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广场协定
日本的经济奇迹之所以会被称为奇迹。
其实不仅是因为日本崛起的时间周期很短,也因为日本战后恢复的底子实在太差了。
二战之后,日本本国大概有百分之四十的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国内的情绪非常低落。
而且还因为战争的极度消耗,欠下了巨额的债务,甚至就连国家也被美国驻军接管了。
原本这样的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战败国,想要重新站立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能苟延残喘活下去已经不易了,别说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了。
可由于担心小鬼子穷途末路下被红色战线拉过去,别看美国才刚用原子弹炸过日本,却非常nice的帮日本进行各种恢复。
包括写宪法、土地法改革、劳动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一顿改革。
美国以极快的速度帮助日本完成了经济重组。
紧接着,又是三年的朝鲜战争,美国这边产生了大量的军需物资需求,而且还需要就近采买。
对日本来说当然是好事天降,这一下就把日本从之前的内需不足中给摆脱出来了。
所以战后的日本尽管一塌糊涂,但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爬出泥潭。
而且两个原本打生打死的仇人,才经过十年,竟然爱得死去活来了。
瞧瞧,这只能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啊。
接下来呢,日本经济体制基本上算是重启了。
而且整体的人口素质也非常高,同时那时候日本物价非常低。
这也就等于说,日本有一大批非常聪明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赶上当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哪怕在朝鲜战争结束,日本也依然可以继续享受到出口贸易的好处。
日本人于是确认了“贸易立国”方针,先是把纺织品和玩具卖到欧美去。
然后靠赚来的外汇和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升级,又开始大炼钢铁,搞机床、电子产品和汽车制造。
整个六十年代,日本的经济都处于飞速发展期,并且长期把GDP增速维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
到1973年,日本的人均GDP已经从战后不足三千美元,翻了十几倍,追到美国的三分之二了。
这么持续性的高速增长,几乎惊掉了让当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的下巴,令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
尽管时间进入七十年代,日本因为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来了两次急刹车。
油价暴涨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带给了日本需求减少,消费降低,需求下滑的切肤之痛,以至于日本的GDP增速一下降低到百分之四。
但与此同时,两次石油危机也是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绝佳契机。
因为如果没有中东局势突变,导致石油价格高涨。
被欧美人士称为“老鼠玩具”的日本汽车,是根本不可能改变欧美人士喜欢大排量汽车的审美,凭借节能省油打开欧美市场的。
日本公司也不会因为生产成本激增,在公司管理上下功夫,全方位优化资源,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事实上,危机危机,危难中也蕴藏着机会。
1960年的丰田汽车,年产量只有十五万,但到了1980年,骤升为三百三十万辆。
日本其他一众品牌,索尼、东芝、松下、三菱,也全都成了当时全世界消费者家里的常客。
这个时期,有一大批日本公司凭着物美价廉走出了国门,都成为了跨国性质的巨头公司。
总结来说,日本因为成功转危为机,这才使得经济模式由粗放式的生产导向型转为了技术导向型。
让日本从一个农业经济型国家变身成为工业现代化国家,完成了非常神奇的举国大跃迁的。
七十年代末,当傅高义所著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出版,当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见到“Made in Japan”时。
世界终于为日本的奇迹所惊叹,普遍认为“今后将是日本的时代”。
为此,全世界都开始出现“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观点。
无论“丰田管理学”,还是“松下幸之助”,都成了各国商界最热衷研究的课题。
本来只是小语种的日语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希望能在日本公司就职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
就连身在海外的日本留学生对前途的规划,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热衷与其他种族的国家交流,学业结束后往往也会选择回到国内。
这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身边只有本国同学才会成为今后的人脉资源。
如果他们回到日本,收入将远比留在海外要多得多。
这一切,让日本人感到战后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某种权威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就在日本成功崛起,日本国民带着亢奋和激动,携手走进八十年代的时候。
曾经大力扶植日本的美国却反向而行,恰恰深陷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
七十年代,美国先是单方面宣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
接着两次石油危机又让美国陷入了高通胀,一度高达百分之十四。
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停滞,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滞涨。
美国人的思维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目光总是瞄准金融,习惯依靠纯粹的金融手段来解决问题的。
新上任的央行行长保罗沃克大刀一挥,非常激进的决定加息来抑制通胀。
1981年,直接把联邦利率干到百分之二十。
通胀确实是抑制住了,但副作用也非常的明显。
激进的措施抑制了美国的经济,甚至陷入衰退。
另外,货币升值也产生了巨大的股市泡沫。
同时,由于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出口严重受创,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偏偏这个时候,趁着美元飙升,当时日本多个拳头产品对于美国一顿狠捶猛打,迅速占领美国市场,还让美国本土企业叫苦不迭。
正所谓,看你赚钱比我自己亏钱还难受,何况两者并存?
