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4章
第2474章
从弗拉基米尔到莫斯科,中间只停靠了一个站,停车时间不过五分钟。因此索科夫和维尔纳两人乘坐的列车,仅仅用了两小时三十八分,就到达了莫斯科的火车站。
下车时,索科夫还好奇地问维尔纳:“编剧同志,我们怎么去出版社?”
“我回来前,已经让制片厂安排人来接我了。”维尔纳回答说:“将军同志,您可以和我一起乘车前往出版社。”
索科夫很清楚,火车站附近没有地铁,只有公交车和有轨电车,要转两次车,才能到达出版社。而如果乘坐制片厂的专车,那么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想到这里,他点着头说:“好啊,编剧同志,那我就沾您的光,搭个便车!”
两人刚走出车站,就有一名司机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冲着维尔纳打招呼:“编剧同志,您好!欢迎您回到莫斯科,我把车停在路边,请跟我来吧!”
很快,三人就坐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黑色轿车。
司机关上门之后,转身问坐在后排的维尔纳:“编剧同志,我们现在回制片厂吗?”
“我们暂时不回去。”维尔纳摇着头说:“麻烦你带我们去国家文学出版社。”
听说要去出版社,司机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不过他什么都没有问,径直发动了汽车,朝着出版社的方向驶去。
“将军同志,我来给您介绍一下情况。”维尔纳对索科夫说道:“出版社于1930年成立,最初的名称是国家文艺出版社,1934年更名为国家文学出版社,总编叫谢柯罗,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是带你去见他。这件事只要他点头,出版工作很快就能排上日程。”
轿车很快就来到了国家文学出版社的门口,这是一座高大的石制建筑物,门口有两名站岗的哨兵,他们看到从车里下来的索科夫,立即原地立正,向他行持枪礼。索科夫把手举到额头边,向两人还礼后,跟着维尔纳走进了建筑物。
两人进入了大楼后,索科夫好奇地问维尔纳:“编剧同志,怎么出版社门口有军人站岗呢?”
“出版社属于重要的部门,安保工作自然很严密。”维尔纳对索科夫说道:“战争期间,不但门口有哨兵站岗,另外大门的两侧还有沙袋工事,连临街这一侧的窗户上,也架着好几挺机枪,以封锁出版社前方的这条街道。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警备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减,以至于只剩下门口的两名哨兵了。”
很快,维尔纳就走进了一个房间,他快步来到一个女秘书的面前,客气地问:“我是维尔纳,是你们总编谢柯罗的好友,请问他在办公室里吗?”
“是的,维尔纳同志。”女秘书点着头说:“你稍等一下,他正在里面打电话呢。”
谁知维尔纳听完后,却转身冲着索科夫说:“将军同志,我们进去吧。”…。。
“可是,”索科夫听到了女秘书说的话,有点为难地说:“这位姑娘不是说,谢柯罗总编正在打电话吗?”
“是的,他正在打电话。”维尔纳大大咧咧地说:“但我们可以进去先坐着,等他打完电话之后,就能直接谈事情了。”说完,直接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见维尔纳已经进了里面一间办公室,索科夫再留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他冲女秘书歉意地笑了笑,也跟着走了进去。一进门,便随手关上了房门。
正对着门有一张办公桌,桌后坐着一个半秃的中年男子,手里正拿着话筒在大声地说着话:“……我已经和法捷耶夫同志谈过了,他最迟明天就能完本,你要提前安排好小说的印刷工作……”
中年男子嘴里提到的法捷耶夫,让索科夫不禁眉毛往上一扬,心说难道他所说的法捷耶夫,就是写《青年近卫军》的那位?在自己的印象中,这本书好像就是这个时间段出版发行的。
中年男子又打了一阵电话后,放下了话筒,起身绕过了办公桌,走到维尔纳的面前和他握手,笑着说:“维尔纳,你不是去弗拉基米尔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下火车,就直接到你这里来了。”说完,他拉着中年男子来到索科夫的面前,继续说:“谢柯罗,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索科夫将军,我就是陪他过来的。将军同志,这位是出版社的总编谢柯罗。”
“您好,总编同志。”索科夫等维尔纳说完,便主动向谢柯罗伸出手,用友好的语气说:“很高兴见到您。”
“您好,将军同志。”得知索科夫是专程来见自己的,谢柯罗的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自己好像不认识这位将军,他来找自己做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试探地问:“不知您找我有什么事情?”
没等索科夫开口,维尔纳就抢着说道:“谢柯罗,索科夫将军写了一部小说,希望能出版发行,为此,我特意带他过来见你。”
没想到维尔纳的话刚说完,谢柯罗的表情就变得冷漠起来,他望着索科夫,用客气而疏远的语气地问:“将军同志,不知您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莫斯科的大学里,索科夫最了解的只有最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和友谊大学。
莫斯科大学全称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又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是1755年由沙皇俄国教育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而友谊大学,全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是俄罗斯著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该校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新兴的以研究国际关系和世界文化为主的著名学府,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
不过两座学校对索科夫来说,只是知道,却并没有进去就读过,因此听到谢柯罗的这个问题,他只能尴尬地回答说:“对不起,总编同志,我没有读过大学!”
得知索科夫没有读过大学,谢柯罗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的神色,他接着问道:“不知以前有没有创作经验,或者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作品?”
