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众望所归
这个年,李青过得很愉快。
他好久没这么欢愉过了,这种心灵上的轻松和愉悦太让人着迷了,竟真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但终究也只是想想,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去做。
正月初五,李青不得不回去了。
小家伙儿很不舍,怏怏道:“干爹,你这次能带我去京师吗?”
“下次吧。”李青愧然,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待干爹忙完,就来接你去京师玩儿。”
“好吧。”小李宏闷闷点头,不开心。
李青也有些无奈,蹲下身子哄了会儿干儿子,起身朝朱祁镇夫妇,朱允炆一一告别,最后看向小老头。
“师父,我走了。”
“去吧。”小老头永远是那么豁达,“赶早不赶晚,赶紧上路吧。”
“……哎。”李青翻身上马,转头朝众人挥了挥手,扬起马鞭。
…
~
京师。
李青回到家时,正好是正月十五。
一个人的情况下,他是很懒的,甚至懒得吃饭,在家生生躺了一天。
反正不吃也饿不死,李青从早上躺到傍晚,主打的就是一个省事儿。
傍晚,于谦牵着驴子来了。
还送来了煮好的元宵。
李青也不客气,唏哩呼噜一通造,连汤儿都没浪费。
于谦又好笑,又心疼,“先生,要不你去我家小住吧。”m.gΟиЪ.ōΓG
“不去,我在这儿就挺好。”李青拍拍肚皮,舒服地靠回椅上,“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儿?”
“倒也没什么发生。”于谦道,“他们想让我掌军权,拥有带兵的权力,但皇上没同意,现在军权……准确说是京营,主要受杨洪、石亨节制,我没有掺和其中。”
顿了顿,“对了,麓川那边儿的战事结束了。”
“哦?战局如何?”李青对这个很上心。
于谦笑道:“明军全胜,叛乱被强势镇压,据王骥说,至少百年之内,那边不敢再闹腾了。”
果然啊,只要朱祁镇不亲征,大明军队还是无敌的……李青笑着点头,欣然道:
“这一仗虽然耗时良久,耗资弥巨,但还是值得的,以后下西洋,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会顺利很多。”
于谦点头,旋即又道:“不过王骥一回来,这其中就牵扯到一个问题。”
“京营?”
“不错。”于谦点头:“现如今的京营,有许多是从地方抽调回来的,为拱卫京师,边镇卫所都多少有些空虚;
按理说呢,仗打完了,应该让他们回去,但……”
“皇上不想让他们回去是吧?”李青道。
“是的。”于谦道,“这些人都是保卫京师功臣,他们打退了鞑靼,也受到了奖赏,对皇上信服,拥戴;但王骥那一路军…将士都效力于太上皇,包括王骥;
他的功绩,爵位,都是拜太上皇所赐,还有其中很多武将。”于谦道,“麓川之战,是太上皇的主张,这其中牵扯到……”
“好了,不用说了,这些我都明白。”李青直接问道,“你就说皇上什么意思吧。”
于谦道:“皇上的意思是,把三大营改为十团营,依照当初拱卫京师九门的编制,重新组织京营,以防王骥一家独大。”
“这是个昏招,在开倒车。”李青摇头。
“倒车?”于谦怔了一下,旋即明白话中深意,道:“没那么夸张吧,京营就是拱卫京师的,分十团营能更好拱卫京师啊!”
李青苦笑:“记得我曾给你说过的六字真言吗?”
“记得,”于谦缓缓说道,“做减法,用重典。”
“嗯。”李青点头:“这么说吧,凡事越简单越好,尤其是大事上,何况是兵事?
三大营分工明确,相互之间也很好协同配合,诚然,这种打法很简单,甚至早已被敌方摸透了,但事实证明,简单未必不好。”
李青道:“昔年太宗亲征,忽兰忽失温一战,就已经把三大营的战法确定了;
大炮轰,骑兵冲,先将敌军打怕,打乱,再做最后收割;
这个战法很简单,甚至是简陋,却超级有效。”李青道,“迄今为止,漠北草原上的势力,仍被这一招克得死死的,
不止是元人,在太上皇未亲征前,三大营凭借此招,可有大败过?”
于谦哑口无言。
李青道:“三大营,是大明的基石,万不能改动。”
“三大营改十团营,不仅士兵们协同作战的难度几何倍数上涨,主帅统筹指挥的难度也会增加数倍不止。”李青语气坚决,“绝不能改十团营。”
于谦咂吧咂吧嘴,苦笑道:“皇上也很坚决啊!”
“这个我去说。”李青道,“除了这个,还有其他大事发生吗?”
“没别的了,无非就是迎回太上皇的事。”于谦沉吟道,“不过,皇上已经命人收拾南宫了,那些人反而老实不少。”
李青笑道:“相比太上皇,皇上已经够温和了,他们也在衡量利弊得失,真再换回太上皇做皇帝,他们得不偿失。”
于谦已经多少习惯了李青的口无遮拦,也没再纠正李青,而是劝道:
“先生,迎回太上皇已是板上钉钉,你即便反对,也无济于事,毕竟连皇上都同意,你还是……别再硬刚了。”
这实在是个得罪人的事儿,于谦不想李青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我心里有数。”李青不置可否。
见他没有反驳,于谦稍稍放松:“其他就没什么了,今儿算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待元宵一过,平静的朝局定会再次激荡起来,先生要有心理准备。”
“没什么可顾虑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青笑道,“这次我刚回朝时,局势那般复杂,不一样盘活了?”
于谦捋须点头,玩笑道:“继续缝缝补补呗?”
“只能缝补啊!”李青悠然一叹,“奈何每次缝补,都会有不可逆的损失。”
“是啊……”
两人又聊了会儿,暮色降临,于谦告辞离开。
李青独坐小院儿,想着即将面临的局势。
核心还在朱祁镇!
朱祁镇不在草原,这是个大问题。
迎回朱祁镇,必须去草原,而鞑靼……在他们的认知中,朱祁镇已经死了。
朝廷派人去迎,只会让鞑靼以为大明是在宣战,估计去迎的使者回来都是个问题。
使者回不来,大明则会以为对方在挑战朝廷权威,然后派大军北伐。
在大明的高压之下,鞑靼势必求和瓦剌,而瓦剌也不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双方联手几乎是必然,
瓦剌清楚,明军扶持他,是为了让他对抗鞑靼,要是鞑靼没了,十有八九会对他们开刀。
而事实上,即便鞑靼没了,大明想完全统治草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无他,草原太大了!
这他娘的……李青不禁脑仁疼。
难搞啊!
…
次日。
李青上朝。
果不其然,群臣又开始唠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个头拱地,拱于谦上位。
打着于谦是功臣的幌子,核心围绕在文官带兵,叭叭个不停。
更可乐的是,石亨、杨洪都在声援,他们也希望于谦掌军权。
其实他们也不为错,不是每个人都像李青这般,寿命漫长,着眼于大明长远发展。
至少目前这个局势,于谦掌权能快速平定朝局,且他们也是受益的一方,于公于私,他们都希望于谦上位。
于谦被高高架了起来,他推辞,但在这时代,推辞往往属于谦虚客气,并非是否决。
而朱祁钰,他也想让于谦掌权,他把于谦无限拔高,于谦就会帮他防着太上皇复辟。
原因很简单,于谦权势地位越高,太上皇复辟后,他就会越惨。
可以说,于谦掌大权是众望所归,唯一人除外。
——李青。
(https://www.zbbwx.net/book/3146259/1037877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