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最新 > 第557章 长城方面军

第557章 长城方面军


京城,武英殿。

    大明枢密院的官员,第一次体会到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在信鸽和臂板通信的加持下,大凌河之战的消息,最迟三天就会传过来。

    这让枢密院的官员,对前线的战况一清二楚。甚至对整体的局势,比前线掌握得更完善。

    参谋部部长杨嗣昌,此时就根据前线传过来的消息,向皇帝等人解说道:

    “建虏南下大凌河,不是为了攻锦州。”

    “他们之前已经在宁锦防线两次受挫,不会再莽撞地一头撞过去。”

    “根据大凌河二号堡和周围烽火台的消息,建虏的骑兵在大凌河谷地出没,似乎打算向西,进入哈喇慎一带。”

    “攻打哈喇慎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他们的目的明显是绕道草原,打算从山海关之外的长城关隘破关。”

    (历史上己巳之战,建虏绕道草原,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破关)

    这是皇帝一直担心的事,登极以来对辽东的各项布置,也是为了防止这一点。

    枢密院官员对此深知,此时也确认了皇帝确实有远见。

    如果不是皇帝早就安排人整修长城,他们如何能在此安坐,平心静气地讨论长城防御。

    在一片对皇帝的夸赞中,枢密同知袁可立,询问长城督师朱燮元:

    “蓟镇负责的长城是否已经修好?”

    “有没有把握阻止建虏破关?”

    长城关隘太多,不可能每个隘口都有山海关那样的防御。

    朱燮元想到建虏出动的五万大军,对那些关隘挡住建虏入侵没有十分把握。但在朝堂之上,也只能信心满满地说道:

    “长城多年没有经历战事,多有年久失修之处,幸有工部制造的水泥,已经把大部分缺口补上。”

    “各处烽火台也都建立了信号塔,只要建虏进犯,他们会第一时间通报。”

    “臣会竭尽全力,阻止建虏破关。”

    官员们对此一阵称赞,他们对在奢安之乱中坚守成都的朱燮元,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朱燮元却知道坚守成都一个城池,难度远不如守住长城沿线关隘,所以他又请求道:

    “成都保卫战时,城内最初只有两千兵力。臣召石砫等地兵力来援,又在成都附近坚壁清野,方才挡住叛军。”

    “臣以为建虏既有南下打算,应当调附近兵力来援,宣布顺天府戒严。”

    这让群臣大哗,很多人不赞同朱燮元的建议。

    一是因为戒严期间皇帝大权独揽,大部分臣子都不愿意看到。

    二是建虏虽然有绕道草原进犯的迹象,却到底没有打过来。

    如果建虏的目的不是从草原打过来,而是被宁锦防线和大凌河防线拖住。那他们急慌慌地宣布戒严、让四方兵力勤王。那不是小题大作,显得太无能吗?

    兵部右侍郎熊明遇,首先站出来反对道:

    “去年顺天府已经戒严一次,今年再次戒严,臣恐天下不安。”

    “而且建虏尚在大凌河,是否南下还是两说之事。”

    “臣以为当镇之以静,提高戒备即可。”

    群臣纷纷响应,朱由检皱着眉头说道:

    “镇之以静能够镇住建虏吗?”

    “熊卿能否去大凌河前线镇一镇?”

    熊明遇顿时哑然,根本不敢接这个话。

    如果他敢说大话起高调,当今皇帝是真敢把他派到前线的。

    三千人的城堡防守建虏五万大军,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守下来。

    自己要是去了,被建虏抓住怎么办?

    其他官员也是如此,在皇帝的目光扫视下,大多安静下来。

    毕竟在枢密院任职,兵凶战危还是知道的。他们不会像礼部等衙门的官员一样,随意口出大言。

    朱由检在压下这个声音后,也知道强行下令戒严不容易,又问道:

    “众卿还有什么办法?不让建虏从草原绕过来。”

    “若是被他们成功一次,以后就可能再次进犯。”

    “那时朝廷要防守的可就不是一个山海关,而是整个长城沿线。”

    “关内诸城,也需要像宁远、锦州那样,处处设兵防御。”

    想到这里面的危险,还有宁锦防线的花费,群臣也明白了皇帝为何对此如此重视。

    这让他们对这场战事更加注重起来。

    枢密同知袁可立,这时又询问长城督师朱燮元道:

    “长城沿线的营兵制改革进展如何?”

