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自流引药燧发火铳
就在朱由检和吕祥、薄珏等人研究下一代的火铳时,军中也有人对火铳提出改进意见。
右眼目盲的顾炎武,在皇帝勉励下留在军中后,在火器的训练和使用上,花费了很大精力。
虽然身体条件受限,顾炎武的意志却很坚强。在他的努力训练下,火铳的瞄准和射击,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困难。他能依靠完好的左眼和感觉,像其他士兵一样命中敌人。
在北海岛之战取得胜利后,顾炎武受到了很大鼓舞。在前往黑龙江一带支援的路途上,更加努力训练。
但是这时他那只目盲的右眼,给他带来了很大不便。
因为现在的火器,不是能瞄准射击就行的,更麻烦的是射击之前,装填的一系列步骤。
以他使用的重型火绳铳为例,按照军中操典,需要平放火铳、打开药池、取火药瓶、开火药瓶、倒引火药、关闭药池;竖立火铳、倒发射药、关闭药瓶、放回药瓶;取出弹丸、装填弹丸、取出通条、推弹入膛、抽出通条、放回通条、持铳抵肩。
一共十七个步骤,才能完成装填。
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错,如果出现差池,后面的节奏就会乱。
装药、装弹对顾炎武不是什么难题,他就算只有一只眼,也能看清足有二十毫米的铳口。
但是倒引火药,对他来说就麻烦了。如果不能把引火药准确地倒在药池里,后面用火绳点火时,可能就会失败。
而且更让他抓狂的是,黑火药的残渣,还会堵塞引火孔,如果不清理好,点火仍然会失败。
这对于只有左眼能看清的他来说,实在太困难了。
最后,让他感觉痛不欲生的是,皇帝赐给他的转轮火铳,同样需要倒引火药。
转轮火铳使用弹药一体的子弹,在发射时能省去装发射药、装弹丸等步骤。但是每一次的点火,仍需要倒引火药。否则簧轮火机,就无法点燃子弹。
因为转轮火铳的高射速,以至于它给顾炎武的感觉,就是一直倒引火药。
在他换用第二代转轮火铳、不用给簧轮上发条后,这种感觉就更强了。
顾炎武现在对于倒引火药,当真痛恨无比。
在坐船前往黑龙江的路上,他就跟倒引火药较上了劲,一直训练这个,解决这个难题。
但是在训练数日后,却无奈宣告失败。因为海上潮湿的天气,让他的点火成功率更低下。火药燃烧不完全,残留药渣更多。
现在,他已经不想着用训练解决它了,而是在思索着,能不能像第二代转轮火铳的节省步骤一样、省略这个步骤:
“如果往铳口倒发射药时,能让火药通过引火孔流入药池。”
“这样就不需要特意倒引火药了,而且还不用打开药池,避免引火药受潮。”
“火铳的发射速度会更快、点火成功率更高!”
产生这个念头,顾炎武召集士兵集思广益,商讨如何省掉这个步骤。
他在士兵中的威信还不错,很多士兵都愿意和他亲近,这些人提出了各种办法。
有的说把火药搓成小球,方便它通过引火孔滚到药池去。
有的说把引火孔做大点,方便火药流出去。
还有的说可以把引火孔做成里面大外面小的漏斗形,再用通条一捅,它就自然会把火药流出去。
顾炎武一一记下,并且申请了几杆火铳做试验。
在军中军械员的帮助下,他先是把军中使用的颗粒火药,用纱网筛出更圆更细微的。然后在药池旁边钻出一个大的引火孔,在倒上火药后用通条推弹入膛挤压火药,果然有火药从引火孔中流出来。
这让他非常兴奋,认为这种自动流出的引火药,能免去特意倒引火药的麻烦。
但是试着点火时,他却又发现了问题。因为这种引火孔太大,发射时漏气现象会更严重,导致火铳的威力下降。
所以他只能放弃简单扩大引火孔的办法,尝试一些士兵提到的漏斗形。
小心开出一个小的圆锥形引火孔后,顾炎武发现仍旧能流出引火药,而且漏气现象也没严重多少。
这让他兴奋地大喊一声,知道自己的试验成功了:
“去他妈的引火药!”
