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影视世界梦游记楞个哩嗝楞 > 第一零六六章 权知延州事

第一零六六章 权知延州事


庞籍、梁适罢相,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为王言搞的事情,全要算在他们的头上,各种的官商勾结、贪赃枉法,甚至还有军队系统的问题,远在南方带兵打侬智高的狄青都受到了汴京城中一大堆乱七八糟事情的牵连,何况这俩当朝主政的宰相呢。

  继任者,是陈执中和刘沆。前者有争议,后者跟欧阳修的关系好,算是半个自己人。当然王言是不在乎什么自己人的。

  或者说,他不在乎上面的自己人,而是在乎下边的自己人。宰相听起来很牛逼,当然也确实牛逼,只不过这帮人不如王言对过往权力的掌控力度高。大家都是流水的官,辗转多地,一任两三年,别人是高度团结各地大户,王言却是重塑格局。

  所谓清官、好官,不过修桥铺路、劝课农桑、大力治学、公正严明。归结下来,就是让百姓在沉重的剥削压迫之下喘口气。

  王言则是彻底的打碎生态,构建新的平衡,并加强官府权威,损大户的余,补百姓的不足,并把这套规则保留下来。

  不论是杭州,还是汴京,都是如此。甚至在他的扬州老家,在他的授意帮助之下,老管家也代表着他在搞事情,在攫取地方权力。

  汴京的工作也没什么不同,哪怕他走了,也可以保证被他改造过的巡院衙门,维持住比以前不同的面貌。毕竟他是离开到地方就官,不是失势下台了,更不是死了,还有回来的那天。

  在他手下做过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谁敢崩坏了巡院,就看何三儿片不片他的肉就完了……

  何况他还真为巡院衙门考虑,因为以后必然没有那么好的抄家机会,由此导致受过了高福利的巡院衙门上下人等极大的心理落差。他作为领导,自然要考虑手下们的情绪。

  所以他截了大量的土地,充做巡院衙门的公田,又找了几家最底层官吏,家中有经商的小户,以巡院衙门的名义拨付了一些钱财、物资,给了一些商铺,让他们经营商事,作为改革后的上万人手的补贴。

  这当然是不合规矩的,但是又怎么样呢?巡院上万人在那里,王言起的高调也在那里,就是想追究都不成。再者也没有理由追究。

  田地都是巡院衙门抄来的,截留的田地也是王言在政事堂,在三司,在赵祯那里争取来的。他就只有一句话,他没抄家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的地,没人回答。

  至于其他的产业,那就更简单了。真要调查,那就是那些小户的商人从巡院衙门买的。后来他们给巡院衙门送钱,那就是支持巡院衙门的工作,捐赠钱财,用以维护京城治安。

  肯定是没理,但是没理也硬。

  这是在年前的那天,见过了赵祯之后的动作。王言完全停止了株连抓捕抄家的工作,在元节之前的十五天之中,落实了巡院衙门的福利待遇。

  庞籍、梁适罢相,同样也标志着王言巡使任上的彻底终结,标志着这一次官吏、大户灾难的‘皇佑大案’的彻底结束。

  同一天,王言升工部员外郎,封朝请郎,权知延州事,兼领厢军,加龙图阁直学士,特赐紫服。

  工部员外郎是官名,正七品。朝请郎是文散官,正七品上。龙图阁直学士,馆阁职名,从三品,之前的龙图阁待制则是从四品。

  特赐紫服,乃是展示皇帝荣宠。因为馆阁之职,不算在正常官职之内。他的正经官位是正七品的工部员外郎,按制着绿色官服,还不配穿紫服,那是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他的级别不够。所以才要‘特赐’,展示出赵祯对他这个好臣工的看好。

  权知延州事,兼领厢军兵事,则是他的差遣。延州,差不多就是后来的延安地区,治所也在延安,现在叫肤施。所以为此名,乃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肤施的鲜卑王子被迁到了这里,便就以其人名命地名,这是很常见的。

  而现在的延州,是大宋与西夏交战的桥头堡。知州事,是管民生,兼领厢军,那就是真的给了他兵权。

  毫无疑问,作为同别国交战的前线战场,在国内已经废了的厢军,在那边却都是能打仗的。肯定不如精锐的禁军,但是王言认为,他编练的杭州厢军是干不过延洲厢军的,哪怕人数、武备都一样也干不过,那是战斗意识的差距。不过若是把杭州厢军拉出来打上几场,那就不好说了。