    “现在完成了没有?”

    “有多少兵力堪战?”

    这是年初就安排的任务,在顺天府卫所改制的同时,把顺天府境内的兵马彻底改成营兵制。挑选出可战之兵,负责长城防御。

    朱燮元对于此事极为上心,因为他在上任后,就知道皇帝把他从西南调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守住长城。

    他为此花费了极大心力,把之前成都守城时的有效经验,在长城推行下去。

    对于不听话的将领,则是在营兵制改革时,把他们调任到卫所改成的守备区。

    如今已初步有了成效,长城沿线的兵力,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按照枢密院的编制,长城沿线兵力,被整编为第二方面军。编号仅次于京营禁军整编的第一方面军,还要在辽东整编的第三方面军之前。

    下属兵马从山海关由东向西,被整编为六个师。由21到26,对应原本的蓟镇东协、蓟镇中协、蓟镇西协、昌平镇、宣府镇、大同镇。

    其中第21师,就是原本的蓟镇东协,负责山海、石门、燕河、建昌四路。

    山海关因为归属辽东方面军,被编为第31师。所以第21师负责的,只有石门、燕河、建昌三路。

    第21师的西面,是第22师防区,负责原本蓟镇中协下属的太平、喜峰、松棚、马兰四路。

    更往西的第23师,负责原本蓟镇西协下属的墙子、曹家、古北、石塘四路。

    这三个师原本是蓟镇下属的协守副总兵负责,如今被提升为师将总兵负责。

    每个师下面,有四到五个旅。其中一个直属旅,负责机动支援。

    原本的每个路改编为一个旅,下属根据需要守卫的关隘设二到四个营,每个营负责一个关隘防御。        更往下的大队、中队、小队改革现在大多还没进行,负责守卫长城的仍是原本那些兵力。

    但是却消除了主兵、客兵之分,把所有兵力都置于旅的指挥下。然后再根据战力确定正兵、辅兵,以及甲等营、乙等营,享受不同待遇。

    原本十一路、现在十一旅的负责人,也由参将、游击,提升为了旅将。

    不合格的自然被调换,改为在卫所改成的守备区任职。

    有功敢战的将领被升了职位,朱燮元带来的西南有功将士、之前在辽东立功的将领、还有参加武道大会的军中勇士,在这次整编中纷纷被升了职。

    单是这个改动,就让长城沿线变得井井有条,各地守将再无推诿塞责的余地。

    朱燮元面对袁可立的询问,此时就回答道:

    “蓟镇原有主兵80726名,客兵64954名,杂兵2548名。如今经过整编后,分属21、22、23师,每个师都有四到五万人。”

    “昌平镇原有主兵17860名,客兵15990名,杂兵568名。在整编为24师、并加入西南将士后,有将近四万兵力。”

    “宣府镇、大同镇在顺天府之外,尚未完成营兵制改革,仍是原有的九万多和八万多兵力。”

    “另有秦良玉将军的白杆兵九千人,如今驻扎在密云。”

