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免费 > 第211章 天赋觉醒

第211章 天赋觉醒


此话一出,耶律马五自己都不信。

    看到耶律余睹表情玩味,又想到两人同为辽国降将,马五小声问道:“看来杨长真在沁州?那这场仗怕不好打,您准备如何应对?”

    “如何?”

    耶律余睹苦涩一笑,对曰:“杨长骁勇善战,兼之诡计多端,而且此时占据地利,有他坐镇在沁州,我自问拿不下来,突合速不是来了么?我把指挥权让给他。”

    “这怎么可以?您可是元帅右都监,突合速仅是猛安.”

    “可我拿杨长没办法,总不能因为娄室一句话,就得为他儿子拼命?”

    “这”

    耶律马五作为同族、感同身受,遂不再劝并出言安慰:“事实胜于雄辩,不如会同突合速再商量,你们最好再派人核实,万一高庆裔看错了呢?娄室说他亲眼所见,而您却没有.”

    “高庆裔也是辽人,他有必要骗我?”

    耶律余睹言罢来到帐外,派人召高庆裔前来问话。

    高庆裔到后赌咒发誓,耶律马五遂疑娄室救子心切,以这样方式让粘罕出兵。

    半个时辰后,突合速抵达盘陀。

    中军大帐内,不但没有接风宴,就连寒暄之语都没有,反而是众人的质疑。

    突合速了解完事情原委,一对杂乱的浓眉向中间隆起。

    面对耶律余睹、耶律马五、高庆裔三名辽人,突合速陪着笑脸提出建议。

    “都监不必烦恼,末将明日即派出哨探,等到核实杨长是否在此,之后再向元帅禀报即可。”

    “谷南有哨所与驻军,咱们哨探根本过不去,如果多花几天去核实,都有时间来回平阳,届时谁能说得清?”

    “呃也有道理。”

    见耶律余睹有情绪,突合速随即再出点子:“高通事明日先回阳曲,我们这边抓紧核实?”

    “算了。”耶律余睹凝眉摇头:“我与高庆裔同回,此间一切军务,就由将军负责。”

    “我?这不合适.”

    “合适。”

    耶律余睹把手一摆,不由分说站起来。

    “我们连夜赶回阳曲,帅帐现在就交给你,建议别轻易进兵,杨长真不好对付。”

    “呃是.”

    完颜突合速,后来被宋人称为‘龙虎大王’,其为人骁勇善战、喜欢冲锋陷阵,他比较反感政治斗争。

    虽然不相信娄室说谎,但耶律余睹如此在意,突合速不能阻拦,也没资格去拦。

    耶律余睹与数十随从,连夜往阳曲大营赶路。

    二月十七下午,耶律余睹回到金军大营。

    粘罕、娄室见之皆惊。

    耶律余睹开门见山,并让高庆裔为自己作证,让粘罕、娄室同时愣住。

    娄室与高庆裔有过交集,听他说完就上前激动追问:“你确定那真是杨长?有没有可能看错?”

    “我对杨长印象深刻,绝对不可能看错,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这就怪了”

    娄室没耶律余睹想得多,他捏着腮边胡须,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

    “我离开灵石大营前,还派人去阳凉北关溜了一圈,当时杨长就在关上,即便他也同日离开,那半数都山道的远路,也不可能两天赶到.”

    粘罕坐回原位,幽幽说道:“杨长仅靠沁州之兵,不但防住了两线进攻,还让我们金军大败?沁州靠地势也就罢了,他在平阳又靠什么.”

    “平阳怎么了?”

    耶律余睹一脸懵懂,娄室随即主动解释:“杨长在阳凉北关上,狂言击败了银术可,而且他带去的三万大军,已经一个不剩被消灭。”

    “怎么可能?杨长他凭什么?我想不通。”

    “是啊,他凭什么?我也想不通。”

    粘罕看了看耶律余睹,目光又落到高庆裔脸上,似乎想在他身上找到答案。

    高庆裔一脸无辜,心说你们别看我啊,我小小通事更想不通,自己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在谷中亲眼看到杨长。

    此时中军大帐,犹如乌云盖顶。

    众人都蹙着眉,但没人发表观点。

    “高通事,你再详细说说,那日看到的杨长什么装扮,他用什么马匹、武器.”

    “啊?哦”

    娄室突然开口再问,高庆裔不知什么用意,但仍俱实答曰。

    “那日杨长好像没着甲,胯下是一匹黄马,拿一柄长杆大砍刀”

    “这就对上了对上了.”

