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汉诺威的陷落 (上)
普鲁士国王设在魏玛的行营驻地,是在6月15日拂晓时分,收到菲利普王子在汉诺威郊外阵亡的噩耗。
随后的,国王威廉三世宣布暂停了争吵不断的军事会议,他回到寝宫,带着王后露易丝一道,安抚了目前处于极度悲痛中的霍恩洛厄亲王。
只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数小时后,不好的消息再度传来,那是汉诺威沦陷了。
至于汉诺威军团的指挥官,曾在七年战争中,为普鲁士和腓特烈大帝立下汗马功劳的“铁汉”,74岁的默伦多夫元帅居然屈辱的,率领他的军团,主动向法国指挥官索汉投降了。
相对于菲利普王子的不幸,默伦多夫军团的投降,以及汉诺威公国的陷落,对于威廉三世和普鲁士来说,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因为越过了比勒菲尔德与汉诺威之间的丘陵,整个北德平原都将彻底暴露在10多万法军面前。
在从汉诺威通往柏林的沿途道路,整个北德平原之上,除了几座并不茂盛的森林,威悉河与易北河等少数河流(运河),还有为数不多的堡垒要塞外,地势显现的非常平坦,没有类似图林根山脉与哈尔茨山那般,需要克服的地理障碍。
不仅如此,普鲁士在从汉诺威通向柏林的,这条不足300公里的主干道上,普军布防的总兵力还不足3万。
更为不幸的,是这些守军士兵大部分为新兵,很多还是从普占波兹南(大波兰地区)那边强行抓过来的,以顶替有钱人服兵役的波兰农奴。至于这些人的战斗力,不用想就知道非常低下,而且忠诚度很差。
不难想象,法国的西普鲁士方面军在突破了汉诺威与威悉河的防线后,可以轻轻松松一路扫荡。至于担当前哨的法军骑兵可以在3、4天里,快速逼近波茨坦王宫与首都柏林。
更为糟糕的,是守卫柏林与波茨坦的2万多普鲁士近卫军,几乎都被威廉三世和他的王后露易丝,带到了280公里外的魏玛。
不得已,深感军情重大的布伦瑞克公爵,就只能拉着威廉三世,去找沉浸于依然悲痛之中的霍恩洛厄亲王,商讨是否立刻将两个军团的普军主力回撤到易北河以东,也就是在波茨坦与柏林一带,重新组织防御的事情。
房间内,一夜白头的霍恩洛厄亲王在听完了国王与总司令的叙述后,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身从桌面上拿出一份方案,默默的递给了威廉三世。
至于这份方案,就是克劳塞维茨中尉在三周前提交给自己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抵抗强大法军的军事计划。
“就依照他的计划来做吧!”霍恩洛厄亲王说。内心里,他与威廉三世一样,也非常赞同克劳塞维茨的方案,但腓特烈大帝的光荣事迹,让他不敢接受这份防御计划。
一旁的布伦瑞克公爵朝着威廉三世看了一眼,但后者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于是这位普鲁士军队的总司令,不得不硬着头皮提醒说:“在图林根山脉东侧的山谷里,还有10多万,甚至是更多的法国-军队,所以我们……”
霍恩洛厄亲王点了点头,他明白对方内心在担心什么。
“嗯,你们现在就收拢军队,立刻回到柏林组织防御吧。而我和我的军团将会负责殿后,尽可能的迟滞法国人的攻势。另外,请将留下吕歇尔纵队的至少两个师,作为我直属军团的预备队。”
霍恩洛厄亲王属于普军中实力派,早年的时候,他还是普鲁士军队的敌人,在巴伐利亚军队中效力。
等到七年战争最后一年,霍恩洛厄亲王基于对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跳槽到普鲁士军中。而此刻,普军面临着最危急的时刻。霍恩洛厄的到来给予了腓特烈大帝极大的信心。仅仅一个月后,普鲁士人最终熬到了俄国沙皇彼得三世上台的那一刻。
尽管霍恩洛厄亲王在个人资历上,还有与历任普鲁士君主的亲缘关系方面,远远不及不伦瑞克公爵,那是不伦瑞克家族与霍恩索伦家族上百年来,一直频频联姻。
不过,霍恩洛厄亲王一贯体恤下层士兵,提拔年轻才俊,而且还勇于承担责任,因此得到了普鲁士官兵的爱戴。
尽管将普军主力退守易北河以东和柏林的防御方案,以及让霍恩洛厄军团殿后,掩护主力等事宜均已确定下来。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不得不说,普军的行动效率非常糟糕。尽管普鲁士人一直都保留了腓特烈大帝的那些依然优良,或是已经过时的军事传统。只是对于兵贵神速这一点,却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
在威廉三世与布伦瑞克发布撤退令之后的数小时,作为普军主力的布伦瑞克军团还待在爱尔富尔与哥达一带。所有人都在慢腾腾的收拾私人行李,以及军中物品。
身为司令官的布伦瑞克公爵似乎也不着急,带着国王威廉三世,以及王家近卫军从魏玛王宫出发,朝着西面30公里外的爱尔富尔与哥达集结。