    这是朱由检又从石砫土司调来的,他对很久没有经历战事的蓟镇不放心,让秦良玉多调来些兵力。

    秦良玉和石砫马家也想得到新皇帝看重,并且想要把土司世职转为爵位,自然是一拍即合,把石砫精兵调了过来。

    他们如今就驻扎在密云,作为长城督师的直属兵力。

    并且秦良玉还有一个兼职,那就是23师师将,整训原本的蓟镇西协。

    22师师将,是原本的蓟镇总兵麻登云,仍旧负责防守任务最重的蓟镇中协。

    21师师将,则是王之臣推荐的杜文焕。这个人是杜松的侄子,朱由检登极时还是山海关守将,后来告病离职,返回延安卫老家去了。

    他可能盯上了延绥总兵的位子,但是朱由检因为他儿子杜弘域担任宁夏总兵,安排了尤世威担任延绥总兵。

    杜文焕在家里歇了一年,又通过负责永平一带防御的老上司王之臣,趁着蓟镇整编起复为21师师将,仍旧是总兵一级。

    至于24师师将,则是由昌平镇总兵许成名担任。他是西南有功将领,和朱燮元、秦良玉一起调过来的。

    25师师将,是宣府镇总兵黑云龙。

    26师师将,是大同镇总兵杨茂春。

    两人还有个上级,以前是长城提督满桂,现在是署理提督的朱梅。

    这就是长城沿线的主要兵力和将领,单从纸面上来说,称得上兵力雄厚——

    三十六七万的大军,完全不用担心建虏那五万人。

    但是朱由检却知道,这些都是不作数的。否则辽东那十一万兵力,早就把建虏平定了。

    尤其是久未经历战事的蓟镇,最让他心里不放心。即使更换了将领,打仗还得靠士兵来。

    再加上这些兵力大多是在长城关隘固定防御,能机动的很少,朱由检想着自己让卢象升练的乡勇,下令道:

    “保定巡抚卢象升练的乡勇,是为了作为守卫长城的后备兵力。”

    “如今既然长城有可能被进犯,那就以演习名义让卢象升率这支兵马过来。”

    “如果表现得好,授予27师番号,纳入长城方面军。”

    以在京西举行演习的名义,调天雄军入卫。

    同时下令给保定总兵曹鸣雷、山西总兵张鸿功、山东总兵杨国栋,让他们集合兵马,随时准备入卫。

    至于更远的那就不惊动了,真的发生战事,他们也没时间赶过来。

    可以说,朱由检虽然没有宣布戒严,实际却差不多。这些地方的兵力,都进入二级战备,随时能够出击。

    这让群臣更加感受到大凌河防线的重要性,必须在那里多修几个堡垒,让建虏无法绕道草原破关。

    不然建虏随便一个调动,就能让大明京城震动,整个北方的兵力,都要随着它转。

    长城督师朱燮元,此时又提议道:

    “臣以为长城提督不当专设一个,应该东西皆设。”

    “西路长城提督负责宣大,东路长城提督负责原本的蓟镇三协和昌平镇。”

    “满桂将军率领的草原联军也不应当解散,应该让他们来哈喇慎,防范建虏绕道草原。”

    这是又一支可动的兵马,朱由检听到后点头颔许:

    “让满桂率军到承德来,朕要遣使犒赏他们。”

    “这次能救出顺礼王,他们都立了功,大明不会苛待为大明效力的人。”

    “他们损失的武器,朝廷都会赐下去。”

    对科尔沁之战做出了定性,确定满桂等人有功,都属于有功之臣。

    至于战败的责任,当然是林丹汗承担,除了他这个领头的之外,大家都有功绩。

    然后对朱燮元提出的东西两路提督,朱由检道:

    “朱梅署理的长城提督,改称宣大提督,仍旧属于长城方面军。”

    “满桂回来后仍任长城提督,驻扎密云一带。”

    “以后让他多和草原上的部落会盟,防范建虏潜越。”

    原本撤销的宣大总督,在宣大提督和宣大护军使设置后,已经实际恢复。

    但是上面仍有长城督师,属于长城方面军。

    这么庞大的兵力归于一个人麾下,按理说是没有皇帝能放心的。长城督师这个临时职务,也应该要撤销。

    但是在信鸽和臂板通信系统建立后,长城督师朱燮元,实际主要在京城工作。他要去了前线,接收消息反而不方便。

    所以朱由检实际把长城方面军视作京营的扩展,在京营禁军不方便调动的情况下,以后朝廷主要调动的,就是这支兵力。

    也因此它得到了第二方面军番号,仅在京营之下。

    将来长城督师会像京营总督一样,转为常设职位。

    北直隶境内的兵备道和守备区,也会由边防部直管。

    可以说,长城督师、或者说长城总督,其实是边防军提督、或者说陆军提督的替代品——

    陆军总司令掌管三四十万兵力,其实还少了些。(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190468/1111055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