    “怎么?”

    粘罕见娄室捶打额头,迅速起身朝他走过去。

    “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眼,末将可能中了他诡计,唉.”

    “杨长就是诡计多”

    “你别打断,让他说清楚!”

    耶律余睹以为娄室‘认错’,主动站出来‘帮他说情’,但被粘罕厉声喝止。

    娄室对着粘罕微微颔首,捏着下巴分析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杨长应该先在阳凉北关,后面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两天就返回沁州防守。”

    “此话怎讲?”

    “我曾找人打听过,杨长一直是白马金甲装扮,武器为凤翅镏金镋,他将披挂武器留在阳凉关,所以到了沁州没着甲,且武器也换成了大刀”

    “有道理。”

    粘罕颔首捋须,随即又自言自语:“阳凉北关至沁州,有接近千里路程,而且半数都峡谷山道,他如何两天赶到?另外又如何击败银术可?这点我最想不通.”

    “元帅。”

    “嗯?你知道?快讲!”

    发言者为原忻州守将贺权,他投降之后还没立功,刚刚在帐中旁听了许久,终于想找找存在感。

    得到粘罕允许,贺权起身抱拳,回答道:“杨长原出身梁山泊,是宋江麾下一百零八头领之一,这一百零八头领多有异术,其中有唤作神行太保者名戴宗,传闻有日行千里神通妙法,杨长许是有此人相助?”

    “贺将军所言不差,末将也听过类似传闻。”

    义胜军首领耿守忠,此时也起身出言附和,粘罕的愁眉更难散去。

    “日行千里?竟有如此奇术?这还怎么打.”

    “银术可有三万精兵,即便神行术能侦察传信,杨长也不能靠它退敌,关键银术可为人谨慎,他战败最不可思议。”

    “娄室将军,梁山会异术者可不少,听有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道人”

    “那就麻烦了”

    耿守忠这句传闻,让向来沉稳的娄室,脸上也露出不安。

    粘罕西路军起势很猛,很快就拿下北部大片土地,然后遭遇太原守军顽强抵抗,现在又被杨长挡在太岳山以北。

    这就像初尝禁果的少年,刚开始觉得有使不完的力,但由于持久力不足而疲软。

    杨长扼守沁州要道,又占了平阳这条备选路线,粘罕要么强攻要么绕路,没拿下太原再强攻关隘,显然不是智者所为。

    除了最近的沁州,以及次近的平阳,还有两条路可南下。

    一条是沁州东北相邻的辽州,该州平行位于太岳山以南,地貌主要以起伏的山地为主,通往太原的官道狭窄难行。

    最要命的是,如果粘罕愿意费大力气,翻山越岭从辽州绕路南下,最终还是要经过武乡县。

    而该县是沁州东部大县,距离治所铜鞮不足五十里。

    也就是绕了一大圈,粘罕还是要和杨长过招,一旦武乡有重兵布防,西路金军又会困在辽州。

    最后一条路线,即从太原东部至平定,再穿越井径到达真定府。

    相当于全面绕过山西,重走斡离不的河北路线,但这对粘罕是一种侮辱,他不可能选择走这条路。

    金军攻宋已两个来月,但由于太行山的阻隔,东西两路不知彼此消息。

    粘罕即便不愿走真定老路,也要派人联系东路军了解状况,这样方便两支军队协同作战,否则根本没必要同时进攻。

    正好借杨长拦路,粘罕将战争节奏调缓,一面稳固占领的土地,一面集中精力攻略太原,并派人联系东路军。

    耶律余睹回去即留在大营,完颜突合速接替他镇守盘陀,防止沁州兵反向入侵扰骚。

    杨长以后会取太原,但现在没有实力北上,打退耶律余睹的第二天,就火急火燎赶回铜鞮,他要尽快选人去平阳上任。

    这就像玩游戏开分矿,守好路口就得先闷头发育。

    萧让本为沁源县尉,却一直被借在州府衙门做事。

    这回杨长让他连跳数级,成为主政一州的知府。

    除此之外,去年涌入数万流民,全留在沁州不好安置,平阳刚好有大量空地。

    杨长想迁一批百姓,但这些人在刚刚安定下来,在沁州感受到难得安全,大多数人宁愿当佃农,也不愿奔波至平阳新生。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杨长也不想强迫百姓迁移,何况沁州剩余土地虽贫,但只要勤劳肯干依旧能生存。

    二月下旬,大地回春。

    当时沁州边境危机解除,官员百姓都回归正常生活。

    杨长与赵福金巡视平阳归来,途中看到百姓正忙春耕播种。

    行至铜鞮城西郊,赵福金看到路边斜坡上,老远有人打招呼,便撤去神通停了下来。

    “杨郎,坡上有人招手。”

    “嗯,是杨俭。”

    杨长欣然点头,语气肯定说道:“他上次被我教育一番,终于知道下地帮家里干活,是个可以培养的苗子。”

    “杨俭教训过小叔?”