  厢军之所以是厢军,就是因为他还不是禁军。这看起来似乎是一句废话,但事实就是如此。

  但是杭州厢军不一样,全是身强力壮,经受过更加系统训练的战士。而且杭州厢军排除了刑徒,一千人全是良家子。有田有产,有家有业。这都是战斗力以及战斗意志的保证。

  这一次调他去西北,倒也没什么意外的。

  毕竟他有练兵的履历,也有遭遇战的战绩,行政管理能力也是经过了认证的,又不是没有智慧只知一味蛮干的莽夫。反正他能折腾,胆子大,目前为止也没要谁来给他擦屁股,反而是他给大宋擦屁股。

  所以与其让他继续留在京中,大家都战战兢兢的,就怕他哪天抽风再掀起什么大案,不如就给他送到西北去折腾。又有能力,又能搞钱,说不定还能折腾出不一样的局面来,赵祯也不至于有个什么薄待忠臣的名声,大家也都安全了,又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

  反正如果没有需要的话,大家很默契的决定,就让王言在外面呆着,绝对不让他入京,更不会让他主政。这样对大家都好。

  王言很清楚他们的心思,但是他并不排斥。毕竟他的官位是一直在升的,威望也是一直在涨的。等他走到了路一级的位置的时候,别人说了可就不算了。毕竟一个市的资源,还是没办法跟一个省去比较。

  尽管大宋是州县制,路一级的官员并没有那么牛,但是那也要看是谁来做。

  他不仅不排斥,反而还挺高兴能去西北的。待他到了那边上上下下的收拾一遍,他在军中可是也有山头了……

  汝南郡王府,王言笑呵呵的松开了赵宗实的手腕,说道:“大将军保养的不错,以后只要保持住现状就好。”

  “多亏了你啊,头疾已有一月未曾发作,安稳了不少。”赵宗实笑着点头,转而问道,“听闻你要知延洲事?”

  “是。”

  “虽然庆历议和,然则近年来边衅不断……”

  “大将军还是少烦忧这些事的好。”王言并没有让他说下去。

  赵宗实苦笑着摇头:“还是不烦忧的好啊……”

  他意趣全无,起身给王言行了礼,算是感谢,也算是道别,随即带着媳妇离去。

  赵允让笑道:“这次去西北,怕是憋着劲要打西夏吧?”

  “郡王说差了,既已议和,又如何言打?下官又没带兵打过仗,可不敢轻举妄动,若坏了我朝大事,纵死亦不能赎其罪。不过是些许边衅而已。两国交界之处,此乃寻常之事嘛。”

  “你做巡使都能搅的京中大乱,此去西北,天高皇帝远,无人能制你,还不知道折腾成什么样呢。老夫跟你说,你还是要小心一些,一个不好导致全面交战,那可就糟了。”

  “怎么,郡王也关心国事了?”

  “老夫更关心官家身体。”赵允让舔个老脸,眨么着老眼,竟是卖起萌来,实在令人不适。

  王言好笑的摇头:“我还是那句话,不能说。”

  “你不说老夫也清楚。记得你初入京时便与官家说要戒色,然则据我所知,官家却是仍旧频行房事。你说要禁半年,怕是情况不甚好吧……”

  “郡王不必试探,我是必定不会多说的。”王言拱手行礼,道,“我这一去,怕是轻易再难回京了,郡王多多保重。”

  “老夫餐食斗酒一牛,不必挂念,去罢……”

  赵允让摆了摆手,言语之中也颇有几分伤感,他真的感觉王言这人不错,两人算是投脾气,相处的很轻松。他当然清楚王言的情况,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大岁数,还真不知道此生能否再见。