天黑时候,刚刚抵达爱尔富尔的布伦瑞克与威廉三世,收到了一天内的第三个噩耗:那是在黄昏时分,法军已翻越了图林根山脉,还一举突破了萨勒河的防御,占领了萨尔菲尔德和埃斯巴赫。
据侦察骑兵报告说,至少有10万法军,正携带有数百门火炮,连夜渡过萨勒河。目前,法军的前锋部队已出现在魏玛郊外,同霍恩洛厄军团的前哨部队有过零星的交火。
霍恩洛厄亲王预测,法军会在明天上午,朝着30多公里外,驻防魏玛一带的霍恩洛厄军团发动大规模进攻。
此时此刻,霍恩洛厄亲王在竭力催促威廉三世和布伦瑞克公爵,督促普军上下都务必丢掉身边所有的坛坛罐罐,轻装上阵,加快脚步,连夜朝易北河以东退却。
布伦瑞克公爵也明白了老战友在字里行间中。隐藏未说的一句潜台词:即便有了吕歇尔纵队的援军,霍恩洛厄亲王估计自己的军团在10多万优势法军的持续猛攻下,也支撑不了太多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份有关默伦多夫军团投降,以及汉诺威公国陷落的详细战报,也摆放在威廉三世的面前。
……
汉诺威,就地理位置而言,该城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莱纳河的河畔。至于汉诺威一词的含义就是“高高的河岸”。
进入20世纪之后的汉诺威,属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它既处于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的交叉口,又濒临中德运河,是个水陆便捷的交通枢纽。
时间再度返回到1798年6月13日的汉诺威。
74岁的默伦多夫老元帅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一脸愁容的指挥官望着城西七八公里外,阻隔了自己视野的那一片高地丘陵。
目前,他看到大都是普鲁士军旗在高地边缘来回晃动,但偶尔的也会有高举三色旗的法军骑兵冲杀过来。
这一期间,双方的枪炮声并不密集,反倒是阵阵的马蹄声与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此起彼伏,远远的飘过来。
显然,普法两军的骑兵在相互交战,只是眼下的战况不明,总指挥官需要等待传令骑兵送来最新的战报。
数周之前,默伦多夫就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强大敌人,就是尼德兰战场上的老对手,屡战屡胜的索汉中将,指挥的所谓“西普鲁士方面军”。
包括,法国的两个集团军(麦克唐纳的第3军与克莱贝尔的第4军),还有南德意志军团的5万人,以及小克勒曼指挥的5千鲁尔公国的军队,总兵力超过了10万。
而与此同时,默伦多夫元帅军团仅有下辖4个师,大约有3.2万人,以及5、6千汉诺威公国的军队,合计3.8万人。
依照常理,整个汉诺威城防要塞完备,粮秣与军需也非常充足,即便是要面对3倍以上的法国及南德联军,经验丰富的默伦多夫元帅凭借麾下的士兵,坚守城池半年左右,也应该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5月中下旬的时候,当默伦多夫元帅和他的军团来到汉诺威,抵抗以法国为首的联军时,却发现汉诺威公国的议会与市民,并不欢迎普鲁士军队,甚至是非常抵触。
在进驻汉诺威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6千汉诺威军队就在法国间谍的蛊惑下,一下子跑了差不多三成的士兵。
最后,还是默伦多夫元帅下令严肃军纪。他依照腓特烈大帝的规定,对被抓回来的逃兵实施“十二抽一”的处决令,在城市广场上一口气枪决了60多人后,这才勉强遏制了这一股逃兵潮。
然而,汉诺威民众对普鲁士占领军的感觉,已从最初的抵触情绪,上升到极度厌恶,很多人,也许是大部分汉诺威人希望法军立刻打过来,将十恶不赦的普鲁士人统统赶跑。
相对于普鲁士喜欢抓人当兵的传统,法国人并不热衷在汉诺威征兵,上一次占领,也不过是向城市议会征收了一大笔战争赔偿金。
作为汉萨同盟的城市之一,一贯追求商业立国传统训令的汉诺威议会,非常接受这种金钱取代人力的惩罚方式。
尽管因为汉诺威的共君,英王乔治三世长期敌视法国,但汉诺威敌方议会与普通民众,并不厌恶法国人,反而是非常乐意同革-命的法国与后续的安德鲁法国,保持贸易往来。
对此,默伦多夫元帅也不愿意深究太多,只要汉诺威不反对普鲁士,他也不愿意欺压太多,以免出现类似“曼海姆事件”的糟糕状况。
所谓的“曼海姆事件”,是在1796年,曼海姆军民联合起来反抗匈牙利士兵的欺凌,继而主动打开城门,向路过的法军投降。
相比于汉诺威民众那无声反抗,老元帅更担心那位心高气傲,坚持要出城迎战法军的菲利普王子,霍恩洛厄亲王的长孙。
毫无疑问的,默伦多夫元帅根本就不看好普军与法军的野战。
……
(https://www.zbbwx.net/book/3118338/10922312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