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隆万盛世小说阅读 > 第872章 961佛珠

第872章 961佛珠


南京,一处装饰奢华的豪宅里,徐爵手里捏着一份礼单,脸上满是欢喜的表情。

        这时,一个番子进来,躬身在徐爵面前,等待命令。

        “你安排下,晚上鹤鸣楼,姓胡的既然这么热情,倒是值得交流交流。”

        徐爵吩咐一声,安排下自己晚上的行程。

        “是,大人,下午孙公公那里.”

        那番子答应后,又小心的提醒徐爵道。

        他口中的孙公公,自然就是现在南京城里的守备太监孙大勇,以前是御用监掌印,老了就求到南京城养老。

        永乐十八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

        这其中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

        不过这个内守备和后来出现的南京守备太监,或者说镇守太监职权上却是不同的。

        此时内守备职责还是护卫留都,“为天子三千里外亲臣”,同时管辖南京皇城及二十四衙门和明孝陵,同时还承担向北京天子进贡南京特产。

        南京守备太监真正出现,应该是在明仁宗时期。

        明仁宗曾想迁都回南京,所以临时任命太监王贵通率军南下镇守南京,准备回銮之事。

        明仁宗给王贵通的权限极大,到南京后,对宫内之事,南京太监需和王贵通商议;对宫外之事,南京官僚也需要和王贵通商议,任何决议只有在王贵通点头才能实行。

        到了宣宗时期,宣宗又将内守备的名号赐给郑和,让郑和与守备南京的武将同掌兵权,这是南京内守备掌兵权的开始。

        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内官,起初有正、副太监各一员,后来人数稍增,员数不定,特别是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守备太监已经多至四员,相互之间权责也进行划分,也算是相互制衡的一个手段。

        毕竟,如果守备太监仅有正、副二人,很容易成为南京城里的土皇帝,特别是正职,倾轧之下,副职太监很可能被架空,让整个南京城沦为守备太监的一言堂。

        要知道,这个是的守备太监权势之大,甚至凌驾于南京城守备。

        而南北两京相距数千里,北京城未必能及时知道南京城的情况,就有失控的风险。

        正德皇帝也是看出这点,直接安排几个镇守太监,也不论正副,反正相互牵制就是了。

        再说,宫里年老需要养老的太监也多,打发到南京也算是对他们的体恤。

        “无事,下午见了孙公公,和他一起去赴宴就是了。”

        徐爵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次南下,筹备贺礼自然是第一要务,有孙大勇这个老人帮忙,应该能采购到李太后心仪的礼物。

        这样,也能巩固冯公公在太后那里的地位。

        至于孙大勇,当初争取到南京守备太监这个差事儿,还是冯公公帮忙,所以也乐意延续善缘。

        毕竟,他已经身在南京城,要想安稳,还得京城皇帝身边有人材行。

        冯保,无疑是现今皇城里最粗的大腿。

        “查到这胡自皋家底了没有?”

        徐爵放下手里的礼单,上面的东西很丰厚,估算大约值五六百两银子。

        如此丰厚的礼物,可是不多见的。

        别看后世电视、电影里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两的送人,实际上在大明朝,几百两银子已经是一笔巨款,都够买下几十亩地成为一个小地主了。

        “大人,具体的还在查,不过估计七八万两银子应该是有的。”

        那番子这时候笑嘻嘻凑到徐爵跟前说道:“这胡自皋做了一任仓大使,还干了两年盐运司判官,可都是一等一的肥缺。

        不过当初他犯事被弹劾,应该花了不少银子打点才脱身,否则这身官服还未必穿得上。”

        “这么说,这胡自皋手里,至少能拿出三、五万两银子?”

        徐爵一下子坐直身子,猜测道。

        “五万两未必,三万两肯定是有的。”

        那番子马上答话道。

        “嘿,这帮文官,还真够贪的。”

        徐爵不屑的撇撇嘴,嘀咕一句。

        “大人,要不要兄弟们查查他,直接抄了?”

