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最新文章 > 第470章 传统与创意

第470章 传统与创意


被师父点出,乌参没有入味的问题。

    林柏升在师父面前依然是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师父,厨艺比赛嘛,主要还不就是看最终成菜的效果?把各种基本功炫技出来,到时候评委们一看我一道菜花了那么多心思,自然会给高分。

    评委很多时候,未必会真的认真去品尝每道菜。”

    崔老师傅对徒弟这番话很是不满。

    “柏升,你这些年在外地,看起来没有学到多少好的东西,尽是学这些歪门邪道了。”

    林柏升听师父这么说,他马上意识到师父生气了。

    下一刻,他改口说:“师父,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知道味道也是一道菜的关键,我平时在酒楼里做菜,都是听从师父叮嘱去做。

    不过在比赛上,比拼的更多是基本功和创意,评委们看到好的创意和基本功,就是会给出高分的。

    这一点师父您是知道的。”

    崔老师傅看向自己徒弟,林柏升是崔老师傅徒弟里,他最中意的一个。

    也是崔老师傅众多徒弟中,现在厨艺水平和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

    而且他还是京城一家国际大酒店,中餐部的鲁菜副主厨。

    有这么多让崔老师傅感到骄傲的成就。

    但今天他的这些话,让崔老师傅感到非常不满。

    崔老师傅一脸严肃地说:“你在京城,你知道一些比赛上的评分标准,你自以为你能够掌握那些,所以你在比赛中很随意的进行炫技。

    但是你要明白,身为一个厨师,首先要尊重自己手上的食材,其次要尊重每一位食客。

    比赛中,不管标准是什么?评委是否会认真品评你的菜品。

    你都要全力以赴,把自己的每一道菜品做好,要让菜色香味俱全,而不是只有卖相。”

    听完师父这番话,林柏升明白师父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并不满意。

    他表面上是表现出谦恭的态度说:“师父,我明白,我以后会注意的。”

    但其实在林柏升的心底,他依旧不认为自己比赛上的处理有问题。

    毕竟今天的比赛中,他的乌龙登云虽然乌参没有入味,但依旧是依靠刻花上的精湛刀工,还有摆盘上的创意赢得最高分。

    因为今天拿到最高分,也就给了林柏升自己一套理论一个依仗的信号。

    所以在他的心里,他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比赛上,就是要尽可能去炫技,用强大的基本功让菜品尽可能做的华丽,就是能够在评委那里拿到高分。

    崔老师傅并未察觉徒弟内心的想法,看到徒弟态度谦恭的表示以后会注意。

    他也没有继续去说教,因为崔老师傅从来不是喜欢说教的师父。

    “柏升你觉得今天冯正明的表现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林柏升倒是立刻来了精神。

    虽然林柏升心里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也是有着他的一些骄傲在。

    但在林柏升看来,这次省内选拔赛上,冯正明还是值得他注意和尊重。

    “冯正明他的手艺确实很好,而且他不像是其他上了年纪的厨师,思维上相对保守了很多,不是说他们的手艺不好。

    这次选拔赛上,没有一位厨师手艺不行,大家的手艺都算是我们鲁菜中的佼佼者。

    但他们在一些创意上,一些技法的灵活运用上,真的还是过于保守了。

    冯正明他真的是一点不保守,他敢于去做一些尝试,这一点比其他厨师强太多。”

    这番对冯正明的肯定,是林柏升发自真心的肯定。

    林柏升毕竟是在京城的国际大酒店里当鲁菜的副主厨。

    名义上是副主厨,实际上他就是大酒店里的鲁菜负责主厨。

    在国际大酒店里能够看到的东西,明显还是要更加的多。

    广阔的视野下,林柏升很清楚现在烹饪上的一些趋势。

    那就是不能只是简单守住传统的手艺。

    必须要在守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做出更多灵活的变化。

    这次专程回来,参加省内的选拔赛。

    林柏升一方面是想要代表鲁菜去参加全国大赛,提升自己在厨行中的知名度。

    如果能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的话,林柏升回大酒店去,即便是职务不被提升,工资和待遇也一定会获得提升。

