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小说免费阅读 > 第242章 大明还有第十七位皇帝

第242章 大明还有第十七位皇帝


天幕专题介绍的大明十六帝短视频内容至此结束。

  大明朝各个时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都看的忧心忡忡,一时间奋发图强成为了大明朝所有人的目标,整个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当然,大明朝内部的矛盾也很尖锐,只不过和那些生死存亡的问题比起来并不算什么。

  朱元璋在位时空。

  此刻的朱元璋沉默许久,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因为不管他怎么做,后世子孙都可能走向失败的老路。

  最后他只能无奈的询问刘伯温,希望对方能够帮他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至少再帮大明续命三百年,也像当初的汉朝那样即便中间有些问题,只要后世依然强盛即可。

  但是刘伯温也表示自己无能为力,毕竟这天幕本身就是天命的显现,一旦想要强行的逆天改命,说不定还会引来别的灾祸!

  当然,刘伯温也不能见死不救,要不然朱元璋肯定会觉得他心中有鬼,不愿意为大明朝出力!

  想到这里,刘伯温也只能劝说道:“皇上,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咱们这一代人只需要尽心竭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至于未来如何,也只能交给上天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苦涩的笑了笑:“都说你刘基是个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时至今日竟然也束手无策?”

  “望皇上恕罪,微臣虽然略懂五行占卜之术,但是对于那些逆天改命的事情却了解甚少,即便微臣真的知道这些事情,也根本没有能力去逆天改命啊!”

  “哎,时也命也,也许是我大明朝的气数吧,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朱元璋再次叹息一声,最后说道:“你们把天幕上显现的所有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件都记录清楚,编入皇祖训中,让后世子孙都记清楚,对了,在这宫门口给咱立一块碑,刻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朱元璋思来想去,大明王朝好几次的兴衰都和宫中内臣有关,毕竟太监宦官更容易接触到皇上,也更容易讨皇上欢心,一旦受宠干预政事,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灾祸!

  所以朱元璋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这宫门口立下石碑,让后世子孙全都看到石碑上的内容,这样的话,今后应该就不会再出现太大的宦官危机!

  ……

  朱允炆在位时空。

  此时的朱允炆早已经彻底放弃了削藩的计划,因为他不想自己今后悲催的做和尚,毕竟他这么年轻,又刚刚登基,哪怕是做个糊涂君主,也能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干嘛非要去折腾?

  之前朱允炆削藩的初衷并非是为了争夺权利,他只是想震慑一下这些藩王,不让他们为非作歹。

  可是到现在愈演愈烈,各个藩王都想要和他作对,燕王朱棣更是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说,这个局面想要改变并不容易,当前最好的抉择就是直接放弃这种根本行不通的计划,兴许今后还能让他稳住局势!

  之前一直叫嚣的很欢的黄子澄、齐泰等老学究们虽然心中不服气,但这个时候都不敢多说什么,生怕一句话说错就掉了脑袋!

  实际上朱允炆真的想过要杀了这几个老东西,只是他这么做的话,就会遭到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不和这些老家伙们计较。

  ……

  大家本以为天幕会就此结束,毕竟这次该介绍的已经介绍完了,即便要介绍,也应该再介绍其他朝代的伟大事迹了。

  然而天幕接下来却并没有介绍其他朝代历代君主的详细情况,这让很多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其他位面的皇帝们更是气愤不已,因为大家觉得这十分的不公平!

  ……

  大明第十七位皇帝: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即南明弘光帝,  小字福八,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明神宗朱翊钧之孙。

  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封福王,思宗亲择宫中宝玉带相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京师失守,思宗吊死煤山。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逃至淮安,  被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于南京监国,继承称帝,建元弘光。

  在位期间,奉行以镇压农民军为主的反动政策,幻想与入关清军议和。

  又重用马士英、阮大铖,排斥史可法等,政局因此动荡。

  弘光元年(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朱由崧在芜湖被俘,次年,被杀于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淮安已经流传京师陷落的消息。

  四月初一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各大臣发布讨贼勤王檄文,准备北伐李自成;凤阳总督马士英则押注福王朱由崧,派人引导朱由崧搭乘漕运巡抚路振飞之船快速南下,以备待机利用。

  四月十四日,有两个从皇宫逃出的太监到了南京,南京府部科道各官这才得知北京已陷,崇祯帝自缢的确切消息,挑选新君成为当务之急。

  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被李自成俘虏,其他近支藩王如惠、瑞、桂等王都远在外地,皇位只能在避难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中挑选。按亲疏关系来说,福王是神宗之孙,支派最近,最占优势。

  而潞王则是穆宗之孙、神宗之  侄,关系较为疏远。

  但多数大臣却认为福王朱由崧品行恶劣,曾盗窃王印。况且几十年前国本之争记忆犹新,因此不愿他继位。

  另一方面,南京也有坚持以立亲为原则的意见。

  都谏章正宸力主立福王,认为“若谓潞可越福,犹谓福可越光庙也,于国本安居!”

