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 临阵换帅
雷纳德·卡佩和南部非洲的利益已经深度绑定,除了人际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益,如果没有大的意外,雷纳德·卡佩肯定是第一选择。
当然出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理,备用选项也肯定有。
胖光头下台, 并不意味着意大利马上就加入盟国,意大利甚至都还没有退出战争,在巴多格里奥元帅的对外声明中,意大利还将和德国并肩作战,继续维护意大利王国的利益,直到战争彻底结束。
这个声明很耐人寻味。
和德国并肩作战,是维护意大利王国的利益。
未来加入盟国, 同样是为了维护意大利王国的利益。
巴多格里奥领导的新政府,同样在左右摇摆。
这就很讨厌。
同时也让人很无奈。
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只能随波逐流。
胖光头的倒台并没有对战争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
俄罗斯战场还在血腥肉搏,德国空军和俄罗斯空军依然在高加索地区激烈战斗,双方损失的飞机加起来超过1500架。
俄罗斯损失的飞机虽然多一些,不过因为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盟军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援助,所以损失可以弥补。
德国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损失的飞机无法得到及时弥补,飞行员的损失尤其严重。
德国人在王牌飞行员的数量上依然保持优势,埃里希·哈特曼现在击落的飞机已经超过80架,打破了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在一战中创造的击落记录。
西西里岛的战斗还在继续,巴顿和蒙哥马利终于停止了愚蠢的空降行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地面推进上。
效果立竿见影,意大利军队在地面作战上, 不是盟军强大装甲部队的对手。
德国装甲部队的数量又太少,无力对抗蜂拥而至的盟军坦克。
五月中旬,小胡子对德军南线总司令凯瑟林的表现愈发不满, 于是他又想起了在柏林“养病”的隆美尔。
隆美尔带来了装备新式“虎”式坦克的生力军, 并且要求将西西里岛德军总指挥换成久经沙场的装甲兵上将汉斯·瓦伦丁·胡贝。
胡贝参加过一战,战争结束后作为被保留的十万陆军精英之一,继续在德国陆军服役,伏尔加格勒战役中,胡贝乘坐飞机最后一刻离开,刚刚被提升为装甲兵上将。
之前西西里岛德军的总指挥是施塔赫尔,他是一個空军将领,对于装甲部队的指挥并不熟悉,之前盟军登陆作战时,施塔赫尔甚至派出装备了“虎”式坦克的德国装甲兵,前往滩头和盟军舰队对射,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虎式坦克对战战列舰”。
“虎”式是德国最先进的重型坦克,战斗全重56吨。
战列舰排水量动辄数万吨,主炮重量都达到数千吨之多,“虎”式和战列舰对射就是开玩笑,真实情况是巡洋舰,而且是轻巡。
即便轻巡,也不是“虎”式能对抗的。
以美国的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为例, 全舰共有12门152毫米舰炮, 外加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还有28门40毫米和10门20毫米高炮,一艘战舰的火力投送能力,大概相当于德国一个坦克营。
“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炮弹重量只有10公斤,打在巡洋舰上就是挠痒痒。
152舰炮的炮弹,仅战斗部重量就达到近60公斤,砸倒“虎”式坦克上,就算不炸,都能把“虎”式砸扁。
实力差距这么大,结果也肯定很凄惨。
参战的17辆“虎”式只有一辆逃脱,其余全军覆没。
盟军那边的伤亡没数据,大概率是没什么伤亡,因为射程在哪摆着呢,“虎”式打不到军舰,军舰却可以停在安全距离,对“虎”式挨个点名。
很明显,接下来的战斗将会以装甲兵为主,所以凯瑟林同意了隆美尔的要求,任命胡贝作为西西里岛德军总指挥。
胡贝谨慎务实,他根据战斗的具体情况,以及西西里岛地形制作了正确的作战方案,命令部队依托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埃特纳火山,布置了五道防线,阻击盟军的进攻。
这五道防线环环相扣,随着地形的收缩,每一道防线的正面防御面积都在减少。
这就意味着德军的防御力度会不断增强,而英美军队的装甲部队,在山地环境里会受到极大限制,这就使胡贝可以轻松组织防守。
巴顿和蒙哥马利此时还不知道德军已经阵前换帅。
在越来越多的盟军部队登陆之后,在巴顿和蒙哥马利看来,胜利正在向他们招手。
于是占领墨西拿就成为巴顿和蒙哥马利的最终目标,两支部队正在赛跑,谁先拿下墨西拿,谁就将成为这场战役的最大获益者。
就在这种情况下,英美联军一头撞倒胡贝精心布置的连环防线上。
此时胡贝手中的部队,除“戈林”师之外,还有第15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9装甲掷弹兵师。
装甲掷弹兵是德国组建的具有特殊功能并执行特殊战斗任务的特殊单位,除了装备常规武器之外,还会装备坦克、装甲车、火箭炮等重型装备。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小胡子为了支援意大利,确实是不遗余力。
小胡子本人对于意大利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在支持意大利,将意大利留在轴心国阵营内。
另一方面却命令凯瑟林和隆美尔,一旦战局不利,德军就要通过墨西拿海峡撤回亚平宁半岛。
这个命令是秘密的,不仅意大利人不知道,小胡子还要求向德军封锁消息,避免动荡军心。
小胡子不知道的是,西西里岛德军部队因为俄罗斯战场的失利,已经军心涣散士气低沉,很多德军官兵担心在西西里岛,遭遇到和伏尔加格勒德军同样被围歼的命运。