        那番子又建议道。

        徐爵摆摆手,这人出手大方,不愁从他手里弄不到银子。

        不过,徐爵真正关注的,还是他曾经在盐运衙门的任职经历。

        盐运衙门,这可是肥得流油的衙门。

        这胡自皋给自己送这么厚的礼物,肯定有所图。

        值得砸银子,肯定是想回去,继续在盐运衙门公干。

        如果回去求冯公公给他这个机会,他回到盐运那边,以后不是每年都有大笔银钱进账。

        竭泽而渔的道理,徐爵非常清楚,还是细水长流的好。

        挥挥手,让那番子下去,徐爵起身走到一个架子前,上面已经整体放置着一堆盒子。

        伸手拿出一个盒子,徐爵回到书案前放下,小心打开盒子。

        随着盒盖揭开,一串佛珠出现在盒子里,静静的躺在做底的黄色丝绸上。

        徐爵伸手拿出那串佛珠,仔细端详一阵子,渐渐的,徐爵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来。

        这次南下,徐爵着实收到一批好东西,其中就数手里这串佛珠最是耀眼。

        现在两宫太后,没事儿就是在宫里吃斋念佛,所以佛器是两宫太后都喜欢的宝贝。

        说起来也有意思,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做过小沙弥的缘故,所以在洪武年间就笃信佛教,但是他儿子成祖朱棣却是偏信道家。

        至于后来修仙的嘉靖皇帝,也是修的道家的经。

        看上去,似乎明朝更加宠幸道家,但实际上明朝的宗室并不忌讳这个,爱信道家就是道家,爱信佛教也没人管你。

        当然,到了皇帝这个级别的宗室,宠道家的还是偏多。

        佛器,是法实践佛道的器物。

        其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之外,还是修行者内在的精神的体现。

        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佛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念珠,宝瓶,金刚杵等等。

        手串,源于古代的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教认为,佛珠是“引接普遍根基,牵课修业之具也”。

        <div  class="contentadv">        佛珠携持在手,庄严威仪,获福无量。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种烦恼。

        这次徐爵南下收集的宝物中,佛珠和玉瓶就占了不小的数量。

        当然,这些东西最后未必都会被送入宫中,大多还是会落到冯保和他的手里。

        徐爵手里的佛珠是由十六颗通体晶莹的玉珠组成,其上雕刻十六善神也是栩栩如生,倒是和李太后时常念诵的守护般若经相配。

        十六颗佛珠代表着十六种才智,也称为十六心,这些才智分别与人的六根六情相对应。

        徐爵不念经,这会儿拿出佛珠,自然有他的打算。

        毕竟这里是南京,他人生地不熟的,正好有了孙大勇这个守备太监帮忙,相信这串佛珠拿出来转一圈,就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好吧,徐爵实际上已经找到了足够的宝贝,已经可以拿回京城向冯公公交差了。

        不过他继续盘桓在南京城,目的不言而喻。

        到了下午,见到孙大勇,徐爵向他行礼后,就坐下喝茶攀谈起来。

        “你想找一家商铺?”

        听到徐爵的询问,孙大勇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就笑道:“好说好说,杂家在内城就开了一家玉器店,名叫灵玉坊,不知你是想”

        “呵呵,我是这么打算的.”

        徐爵嘿嘿笑着附在孙大勇耳边,一阵嘀咕,孙大勇脸上很快就浮现出一副老狐狸般的笑容。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开店,为的真不是买卖商品赚的那点钱,不过就是为了洗白一些钱财。

        听到徐爵的话,当即就笑道:“没问题,我马上叫灵玉坊的掌柜过来,你把东西交给他,晚上咱们就去会会这个胡自皋。”

        在徐爵的盘算中,这次任务已经完成,自然还是要多赚些黄白之物,毕竟这才是冯公公最喜欢的东西。

        当然,一些好的宝贝,冯公公也喜欢。

        相对来说,黄白之物就俗看点,但俗也有俗的好处,冯公公就偏爱着俗的。

        鹤鸣楼,在南京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北,乃是明朝留都南京有名的十六楼之一。

        十六楼,是明初南京十四处官妓住的楼阁与南市、北市两楼的合称,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