“以后它会自动流出来,不用特意倒了。”
忍不住骂了声粗口,顾炎武心中的兴奋,自然可想而知。
他是深受倒引火药的折磨,以至于前些日子训练时,睡梦中都在想着引火药。
现在发射药能够自动从铳膛里流出来,自然不需要特意倒。
他感觉自己终于摆脱了这个折磨,再不用为此烦心。
他在高兴之下,立即命令军械员,把自己使用的火铳,改为自流引药。
军械员却有些为难道:
“给先生改一两支没问题,但是更多的火铳,就需要上面批准了。”
“而且操典不改,就有倒引火药的步骤,到时候还得倒引火药。”
顾炎武这才感觉到麻烦,思考之后说道:
“我去找孙将军商议,让他下令更改。”
匆匆去找孙应元,和他商议此事。
孙应元对顾炎武的提议极为重视。
他是京营参将,又被调入御营。因为皇帝命周遇吉、黄得功、姬际可掌管御营三营,在御营找不到升迁之机。所以就主动请求上战场,被皇帝派来巡捕营新军,率领这支大队。
顾炎武则因为皇帝的看重,被提升为署理教导员。而且在北海岛之战后,去掉了署理二字。
可以说这支新军,就数他和顾炎武的职位最大。只是分工不同,他更侧重指战。
两人之下,就是负责作训的张永安。他率领的中队在北海岛之战中表现优异,现在被提升为大队参谋。
孙应元听到顾炎武的提议后,一边派人把张永安唤来一起商议。一边拿着顾炎武的火铳试射了几发,发现确实能省去倒引火药。
这对于十七个装填步骤来说,至少能省去打开药池、倒引火药、关闭药池三步,可以说提升巨大。
深知皇帝对改进武器如何重视的孙应元,立即就意识到顾炎武这个改进立了大功。
匆匆赶来的大队参谋张永安,却当即否决了顾炎武的提议,向两人道:
“此去黑龙江临战在即,操典不应更改。”
“再说使用自流引药需要更改火铳、还需要筛选火药,会让军中能用的火铳和火药减少。”
“现在我们只能靠携带的军械作战,不能随意舍弃。”
孙应元也微微点头,认可这个说法。而且他更担心一些士兵不适应,上战场后出乱。
所以两人一起,否定了顾炎武的提议。
但是孙应元还同时提出,让顾炎武多改造几杆火铳,并且把改造方法写出来,到江陵公国后用船只向朝廷送回去。
甚至为了让引起皇帝的注意力,他还让拜托江陵公国用信鸽把简要情况发回去,直接传递给京城的锦衣卫——
当今皇帝一定会很高兴这个改进,把它应用到下一代火铳上。
——
朱由检对自流引药确实很重视,在收到顾炎武写成的简要情况后,他立刻就认识到这个改进的重要性。
有了自流引药系统后,他规划的第二代燧发火铳,装填步骤就只有竖立火铳、取出弹药、咬开弹药、倒发射药、装填弹药、取出通条、推弹入膛、抽出通条、放回通条、持铳抵肩十步。
而且燧发火铳还不需要点燃火绳,直接就能预备、瞄准、发射。
即使加上复位、发射两个步骤,全部步骤也就十五步。
相比之前火绳铳的二十多个装填发射步骤来说,可谓大大简化。
所以他立刻命令装备院,按照顾炎武所说改造火绳铳。
装备研究院的研发力量更强,他们不但挖出了圆锥形引火孔,甚至连药池和铳管尾部也改进了一下,以便让火药更顺畅地流动。
使用的黑火药更是一直在改进的优质颗粒火药,试验取得的效果,自然更加成功。
在经过射击演练后,装备院认为如果燧发火铳研制成功,这种火铳在统一指挥齐射下,至少能达到每分钟四发的射速。
如果将来省去复位发射,有可能达到一分钟五发。
训练有素的精锐射手单独使用时,甚至能爆发出一分钟七发的极限射速——
相比弓箭手的一分钟十二发来说,已经超过一半。
这意味着两个使用自流引药燧发火铳的射手,就能在威力、射程、射速、准确度等方面,全面压制弓箭手。
火铳对弓箭的全面压制,即将彻底到来。
收到这个结论的朱由检,忍不住仰天狂笑,因为他终于看到了,平定建虏的可能。
在建虏最擅长的弓箭都被压制后,他们还能用什么办法破局呢?
大明两个兵对付一个建虏,最多也就需要十几万军队。
只要他练成二十万火铳兵,平定辽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算领兵的将领只会打呆仗,也能用实力平推。
这让朱由检大喜之下,当即就下令道:
“顾炎武改进火铳,赏赐世袭爵士,方二十里封地。”
“参与改进的士兵集体记一年功,提出有效建议的升一级世袭爵士,赐辽东土地券一到三方里。”
“让顾炎武给他们报功,尽快发下赏赐。”
又想到了把这件事发回的孙应元,给他和张永安也各记了一功,以后一并赏赐。
然后朱由检又向主持第二代火铳设计的吕祥和薄珏道:
“两位卿家也辛苦了,待到第二代火铳完成定型,朕会一并赏功。”
“有功人员的名单都记着,朕会派人监督。”
勉励他们努力工作,尽快把火铳完成定型。
吕祥和薄珏两人见皇帝给顾炎武都封了世爵,他们研制火铳成功后,定然也能被提升爵位。
心中下决心就算不吃不喝,都要把第二代火铳尽快完成。
朱由检送走两人后,又召来了涂文辅和王承恩,询问道:
“现在内廷能抽出多少银子,能制造多少火铳?”
