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无题
第268章无题
“张弛有度?”马皇后惊讶的说道:“这真是他说的?”
朱元璋颔首道:“是啊,谁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很多革新有未尽之意。”
“咱以为他会趁着迁都,大刀阔斧的推进变革。”
“没想到他竟然说要休养生息五年,着实出乎咱的意料。”
马皇后欣喜的道:“好好好,他有此认识我们也就放心了。”
“大明立国二十一年,从来都没有消停过,百姓已经不堪其扰,是时候歇息一下了。”
朱元璋赞叹的道:“若他再年长二十岁,咱不介意恢复丞相制,让他来当大明的丞相。”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是恩将仇报,没看到他一直在竭力避免权势吗。”
朱元璋嗤笑道:“呵……规避权势?他太天真了,站在那个位置上,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他了。”
“以雄英对他的信任,以及他的能力,将来必然要行宰相事的。”
朱元璋连忙摇头道:“妹子你是懂咱的,不是不想当这个皇帝,而是该让了。”
“不过他能知道张弛有度的道理,应当也知道如何保全自身,咱们就别瞎担心了。”
朱元璋不在意的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那时咱们早已经是冢中枯骨了,操这个心做什么。”
马皇后也被他说服了,微微颔首道:“你考虑的也不无道理。”
“可是现在咱已经无法理解他的革新了,再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拖后腿。”
“将来他培养的人出仕,必然会推着他前进的。”
船上也响起了一阵阵惊呼声。
正是太子朱标,率领先一步到达的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圣驾。
夫妻俩关起门就这样商量好了国家的未来。
——
船队很快就来到洛阳,远远的就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犹如一座大山横跨在伊洛二水之上。
之后一行人没有直接去皇宫,而是乘船绕着城池观看起来。
“现在又准备开办书院,教授他的那一套学问……”
虽然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共用一套班子,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位置还是要换人的。
早就知道新城规模宏大,还要数倍于应天城,真正看到了才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
“到那个时候再换皇帝,会影响到朝廷大计的。”
“这五年朝廷也不是什么都不做,陈景恪说要深化革新。”
“让标儿来当皇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展拳脚。”
“景恪以前行事更是雷厉风行。”
朱元璋眼睛也有些发直,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洛阳城。
陈景恪也倍感骄傲,这座城可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
一番见礼之后,朱元璋赞道:
“好好好,新都标儿你修的好啊,这才是天朝上国应有的气象。”
“希望他们君臣能善始善终吧。”
朱元璋点点头,也非常认同这個说法。
现在朝廷要休养生息,能将这种动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就怕他们两个做事太冲动,反而坏了大事。”
百万人规模的大都市,再往前追溯也就只有唐长安城了。
“这样吧,先找个机会让标儿监国。”
“而且皇位更替必然会带来朝野动荡。”
“虽然他竭力避免与权贵相交,可他的计划总要有人去实施。”
“他弄一帮子人研究算学形学,其目的就是从中选拔合适的人才。”
“现在我已无忧矣。”
“等再过上一年半载的,如果局势稳定,你就顺势传位给他。”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只能无奈的说道: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雄英心中有股气,想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然后他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既然接下来五年以休养生息为主,咱是不是可以让位给标儿了。”
这时,一支规模较小的船队从洛阳城驶出,很快就来到他们面前。
“不过你也说了,换皇帝是一件大事,不能仓促而行。”
“嘿……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而换人就必然会带来一些政局的动荡。
“等修养生息结束,朝廷必然会有大动作。”
朱元璋说道:“这个法子好,就这么办了。”
马皇后哭笑不得的道:“你就这么不想当这个皇帝?”
城墙高达八到十米,顶部宽六到八米。
墙体分两部分,一为内芯,以水泥浇筑而成。二为外墙皮,用砖砌而成。
水泥外面包砖,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修缮方便,三是延缓水泥老化。
进入内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名为承天大道,直通皇宫承天门(天安门)。
这条道路一看就知道,借鉴了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创意。
此时承天大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
朱元璋换乘御辇,从承天大道直入皇宫。
同乘的则是马皇后、朱标和朱雄英三人。
其他人关系就算是再亲近的,也只能跟在后面。
皇宫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是仿照应天皇宫修建而成,样式布局几乎一模一样。
不得不说,前世明清两朝的宫廷建筑,都受到了南京故宫的影响。
和汉唐宫廷建筑比起来,规模并不算多大,但突出一个巧字。
究其原因,还是钱的问题。
汉唐时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各种木材应有尽有。
就近取材,宫廷自然修筑的非常宏大。
到了宋朝年间,黄土高原被砍秃了。
木料只能从很遥远的云南或者海外等地方运来,建筑成本居高不下。
宫廷建筑开始转为小巧。
明故宫就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建筑形式。
这一世也不例外,修筑洛阳皇宫的时候,大家怎么设计都觉得不满意。
要么就是成本太高,要么就是不好看。
最终朱标拍板,啥都别想了,照着应天皇宫复制一个过来。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洛阳宫。
以至于在进入皇宫之后,马皇后欢喜的道:
“像,太像了,若非细节有差异,我都以为这里是应天了。”
朱元璋说道:“像了好啊,在应天住了几十年,换个地方咱还怕不适应。”
“现在好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皇帝都说满意,其他人自然不会唱反调扫兴。
况且新都也确实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接下来就没大家什么事儿了,老朱一声令下,大家各回各家。
陈景恪和徐达几人一起,慢悠悠的往外走。
路上,徐达说道:“景恪,听说你在这里弄了一所书院?”