“没有,我从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索科夫很干脆地回答说:“这次是第一次写作。”
“将军同志,请恕我直言。”了解了索科夫的大致情况后,谢柯罗用不客气的语气说:“写作,不同于指挥作战。也许您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但不代表您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总编同志,我同意您的说法。”索科夫对谢柯罗的这种说法,表示了赞同:“隔行如隔山,好的将军不见得能成为好的作家,同样,好的作家也不见得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请您先看看我的书稿,再说我的书是否有出版的可能,行吗?”说完,从挎着的公文包里掏出书稿,双手捧着递给了谢柯罗。
但谢柯罗并没有伸手去接,反而委婉地说:“将军同志,您想学写作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事情不是可以一步登天,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我建议您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去学习写作,等有了足够的写作基础之后,再开始进行创作,那样成功的希望更大一些。”
面对谢柯罗的冷漠,旁边的维尔纳有点看不下去了,他一把抓过索科夫手里的手稿,强行塞进了谢柯罗的手里,用不客气的语气说:“我说谢柯罗,你可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哦。索科夫将军的写作水平如何,请你先看完这份手稿之后再说。”
“是的,总编同志。”索科夫在旁边帮腔说:“如果您看完之后,说这书写得不好,我立即扭头就走,绝对不会再来纠缠您。”
平心而论,谢柯罗不觉得索科夫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不过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以及看在维尔纳的面子上,只能勉为其难地说:“维尔纳,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可以先看十分之一的内容,如果不合我心意的话,我可不会顾忌我们之间的交情。”
早就看过书稿的维尔纳,听谢柯罗这么说,便点了点头,同意了对方的提议:“谢柯罗,假如你看了十分之一,都觉得这书不好,我们啥话都不说,直接带上东西离开。行了吗?”
双方达成共识之后,谢柯罗回到办公桌后坐下,翻开书就开始浏览起来。
刚开始时,他有些心不在焉,完全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但看着看着,他就被书中的剧情所吸引。半个小时过后,他准备试看的十分之一的内容已经看完,但他依旧捧着书稿在继续看。
维尔纳见状,扭头冲索科夫微微一笑,示意他此事已经十拿九稳了。…。。
又过了几分钟,维尔纳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谢柯罗的阅读。等对方抬起头之后,他故意说道:“我说谢柯罗,你应该已经把十分之一的内容都看完了,现在可以把书稿还给我们,我们马上就离开。”说完,就站起身,同时朝索科夫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也学自己的样子站起身。
果然,当索科夫也跟着站起来之后,谢柯罗慌了。因为刚刚的阅读,让他彻底明白,眼前的这位将军虽说是第一次写书,但书的质量一点都不差,如果出版的话,没准能成为受欢迎的畅销书。此时此刻,他对索科夫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如果说刚刚他还在考虑如何把索科夫撵走,此刻却巴不得对方留下,和自己好好地谈谈创作的思路。
“将军同志,刚刚真是太失礼了,请您不要介意。”谢柯罗态度恭谨地对索科夫说:“我真是没想到,您第一次写小说,居然写得如此精彩,肯定是有写作天赋。”
“谢柯罗,”见自己好友对索科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维尔纳得意洋洋地说:“我去弗拉基米尔时,副导演爱森斯坦同志就让我去找索科夫将军报道,说协助他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还挺不情愿的,和你的想法一样,一位将军指挥作战也许是一把好手,可要说到写小说,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但等我看了将军写的这本书,顿时被惊呆了。没想到一位久经战阵的将军,也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没错没错,维尔纳,你说的没错。”谢柯罗使劲地点点头,附和道:“看了将军写的书,我才意识自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差点错过一位优秀的作家。原本我们已经有了一位不错的作家,如今又有了将军这样的作家,年终总结时,出版成绩会相当漂亮的。”
“你说的另外一位优秀作家,是你刚刚提到的那位法捷耶夫吧?”
“没错,就是他。”
“总编同志,”索科夫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问道:“这位法捷耶夫同志创作的小说,是不是《青年近卫军》?”
谢柯罗听后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将军同志,您怎么知道?没错,法捷耶夫同志所创作的小说,就是《青年近卫军》。”
“我以前听别人说过。”索科夫说道:“今年二三月时,这本书开《旗》杂志上连载。4月上旬,《共青团真理报》从83期起也开始进行连载。我想您可能刚刚是在安排出单行本的事宜。”
“您说的没错,将军同志。”谢柯罗认可了索科夫的推测:“这本书在报纸和杂志上连载之后,成绩一直非常不错。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读到这本好书,我专门组织人手准备出版单行本。”
“我看过这本书,多少知道一些内容。”索科夫对维尔纳说道:“《青年近卫军》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下部描写州高官普罗庆柯和区高官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将军同志。”谢柯罗听索科夫这么说,知道他真的看过这本书,便试探地问:“您喜欢这本书吗?”
“故事写得相当不错,可是结尾我不太喜欢。”索科夫想起那些年轻的抵抗者们最后都落入了德国人的魔掌,全部遭到了杀害,便摇着头说:“如果他们能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是最理想的大团圆结局。可惜,他们最后都倒在了德国人屠刀之下。”39314550。。
...
(https://www.zbbwx.net/book/3122614/78384182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