胡贝没有执行小胡子的命令,他亲身经历过伏尔加格勒战役,知道希望对于士气的重要性,所以胡贝在到任之后,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向手下的将军们公布了德军即将从西西里岛撤离的消息,这有效提高了德军的士气,为了一线生机,德军上下三军用命,士气大振。
英美联军就在这种情况下一头撞上来,战斗首先在小城特罗伊纳爆发。
特罗伊纳是西西里岛西北部交通要道,背后就是埃特纳火山,盟军要从陆地向墨西拿进攻,必须拿下特罗伊纳。
胡贝深知特罗伊纳的重要性,因此将德军战斗力最强的“戈林”师部署在特罗伊纳。
“戈林”师名义上是空降师,实际上却是标准的装甲师,装备的坦克数量虽然没有俄罗斯战场那么先进,数量也不太多,却也有一个三号坦克营,一个四号坦克营和一个突击炮营,共计装备45辆三号坦克,45辆四号坦克,45辆三号G型突击炮。
在西西里岛战役爆发前,“戈林”师得到了来自德国国内的增援,施塔赫尔损失在滩头的那个“虎”式坦克连,就来自“戈林”师。
隆美尔到任后,“戈林”师再次得到18辆“虎”式坦克,实力大增,这个情况巴顿和蒙哥马利并没有掌握。
最先抵达特罗伊纳的,是巴顿率领的美国第二军,第一军由于在北非最后一战中损失惨重,没有参与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第二军经过整编,此时已经鸟枪换炮,焕然一新,装备的坦克除美国生产的“谢尔曼”之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南部非洲的“豹”式坦克。
西西里岛战役爆发后,第二军进展顺利,并没有早遇到强力抵抗,巴顿因此信心爆棚,决意赶在蒙哥马利之前攻占墨西拿,拿下首功。
“戈林”师的防御依靠埃特纳火山进行,胡贝经验丰富,在指挥德军撤退的过程中实施焦土政策,破坏沿途所有的公路、桥梁、以及城镇,无所不用其极,给美第二军的推进制造了巨大麻烦。
“戈林”师装备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不是“谢尔曼”和“豹”式的对手。
不过德军利用地形巧妙布置阵地,不和第二军正面作战,而且充分利用各种反坦克步枪和反坦克火炮,第二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阿尔及尔,一直关注着西西里岛战役的巴顿元帅颇有微词。
“德国人正在组织船队通过墨西拿海峡撤退,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仗打到这种程度,巴顿也是很无语。
别听英国人和美国人各种吹嘘西西里岛战役,这其实就是一次组织仓促,过程漏洞百出,互不配合,甚至连战略目标都不够清晰的典型失败案例。
按照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的设计,西西里岛战役的目的是配合俄罗斯战场,持续打击轴心国势力,逼迫意大利投降,或者退出战争,充分展示盟军实力。
这其中并不包括全歼西西里岛守军。
按照南部非洲军队的习惯,攻击某个地区,和全歼敌方守军,就是搂草打兔子的事,两不耽误,根本不用刻意提出来。
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封锁墨西拿海峡,这就导致凯瑟林和隆美尔可以组织船队,通过墨西拿海峡从容撤退。
到目前为止,凯瑟林和隆美尔,已经通过墨西拿海峡运走了近十万意大利军队,五万辆汽车,以及数十万吨各种物资。
“我们分别提醒了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似乎并不在意。”戴高乐也无语,这简直就是纵虎归山。
“有没有可能是,英国人和美国人根本不想切断海峡——”第三集团军总参谋长奥斯卡直接,要不然根本就没法解释。
巴顿和戴高乐对视一眼,马上移开视线。
奥斯卡的这个推测可能性极大。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直白。
“我们还是讨论下意大利新政府吧,巴多格里奥元帅还是不同意把某人交给我们吗?”巴顿主动岔开话题。
胖光头现在被意大利新政府软禁,按说软禁的地点应该是保密的,意大利人却并不担心泄露消息,不仅高调宣布,而且还允许报纸继续报道有关胖光头的消息,这是唯恐德国人注意不到。
意大利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盟友,小胡子肯定不会坐视胖光头被推翻。
所以德国人现在搞不好已经有针对胖光头的计划了,只要能把胖光头救出来,那么以德国对意大利的渗透程度,很容易成立一个完全受德国控制的傀儡政府。
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和巴多格里奥元帅是又当又立,他们不想承担战争责任,反而想左右逢源反复横跳,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是两头不讨好,未来是要被惩罚的。
胖光头下台后,巴顿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希望意大利新政府能把胖光头移交给盟军处理,这样就能彻底斩断小胡子在意大利“复辟”的希望。
意大利新政府拒不接受,胖光头毕竟曾经是意大利总理,新政府也不愿意彻底得罪小胡子,万一和盟军的合作没谈拢,只要小胡子在手,意大利还可以修复和德国的关系。
“新政府原则上同意,不过要我们承诺胖光头的安全,并且接纳意大利,保证国王和新政府在意大利的地位。”奥斯卡冷笑,意大利人也是狮子大开口,没搞清状况。
“很好,搞清楚胖光头被关押的位置,想办法把胖光头弄到手。”巴顿不惯着意大利人,直接来硬的。
“这不好吧。”奥斯卡担心会惹怒意大利人。
“没什么不好的,意大利人总是这样,得给他们一个真正的教训,他们才会面对现实。“戴高乐积极,他才是最反对意大利加入盟国的人。
作为意大利人在地中海范围内的老对手,法国人希望意大利和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一样,永远都不能翻身。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逃过一劫,戴高乐一直引以为憾。
二十年前,戴高乐人微言轻,没有发言权。
现在戴高乐身为自由法国总统,他的话还是有分量的。
(https://www.zbbwx.net/book/3155573/71855862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