    另一方面,林柏升也是想要,把他在京城接触到的一些理念带回来,促进鲁菜的发展。

    而这一趟回来,通过观察之前的挑战赛,到现在参加选拔赛。

    在所有参赛厨师中,林柏升还是看到大家基本功的利害。

    这也让林柏升对鲁菜的底蕴是非常安心的。

    要说所有参赛厨师中,让林柏升印象最深刻,那肯定还是冯正明。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厨师,能有那么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他还能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他的理念明显是不拘泥于传统保守。

    甚至在林柏升看来,他的一些菜品设计构思上,完全不像是一个才二十多岁,没有离开过本省在外面的大酒楼里干过的厨师。

    林柏升很直白对师父说:“冯正明如果愿意,去外地一些大酒楼或者是国际性大酒店中餐厅干一段时间,我觉得他会提升的更快。”

    听到徒弟这么说,崔老师傅有些好奇问:“哦?你觉得他现在还不足以独当一面?”

    林柏升笑呵呵说:“他在泉城肯定足够了,他在汇泉楼推出的那些东西,已经是泉城乃至我们全省独一份了。

    但是如果放在全国范围内,他的一些小设计,还不足以成为全国独一档的存在。”

    崔老师傅倒是也明白徒弟的意思。

    冯正明现在单说在鲁菜上,可能已经超出其他厨师不少。

    但是他的手艺放在全国范围内,还不足以成为全国范围内独一档。

    尤其是他如果想要继续更进一步的话,只是局限在泉城和省内,肯定还是不行的。

    一位真正顶尖的大厨,一定是能够触类旁通的。

    不只是能够掌握自己最为熟悉的菜系,还要能够了解其他一些菜系。

    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需要走出去多看多吃多学。

    就像是今天比赛上,冯正明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林柏升。

    两人做的菜并没有很直观的差距。

    甚至从味道上来说,冯正明可能还会占一定优势。

    但这一分的差距,恰恰来自冯正明比赛经验上不如林柏升。

    林柏升这个时候突然问:“师父,这次选拔赛,最后代表鲁菜参加全国大赛会有几个名额?”

    崔老师傅倒也没有向徒弟隐瞒:“应该会有十个名额。”

    林柏升听了有些惊讶:“这么多?”

    崔老师傅有些无奈说:“这已经是我们几个老家伙争取到最少的,本来按照省里的意思,是根本不用选拔赛,你们一开始的四十个人,都去参加。”

    林柏升闻言真是有些瞠目结舌。

    四十多人一起去参加全国大赛?

    确实能体现鲁菜人才多了。

    但从选拔赛上就不难看出,大家的手艺上有太多重复。

    不能四十多人去参加全国大赛,到时候赛场上都做葱烧海参和九转大肠吧?

    林柏升想到这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师父,所以今天让大家做海参,实际上是……”

    崔老师傅没有让徒弟把后面话说出来,直接打断了徒弟。

    “你明白就好,不要说出来。”

    林柏升心里确实已经明白了。

    第二场让所有厨师做海参,就是要进行一轮去全国大赛人员的筛选。

    第一场的基本功加现场理论的考试,是考验每位大师傅基本功的理论和实操,同时也考验大师傅们临场发挥和心态。

    第二场实际上才算是真正的筛选。

    比赛没有规定要用海参做什么菜。

    实际上就是在检验,大师傅们是不是有各自的创意拿出来。

    如果在这场比赛中,依旧还是保守的去做葱烧海参,那么必然得分会低,而且只要做得有一点点瑕疵,一定就不会获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