陈景恪颔首道:“就在城外,准备找一些孩童,教授一些杂学。”
徐达随口说道:“那正好,我家老四整天游手好闲,我正发愁以后怎么办呢,正好跟伱学点谋生的本事。”
徐家老四徐增寿,就是前世靖难之役给朱棣通风报信那个人。
事情泄露被朱允炆杀死,朱棣登基后封其为定国公。
徐家一门双爵,就是这么来的。
这位可不是什么游手好闲,相反,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朱元璋见到他甚为喜欢,特赐名增寿。
不出意外,他未来必然是前途无量。
徐达将他送过来,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对此陈景恪只能苦笑以对,以他和徐允恭的关系,实在用不着再将徐增寿拉进来。
不过徐达既然这样说了,他也不好拒绝,只能应承下来。
这时,一旁的汤和也附和道:“我家也有个不成器的东西,就麻烦陈伴读了。”
另外几个人也纷纷出声,要将家中的子弟送过来学习。
陈景恪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他自然知道,这些人里除了徐达是真心的之外,其他人不过是想借此搞好关系。
不过答应了徐达,若不答应其他人,实在说不过去。
总之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书院还没见到呢,就先多了几个权贵子弟学生。
之后众人话题都是围绕皇城展开的,夸赞如何雄伟,畅想将来会是如何繁华等等。
他们畅想的又何止是大明的强盛,还有自家的富贵荣华。
不知不觉来到宫门口,陈景恪不禁有些挠头。
挠头的不只是他一个,而是一大群,其中就包括徐达。
徐达大笑道:“哈哈……进了城却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闹笑话了啊。”
他的话引起了在场人一片笑声。
不过大家并不慌,也没有乱找人打听,而是三五扎堆的等候着。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就有奴仆成群结队的走过来,挨个寻找自家主人。
不一会儿广场上人就少了大半。
来接陈景恪和徐达的仆人也到了,两家这次是真的做了邻居,宅院都是挨着的。
就在皇城根上,离皇宫非常近。
两人一起返回,在门口告别各自回家。
一进门,福清就迎了上来。
陈景恪先是说了几句体己话,然后询问了父母在哪。
福清回道:“爹娘都是闲不住的人,出门逛街去了。”
陈景恪点点头,没有在说什么。
之后福清带着他四处参观。
对这处宅子,陈景恪就只有一个印象,大。
比应天那处宅子大了四五倍的样子。
转了一圈,他竟然觉得有点累。
空间大了,东西自然也就多。
比如后花园还挖了一个池塘,从外面的水渠引的活水。
对于这种奢华,他并不是很喜欢,但也知道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说自己的身份,就福清的公主身份,宅院就小不了。
陈远两口子一直到下午才回来,见到陈景恪也并没有太过于兴奋。
毕竟才分开没几天。
陈景恪问起他们对洛阳的印象,夫妻俩的评价很一致:
大,但太冷清了。
“就那几条街人多一点,其他地方都是空落落的,半天见不到一个人。”
福清担心的道:“您二老可别去人少的地方,当心遇到歹人。”
陈景恪颔首说道:“洛阳城的设计人口是百万人,现在满打满算才二十万人,空一点很正常。”
“等再过几年人就会多起来的,到那个时候你们就该嫌人多了。”
陈远摇摇头道:“哪能嫌人多,人多了才热闹……”
——
之后朱元璋挑选黄道吉日,祭拜了天地和宗庙,正式宣告完成迁都。
但事情却远不算结束,各个部门都要重新适应环境。
尤其是地方和中央对接的问题,更是需要一点点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
陈景恪也抽空去了一趟自己的书院。
就在皇城西十五里处,同样处在伊洛二水之间的一片广阔土地上。
将书院放在这种地方,可以说是陈景恪野心的一种体现。
他要在这里打造一座学城。
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眼下这片土地上就只有他的这一座书院。
书院不算大,占地只有五十余亩。
内部房屋之类的都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建好,只要人员配齐就可以开课。
他进去参观了一圈就离开了。
之后他找到程一民等人,让他们将形学研究班放在这座书院里。
同时也会从他们之中,选出一批人当教书先生。
教授学生就要有教材,陈景恪自然不会采用古代这种四书五经。
他直接仿照前世小学弄了四门科目。
语文、算学、自然、历史。
前两者就不说了,和前世没啥大的区别,不外乎就是教人识字、算数。
《自然》主要是介绍一些自然知识,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初步接触理科。
《历史》也很简单,将华夏历史梳理成一条简单的线,让学生初步了解华夏文明。
启蒙完成,才会教授进一步的理科学问。
对于他的计划,形学研究班的人虽然不解,但也给予了支持。
陈景恪也是一个公众人物了,很多人都在关注他的信息。
关于他要开办书院,教授学生独门学问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对此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则很好奇他要教什么。
毕竟他自己的能力是已经获得大家认可的,如果真的能从这里学到一些本领,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于是不少人来打听,他到底教授什么学问。
结果传着传着,就传成了他要教人百工技巧之术。
这一下就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兴趣。
原本对他开办学堂抱有敌意的儒家读书人,也彻底放下心来。
对这些事情,陈景恪一概置之不理。
随他们怎么想,越是没人在意越好。
反正他又不缺学生。
就在他忙着弄学院的时候,蓝玉大军凯旋回京,朝廷为他们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也就在此时,一条情报先一步传入洛阳。
北元伪帝脱古思帖木儿被部下所杀。
(https://www.zbbwx.net/book/3173015/1111086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