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 > 第341章 朱元璋再放权!

第341章 朱元璋再放权!


奇皇太后自从跟了王保保,才有了一点被人照顾的感觉,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只能暗通款曲,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可在窗户纸还没有戳破之前,他们只能是地下恋人。

        但是,这也足够了……只是现在就共赴黄泉,好不甘心。

        奇皇太后思绪不断地乱飞,她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幻想,每一种都是和王保保有幸福美满的结局。

        可惜,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奇皇太后没有等来她想要的结果,却等来了派出去的使臣,使臣已经被大明俘虏,现在是来传递消息的。

        “太后娘娘,微臣此次回来,是大明的将军蓝玉放我回来,给太师送消息的。”

        使臣鼻青脸肿,也不知道是在被俘虏的时候打的,还是在回来的路上自己打的,毕竟装可怜一点儿,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奇皇太后直接询问道:“他们让你回来,让你送什么消息?”

        “蓝玉说,只要太师投降,您和您的孩子,太师的性命……都可以保全。”

        使臣弓着腰,对奇皇太后说道:“蓝玉说,他之所以愿意网开一面,是因为朱瀚。”

        朱瀚,又是朱瀚。

        奇皇太后对朱瀚没有一点儿的好感。

        她觉得如果不是朱瀚,大明根本不可能成气候,她们也不用不远万里的迁徙到这里。

        可是,现在奇皇太后又恨不起来朱瀚,毕竟能让大明将士对他们网开一面,是因为朱瀚,奇皇太后不是笨人,她能想明白,大明的将领之所以看在朱瀚的面子上放他们生路,是因为王保保的妹妹此时跟在朱瀚的身边。

        奇皇太后不想死,她想活着。

        可是,应该怎么去说服王保保呢?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王保保如果愿意投降,也不至于等到今天。

        思来想去,奇皇太后还是想先去和王保保谈一谈。

        ……

        应天府,皇宫。

        “七五,你小子净会给咱找事。”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现在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的都有些处理不过来了。

        而且,朱元璋现在处理的都是大事,根本没有小事,如今朱瀚去了趟杭城,原本以为他就是去看美人的,谁知道又给自己拉来了一个叫贾鲁的人,说是要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的事情,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元末造成的民不聊生,黄河水患也占了一部分原因,但现在黄河通过贾鲁的治理,已经好了不少,也没有再发水对周围百姓造成损害,难道就不能往后拖拖吗?

        “哥,我也想拖一下,但我们拖得,他贾鲁拖不得,他已经六十多岁,而且身体还有些小毛病,这么一位治水大家,已经浪费了很多年,如果再浪费下去,这是咱们大明的损失啊。”

        朱瀚也很无奈,对朱元璋说道:“据我所知,贾鲁在河南、山东、淮北三地威望很高,他能带领百姓治河,这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正好也向北方人展现出我大明一心为民的决心,也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向来是敞开大门的。”

        朱元璋认同朱瀚说的话,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我们一开始制定的国策,就没有征召百姓无偿做工这一说,招募他们是要花钱的,倭岛的银矿开发,咱大明如今不缺钱,但是……钱过多的流入到市场,百姓手里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到时候百姓怨声载道怎么办?”

        百姓有了钱,他们会干什么?一是把钱存上,二是改善家庭生活,如今大明的生产力,跟不上两亿百姓的花费啊。

        朱元璋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心,也是因为朱瀚的缘故,朱瀚给了朱元璋一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货币战争》可能会产生的影响,钱多的话势必会造成贬值,到最后如果不是国库承担,就是百姓承担这个压力。

        朱瀚对此倒是有自己的看法,对朱元璋说道:“哥,咱百姓最重要的是衣食住行,让每一位百姓拥有土地,就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我们不妨再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住!我们给百姓盖房子,让他们搬进新家,给钱财找一个可以储存的渠道,这房产就是很好的一个流入地。”

        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顿时来了兴趣:“你给咱详细的说说?”

        朱瀚对朱元璋解释道:“之前和哥你说过,让各地各级官府成立自己的商行吗?先让他们去做城市建设,给百姓盖房子,比如说盖一个房子需要一百银币,他们不需要一下子就把钱缴清,可以分成十年进行缴纳,然后他们把每年交的钱放在钱庄中,我们再把钱庄里的钱拿出来让各级官府去搞建设,由此形成一个闭环。”

        朱瀚的方法,和后世金融危机时的‘救市’方法差不多,不过朱瀚比较良心,他没有给百姓要利息,而且让他们把钱财分批次还清。

        “哥,我初步算过,就拿治河这件事来说,百姓除了种田,他们每年通过做工,可以赚得二十枚银币左右,每年拿出来一半的银币去盖房子,剩下的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货币不被贬值。”

        朱瀚看着朱元璋,继续道:“我们国库里的钱,就用来平息物价,等百姓手里有钱了,住房的问题稳定了,问题就不会再存在了的。”

        朱元璋听完朱瀚的话,不由得点点头:“这个方法不错,即能让百姓得到实惠,又能保障钱财不受影响,这是好事,贾鲁这个人……咱是知道的,当年咱打到河南、山东的时候,有不少地方还给他立碑呢。”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璋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最关心的,还是百姓。

        “行,就这么干!”

        朱元璋拍板,然后说道:“不过,咱得把沈万三喊过来,他现在在农村搞养殖呢,咱大明各个州府,他都投了不少金银,别的不搞,就搞养殖……沈万三这家伙做生意,真的做成精了啊。”

        搞养殖?

        朱瀚听到后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沈万三这家伙,还真是个天生的商人啊!

