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番薯和玉米
“砰!”
重重地锤着桌案,阿敏忿怒地道:
“还没找到朝鲜人的踪迹吗?”
“铁山城里也没有?”
传信的士兵战战兢兢地道:
“没有,铁山城里都找遍了,一个人都没有。”
“听说他们都逃往皮岛去了。”
铁山距离皮岛不远,建虏来袭之前,陈子壮就按枢密院制定的战术,组织民众迁往皮岛了。
留下来袭扰的都是民兵,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埋伏作战。
这让阿敏和豪格空有强大的军队,却硬是找不到人打仗。反而因为各种袭扰,不断有人减员。
眼看在铁山也找不到粮食,再往南出兵可能断粮,阿敏恨恨地道:
“回师!”
“先回义州再说。”
豪格却年轻气盛,反对道:
“一路打到汉城,不信还会没有人。”
“这样损兵折将地回去,向父汗如何交待?”
阿敏愤怒地道:
“交待什么?”
“要是断了粮食,你的镶黄旗还要不要?”
“我是主将,听我的命令回师!”
察觉到危险的阿敏,担心继续南下自己可能断粮,把自己麾下的镶蓝旗折在这里,毫不犹豫地撤军,不再继续深入。
豪格对阿敏的独断很是愤怒,但他也担心镶黄旗孤军深入,可能遇到危险。
所以他只能同样撤兵,率军返回义州。
探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子壮,对此连道可惜。
因为他打算让毛文龙吃掉义州留守的一千人,取得一个大胜利。
但是阿敏和豪格到了铁山就停下,没有继续去地形崎岖的宣川,让他只能放弃吃掉义州兵马的打算——
毕竟铁山距离义州实在太近了,只有八十多里,快的话一日就能返回。
这么短的时间,东江兵没有吃下义州留守建虏的把握,即使提前设下埋伏都不行。
不过在阿敏和豪格回程时,陈子壮还是派民兵设陷阱层层拦截。让建虏一直处在恐慌之中,无法放松警惕。
这也让阿敏对自己预感到的危险,更加确信了一点。
如果不当机立断地回去,说不定他的镶蓝旗,就要栽在朝鲜。
豪格则憋了一肚子气,来到义州之后,径自过江去镇江找补给去了。
阿敏见此也急忙过江,不敢继续留下来——
上次畅通无阻,如同自家后花园的朝鲜,竟然变成了龙潭虎穴。
这让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变化这么快?
唤来镇江守军仔细询问,他才明白了其中原因,很是惊讶地道:
“你说对面的土地被朝鲜国王封给了毛文龙,如今是东江领?”
“毛文龙三番五次袭扰,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领地?”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阿敏和豪格等人,都明白了毛文龙这次屡败之下,仍旧不断作战的原因。
实在是东江领都是他的,他当然不能放任八旗军。
这让阿敏不由感叹道:
“朝鲜国王都舍得分领地,大汗……”
“大汗一定会后悔没让我留在朝鲜。”
在他内心之中,一直对没能留在朝鲜引以为憾。
如今见毛文龙都在朝鲜获得了领地,他心里简直嫉妒得要冒烟。
嫉恨之下,阿敏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摧毁东江领的房屋和农田,看毛文龙会不会出来。
所以他又率兵渡江,派士兵把见到的房屋和农田都摧毁。
一时间东江领临近鸭绿江的地方,可谓处处狼烟。
眼看自己搭建的茅草屋被烧毁、开辟的农田也被建虏践踏,东江领的民兵,可谓怒火冲天。
这些都是他们的房屋和土地,怎能任由建虏破坏?