    林柏升猜到这一点,他倒是很认可这一场这样的筛选规则。

    毕竟全国大赛上,大家还是更希望看到一些创新。

    技法上可以坚持传统,但不能说菜品上也一直都是那么几道不变。

    这一次全国大赛内部的一些规则上要求。

    就是一方面要确定好一套技法上标准,另一方面是要看到一些创新。

    目前从这次选拔赛上看,能做到这两点的可能暂时只有林柏升和冯正明了。

    其他厨师的技法标准上是挑不出任何的问题了。

    可是在创新上实在是欠缺了太多。

    崔老师傅心里多少有些庆幸,这次让林柏升回来参加选拔赛。

    林柏升今天的那道菜或许有些华而不实的问题。

    可谁也不能否认,林柏升在运用基础技法上的能力,以及他做菜时候添加的一部分创意。

    如果这次他把乌参更好入味,他乌龙登云的完成度和色香味上,确实要强出冯正明那道乌龙戏珠一些。

    不过冯正明的乌龙戏珠在创意上,又要比林柏升的菜要强上一筹。

    所以整体上来说,两个人今天比赛中的菜品,确实是难分伯仲。

    崔老师傅也挑不出徒弟其他的问题。

    他最后也还是警告一点:“你记住了,如果去了全国大赛,你一定要注意菜品入味的问题,不要光顾着炫技。”

    林柏升这次也是认真点头答应下来。

    在聚丰德,苏老师傅对徒弟们比赛的结果明显是更加不满意。

    所以在领着参赛徒弟们,黑着脸回到聚丰德,他是立刻把他们叫到一起开始训话。

    “我是真的不懂,今天这场比赛题目,让你们做海参,你们一个个脑子里就只有葱烧海参是吗?”

    这话一出让参加比赛的厨师们都是一愣,然后全都不好意思低下头。

    从比赛结果上,参赛厨师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尤其是看到第一名林柏升的乌龙登云,和冯正明的那道乌龙戏珠。

    真的让聚丰德几位参赛的大师傅也被惊艳到。

    要说做,几位大师傅肯定是也能做出相似的菜来。

    可是比赛中他们没有人想到那样去做。

    或者说,看到比赛题目的一刻,聚丰德几位大师傅里,除了如今聚丰德的掌勺主厨之外。

    其他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葱烧海参。

    这是一种求稳的思维。

    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葱烧海参肯定是最稳妥。

    毕竟葱烧海参是鲁菜的经典代表菜。

    几乎是每位鲁菜的大师傅都一定会做的一道菜。

    所以做葱烧海参,无论如何肯定是不会出错。

    只是看到冯正明和林柏升做的菜,聚丰德其他几位参赛的厨师才突然意识到,他们好像是稳得有点太保守。

    就连苏老师傅的大徒弟,聚丰德现在的掌勺主厨孔兴礼也觉得自己选择保守了。

    孔兴礼做了一道海参红扒羊肉。

    他在做的时候,也是进行了一些改良和创新。

    最后是用了一个扣碗的形式,把海参和羊肉一起扣出来,保证摆盘造型上的美观。

    结果就是孔兴礼的海参红扒羊肉获得第三名。

    但是他看到冯正明和林柏升的菜,马上就意识到和两人菜品之间差距。

    孔兴礼虽然没有做葱烧海参,考虑到现在是深秋,加入很和时节的羊肉搭配,但创意上明显还是不足。

    苏老师傅看着徒弟们一个个不吭声,他无奈摇头叹息道。

    “你们啊,都是在泉城太久,光是守着自己的那点老本了,脑子里缺乏创新的思维。”

    孔兴礼犹豫了一下开口说:“师父,如果这次能去全国大赛,我们一定会好好跟两位师弟多学习的。”

    听到徒弟这么说,让苏老师傅心里感到舒服很多。

    “兴礼,你这次应该能去全国大赛,就像是你说的,你去了全国大赛上,一定要多看多学,不光是要跟冯正明和林柏升他们多学,也要多跟其他地方厨师多交流多学习。”

    孔兴礼听闻师父说自己能去全国大赛,心里还是产生了一份喜悦。

    他非常认真说:“师父放心,我这次去,一定会多交流,多学习。”

    苏老师傅看向其他人,只是叹息道:“你们谁能去,就看你们后面的表现了。”

    选拔赛第二场的海参烹饪,算是给不少厨师都上了一课。

    这次不光是老师傅们,大师傅们也认识到某些思维理念上的差距。(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209720/1111066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