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义子背叛
刘备当上了皇帝,就像是打开了某种开关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东汉的灭亡影响了国运,连带着蜀汉都受到了影响。
刘备、关羽、张飞、马超、法正还有其他不少上岁数的文臣武将,多少都带上了一些老年病。
刘备也失去了雄心壮志,不再想着兴复汉室,能把自己地盘稳固了就行,反正他现在都已经当上皇帝了。
陈曦一家搬到了成都,刘备给陈家分配了大宅子,生活模式和在荆州也没啥区别,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导刘禅。
诸葛瞻和诸葛怀,还有搬到成都的诸葛均的儿子诸葛隆,依然在陈曦那里常住,诸葛家也不管。
诸葛亮和妻子黄氏又生了一个闺女,现在全部精力都放在闺女身上了,这个从小在身边长大的闺女,可比儿子亲密多了。
刘备的势力就像是一轮初升的朝阳,一切都在蓬勃发展着,陈曦提出的让管理层年轻化的建议,也被刘备欣然采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当要职,一切都拿政绩说话,老一辈的官员要是做的不好,那就回家养老去吧。
关羽也上岁数了,他也想去成都,和大哥、三弟生活在一起,相交了一辈子,分别这么多年,他也想念的紧。
如今东吴那里不敢轻举妄动,荆州又全都在关羽的手里,倒也不用怕曹魏打过来,或者说,曹魏更怕蜀汉打过去。
这种情况下,倒是可以将关羽给解放出来,顺便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关羽回来后,谁镇守荆州,这个问题在朝堂上引起了争论。
不少官员推荐关平,身为关羽义子,又常年待在荆州,熟悉那里的情况,还有威望,是最合适的人选。
也有官员反对这个提议,认为关平还是年轻了,未必是那些老谋深算的敌人的对手。
刘备就询问诸葛亮和陈曦的意见。
陈曦自然是赞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给关平逼到那个位置上,他又怎么能快速成长起来呢。
诸葛亮也赞成,但他做事谨慎,认为关平可以镇守荆州,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给他安排一个副手。
刘备深以为然,最终让徐庶去给关平当副手,有徐庶在,他很放心。
天水的马超身体不好,回成都养病,接替位置的人是马岱,关兴和张苞被派到了马岱手下,谋士是庞统。
有他们在,可以确保天水不出乱子,而大名鼎鼎的天水姜伯约,也被陈曦派人给挖出来了。
此时的姜伯约还没有出仕,在家里照顾着母亲。
陈曦是不想再收弟子了,特别还是这么大岁数的,干脆将姜维推荐给了诸葛亮。
要么说人家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呢。
诸葛亮和姜维刚一见面就看对眼了,不仅如此,赵云也极为喜爱姜维,准备将自己所学的枪法,全都无保留的传给对方。
一时之间,姜维在蜀汉的名气极大,这可是诸葛亮和赵云共同的弟子啊,整个蜀汉,除了姜维,还有谁能获得这种待遇?
汉中太守依然是魏延,这个人确实有点桀骜不驯,可能是受到了关羽的影响,别的没学好,那个傲气十足学了个通透。
除了老一辈的将领之外,其他人都不被魏延看在眼里,能镇得住魏延的,只有那些能打得过他的。
刘备派去汉中的文官,都没少被魏延欺负,于是影卫去了一趟汉中,差点将魏延的屎都给打出来。
从那天起,魏延害怕的人又多了一个,只要影卫还在,打死他都不敢扎刺。
狂傲?
别闹了,只有对自己没有逼数的人才狂傲。
我不是,我天生老实人!