一些人忍不住冲出去,却被有准备的建虏,用骑兵包围歼灭。
陈子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约束民兵,不准擅自出击。他们的任务就是坚壁清野袭扰建虏,不能和建虏正面作战。
房屋被烧了可以回皮岛住,农田没有收成也有朝鲜提供粮食。只要把建虏阻拦在清川江以北,朝鲜君臣会很愉快地付钱。
所以,很多民兵忍着怒火,继续和建虏周旋。
他们心里也打定主意,以后要苦练本领,早日能够和建虏正面作战。
可以说,在保家卫土的信念下,这些辽民出身的民兵战斗意志远比以前要强。
毛文龙麾下的东江兵,也因此屡败屡战。
阿敏和豪格胡乱破坏了一阵子,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不明显。
鸭绿江附近的土地本就没有多少人耕种,距离义州近的农田,也被他们破坏完了。
但是东江领的兵马就是不出来,看着他们在这里肆意破坏。
如果破坏更远的地方,小股兵马会在东江领消失,大股兵马则需要更多后勤补给。
在没能劫掠到朝鲜获得补充后,他们的补给已经不多,必须要用在关键之时。
阿敏和豪格商议的结果,就是在八月秋收时大举出兵,逼迫东江兵马迎战。
如果东江兵马不出来,他们就派人收割粮食,以这些粮食为补给南下汉城。
所以他们的袭扰也逐渐减少,把力气留在八月作战。
陈子壮和毛文龙等人,明显猜到了这一点,他们一边准备快速秋收,一边向朝廷求援,至少在秋收时迟滞建虏几天,获得收割粮食的时间。
这也是朱由检命令姜曰广尽快和日本签订条约的原因,他需要把兵力收回来,专心和建虏作战。
刘兴祚的女真牛录和三千朝鲜兵马,都在洪承畴率领下返回朝鲜。
顾炎武和巡捕营新军大队,则被派去黑龙江一带,支援对科尔沁部的作战——
在东江领开战的同时,黄台吉率领建虏主力,浩浩荡荡地去救援被草原联军攻击的科尔沁。
从宁完我那里得知消息的朝廷,一面派人通知满桂做好准备,一面安排黑龙营,从北面袭扰科尔沁。
一时间,东面东江领、西面科尔沁,两条战线都战云密布,即将爆发大战。
但是枢密院中,却是一片欢腾,因为己巳方案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无论是命令东江领袭扰辽东,还是会盟草原出兵科尔沁,枢密院的目的都是掩饰大凌河筑堡的行动。
如今建虏派偏师去东江领,派主力去科尔沁,显然没有余力出兵大凌河。这让大凌河堡修建的事情,更加顺利起来。
尤其让枢密院高兴的,是在经过四个多月的修建后,大凌河堡已经完全修成,甚至连外围防御工事也得到了完善。如今正在修建二号堡,而且速度更快。
只要在入冬前修成这个堡垒,建虏即使冒着冬天的严寒发起进攻,它们也足以自保。
朱由检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彻底放下了对建虏的担心。
他现在已经确定,建虏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走大凌河谷绕道草原、攻破顺天府北边的长城关隘进入京畿。
大凌河堡会像一个钉子威胁建虏的后路,让建虏不可能放心从大凌河谷绕道。
这也是历史上己巳之变后,孙承宗身为辽东督师,迅速修建大凌河城的原因——
朝廷迫切需要这个城池,不让建虏绕道草原入关。
可惜那个大凌河城遇到了建虏刚刚铸成的红衣大炮,最终遭遇失败。
如今建虏的红衣大炮尚未铸成,大凌河堡的防御,也比传统的城池更强。
朱由检有充足的信心,把建虏牢牢挡在关外。
为此,他下令嘉奖霍维华、何可纲、郑芝虎、韩云等有功人员,为他们尽数授予一等男。
参与筑堡的将士也尽数获得嘉奖,至少是一方里辽东土地券。
后方功劳最大的徐光启,更是被提升为弼政大臣,褒扬他这一年来练新军、筑棱堡等功绩。
最让朱由检高兴的,是徐光启主持的农科院,成功在北方种植出了番薯和玉米,即将要进入收获季节。
朱由检前往清华园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要去西山试验田,视察番薯和玉米种植。
作为新的农作物,番薯和玉米的推广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防止民众不接受,他要求先在山区试验。鼓励民众垦荒,在以前无法耕种的地方种植。
只要能稍微收获点粮食,就能减轻饥荒,让朝廷的赈灾压力降低点。
