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 > 第272章:红线协定

第272章:红线协定


盐泊即是后世的克拉玛依,而泉城则是费尔纳干盆地中的明格布拉克,同时也包括了安延集等地的油田。

这两片油田都深居西北内6,虽然开采潜力足够,但产量实在是提不上去,因此中国的石油主要依赖进口。

就目前来说,中国有着固定且相对安全的石油进口渠道。

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渠道是中国与荷兰和美国签订的石油保障协议,从而可以通过海运,从荷属东印度和美洲获得稳定的大量的石油供应。

而剩下的渠道受限于种种原因,进口规模都较小,有比较安全稳定的如中亚的石油,也有新开辟的渠道,如俄国、罗马尼亚等国。

除此之外,还有1些不太常规的渠道,即来自于中东地区的石油。

在欧战之前,中东的广大地域大多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尽管各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入侵,但总体上还能保持着稳定。

然而,随着帝国的衰落,原本下辖的各块领地纷纷开始寻求独立。

在此过程中,外部势力的不断入侵和介入让这1地区的局势变得异常的错综复杂。

在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惨遭肢解,就连昔日的首都都保不住了,有何谈这些外围领地呢?

原本实际或名义下的国土,最终只留下核心部分为新生的土耳其所继承,余下的皆沦为了1众列强的“托管地”。

而列强的组成有分为几种,第1类是英法这样的传统殖民强国,他们在中东地区本就有相当的殖民地和利益,而且又是协约国胜利者,自然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最多的利益。

第2类是像美国这种,早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与帝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第3类则是像意大利、俄罗斯这些国家,欧战中受伤深重,跟着英法吃了点残羹冷饭。

而最后1类,也就是中国这样的,在欧战期间通过经济手段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取得了1些利益,签了1些不平等条约。

1915年的《中奥协定》让中国取得了麦纳麦的港口经营权,1916年的《2次协定》将沙特和巴林的石油开采权交给中国,通过这些条约,奥斯曼帝国获得了大量的军火物资。

中国作为中立国,这些既定条约即便是在战后,英法也不能没收或否认它们的存在。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在列强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起了“独立”或“自治”的政权,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成立了伊拉克王国。

而在这1时期,已经勘探出具有丰富石油储备的中东地区,又6续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新油田,让这1地区的战略价值再度提升,自然也就让列强的斗争再度升级。

欧战后,由于中美两国没有签署《凡尔赛和约》,英法既定的瓜分策略也就得不到列强的公认,由此便引发1场旷日持久的谈判。

直到1927年,1份《红线协定》最终签订,这才让争执暂告段落,并在很长1段时间内影响着地区内的关系和世界范围内的石油权力格局。

《红线协定》得名于石油商人卡洛斯特·古尔本基安用1支红色铅笔在中东地图上所划出的,协定内各方联合经营中东石油资源的区域范围。

古尔本基安是1个英籍亚美尼亚人,也是1个美国石油商人、投机客、收藏家和慈善家,在外交场和商场上都展现出长袖善舞的口才和能力。

1912年,在其策动下,奥斯曼方面组建了垄断奥斯曼帝国在西亚地区石油资源的“土耳其石油公司”。

这样1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公司,从刚1诞生起就遭到了英国的觊觎,并随即开始了强取其控制权的行动。

1914年3月,各方在伦敦达成了重组该公司股权的《外交部协议》,英国人从中分得了土耳其石油公司1半的股权,由此获得了公司的支配权,而另1半股权则被德国和荷兰的公司平分。

在古尔本基安的争取下,英方和荷方又各自从己方股权中让出了2.5%的“受益人股权”给他,他也因此得到了“百分之5先生”的雅号。

在这1手操作后,英国人对于中东的石油资源控制也更上1层楼,就像其广泛的中东殖民地1样。

早在20世纪初时,英国就已经通过设立“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控制了波斯王国境内的石油开采权,再加上土耳其公司的股权,英国人自然也就把握了中东的大部分石油。

但是,欧战的到来打乱了这1切,在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为了支付购买军械和战列舰的贷款,向中国抵押了诸多权利,让中国得以插手中东的石油战场。