于是乎,转眼之间,美日这两个国家关系又不好了。
原本和睦的大哥和小老弟一下子就闹到了要撕破脸的地步。
美国汽车工人率先当众砸了日本汽车,类似“日本滚出美国”的口号和新闻开始铺天盖地在全美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反日”情绪,很快就从汽车行业延伸到日本的电子游戏,日本的数控机床,日本的挖掘机,日本的录音机,还有日本的摩托车,几乎所有的日本产品都引发了美国工人的抗议。
“反日”成了八十年代初期阶段的美国主流意识,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接连不断有人提出制裁日本的贸易法案,报复法案。
为了获取选票,当时美国的一些政客甚至公开发表严重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言论。
“日本的经济奇迹怎么来的?还不是我们美国人创造的。离开了美国,日本的奇迹就是个屁……”
“从二战到现在,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血牺牲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让黄皮猴子骑在我们头上?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日本交给俄国人,让俄国人去奴役他们……”
“现在这些黄皮猴子假装和我们友好,背地里却偷我们的钱,偷我们的技术,让我们的工人失业和无家可归。那些现在还在帮日本人说情的议员,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奸……”
甚至就连全美知名大学的经济专家,诺贝尔奖得主们,也出于能蹭蹭热度的心理,显示出社会责任感,纷纷加入到“反日”队伍中来。
他们从自己擅长的经济学角度分析日本对于美国展开的“经济侵略”。
为此,美国民众们集体激愤,振臂高呼,询问政府,“到底是谁赢了二战?”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当然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很快就把日本定为“不公正贸易国”,并且与之开启了贸易战。
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一刀切。
直接限制每年进口日本车的数量,同时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加收了高达百分之百的关税。
但实际上这些举措却不太管用,日本产品的性价比依然高于美国货。
所以很快美国人又想到了第二招——要让美元贬值。
美国人自信本国产品其实不比日本制造的差。
他们把美国商品之所以竞争不过日本商品原因,全归结在日本金融市场不够开放,日本政府人为操控汇率上了。
根本上是日元不值钱,才让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
美国因此认为,只要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就不会败。
就这样,中间经过多次秘密会晤,1985年9月22号,一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件在世界各大媒体的聚光灯下发生了。
刚刚指责完日本人为操纵汇率美国,把日本、法国、英国、西德代表都叫到了纽约的广场饭店签订协议。
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美国除了要求大家一起联手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来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之外。
还特别要求日本和西德对本国货币进行较高幅度的升值,以帮助美国缓解压力。
很明显,美国自己也不惜公然违反西方推崇的“自由市场”精神了。
打压目标明显指向日本和西德,谁让它们赚美国的钱最多呢?
而对日本和西德来说,首先两国都是二战战败国,国际地位尴尬。
其次美国是他们两国的最大客户。
他们都清楚,美国人要不满意,自己能有好果子吃才怪呢。
尤其是日本,原子弹的阴影虽然已作为和平教育印刻在日本人的心中,但同时也为日本人灌输了一种永远低美国人一等的心理暗示。
于是迫于淫威,碍于生存的依附关系,日本和西德连个屁也不敢放,就老老实实低头签了协议。
而这就是日本以后从泡沫到衰退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导火索。
说起来,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那么多国家大家一起坐下来,明目张胆的要动用国家力量来干预“汇率市场”。
消息一经媒体公布,等到各国联合操控汇率的戏码开始正式上演,对于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和动荡,简直如海啸一般。
当然,由于时差关系和日本碰巧赶上秋分放假的关系,各国市场进行干预的时间也不一样。
9月23日,首先是西德财政部长,在法兰克福下令德意志联邦银行进行汇率市场干预。
随后开市的巴黎和伦敦市场,也在各国财长的命令下,联手干预汇率。
在各国央行的强大干预下,各国主要货币对于美元纷纷上涨。
而日元和马克对美元汇率,更是领跑的白马,一天之内就大涨百分之五。
到了下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才真正加入战斗,投入两亿五千万美元,进一步抬高日元汇率。
将一美元兑换二百三十五日元,提高到一美元只能兑换二百二十五日元了。
直到这时,市场上才真的反应过来。
美元要跌!
美元真的要跌!