  王言又行了一礼,离开去见了冯京。

  冯京的存在感还是低了些,俩人在京中也没见过几回。主要王言干的事儿太大,老丈人都跟他保持距离呢,所以他也不给冯京添麻烦,冯京主动找他喝酒,他也没怎么应。

  现在要走了,还是要跟好友见一见的。

  两人没说什么,无非又是缅怀之前一起备考的时候,再感叹一番王言在京中做的事多牛逼之类的,再讨论讨论学问上的事。

  这是王言最近做的事,他抽空发了第二本书。

  本来是准备等到巡使的基本工作做完,在京城的书院开开课,那时候再发出去的。不过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预料,他的牛逼,让他在京城混不下去。别看他是升官了,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他就是被驱逐出京了。

  所以他也趁着最后收尾的时候,把他的书给发了出来。

  以前当然也可以发,但是那时候他很忙,至少别人以为他很忙,正在为着国事操劳。他要是整本学术的书出来,对赵祯多少有些不尊重了。

  精力充沛,也是要藏的。毕竟赵祯本就有意压制他,他本来就够能折腾了,要是还精力充沛,一个身体已经日渐虚弱,走在人生下坡路的皇帝,看着他也得挺闹心的。皇帝闹心了,给皇帝打工的人自然要受些影响,毕竟王言今年也才不满二十三岁。

  作为持续不断自我营销的人,作为近年来官场风头最劲的人,他出版新书发布,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一个人的学问,是要贯穿到为人处事上的。

  尽管因为大兴牢狱,大搞株连的原因,广大的士子们对于王言很有一些争议,但是没人会否认王言的牛逼。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履历,他的事迹,早已为人熟知。天下人都知道,王言靠的就是他自己的能力。

  好像武功秘籍在武侠故事中的作用一样,士子们寄希望于,可以在翻阅、学习、思考过王言的学问以后,能够像王言一样牛逼。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王言要是没活爹,他也没可能这么牛逼……

  总而言之,王言的新书,借着他的牛逼事迹,目前已经掀起了一些热潮。之所以没能形成大的学术风暴,也还是怪王言自己。

  毕竟他抓的人都是统治阶级,基本上也把汴京的士子给抓腰斩了,以前的各种风流人物,都先他一步去了西北……

  在与冯京相聚过后,又送了盛纮一家人离开。盛纮是真被王言整怕了,也是真不想在京城里呆了,定下了知登州的差事,元节才过没几天就走了人。

  王言倒是没有着急,在家里陪着老婆孩子,多呆了几天。

  家里的气氛并不是太好,因为孩子还小,华兰、淑兰不能跟着一起走,只得先分别一段时间,等到孩子再大些,她们俩再带着孩子过去。

  相聚有时,分别也有时,总是到了要走的时候。

  华兰跟淑兰两人帮着王言收拾着东西,华兰埋怨道:“以往都是不急着上任,怎地今次倒赶着人走呢。”

  王言好笑的摇头:“还不是为夫太厉害么,这汴京城里的人都怕我。一天不走,他们一天不能安心啊。”

  “官人,路上会不会还遭遇围杀?”淑兰关心的问道。

  “不必担心,没人能杀我。倒是你们俩,在京中安安稳稳的,多留心,不要掺合到什么事情里去。倒不是怕麻烦,只是影响心情。那王家、康家都离远些,还有谁敢找麻烦,动坏心思,便叫有银拿我的帖子去巡院衙门,自有他们的为难。

  大将军之妻若来找,倒是不必担忧,正常交往便是,与储事无碍……”

  王言交代着各种的注意事项,看着好像随时要哭出来的妻妾,笑道,“左右不过一年便可相聚,不必忧伤。明日我便启程,今天哭出来,可不吉利啊。行了,东西都收拾好了,咱们早些休息吧。”

  “官人和大娘子去吧,我再看看有什么遗漏的。”淑兰十分贴心,不争不抢。

  王言向来公平,拉着淑兰一起走了:“还能有何遗漏?那边也有自家的产业,什么都不缺的。”

  淑兰就这么懵懵的,华兰摇了摇头,终究也没说什么,三人便到了华兰的院子里……

  翌日,天高云淡,最谊远行。

  在华兰、淑兰依依不舍的注视下,在两个倒霉儿子不明所以的啊啊啊的小手虚抓下,在冯京与巡院衙门的一些官吏的遥遥注视下,在城中各处的弹冠相庆之中,王言带着小栋梁,以及几个健壮的仆从,随着一长串的行商的商队一起,去西北……

  日常感谢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https://www.zbbwx.net/book/3134567/79904489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