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
第59章无意中改变历史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过他依然没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标面前,时不时的提一嘴算学的重要性。
最近朱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宝钞革新’上,天天和钱粮打交道,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算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数字出错的时候,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校对。
这让他对算学的重要性,认识的尤为清楚。
对于陈景恪的话,也就愈发的认同。
朱雄英天天和陈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将算学视作治国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此过去半个多月,他终于决定开始行动。
这天趁祖孙三人都在场,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不过他自然不能揭自家亲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离不开计官,算学理应纳入科举。”
财务系统一片混乱,各项数据造假严重的不忍直视。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不过今天的收获已经足够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当会有所收敛。
来了来了,开始告状了。
不过自己准备和儒生对着干这事儿,他肯定不知道。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丝笑容,迅即又掩去:
“难得你有此心,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难你尽管提。”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孙都能替皇爷爷分忧了,真好。”
最关键的是,科举恢复了算学科目。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恶,这群儒生不好好读书,打压其他学派成何体统。”
只是,他既然已经知道了,之前准备的说辞就要变一变了。
对此他并没有惊慌,自己身边肯定有老朱的眼线,数量还不少。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编算学书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学被儒生打压他应该也知道了。
不知道这次又要讲什么。
陈景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太高估这帮子读书人的节操了。
以往他每次这么做,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决许多缺陷和隐患。
没了这个培养机构,大明的计官素质直线下降。
就连最重要的人口统计,也只在洪武年间真正完成过一次。
陈景恪心中一动,老朱的反应不对,竟然没有一点期待,反而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样子。
见儿子和孙子都如此说,朱元璋也多了几分重视。
朱雄英也积极发言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必须要加以重视。”
然后他又试着说道:“陛下,不知科举是否靠算科?”
接下来他也没有再给儒生上眼药,儒家势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转的。
“咱这就下口谕斥责他们,让他们不得再打压算学,更不得干涉算学编纂之事。”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们成功将算学驱逐出国子监。
洪武年间人口六千多万,成化年间六七千万,正德嘉靖年间还是六七千万。
要知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古代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
“我就想着,既然算学如此重要,不如编写一部算学书籍,以便于培养出更多懂算学之人。”
“只是此事繁琐又事关重大,臣一人无法完成,想邀请国子监诸位算学先生一起参与。”
正如朱元璋所说,只要能做官,就会有人争着抢着来学。
陈景恪心中给两人竖起了大拇指,你俩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就因为一个失误,就白白浪费了三四天时间。如果那小吏懂算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且历朝历代科举皆有算学,必有其深意在,我们不能轻易废之。”
“若有足够懂算学的官吏,户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
事实上,根据史学家推断,当时大明人口已经过亿。
陈景恪更加高兴:“陛下,国子监学子皆百官子弟,他们重经学轻算学,恐怕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啊。”
朱标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为他又要讲史什么的。
事实上陈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无意中挽救了算学。
陈景恪气愤的道:“只是程博士告诉我,算学在国子监备受儒生打压,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心有忌惮。”
朱元璋装作惊讶的道:“哦,竟有此事?”
朱元璋似乎才想起这一茬,怒道:“伱不说咱还没想到,礼部呈上来的考试科目,确实没有算学。”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你多虑了,等算学科一开,就算一千名学生都能招满。”
陈景恪肯定的道:“千真万确,臣不敢欺骗陛下。”
“任昂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竟然将这么大的事情都忘记了。”
陈景恪心下非常高兴:“谢陛下。”
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不过无所谓,我不做亏心事,也不做损害皇权和大明的事情。
朱标目光怪异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只考经书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说的吗?
三四千万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瞒下,但和计官体系的没落也有很大关系。
前世朱元璋废除科举算学考试,算学彻底没落。
“既然咱乖孙都开口了,那就特许算学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学子。”
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比如工作效率、时代、华夏文明之类的。
此事可以慢慢来,反正时间多的是。
“臣之前和户部诸位算学先生讨论算学,后国子监、工部等衙门的算学先生亦加入进来……””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获知了。
“倒查才发现,是一个不懂算学的小吏算错了数字。”
况且,操之过急只会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和陈景恪接触久了,他们也开始时不时的冒出几句新词。
老朱派人监视,反而是一种好事,能减少他的怀疑,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计官也大多来源于此。
嗯,有了,就这么办。
朱标也点头道:“算学确实很重要,钱粮计算都离不开他们。”
“只是我大明懂算学的人太少,很多职位都只能让不懂算学的读书人担任,带来极大不便。”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户部那边的账簿数字不对。”
上眼药成功。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臣跟随太子殿下学习处理政务,亲眼目睹了算学的重要性……”
到时候儒生再想打压算学,就没那么容易了。
没有强力的计官,各项数据都是混乱的。
而越乱,就越有利于官僚们谋取私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景恪不只是挽救了算学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明的命运走向。
(https://www.zbbwx.net/book/3173015/1111107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