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南京城
“总长,军统已经开始派人往东北三省的伪满军体系渗透,那里或许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息。”
“嗯!”林一凡点了点头,“继续对这几个地方保持密切的关注,小鬼子要调兵,除了北平之外,只能从这东北三省调。”
朱国睿听罢,若有所思,随即又道:“按理说,咱们的通报已经通过军统,传到了东北,如此大胜,东北的那些伪满政府的官员们,不会无动于衷才对啊,但他们现在的反应,实在太过冷淡了,这很不正常!”
“或许是因为‘镇江大捷’太不可思议了,所以他们才不信。”刘长风听了朱国睿的话,嘿嘿笑道:“伪满这些人,本来就没和咱们交过手,自然习惯性轻视咱们,现在他们听到‘镇江大败’的消息,当然以为咱们在吹嘘!”
不过,随着江南大战结束,国军全歼日军主力,并超乎想象的速度收复各州府,站稳脚跟的战绩广为流传,林一凡有自信这样的军事威慑力很快就能建立。
“而且,鬼子军部也不会这么快就让江南除了南京城,已经几乎全部被咱们收复消息轻易扩散出去的。否则,不用咱们打,华北各地,甚至是东北等地,马上就会不得安宁。”林一凡听罢,也当即摇头笑道:
“但这些事情,着急也没用,如此出人预料的大胜,还需要时间好好发酵,然后才能真正起到振奋天下人心的作用。”
林一凡虽然想更大范围发挥“瓜洲大捷”,“镇江大捷”的政治作用,动摇日军在各处的统治基础和军事威慑力,但这需要很长时间去传播。
“总长放心,军统一定加大对北方的渗透,不仅仅是在北京,山西,陕甘,还有河南,山东这些地方,也会广泛散播。很多事情说一遍的时候,没人相信,但只要多说几遍,和那些已经广为人知的事情糅合在一起,传着传着,自然很快就会有人信了。”朱国睿保证道。
“这些事情,你放手去做就好。”林一凡又点了点头,但马上又给出了新的指示:“不过,虽然说北方重要,但浙江,江苏这些地方,更需要下功夫,咱们要在江南站稳脚跟,就一定要先把这些地方拿下,让江南成为腹地,成为稳定的大后方。”
“江南的那些乡绅们,倒是很识相的,这段时间,单单是他们自发组织,运送来军营犒劳大军的物资,就堆积如山了。小五那边也说了,各州县的大小事务,那些乡绅也都十分配合,他很快就能贯通到县一级的治理。”
刘长风颇为得意,这些物资原本是不经他之手的,但因为事发突然,江南乡绅们的热情远超参谋总部的预料,一开始的时候,林一凡便让刘长风暂时处理了。
“战场上胜了,其他地方的事情,自然就会顺利。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罢了。老鬼子现在谋划着假和谈拖延时间,便是因为无计可施了。但咱们和他之前不一样,他之前是知道咱们要假和谈,可不得不利用,但咱们现在不需要利用这些微末之道。”
林一凡说着,冷哼着笑了几声:“不过嘛,既然费时费力,好不容易打胜了,咱们自然也要充分利用利用,进一步削弱鬼子的力量。”
“总长说得没错,现在就是军统在浙江各州府的行动,也顺利了很多,不少伪军头子现在都同意时机只要一合适,就立刻起义。”朱国睿又接着道。
其实,国军连胜两场大战,几乎打崩了江南的日军主力,还以气吞山河之势,收复了江南的各大州府之后,日军除了南京,杭州两个据点还有些兵力之外,江南其他那些未收复的地方,都只剩下了一副空壳。
这个时候,浙江全省除了浙东的宁波,台州二府,还有浙北的嘉兴,湖州几个府城,县城之外,都还在日军的控制之下,但这些地方的驻军根本不堪一击,如果国军想要收复,随时都可以行动。
而这便是军统的策反工作,如今十分顺利的最根本原因了,甚至还有一些伪军头子,直接打算在国军收复南京之前,就起兵造势,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他们若是愿意冒险,提前起义的,那到时候就一定不会少了他们,这个信号一定要传出去。如此,才能凝聚更多的力量,形成锐不可当,星火燎原的大势。”
“明白。”
“另外,就是秘密和谈的事情,我打算直接公开拒绝畑俊六,这绝对没有半点余地,以免此事被小鬼子利用来挑拨离间。”
如今,林一凡已然不需要假和谈拖延时间了,而他现在虽然还没有收复南京,但却已经是如日中天,而徐小五又开始了对江南那些不配合的乡绅大户下手,他自然不能有任何把柄落在那些人的手中,也不能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任何机会。
“总长是担心咱们后方有人以此蛊惑人心?”刘长风眯了眯眼,随即问道。现在国军大军基本就位南京城外,还在几个大门筑起了营房,虽然还有两部主力没到,但最多也就是一旬的时间了。
朱国睿对于这个问题,很明显看得更深。林一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意收拢人心,塑造形象,为日后做准备。当然不会在这些细节的问题上,犯错误。
“咱们如今在江南吸引住了鬼子的注意,借着这次公开拒绝,直接占据主动权,顺便把之前的那些事情一并都掀过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南京城的城墙上,一队队日军士兵正在巡逻,城头上堆满了守城所用的檑木,石块,火油,还有火炮和机枪。但无论是巡逻的士兵,还是那些值勤的军官们,一个个看起来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士气十分低落。
瓜洲大捷和镇江大捷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国军相继在南京城内外城郭的观音,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神策,太平等门外围扎营,前后一共设立了大大小小六十几座营寨,并在每一处营寨内,都安设了火炮。