在西山的试验田上,朱由检褒扬了徐光启等人在种植新作物上的努力,并根据自己的见识提出了红薯翻秧等方法,让徐光启等人试验。
最后还采摘了一些嫩玉米,带回清华园宴请勋贵食用。用这些人带头,加快新作物的推广。
这些勋贵什么没享受过,讲究的就是新奇。对玉米的独特口味,一些人颇是喜爱,打算在明年种植,以便能吃到嫩玉米——
反正按照皇帝所说,这种新作物也不用占用耕地,可以在山地上种植。
朱由检推广新作物的举动,取得了初步成功。
他还让尚膳监皇家酒店召集擅长做粉条的人,打算在番薯收获后,研究红薯粉条。
——
这一切的消息,都让朱由检颇为欣喜。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在清华园中发现了一位美人。
这个美人就是张献忠之前献上来的,朱由检让人把她送到清华园后就忘了,直到这次去清华园避暑,才第一次见到。
一见之下,他顿时明白了张献忠为何特意献上此人、张同敞还在自己面前提起。
实在是这个女子太美了,完全长在了他的审美上。
而且有一股独特的气质,让她在有蒙古女子风情的同时,更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
北方女子的容貌、江南女子的气质,两者混合在一起,让朱由检很是着迷。
所以他很快召见这个女子侍寝,把这次外出带的选侍,都抛在了一边。
被俘虏了数月、又在清华园中培训了两个多月,这个女子已经会说一些汉话。
朱由检和她交流后,才知道她出身科尔沁部,是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孛儿只斤氏的后裔,属于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
她的兄长吴克善,是科尔沁部的首领之一。
她的姑姑,是黄台吉的大福晋哲哲。
她的妹妹,是黄台吉的侧福晋布木布泰——
这个人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也就是历史上的孝庄太后。
这让朱由检很是惊讶,终于知道了这个科尔沁部的贵女是谁:
『原来她就是海兰珠啊!』
『难怪如此迷人。』
历史上的黄台吉,就为她神魂颠倒,远比所谓的大玉儿受宠爱。
出于自己的恶趣味,朱由检同样为她赐名海兰珠。
并且给高迎祥的据点赐名海兰泡,让他们在科尔沁部宣扬自己对海兰珠的宠爱,拉拢科尔沁部的人心。
对张献忠他也又给了赏赐,封赠张献忠的亲人。
八月回宫之后,朱由检更是把海兰珠册封为宸妃,安排在永寿宫居住——
这座宫殿是西六宫之一,在乾清宫西面、养心殿后面,离朱由检的住处非常近。
这充分显示了朱由检对她的宠爱,相比为朱由检生下子嗣、被册封为皇嫔的察罕部贵女,海兰珠的地位都要更高一些。
再加上察罕部和科尔沁部的敌对关系,海兰珠因此受到宫中蒙古嫔妃的嫉恨。虽然同样出身蒙古,两方的关系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周皇后和田妃因为她分了皇帝宠爱,对她也喜欢不起来。只有不太受宠的袁妃,和她的关系稍微好一些。
这让海兰珠在宫中更加忧郁,让朱由检对她也更怜惜一些。
为了让她在宫中能有事做,朱由检还让皇家乐团制作草原上的乐器,演奏草原曲目。
皇家乐团也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收集藩国乐器和音乐,演奏藩国乐曲。
各种音乐汇集,让皇家乐团的实力,愈加雄厚起来。
他们能在朝廷需要时,演奏合适的音乐。
不过,大明的文官却对此事,大多不怎么在意——
礼乐虽然并称,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礼。
他们更关心的,是大明继承礼法的制定,这是皇帝明确表态,会遵守的法律。
也因为此,在八月十二日经筵秋讲的第一课上,他们就向皇帝讲解继承礼法,把历朝继承制度,向皇帝一一讲解。
之前皇帝提出的大明继承制度和前代的不同,也在他们掰开揉碎了讲解时,彻底体现出来。(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190479/1111059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