        洪武时期,南京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上兴建了十六座大酒楼,即:清江楼、鹤鸣楼、醉仙楼、集贤楼、乐民楼、南市楼、北市楼、轻烟楼、翠柳楼、梅妍楼、澹粉楼、讴歌楼、鼓腹楼、来宾楼、重译楼、叫佛楼。

        作为外国来宾和国内人士公共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其中来宾、重译二楼是专门招待外国使节的。

        据记载,当时南京十六楼都是高基重檐、宽敞华丽,有著名书法家题写名匾,文人学士题咏律诗,以壮观瞻。

        特别是在永乐时期,随郑和船队而来的各国贵宾云集南京,所以这些酒楼更是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现在虽然大明朝廷已经迁都北京,但十六楼依旧是南京城里响当当的老字号,每日高朋满座,生意兴隆。

        胡自皋这次邀请徐爵,没想到居然把南京城里守备太监孙大勇也顺带上了,这位大人物可不是他一个工部主事能随意结交的,自然更是殷勤。

        鹤鸣楼最好的酒菜不要钱似的送上来,他几乎都不肯沾座,只是一个劲的逢迎。

        酒酣之际,孙大勇好似不经意般问道:‘徐老弟,你今趟南下的任务还没做好吗?’

        “唉,不满孙公公,宫里就给了二万两银子,要我来南京采买太后的礼物。

        这南京城的繁华我也是见识到了,好东西是真不少,可惜.”

        徐爵故作惋惜道。

        “怎么?”

        孙大勇诧异问道。

        “前两日内城灵玉坊那里,我倒是看中一串佛珠,你也知道,当今天子生母李太后喜欢在后宫念经,这佛珠正好相配,质地也是上乘,可偏偏那掌柜要价极高。

        我百般说和,人家也是不肯让价,还说对外他都是卖五万两银子的,也就是到我这里才愿意三万两成交。

        你说这.我哪有银子采买此物,这次回去,少不得被冯公公训斥。”

        徐爵一番唉声叹气,让在一旁端着酒壶殷勤倒酒的胡自皋听进去了。

        三万了银子,买一个手串,好吧,是佛珠。

        嘶.

        有点贵。

        不过听徐爵说这采买的佛珠是送当今天子生母李太后的,那貌似也就不贵了。

        同时,做了这么些年的官儿,胡自皋也不是白给的,看了眼醉眼惺忪的两人,其实多少也猜到点东西。

        “徐大人,这佛珠真的好?”

        知道归知道,现在他就是要巴结来自京城的大人物,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胡自皋也是豁出去了,打算赌一把。

        “太后娘娘就喜欢这东西,就是可惜了。”

        徐爵故作惋惜状说道。

        “既然如此,明日我就去灵玉坊看看,看能不能买下这佛珠,孝敬给李太后。”

        胡自皋开口说道。

        漂亮话他会说至于到了京城,最后变成什么样子,那就不知道了。

        可即便这样,胡自皋还是打算努力下,看能不能借机攀上徐爵和他身后的那位冯公公。

        只要自己花了银子能传到冯公公耳朵里,想来对自己仕途就会有很大的助力。

        而就在第二天,徐爵就在自己的宅子里见到了胡自皋,此时他双手捧着一个盒子,一脸谄笑。

        徐爵打开盒子,里面一串晶莹剔透的佛珠就出现在他眼中。

        “哎呀,胡大人,你这可是大手笔啊。”

        徐爵惊叹一声。

        “唉,没有徐大人面子,这串佛珠,胡某花了三万五千两银子才入手,这就急急忙忙送来大人这里,希望大人收下,送入宫中,也算下官对太后娘娘的孝敬。”

        胡自皋急忙说道。

        “胡大人破费了,这样吧,我从京城过来,带着宫里拨下来的银子”

        “别别别,徐大人,你这是打我脸,那些是冯公公和大人的辛苦费,哪能给我。”

        徐爵开口又试探一次,想看看胡自皋的反应,不想他当即就摇头。

        看了眼胡自皋,大家都是明白人,拿了人家的银子,徐爵就笑道:“如此,待我回京城一定禀明冯公公。”


  (https://www.zbbwx.net/book/3126796/11464347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