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小说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

第一百三十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


  奥地利帝国承认多米尼加政权的消息在欧洲并没引起什么波澜,因为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

  或者换句话讲就是列强们并不关心这个小国的命运,但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教会的神棍们自然把这个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而胡安·巴勃罗·杜阿尔特的支持者们则是觉得乃是他们领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身为欧洲列强的奥地利。

  但不管怎么样整个多米尼加都处在欢乐的海洋之中,当地人都觉得有了列强的支持打败那些黑鬼便指日可待了,很多人期盼着奥国能早日出兵。

  当然奥地利帝国实际上是不可能真的出兵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能不能打赢先不说,仅仅这次远征的成本就让人难以接受。

  胡安·巴勃罗·杜阿尔特则是有些犯了难,因为他害怕奥地利人会推举他做多米尼加的国王,毕竟奥地利本身就是个君主制国家,是没有理由支持共和制的。

  可此时的多米尼加内忧外患,人们连饭都吃不上,还有随时被灭国的风险,或许他应该先登基,然后再像华盛顿那样主动放弃独裁者的身份。

  胡安·巴勃罗·杜阿尔特的支持者则认为当国王比总统好,因为权力更大,对他们这些追随者来说也更为有利。

  当然有些人则是从其中看出了机会,佩德罗·桑塔纳将军以其狠厉的作风在对抗海地黑人军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深得士兵们的信任。

  其实不管这个将军人品如何,只要能百战百胜都会赢得士兵们的尊重。

  但这种人可不见得会得到政客和资本家的垂青。杜阿尔特便对佩德罗·桑塔纳十分不屑,对其在战斗中的英勇视而不见,这也让后者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双方的意见本就不和,所以奥地利使者还未抵达,佩德罗·桑塔纳的信便已经送往奥地利了。

  佩德罗·桑塔纳和塔桑·安纳经历其实很像,两人都喜欢搞政变,都喜欢斗鸡并找比自己小二十岁的情妇以及卖国。

  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更加狡猾,且反复无常难以控制。虽说此人也给西班牙人当过带路党,但是要价太高是一只喂不饱的饿狼。

  弗兰茨可不想在殖民地问题上栽跟头,所以选择“合伙人”必须慎之又慎。此外奥地利的单方面“出手”,并没有引起英法两国的跟风行动。

  因为此时的法兰西深陷摩洛哥战争之中,而不列颠则是刚刚处理完外部问题,内部的宪章派和工人(矿业)罢工又让罗伯特·皮尔焦头烂额。

  而奥地利则有些不同,它的发展则属于上升期;虽然这上升的速度有点快,但是总体来讲除了外莱塔尼亚的部分地区以外改革和工业时代的优势正在逐步展现。

  海外的殖民地也相对平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暴动或者出现分离主义政府。

  西非的黑人土著倒是发动了几场起义,但是能造成的破坏有限。

  而且弗兰茨并不打算直接插手多米尼加的内部事务,以及其与海地的战争。至少不是现在....

  1844年,香港。

  满清两广总督兼钦差大人耆英刚一上岸就受到了英国公使璞鼎查的热烈欢迎,因为两人的关系确实不错。

  耆英对于英国公使璞鼎查可谓是毕恭毕敬,一改之前满清官员对待外国人的蛮横态度,甚至还收了后者的儿子为养子。

  同时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耆英还赠送了一只金手镯给璞鼎查,并与他交换了夫人的照片。

  这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东方可谓是一大新闻,拜与英国公使的这层关系所赐,他也成为了在英国报纸上出镜率最高的清朝官员。

  耆英之所以会这一趟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说服英国人出兵剿灭南洋叛匪余孽。

  要说请大英出兵这事,还是军机大臣穆彰阿提醒道光帝的,此所谓“借刀杀贼”。这位穆彰阿大人是道光一朝第一权臣,罢免林则徐就是他的手笔。

  只不过派耆英说服英国人出兵这事,穆彰阿没给前者一两银子的贿金,只是给了一封国书,但却不是割地或者通商协议,甚至主体都不是清朝。

  而是一封兰芳呈给大清的国书,里面的内容就是献地于大清,愿称“臣”,而非“藩”。

  然后还附上一封大清的国书,大意就是英国若愿意出兵剿灭南明逆贼,大清愿将兰芳赠与大英帝国,以结万世之好。

  这离谱的计策背后的终极逻辑是什么呢?对于曾经向不列颠提议要纳维多利亚女王为妃的道光皇帝,哪怕是提出再离谱的提议都不会让白厅老爷们觉得离谱。

  但并不是穆彰阿等人不想出钱贿赂,而是道光这个抠门的家伙。

  作为军机大臣的穆彰阿自然知道皇帝什么性格,但是事情又不能不办,于是乎便想到了这个一石三鸟之计,“强夷”、“逆明”、“刁民”一锅端了。

  一听说不用花钱,道光帝立刻大赞“此计甚妙!”,其他军机大臣一看陛下都拍板了自然也就以“吾皇圣明”收场了。

  可是到了两广总督兼钦差大人耆英这里可就不那么好办了,这个家伙实际上畏洋如虎。

  而且和“洋大人”打交道多了,他很清楚官场上那套空手套白狼在洋人面前不好使。

  所以他接到圣旨之后便立刻召集了两省的富商与大户,要求纳捐,至于名目嘛,反正无非就是练兵和修河堤。

  富户们也知道这位大人的心思,只是奇怪今年为什么比往年多了一次。

  于是乎耆英带着纳捐来几十万两银子和自己多年的“积攒”,来到了香港岛上。他很清楚这件事办得好,后半生飞黄腾达,办不好,那就是革职查办,流放充军。

  不过这一次他错了,英国公使璞鼎查听到翻译讲解两封国书的内容时,双眼都放出了光彩。

  这对于大英来说可是一份很不错的礼物,因为他们很清楚现在的南明不过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清国人到南洋讨生活而建立的国家而已。

  有了这封国书,那就等于是清国承认将西婆罗洲送给联合王国,这无疑会大大削弱当地人的抵抗意志。

  更重要的是此时驻扎在香港的舰队不日便将开赴加里曼丹岛,其实之前威廉·霍克爵士就像东印度公司建议过,但直到南明军队偷袭麻拉港才让其下定决心。


  (https://www.zbbwx.net/book/3146596/1064317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