蜀汉内部肯定不会一团和气,每个小团体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利益纠纷,何况是大团体之间呢。
残存下来的益州集团最惨,难得抱团在一起。
荆州集团就内部分裂,好多小团体互相看不顺眼。
权势最大的反而是最初跟着刘备的那些泥腿子,这些人又是一个利益集团,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等人。
诸葛亮、徐庶和陈曦,也属于这个集团的,这都是刘备没发家之前的班底,是最受他信任的。
这个集团倒是没有什么小圈子,但里面存在一个不安定因素,恰巧这个不安定因素,又被益州集团的人给撺掇了。
孟达,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
当初迎接刘备入川的三个人,张松、法正和孟达,如今前两个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一个孟达,偏偏他还真就没立过什么功劳。
刘备打刘璋,孟达没掺和。
刘备打汉中,孟达也没参与。
现在刘备当皇帝了,孟达就混了一个上庸太守,还是看在当年他迎接自己入川给的份上。
可在身份上,孟达这种背叛了益州集团的人,不被当地人接受,他想靠拢荆州集团,人家又看不上他。
孟达很尴尬,觉得蜀汉对自己不公,所以暗戳戳的开始找事。
在孟达的故意接近中,他和刘封拉近了关系,时不时的在对方耳边说一点似是而非的话。
刘封自己有数,他这种义子是肯定没机会当皇帝的,刘备又不是没有亲儿子,他要求不高,将来能封个王就行。
想法很好,现实却很打脸,别说封王了,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蜀汉谁不知道刘封就是一个义子,还是一个不怎么被看重的义子,自身的才能也不够。
关羽和张飞从来都没给过刘封一个好脸,对刘封的态度说不上恶劣,应该说是无视。
关羽、张飞,他俩的一举一动,那就是风向标,连带着整个蜀汉对待刘封,都不怎么待见了。
刘封一看,这么下去,自己别说封王了,将来能不能当官都是个问题。
孟达又在旁边说些不好听的话,久而久之,刘封内心的怨恨就越来越大。
两个对蜀汉和刘备极其不满的人,偷摸的联络了曹魏,提出只要曹魏攻打襄阳,他们就在背后捅一刀,从上庸出兵。
曹魏得到两个人的投诚信之后,还以为是陷阱呢,不敢相信,刘备的义子居然这么做?
转念一想,这要是诈降,那未免太粗糙了一些,再怎么也不至于让刘封来吧。
所以...这个信很有可能是真的,刘封这个义子,确实对蜀汉不满。
曹丕大喜,不满好啊,当即给刘封和孟达回信,只要他们帮忙拿下襄阳,全都封侯!
难得的和平又一次被打破了,曹丕派遣夏侯惇为主帅,张郃为副将,庞德为先锋大将,贾逵为参谋,率军攻打新野。
蜀汉早就收到了消息,君臣都很想不通,曹魏这个时候打过来是要图啥?
刘备也觉得不对劲,自己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新野刘备了,现在蜀汉一切安好,曹魏打过来完全就是无用功啊。
莫不是私下里联络了东吴?
只能说刘封和孟达做的太隐秘,他们知道锦衣卫的存在,不敢有丝毫大意,各种想方设法的送去了投诚信,还真没被发现。
蜀汉这边的锦衣卫没发现什么,但潜伏在曹魏的锦衣卫眼线却有了发现,他是一名火头军。
帅帐这种地方,火头军是进不去的,能进去的要么是将领,要么是夏侯惇的亲兵。
几名亲兵换防之后觉得饿了,现巴巴跑来了火头军这里,让火头军给他们准备一点吃的。
整个军队里,夏侯惇的亲兵是待遇最好的,特权也大,他们发话了,火头军只能乖乖听话。
锦衣卫的眼线也在其中,乖巧的给人家做吃的,期间无意间听到了亲兵之间的对话。
亲兵也没说太多,估计是不敢说,只是感叹了一句‘义子就是不靠谱啊,想当年的吕布,现如今的...咳咳!’