        周古山和他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单单是这份前瞻性,周古山就不如沈万三。

        朱元璋对朱瀚说道:“七五,沈万三这家伙,还得你去对付,做生意这块咱不如你,你和他倒是可以碰一碰。”

        “我不找他。”朱瀚却一口拒绝,他倒不是为了避嫌,而是沈万三做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完全是生意场上的事情了:“哥,这个人还得你去拿捏,你不需要跟他谈生意,只要告诉他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时不时的敲打他一下,沈万三就会都明白,比如他现在正在做的养殖生意,你要告诉他,不能把物价抬的太高,这么一句就足够了。”

        这是行政手段干预,朱元璋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得心应手,他见朱瀚拒绝也没有再强求,只是点点头说道:“行,咱听你的。”

        朱元璋决定治河后,对朱瀚说道:“贾鲁在哪?这老家伙威望很高,而且又真的有本事,咱要用他,得搞个大事情出来。”

        贾鲁属于前元的臣子,也有不少读书人在元朝覆灭,大明建国后选择隐居,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能力不错,但他们认为‘忠臣不事二主’,所以选择辞官回乡,以教书育人度日。

        如果换成以前,朱元璋也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大明发展太快,也急需人才,前朝的旧臣用处就大了,稍加调教他们就能直接上岗。

        贾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元璋准备大肆宣扬一番,让隐居起来的前朝旧臣为大明朝做事……至于会不会混进来几只臭虫,朱元璋不放在心上,到时候一并清理就是。

        提到贾鲁,朱瀚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孟端。

        蒙元时期头号骗子,一个人骗下来了整个河南,这老伙计够可以的。

        朱瀚询问道:“哥,那个叫孟端的人呢?他能力如何?”

        “能力,不过是中人之姿,不算很好,但也说不上差,就是太油滑,做什么事都留着两分力。”

        朱元璋提到孟端,就差没用‘老油子’三个字来形容他了:“咱把他调到了应天,让他担任应天府府尹,这家伙能力不差,应天府上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以前在应天府的纨绔现在也不敢在街上瞎逛了,百姓对他也颇为认可。”

        这么多好处……还先对孟端进行批评,足见孟端油滑的性格多让朱元璋不喜。

        朱瀚挺待见孟端,所以在朱元璋抱怨后,他帮着孟端打圆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孟端他这个老骗子,能干点实事也不容易,大家都对他有偏见,如果他再不油滑一些,怎么当好应天府尹?哥你刚刚说他把应天治理的不错,纨绔也不敢太闹腾,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个屁!”

        朱元璋直接骂出声来,“你知道现在的九门提督负责人是谁吗?是徐辉祖,这小子被孟端忽悠晕了,从一个应天府祸害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判官,一个十六岁的小子,愣是被他抬到高位上,以后咱还咋用他?”

        “……”

        好吧,孟端被骂也不算冤枉。

        朱瀚也觉得没自己什么事了,想去应天府转转去看孟端,于是对朱元璋告辞:“哥,没我什么事了,我去找孟端玩会去了,这老骗子,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处理公务的。”

        “去吧,去吧,你和他一样,都没个正形!”

        等朱瀚走了以后,朱元璋看着朱瀚离开的背影,有些吃味的咂咂嘴:“这小子,什么事都没少做,却又活的这么潇洒,他出了主意都让咱去做……咱这皇帝也太累了吧?”

        想到自己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其他的时间都要扑在工作上,朱元璋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不行,咱也要休息!”

        朱元璋觉得,他不能再这么累了,倒不如把手中的权力再继续下放。

        想到朱瀚之前说的,他掌握军权和人事任命这两个,差不多就足够了,再在身边配几个能干活的……朱标不是能干活吗?让他跟咱在身边当掌书记……

        朱元璋为了偷懒,也开始选择把权力下放。

        不过他没下放给别人,而是把朱标用起来。

        而且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很高,他打天下的班底朱标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对朱标的看重。

        喊过来朱标,朱元璋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大明的事越来越多,咱精力有限,所以想给你加点担子。”

        朱标束手站立,听从朱元璋的安排:“咱准备把三省六部进行改制,李善长他们继续处理政务,但六部需要拆分,工部、户部,这两个尤为重要,标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给咱听听?”

        听到朱元璋询问,朱标直接说道:“工部拆分开,爹之前不是说要组建建设兵团吗?挂在工部下面的匠作营可以拆分出来,成立一个单独部门,研工部如何?”

        朱元璋点头表示认同。

        朱标见朱元璋没有反对,然后继续道:“工部按照其不同的工作,一起拆分,驿道、治河、建房……全部分门别类,我叔说过,隔行如隔山,工部太过笼统,工部尚书可以分管,但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河流、道路,住宅都是不一样的工种,我们在做时必须要更加的精细化……”

        朱元璋对此并没有意见,无论再怎么改,最后的权力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来。

        分管,这个词用得好!

        朱元璋相信,这绝对是朱瀚提出来的,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户部同样如此,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人口,这样的权力太大,必须要分开。

        至于兵部……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兵部也要分,但不能和文官体系一样,兵部是要打仗的,咱得按照战时的规矩来划分兵部。”

        兵权,朱元璋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具体怎么改,如何改,他要自己决断……实在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去问朱瀚。

        文武两立,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武将马上打天下,文官治天下,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合理,朱元璋思来想去发现,如果想让双方都满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皇帝要非常成熟,他能够在文臣武将中找出制衡的关键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臣武将注定不可能完成良好的合作。


  (https://www.zbbwx.net/book/3145554/11728646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