到门口传来魏承杰的声音:

  “皇上,轿辇备好了。”

  “知道了。”

  说完,景宣帝才松开怀中的俞初,看着她的眼睛道:

  “你先回去,晚上朕去你宫里。”

  “是,臣妾先告退。”

  ——————————————————————

  景宣帝到宁寿宫时,太后还是那副慈母的神情,看得景宣帝心里一阵冷笑。

  尽管太后还未亲口承认,景宣帝依着手里掌握的消息,已经可以判断太后并非是自己的亲生额娘。

  只是他不懂,这件事是如何瞒天过海的,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额娘万福金安。”

  “皇帝怎么今日有空过来?”

  太后赶忙让泽兰去备茶。太后和泽兰主仆二人的欢喜样子,叫人实在看不出心中藏了那样一个秘密。

  “前朝事忙,儿子一闲下来就先来给皇额娘请安了。”

  “皇帝从小就孝顺。”

  太后乐得合不拢嘴。

  “儿子孝顺皇额娘是应该的。皇额娘,今日过来除了给您请安,还有一事想问问皇额娘的意思。”

  “何事?”

  太后脸上笑意不减,还拿了桌上的果子递给景宣帝。

  “儿子登基以来,前朝才刚刚算是稳固下来。儿子想,如今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想要赏赐些金银给从前接生儿子的嬷嬷,还有当时伺候皇额娘的那些宫人们。”

  景宣帝边说边看着太后的神情。

  太后果然面上一僵,但也只是一瞬,就摆出了很是欣慰的表情。

  “皇帝能这样想,自然是宽仁待下的好品性,哀家支持。

  不过过去这么多年,那几位接生嬷嬷是否还在世,还有当时在哀家宫里伺候的宫人们,有不少也到了年龄出宫。

  想来要找寻也不是件易事,若是不能找全,到底也辜负了皇帝的一番心意。

  所以哀家想,既是太平盛世,要么便是大赦天下,要么便是过些日子等新人入宫之后大封六宫。

  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景宣帝眼含深意地看着太后,但嘴角却带着温和的笑容。

  如今在慎刑司和宗人府的那几位,都是他好不容易才搜集了证据关押起来的。若是大赦天下,岂不是又要天下大乱了?

  等新人入宫再大封六宫,难不成太后选进来的人,刚进宫就晋封?

  太后这看似关怀自己的法子,怎么看都是司马昭之心。

  “皇额娘思虑周全。既如此,倒也不必等新人入宫再大封六宫,等钦天监择个吉期吧。”

  景宣帝说完轻咳了一声,魏承杰在外面听见,依着先前皇上交待的,走进来说前朝大臣已经在养心殿外等候。

  景宣帝即刻起身给太后行礼告退。

  从宁寿宫出来,景宣帝眼底一片清明。

  景宣帝先前还对这件事抱有一丝幻想,如今这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他心里反而没有那么难过了。

  现在要思考的,便是这皇位该如何,江山该如何。

  ——————————————————

  景宣帝离开宁寿宫时,虽然没什么反常,但太后心里却没来由的一阵心慌,犯起了嘀咕。

  “泽兰,你说,皇帝好端端的,为何突然问起那些人?”

  “太后,皇上不是说了嘛,就是如今太平盛世,想要广施恩泽。”

  “最好是如此。哀家只怕...  ...”

  “太后宽心。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皇上不会知道的。再者,当年知道这事的人,都被处理干净了,还有谁会知道呢。”

  “但愿如此。不过即便皇帝疑心了也不怕。如今他已经掌握天下大权,若是追根究底查出了真相,怎还有颜面坐在龙椅上。”

  “太后英明,皇上越追究,就越得将皇位让出来。想必即便皇上查到了什么,也不会公之于众。”

  太后看着地中央的香炉飘起的袅袅云烟,陷入了沉思。

  ————————————————————

  新人入宫三日前,晏婉芙诞下一女。

  景宣帝依着自己先前在宁寿宫所言,如今天下太平,该广施恩德。是以晏婉芙这个公主来的极妙,便用‘时纯熙矣,是用大介’为典故,给公主赐了封号——纯熙。

  纯熙公主平安降生,晏婉芙也被晋为怡妃。景宣帝吩咐内务府操持起了大封六宫的事宜。

  太后不宜操劳,这事便落在了清贵妃的头上。

  “娘娘,这册封的单子昨儿就拿回来了,您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

  瑾禾在一旁很是担忧。

  这是凤仪宫那位被幽禁之后,清贵妃头一次操持这样盛大的事宜,要是不能办得让皇上和太后满意,以后只怕不会重用贵妃。

  “皇上这才登基多久,就要大封六宫。你看看那单子,要不是本宫这位份在这压着,萱妃只怕要当上萱贵妃了。”

  苏玉清提起俞初,一脸的不悦。怀里抱着的舒容,感受到自己额娘的不快,也瘪起了嘴。

  “别哭!”

  苏玉清心中一阵烦躁。

  可是舒容一听自己额娘这样凶,顿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瑾禾轻叹了口气,走上前去,把舒容从清贵妃的怀里抱了出来。

  “娘娘别气,皇上这不是没晋封萱妃嘛。可见皇上心中是十分在意您的。”

  瑾禾口中哼着哄婴儿的童谣,手上学着乳母的样子轻轻地晃动着舒容。没一会儿,舒容哭累了便犯困,昏昏欲睡。

  瑾禾朝门口的乳母递了个眼色,乳母赶忙走进来,动作轻柔地将公主抱了下去。

  “是没晋位分,可皇上不还是赐了她协理六宫之权?还有那个纯熙。呵,这样的封号,晏婉芙那个孩子担得起吗?”