两人一时间不明所以,涂文辅斟酌着回应皇帝道:
“内廷人员分流出去后,宫中的花费少了很多。”
“但是各监的产业大多只能养活这些人,还没有多少收益。”
“现在能赚钱的,只有一个内府监。”
内府监掌印王承恩道:
“内府监的顺天银行、皇家商行、皇家拍卖行、京报集团都在挣钱,加起来有几十万。”
“这些都用于宫里的日常开支,没有多少结余。”
“如今内府监最大的一笔钱,还是去年留下的二百万。”
这笔钱朱由检知道,最初是抄武清侯府、还有王承恩等太监献上的,自从前年就一直留着压箱底,如今还是那些钱。
这让朱由检忍不住皱眉,感觉存下钱太难了。到处都在花钱,根本就存不住。
他问王承恩道:
“兵仗局也在制造武器,一杆火铳的成本是多少?”
王承恩对此有过关注,回道:
“轻型火铳的成本在四两,重型火铳稍贵一点,有四两多。”
“现在开始降下去了,要比以前成本低。”
朱由检据此估算了一下,感觉燧发火铳如果批量制造,估计成本也要四两多,按照五两估算,二十万支火铳,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如果再算上训练、战斗的损耗,至少要屯三十万支火铳,那就是一百五十万两。
需要他把内廷的大部分存银拿出来,才能造出这么多。
这让他有些头疼,感觉是不是要让户部份担点:
『但是户部也没钱啊!』
『我增加了那么多税种,户部也不过勉强维持九边开支,剩下的用于给京官加俸禄,让他们支持有产税。』
『如果挪用这笔钱去造火铳,估计官员能把火铳先废了!』
想着大明官员的坏事功力,朱由检感觉造火铳还是得自己来。
只有让朝堂上的官员看到火铳的威力,他们才会抢着造,把火铳从皇室这里夺过去。
所以朱由检询问王承恩和涂文辅道:
“有没有办法挤出来一百万,作为制造火铳的经费?”
王承恩有些为难,因为内府监掌管的开支,大部分都有固定用途。
他在思索之后,回应皇帝道:
“以前宫里的用度大多是靠金花银,陛下把这笔钱用于移民赈灾。”
“现在宫里的用度是省了,却全部靠内府监。”
“若非上半年顺天银行发行银元挣了一笔银子,说不得就要动用留下的那二百万。”
“现在内府监的各处产业,实在挪不出钱来。”
“陛下若是急需这一百万,臣以为可让户部还。”
“去年内库和外库分开时,约定划入内库的钱,户部还没有划拨过来呢!”
朱由检这下眉头皱了起来,说道:
“没有给?”
“为何没给?”
“难道内府监的人没有和户部一起收?”
“户部把这笔钱私自扣下了?”
王承恩急忙解释道:
“户部是在夏秋收税,臣在征收夏税时派人一起去看了。”
“今年对皇庄、爵田、庄田、公田、卫所屯田的征税,臣都派人盯着。”
“但是收上来的税户部却一直在核算,新上任的司农寺卿也不说给。”
“臣以为陛下可下旨意,让户部拨付这笔钱。”
朱由检更加生气了,责问王承恩道:
“这笔钱征上来放在哪里,就完全撒手给户部吗?”
“你这个内府监掌印怎么当的,连这都不明白?”
“收上来的银子,就不知道让户部放在顺天银行吗?”
怪王承恩没有做好事,把主动权给了户部。
王承恩有苦难言,只得跪地请罪。他其实是按曹化淳的指点这样做的,认为皇帝是在交好群臣,所以给户部放权。
哪想到户部那些人蹬鼻子上脸,到现在还在拖着夏税。以至于让皇帝大怒,怪他没办好事。
涂文辅这时在旁,又暗戳戳地说道:
“高掌印负责监督户工二部,臣以为可召他来问一问。”
朱由检听到这番话,才想起自己之前给了高时明监督户工二部的职务。
当即就命人把他唤来,询问道:
“户部的账目现在可清晰吗?”
“朝廷在钱粮方面,有没有什么大碍?”
高时明对此还算尽责,回道:
“毕尚书为人勤勉,对户部的事兢兢业业,如今户部的账目还算明确。”
“只是地方官喜欢拖欠,有些事他也没办法。”
“今年该拨给内库的夏税之所以一直没划拨,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官,把内库和外库的税收一起拖欠了。”
“毕尚书一直在催着,限他们在秋税前完税。”
“臣以为还是要让吏部考核,彻底落实考成法。”
毕自严上任的时候,就提出把完税情况和考成挂钩,朱由检还因此给了户部考成法的权力。
正是靠着这个,毕自严去年才收上来很多积欠,解决了九边欠饷。
但是那些地方官不长记性,今年毕自严稍微放松,他们就又开始拖欠起来了。
高时明因此提议,让吏部一直落实考成法,对于拖欠税款的官员一票否决。
朱由检答应了这个提议,让高时明和毕自严、杨景辰交流这件事,并向韩爌说明。
让韩爌这个首辅,解决财政困难。(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190468/1111058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