而欧战之后,德国和奥斯曼两个帝国轰然倒下,战胜国法国的势力进入中东,并夺取了1些原本给予德国的权利。

除此之外,实力剧增的美国也十分渴望在中东占有理想的席位。

中东格局的洗牌也就在所难免了,而英国人自然是很不情愿接受中美入局的,在1920年的《圣雷莫协定》中,英国把土耳其石油公司原属德国的股权划给了法国公司,同时否认中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条约,试图完全把中美两国拒之门外。

这样的做法当然会招来中美两国的极大不满,中美自然也报以强硬的态度,坚决的要求参与中东的石油开采,双方从此针锋相对,并自1921年开始了长达6年的艰苦谈判。

当然,光是口头谈判还是不够的,武力威慑也是必需的。

1921年,美国海军开始了英美海军对峙,在此过程中,美国海军主力舰云集大西洋及相关地区,中国海军主力舰也频频现身印度洋。

皇家海军也被这些对峙搞得头昏脑胀。

与此同时,美国7家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邀请古尔本基安出面与英-波公司调解,美国和中国政府也向英国政府施压。

时任殖民部大臣的丘吉尔致信外交大臣寇松:“只要美国人和中国人被排斥在伊拉克的石油开发之外,我们在中东将会永无宁日”

随后寇松宣布:英国准备放弃《圣雷莫协定》。

而中美两国也投桃报李,停止了海军的相关活动,结束了海军的对峙,双方又开始了艰难的谈判。

尽管双方的谈判极为艰难,但双方的合作却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美英荷4国早在1923年便已经组建了联合勘测队,对当地的石油进行了勘测。

来自左念微的关于著名的基尔库克大油田的1些情报也被送到了中国勘测队员的手中,使得这座大油田被提前发现。

基尔库克大油田位于苏美尔附近,油田储量惊人,单井每日的原油产量高达9.5万桶,在勘测发掘过程中还出现了火山爆发般的石油井喷,并整整持续了8日。

大油田的出现也缓和谈判的局面,在勘测过程中出力甚多的中美两国也在谈判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1927年3月,各方在比利时的奥斯廷签订条约,即《红线协定》,取代了原有的《圣雷莫协定》。

根据这份协定,原土耳其石油公司被改为伊拉克石油公司,除了给予古尔本基安的百分之5的股权,其余股份被均分给了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企业同盟和中华石油集团,每家各分到19%的股权。

而《红线协定》的“红线”也在会议的最后划定,包含埃及以东,波斯以西,除了科威特之外的全部海湾国家。

《红线协定》的签署没有在全球掀起太大的风浪,它本身是欧战后利益分配的1部分,各国的重心都是消化战后获取的资源,而非争强斗胜。

小规模的势力范围的摩擦固然不可避免,但终究没有演化成太糟糕的情况:

英法等国相处已久,对于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都有着相同的见解,战后更是在中美德等国的压力下走到了1起,百年冤家化伉俪;

中英两国势力范围自东至西1路隔着大海、缅甸密林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土库曼斯坦苏维埃,虽然总是会有1些分离分裂势力的活动,但英国也不敢玩的太过火,双方1直保持着平衡。

在相对和平与乐观的大环境下,却还是掩藏着大危机与大机遇。

1927年起,正是各国经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除了法国外,各国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工农业大跨步发展,而金融行业也有了1定的进步。

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要做1点看起来逆时代的事情,非有大毅力大威望者不可。

因此,在修整5年后,已是年近古稀的左念微再度参选总统,亲自为大危机做准备。

1般人没有那个威望和能力将国会政府军队握于1手,没有这种强硬手腕,1切的政策都是妄谈,胡佛没有搞干预经济吗?他搞了,但是他没有罗斯福的政治手腕掌控3权,稳不住大局。

同样的,其他人也没有能力压得住来自舆论与民众的铄金众口,在他们的妖风中,左念微至少还有几分把握能够稳得住身子,但换成黄兴等人,即便不是身败名裂,那大概率也是“半身不遂”了。

因此,即便是冒着风险,左念微也必须顶上去,这件事是左念微的责任。


  (https://www.zbbwx.net/book/3178611/1111086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