五国干预有效,全都在拿真金白银往汇市里砸啊!
于是大批的机构投资者,交易商们,开始疯狂抛售美元,从美元资产中悄悄撤离。
等到效果在隔天,终于传导到日本,更是加倍放大。
不但进一步加速了日元升值,外资更是疯狂流入日本的股市和债券市场,争抢日元资产。
9月24日,就在日本政府结束了秋分假日,如约开始抛售美元,继续支持日元攀升,把马克也甩在身后的同时。
本就处于上升通道的日本股市一开盘,就立竿见影开始了井喷似的上涨。
而且最大的影响,就集中反映在了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上。
金融行业里,证券公司涨幅在前,保险业次之,银行业最末。
整体金融板块,平均涨幅高达百分之十一。
房地产表现更佳,整个板块当天的平均涨幅居然高达百分之十五,成了所有版块里最璀璨的明珠。
日本最大的房屋建造商大和房屋株式会社,一天内上涨百分之五。
最大的地产公司三菱地所上涨百分之六。
最大的房屋中介公司三井不动产上涨百分之三。
这让上一周才刚刚在野村证券开户,并且拜托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完成了全部股票建仓的宁卫民大叫侥幸。
因为这小子不但成功赶在最后一刻布局完成,而且他炒日股的办法,也是按照A股的经验来的。
押注证券地产是不用犹豫的,但宁卫民还知道,盘子越小涨起来就越轻松啊,价格越低的股票越容易吸引散户追捧啊。
并且因为不熟悉日本的股票,宁卫民采取的是,分散投资的方式,没有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他买入的是三家中小型证券公司的股票,七家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的股票。
结果他发现这种方式果然在日本也适用,而且还有个误打误撞的特别福利。
就是因为他后来发现日本的股票交易的涨跌停板很特殊。
不是像共和国百分之十一刀切,而是按不同股价区间设定了不同额度的停板幅度。
原则上价格越低,体量越小的股票限制越少。
比如100円以内的股票,涨跌停幅度是30円。
101到200円的股票,涨跌停幅度是50円……
以此类推,停板是分段式的。
所以他买到手的股票,没有大盘股,股性极其灵活。
无一例外,都是每日可以百分之几十变动的股票,那涨上去真是嗖嗖的快啊。
9月24日当天,眼睁睁瞅着自己的股票平均升值百分之十八,大赚九千万円。
下午三点收盘的时候,他走出野村证券交易所,都快乐出屁来了。
咱是有大木盆的人啊!
可赶上这拨了!
一天就赚了东京两套房,挣了二百万人民币!
这笔钱就是在日本东京,也称得上一笔巨款!
何况要照着这速度下去,也就再来一天,他就能把开餐厅的钱挣回来了。
谁能说这不是投资奇迹!
而这种久违的快感,多巴胺分泌的乐趣,也就是他上辈子2008年,那波能用融资融券加杠杆的A股牛市上,他买了券商股才体会过。
可那个时候,国内也不过单日就百分之十的涨幅,他的资金又有限,一天也就挣了百八十万的。
何况当时的他心里可没底啊,慌啊!
买到手的股票根本不敢在手里长期拿着。
就怕出个什么黑天鹅事件,券商行情突然掉头,涨停变跌停!
而且最后他也真的因为加了杠杆血亏,被打回原形了。
三百多万入市资金,是挣了多少吐了多少,合着白忙一场,全给券商打工了。
勉强拿了十几万的利澜,算是落手里一个利息钱,带着惊心动魄的后怕全身而退。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偷看了老天爷底牌的人。
压根就不是在赌,而是在明目张胆的抢日本人的钱!
知道这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还有长达五年的好日子呢。
哪怕考虑到他选股不慎,有可能踩上退市公司的地雷,那也没关系。
就凭大盘当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才12077点,最终能涨到梦幻的38957点去。
他就肯定,这些公司大多数的平均股价至少还能翻上十倍!
一样是大赚啊!
所以就在下午临近收盘的刚才,他才会毫不犹豫拒绝了自己股票经纪人建议他出货套利的建议。
姥姥的,还想骗老子给你们日本证券公司打工吗?美得你!
老子能赚一百万,为什么要去赚十万呢?
他现在绝对相信,长线是金,短线是银。
沉不住气在股市上就是个肉包子,那是有去无回。
如果时间还能回到过去,他或许倒会考虑一下,少买一套房,重仓压在股市上。
可惜,没有如果……
(https://www.zbbwx.net/book/3079759/74145186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