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朱棣建藩
“大孙啊,这江宁新政和荡倭卫也足够你折腾的了,也就不要想着什么带兵打仗,这打仗啊,可不是闹着玩的,这还有天德、鼎臣这些老将可以出马。
再不济,还有蓝玉、沐英、平安等将领,也轮不到你这个堂堂的大明嫡皇长孙。嗯~,皇爷爷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你忙你的事情去吧。”
朱雄英听了自己皇爷爷的话,心中显然有些不服气。同时他也知道,皇爷爷是疼爱他的,并不想让他冒险。但他也知道,自己有着一颗渴望征战的心。
他渴望像皇爷爷一样,建立不朽的功勋,让大明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也明白,皇爷爷的话是不可违背的,他只能默默地暂时接受这个事实。
“是,皇爷爷。”说完,朱雄英行了一礼之后,后退几步,转身离开了武英殿,继续办自己的事情。
看着远去的大孙,朱元璋就隐隐地觉得自己大孙有可能真想带兵打仗,自己吃的盐可比这娃子吃得多,也自然知道其心中所想。只是,这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什么玩过家家,这是要死人的!
哎,大明皇长孙这个身份,给这个娃子的压力太大了,何必早早的就想证明自己呢?就不能好好的当一个守成之君?这仗啊,就让皇爷爷我帮你打完就好了吧?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间便悄然流逝,当朱元璋的旨意传达到北方时,已是炎炎六月。在这炙热的季节里,朱元璋的政令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而征服好了全宁四部之时,时间的车轮已经无情地转动到了洪武十四年七月中旬。
八月的北平,骄阳似火,炎热异常。然而,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一场盛大的庆典即将拉开帷幕。洪武十四年八月初三,这个特殊的日子,原本于洪武十三年建藩的燕王朱棣,在各种原因的推迟下,终于迎来了他正式建藩于北平的大典。
这一天,北平城内外弥漫着喜庆的氛围。街头巷尾,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们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时刻。
朱棣,这位年轻而英勇的燕王,此刻身着华丽的袍服,骑着高头大马,在万众瞩目下,缓缓进入北平城。他的身后,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仪仗队,旗帜鲜明,鼓乐喧天,展示着大明藩王的威风和荣耀。
燕王宫,承运殿露台处。只见亲王仪仗旌旗已经设于承运殿露台上下,而露台之上的东西两侧则设大乐,方向皆俱北向。
再看其它方向,只见道路两旁陈设金鼓,王旗于王城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于王城宫殿和王城城门。而在王城正殿的丹墀处,更是设了文武百官拜位,文在东武在西。
同时根据礼法,设置了赞礼官员二名,在文武百官的拜位之北,东西相向之处另设执事官员。这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朱棣的到来。
终于,朱棣正式达到王城。他身着华丽的袍服,缓缓地走进了圆殿。典服官立即启请亲王更换冕服,以展现他的王者风范。
随后,典仪官员率庆贺的执事官员提前向朱棣行四拜礼节,以表达了他们对朱棣这个亲王基本的敬意。待行礼完毕后,执事官员也就退出圆殿,回到各自的位置,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
之后,典仪官再次启请燕王朱棣前往王城正殿承运殿升座临国。朱棣在引礼官的导引下,走出圆殿前往承运殿。
这时,大乐开始奏乐,悠扬的乐声在整个王城上空回荡。朱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承运殿的宝座。他的眼神坚定而慈祥,同时他的身上也散发着王者的气息。随着他的入座,乐声渐渐停止,整个王城都陷入了一片寂静。
随着赞礼官一声高亢的“鞠躬”,庄重而激昂的音乐响起,就职于北平的众文武百官们纷纷躬身行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仪式感的向殿内的燕王朱棣表达着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在乐声的指引下,众官员四起四落,完成了四拜之礼。随着平身乐的响起,百官们起身,微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装,然后又重新站直了身体,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
这时,引礼引班的官员们从东阶走上了大殿的丹壁,他们的步伐轻盈而稳健,展现出了他们作为宫廷礼仪官的专业素养。他们沿着丹壁缓缓前行,一直走到了殿东门,然后进入了殿中。
赞礼官再次高声赞道:“跪!”这一次,殿外的各引班官员也同时喊出了“跪”的口令。众文武官员们听到这一声号令,纷纷下跪,他们的动作整齐而迅速,没有一丝犹豫。他们的膝盖重重地跪在地上,发出了沉闷的声音。
待诸多礼节完毕之后,太子嫔吕氏生父吕本,代表大明朝廷致词道:“臣太常寺卿吕本携礼部侍郎林志安等一十三人,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
说完,朝廷官员们纷纷起身,向朱棣齐声说道:“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整齐,充满了对朱棣的敬意和效忠之情。
朱棣微笑着回应道:“诸位,孤今日承蒙皇恩,得以建藩北平。此后,吾定当尽心竭力,镇守北疆,护佑百姓。”
话音未落,群臣们再次齐声喊道:“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这一次,他们的声音更加洪亮,气势更加磅礴。
一时间,殿内气氛热烈非凡,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之情。朱棣也被这气氛所感染,他微笑着向群臣点了点头,表示感谢和欣慰。
之后,在行完俯、伏、兴的礼节过后,典仪官员前往殿中跪启请朱棣还宫,乐队再次奏乐,导引官员引导亲王前往王城后宫。乐止后,各官依次退出王城,结束了这场盛大而隆重的庆贺典礼。
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始终保持着微笑和谦虚的态度。他明白,这个礼典的成分有多大,也明白这里面的人,是多少真心的恭贺,有多少人只是出于礼节,表面应付一下罢了。
而他,对此也不能指责什么,这都是在符合礼法之下的仪式罢了,又不是真正所谓的登基大典。
(https://www.zbbwx.net/book/3358121/1111103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