    赵福金听到诧异,忍不住吐槽说道:“人家帮你分忧不少,特别是萧让去了平阳,政务主要是他帮伱。”

    “哪有多少要紧政务?都是些鸡毛蒜皮小事,多是地方官员没事找事,好在沁州这些官儿很听话,规规矩矩当差不生事。”

    “还不是迫于你的强权?现在局势不稳可以如此,以后还是要注意小心收敛,听说我爹已经传位太子,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公主忘了?”

    杨长悠悠一笑,打趣道:“为夫要造你爹的反,你现在是我压寨夫人。”

    “没正行,叔叔来了。”

    赵福金见杨长对付金军,并不信自己男人要造反,心说哪有反贼帮朝廷?

    杨长没过多解释,即迎着杨俭走了过去。

    “五叔又在种什么?怎么一季都不带停的?”

    “嗨。”

    杨俭双手一摊,叹道:“爹在种大豆,兄长还不了解他么?根本闲不下来。”(沁州主粮为冬小麦,春季则种为豆类等辅粮。)

    “几十年如一日,五叔真是勤奋得可怕,许是存钱给你娶妻。”

    “才不是呢,沁州这几個月收留流民,爹先后捐出家里多半存粮,说沁州安定来之不易,他要帮兄长出出力.”

    “五叔人真好。”

    赵福金待在路边无论,跟过来听到杨俭的话,感叹杨德人如其名。

    “嫂嫂。”

    “嗯。”

    “五叔不错吧?杨俭其实也不错,可惜公主被我偷出宫,若是光明正大娶回,定让你指个官家女子为妻。”

    “又胡言乱语。”

    几人在山坡边说话,被不远处干活的卢氏看见。

    卢氏往前走几步,赫然看见杨长与公主,便慌忙拍了拍手中尘土,故意收拾一番才迎上前。

    “三郎,公主,你们怎么来了?”

    “婶婶。”

    “我们正好路过,俭弟说你们在种大豆,现在到哪一步了?”

    “啊?”

    卢氏这才想起手不干净,于是慌忙侧身掀起衣襟,把沾满草木灰的手擦了擦,才笑呵呵回道:“你五叔在前边刨土,我跟着铺铺草木灰.”

    “不是种大豆吗?草木灰是”

    赵福金久居深宫,不知盘中米粮有何而来,所以提的问题很小白。

    “草木灰是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养分的。”

    卢氏前脚刚解释完,赵福金再次提出疑问。

    “农作物还要养分?不是阳光和水就够了么?”

    “这”

    “农作物和人一样,只吃饭喝水不会饿死,但向要长得强者高大,就得适当吃些肉蛋等。”

    杨长接过话腔回答,终于让赵福金听明白。

    “原来是这样”

    “还得是三郎,让我干活没问题,解释清楚就困难”

    卢氏话音刚落,杨长突然挽起袖子。

    “我难得来一趟地里,既然今日遇上了,便帮叔婶干干活,杨俭,给我拿把锄头来”

    “使不得,你现在是沁州观察使,不可自降身份!”

    “观察使又怎的?婶子不信问问公主,皇帝每年都要亲自下地,到田间地头劝课农桑。”

    “杨郎所言甚是。”

    见赵福金出言附和,卢氏又借口锄头没备多的,婉言拒绝杨长的干活要求。

    可这难不到杨某人,这厮又提议铺设草木灰,一副吃了秤砣的表情。

    卢氏见状,摇头对曰:“铺灰弄脏衣服不好洗,三郎若实在想帮忙,就和俭儿一起播种。”

    “也成。”

    “播种难不难?我能不能也试试?”

    “不难,我教你。”

    杨长抱着一篓种子,一边播撒一边向赵福金示范:“公主记得像我这样,每个点都要撒均匀”

    两人正在郎情妾意,杨长识海突然弹出一条提示。

    【农夫宗师随机天赋,‘种豆得豆’已触发并觉醒】

    (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221966/1111092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