亲兵没敢说出那个名字,但彼此挤眉弄眼,就差直接来上一句‘义子义子,专捅义父’了。
眼线不动声色,就当自己听不懂,回去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偷摸的将消息传递了回去,具体情况就看上峰是怎么分析的了。
这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诸葛均的案头,看着‘义子’两个字,再结合曹魏突如其来的攻打,他若有所悟。
锦衣卫有心调查之下,很多事情就瞒不住了,比如上庸的兵马在偷摸的调动,理由是军事演练。
这个没问题,可刘封和孟达两个不得志的,从来都是得过且过的摆烂状态,现在突然来了一出奋发图强,怎么就那么让人怀疑呢。
再结合‘义子’的情报,诸葛均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了,是刘封和孟达有了异心,只是缺乏关键性的证据。
巧了不是,锦衣卫抓人,不需要证据。
诸葛均只需要将情报和合理分析后的结果递给刘备就可以了。
刘备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刘封和孟达秘密带回成都,不管是不是,先抓回来再说,然后再搜查。
刘封和孟达还在做着战争的准备,梦想着在曹魏封侯,浑然不觉家里已经被影卫的特种部队给潜入了进来。
家里的下人和私兵被全部控制住了,锦衣卫连夜上门搜查、审讯,终于掏出来了有用的情报,证据确凿,容不得两个人抵赖。
要怎么处理,这件事诸葛均做不了主,交给刘备自己看着办吧。
按照刘备的指示,两个人是秘密抓捕的,上庸军队里那些对方的嫡系也都给换下来了,全部带走。
诸葛均亲自坐镇上庸,继续保持着和曹魏的联络,冒充刘封和孟达,既然已经知道了对方的算计,那就准备挖坑吧。
荆州军的统帅是关平,军师是徐庶,关羽不在后,曹魏方面根本就看不起关平。
关羽本来是想着回荆州的,刘备没同意,需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关羽回去了,做主的是他还是关平啊?
关羽和张飞都老老实实待在益州,荆州那边需要猛将的话,就让赵云带着姜维走一趟吧。
一来赵云的实力有目共睹,去了也不会抢夺关平的指挥权,二来也是让姜维亲自感受一下战场。
赵云去了荆州,张郃和庞德就不太好过了,本来还想着欺负一下蜀汉没有大将来着,现在好了,来了一个更猛的。
斗将?
可以啊,赵云轻松单挑。
二对二?
没问题,姜维的武力值也不低。
赵云对上了庞德,打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姜维对上了张郃,双方打的有来有往。
夏侯惇是主帅,不能轻易上阵,他派出部将出阵助战,关平那边也往上派人,都是年轻一辈的武将。
双方僵持在了新野之外,谁也奈何不了谁。
曹魏攻不破荆州军,反之,荆州军也打不退曹魏。
僵持阶段,姜维无意间在新野闲逛,还真被他发现了一个人才,就是说话有点结巴。
本该灭亡蜀汉、更是姜维一生之敌的邓艾,反倒被蜀汉给挖走了。
当襄阳的方向燃起升起黑烟的时候,夏侯惇大喜,刘封和孟达成了!
按照计划,上庸军队会偷袭襄阳,拿下襄阳,堵住前线荆州军的退路,切断补给线。
因为襄阳‘失守’,前线的荆州军开始了撤退,关平率领荆州军狼狈逃窜,后面的曹魏军队紧追不舍。
曾经在新野吃过亏的夏侯惇对眼前的胜利再次糊住了独眼,只想着一举歼灭荆州军,彻底拿下荆州,连该有的小心谨慎都给忘了。
张郃和庞德也不好提醒什么,主要是他们也想不到会有什么危险,襄阳都被拿下了,荆州军如同无根浮萍一般,能拿他们怎么样?
荆州军逃、曹魏军追,双方根本就舍弃了阵型,追击的场面乱成了一锅粥,很快就来到了蜀汉预定的埋伏之地。
等曹魏的军队基本都进入埋伏之地后,反击开始了,一直溃败的荆州军,反身就杀了回来,赵云打头阵,勇不可当!
夏侯惇这才意识到,自己又一次上当了,绝境之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真是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
越想越心塞。
夏侯惇终于爆发出一员猛将该有的心态,举起手中长刀,仰天高呼:“事已至此,有死而已!诸君可愿随我决死一战?”
(https://www.zbbwx.net/book/3333666/1111061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