  苏玉清看着乳母出去的背影,恨恨地念叨着。

  “娘娘,您再不高兴也罢,难道连皇上的旨意都不顾了吗?”

  是啊,总不能因为一个封号,一时闹了脾气,就把自己在后宫的大好前程葬送了。

  如今宫里只有她一个贵妃,太后即便再选了新人进宫,有她和俞初还有晏婉芙在前面,那几个人总不会晋封得太快。

  凤仪宫那位跟被废了没什么两样,那她日后定然是皇贵妃,位同副后。

  那时候才是她的好日子呢。

  为了能让皇上和太后以后放心立她为皇贵妃,大封六宫这件事,她的确得办得漂亮些。

  ————————————————————

  眼下皇上赐俞初协理六宫的权利,并不是让她帮着管理后宫。只是如今这情形,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变故。

  俞初的权利大些,到时候调度后宫也方便些。

  但是既然有了这权利,俞初就少不得要和清贵妃一同操办大封六宫的典礼。

  清贵妃为了显示自己的贤惠,特意去太后跟前请旨,说为了避免铺张浪费,想把新人入宫和册封典礼一同办了,这样也热闹些。

  太后和皇上都无所谓这些事,自然点头应允。

  太后还说了些夸赞的话应付苏玉清,苏玉清以为自己这步棋深得太后欣赏,骄傲得很。

  说是太后特意选进宫的新人,可入宫的这三位家世并不算显贵。

  后宫众人私下里还嘀咕着,既是要扩充后宫,太后那意思应该也是想要制衡俞初,怎的就选了这样三个人进来?

  被选进宫的万常在、高常在和成答应,长得倒是出类拔萃,但身上总是透露出一些小家子气,所以宫里这些妃嫔并没有把她们几个太过放在眼里。

  但是景宣帝却叫俞初好好盯着这三人。

  “朕虽然不过问朝臣们的家世,但是这三人,绝不是从这三家出来的。”

  景宣帝眼神阴鸷,太后先前做得一丝不漏,现在只怕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询问,想要留后手了。

  “太后的旨意上说,这三位都是前朝大臣家中妹妹。皇上若是想查,此事也不难。”

  俞初与景宣帝想到了一处。

  先前太后想要充盈后宫,只怕真的会好好拣选些能为她所用的朝中重臣。

  可是皇上去了宁寿宫,虽未直接提起是否亲生一事,但太后心中有鬼,自然会重新筹谋。

  “你如今有协理六宫之权,这三人若是安分守己便也罢了,要是有什么旁的举动,你直接料理了就是。”

  景宣帝如今对太后安排进来的人甚是厌烦,俞初嘴上答应着,到时候若真有什么,她还是得来请个皇上的旨意才行。

  新人入宫和大封六宫的典礼是同日举行的。

  晏婉芙晋为怡妃,心常在晋为心贵人,文常在晋为文贵人。

  宫里这些妃嫔,有的为了自己晋了位分而高兴,有的则是因为自己不能晋封而恼怒。

  总之,各个儿都忙着为自己的前程谋算,这三位新人也就没什么风头可出了。

  苏玉清以为用这样一招,既能杀一杀新人的威风,又能以节俭之名讨得太后的欢心,又能给晋了位分的妃嫔们在大喜的日子添个堵。

  可谁知,这样一来,皇上和萱妃倒是高兴了,太后却不大乐意。

  她选进宫的人,合该受到厚待才是,苏玉清也太拎不清了。

  可是让太后头疼的事情还不止如此。

  新人入宫了十来日,景宣帝连见都没见她们。

  虽说当年选秀时,皇上也有此举动,但是那毕竟是选秀,宫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一时间忘了也是有的。

  但太后就选了这三位进来,景宣帝却一个都不见,再想想先前景宣帝那番话,太后这心,悬着就放不下来了。

  “泽兰,你说,皇帝此番是不是故意的?”

  “太后,奴婢听说在萱妃之后入宫的妃嫔里,除了怡妃,其余的都没怎么见过皇上。”

  “唉,哀家就是怕皇帝是起了疑心了。所以这次选进来的人,都不是之前哀家看好的那些。”

  “太后英明。之后要是九...  ...成了事,太后看好的那几位,正好再选进宫来。”

  泽兰一向知道太后喜欢听什么。

  果然,太后听泽兰这样一说,脸上才浮现出一丝笑容。

  “慎刑司如何,宗人府又如何。现在时机未到,哀家不得不隐忍。为了昭国的基业,哀家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太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您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好生当您的太后,静待时机。”

  “你说得对。哀家忍了二十多年了,也不差这些时日了。”

  太后说完,一扫先前的忧心之态,叫泽兰把新人叫到宁寿宫来训话。

  三人里,除了万常在是万大人的表妹,另两个都是太后塞到高家和成家的‘远房亲戚’。

  万常在在入宫前,隐约听家中说起过此事,所以心中隐隐觉得自己要比另外两个高贵些。

  三人跪在太后面前,只等太后开口训话。


  (https://www.zbbwx.net/book/3431154/1111098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