  路振飞在答复高杰、刘泽清等武将关于继嗣的问题时亦强调:“议贤则乱,议亲则一,现在唯有福王。”

  马士英亦不动声色地展开拥立福王幕后活动,贿赂勋臣刘孔炤和武将刘泽清等,从而获得内外两方面的助力。

  同时致书史可法、  吕大器等大臣说:“以序以贤,无如福王。”

  史可法表示反对,马士英暂时没有反驳,还特遣私人向史可法传话说:“立君以贤,  伦序不宜固泥。”

  史可法信以为  真,随即移书于马士英“答以七不可之说”。

  另一方面,马士英部署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各率大军,形成一支声势浩大的护驾队伍,簇拥着乘路振飞之船的朱由崧到达仪真,陈师江北,向南京诸臣示威。

  勋臣刘孔炤等则与主张拥立潞王的诸臣在南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四月二十六日,张慎言、姜曰广与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  吏科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及诚意伯刘孔炤、司礼太监韩赞周等齐集于朝内会议继嗣问题。

  拥福和拥潞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署礼、兵部印的吕大器进入会场,揭发福王有七不可,阐述其不可为君,力主立潞王,刘孔炤则怒形于色,与李沾、郭维经等破口大骂,从气势上压倒拥潞诸臣。

  在混乱中,韩赞周拿出刘孔炤等事先拟好的拥立福王的誓文,忙说:“快取笔来!”要求众臣签字。

  很多官员迫于其气势,在誓文上签名,并通告朝外,史可法也只好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到达浦口,受到魏国公徐弘基等众官员的恭迎。

  翌日渡江,停泊燕子矶。四月三十日,闻讯福王到达的南京诸臣都前来叩见。

  当时朱由崧穿着角巾葛衣,“旧枕敝裘,孑影空囊”,十分落魄。

  他在答兵部劝进之书时说:“国母(邹妃)尚无消息,支身避难,宫眷未携一人。初意欲避难浙东僻地,迎立决不敢当。”

  当群臣行礼时,他“皆以手扶,待茶款语,极其宽和”,并竭力推辞群臣劝进,说:  “封疆大计,唯仗众先生主持。”

  经过三推三让,朱由崧勉强接受劝进,于五月初一日从南京西南的三山门处离船登岸,在诸臣簇拥下先乘轿由南京城外直至孝陵门前,祭告明太祖,其后又特地祭拜懿文太子朱标。

  随后,他从正阳门进入南京城,直至东华门入皇城,下马步行通过皇极殿,参拜奉先殿,之后走出西华门,离开皇城,进入行宫(内守备府),接受文武百官的觐见。

  他传令大臣上殿共商战守之策,史可法上殿后说:“王当素服郊次,发师讨罪,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朱由崧只说“是”,但没有具体答复。接着徐弘基及内守备等各有所奏,朱由崧仍是倾耳静听默不作声,于是宣布退朝,次日再次接见群臣。

  当天,南京群臣决定朱由崧先以监国名义上台,然后登基,于是上第一道劝进表,朱由崧表示只同意监国,第二道劝进表上来时,朱由崧坚持只监国。

  翌日,朱由崧行监国告天大礼,并宣布初六日为崇祯帝发丧。

  五月十一日,群臣上第三道劝进表,朱由崧正式接受,择日登基。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武英殿,改元弘光。

  他在登极诏中痛斥“潢池盗弄”,发誓复仇,同时颁二十五款新政,包括减免钱粮,整顿漕粮,激励垦屯等项内容,不过只字未提当时已入据北京、真正能威胁南明的满清政权。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

  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

  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

  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

  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明太祖、明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

  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

  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

  三镇也看清了朱由崧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朱由崧在执政期间,沉湎于酒色之中,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

  阮大铖公然以行贿作为理财妙方,弘光朝廷刚刚建立便露出亡国之象的政以贿成,腐败已极,由此可见一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初一,有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者至南京,朱由崧命令将其关入兵马司监狱,后命百官审北来太子于午门外,终裁断为伪太子王之明。

  宁南侯左良玉乃举兵于武昌,称奉太子密诏,以“救太子、诛士英”为名顺流而下,进逼南京。

  黄得功、阮大铖率兵御之,南明发生内讧。正值此时,清兵在豫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清兵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最终扬州沦陷,史可法殉难。

  五月初八,清兵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

  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

  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

  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

  南京城内大哗,马士英携邹太后出奔,市民救北来太子出狱,扶其入宫,在武英殿即位。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二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为行宫,寻即移驾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

  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皇失措,弃都而来时。

  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兵,清兵围困扬州,损失惨重。

  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朱由崧却没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接着清兵直逼南京,明军守军弹尽粮绝,眼看南京就要沦陷,正在与爱妃饮酒作乐的朱由崧急忙进宫召集大臣商议,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一句话也没说。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清兵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

  清兵攻克南京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

  众叛亲离的朱由崧只好和爱妃逃到芜湖,清兵追来,朱由崧只好与清兵作战。

  明军支架不住,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兵。

  豫王多铎命去锁链,以红绳捆绑。

  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无幔小轿入南京聚宝门,头蒙缁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

  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命朱由崧居于北来太子之下。

  宴罢,拘弘光帝于江宁县署。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隆武帝朱聿键即位于福州,遥上朱由崧尊号为圣安皇帝。

  当年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

  清太医院节日时馈宴,朱由崧酣饮极乐。

  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

  五月,弘光帝与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一说朱由崧以弓弦勒毙),年仅四十岁。

  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

  ……


  (https://www.zbbwx.net/book/3247792/1111089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