由于日军在江南的主力基本上被歼灭,各州府又被克复,林一凡并不急于立刻围城。毕竟,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攻下南京这一座巨城。
如今,局势和原本历史上已经大不相同,日军在江西,浙江都没有援兵,北京,东北等地的援兵短时间内又无法抵达。而且,畑俊六已经领着两万残兵回到了南京城,城中还有数千留守的大军,江南日军尚存一定实力。
当然,最关键的是,原本历史上,江南的日军是毫无准备的,所以林一凡只要够快,就能有机会抓到漏洞,一举破城。
但现在,从瓜洲和镇江的情况来看,畑俊六早就已经有所准备,而且准备得还很充足。城中的百姓也早已经被控制,粮食,柴草也根本不缺。
甚至,之前松井太久郎想要做而没能做的事情,畑俊六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也下令让他放开手脚了,近城十里之内的居民,全部被松井太久郎驱赶入了城中,那些房屋也被全部烧毁,为城头上的火炮扫清了视野和射界。
所以,林一凡此时需要的不是火速进军,拿下南京,而是稳定周边局势,为接下来可能的持续作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
森本村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国军营寨,心中止不住叹气。“镇江一战”后,他原本的傲气,都被打没了。
不止是他,死里逃生的铃木三郎,此时的意志也十分消沉。虽然畑俊六把一支千余人马的残兵交给了他,并大肆鼓励了一番,但并没有任何用处。
毕竟,畑俊六此时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而已,这样的人激励他振作,又有什么说服力呢?
“看支那军现在这个样子,估计三四万兵力是集齐了,过不了五天,剩下的士兵,应该也会就位。”森本村眉头紧锁,叹气道。
国军如今在他的心里,有着关东军都难以比拟的威慑力,他从来没想过,有一支军队能够在被敌人优势兵力突袭的情况下,还能反败为胜的。
“六十几座营寨,最后恐怕总兵力会在十万左右,不知道还有多少辅兵和民夫来填城壕,江南的人力,足够林一凡破城用的。”铃木三郎也丧气道。
他对于国军,有着不亚于森本村的恐惧。虽然他是和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可是那么快战败,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森本村是个聪明人,打了那么多年仗,在瓜州土城的那些天,数次交手之后,他其实已经基本摸清了国军的战力,可能已经在关东军之上。这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森本村闻言,看着城外的国军营寨发了一会呆,十万大军,还有无数的辅兵,民夫,这些对于一座城来说,就算是他们脚下的这座巨城,也同样十分庞大。
“将军十几天前,便已经向军部求援了。如果军部能把关东军主力派来,或许咱们还有一线生机。否则.......”
“否则,守着这城,和守着瓜洲土城,没什么区别。”铃木三郎说着,扭头看向了森本村,压低声音道:“是城,就总有破的那一天,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森本村听罢,点了点头,很明显同意铃木三郎的话,随即,他面色一暗,有些消沉道:“但咱们除了守城待援,又能有什么法子?”
铃木三郎的脸色也顿时暗了下来,现在的他们,根本就是亡命之徒,无论如何挣扎,最终都难逃死路一条。
.
又一支海军舰队浩浩荡荡从江北遮天蔽日而来,很快停靠在了南京城北观音门外的渡口,岸上站满了迎接的士兵和军官,国军的青天白日旗在一艘巨大的战舰上迎风招展。
十几天前,大别山纵队便率先领兵抵达,孔森,刘秃头,龙立天等人也先后率本部士兵上岸,如今已然对南京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以畑俊六,松井太久郎,森本村,铃木三郎等人为首的日军,则是一直龟缩不出,畑俊六甚至早已经做好了外郭城失守的准备,在紫金山上修筑了两座坚固的堡垒,并派出了手下的精锐士兵驻守。
要知道,当初朱元璋根据南京周边的山川走势,修建了周长近六十里的南京内城之后,又修建了周长一百多里的外郭城,便是要把南京周围的主要制高点都囊括了进去,特别是玄武湖东南方向的紫金山。
此时,南京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内城,外郭城四重城垣构成,建造精湛,规模雄壮,仅仅是皇城,周长便接近十八里,城高三丈三尺有余,基宽二丈四尺余,顶宽二丈余,城门有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等七座。
而南京内城的城墙高四丈到八丈不等,城墙上宽最窄处,也接近八尺,最宽处则接近六丈,下宽则是四丈三尺有余,城墙上的垛口多大一万三千六百一十六个,窝铺两百余座,城门十三座,还有东西水关两座,均是用青砖和条石砌成。
外郭城的高度较前两者而言,略低一些,约在三丈,城墙上宽两丈余,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城墙是用砖砌成的,同样十分坚固。
且说,南京城的城砖大都是袁州、临江两地烧制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用黏土烧制的青灰砖。其余的烧砖地则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成品的质量可以说是相当之优良,甚至经过了七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战乱破坏,残存的部分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而不仅仅是城墙高大坚固,南京城内的河道也十分密集,秦准河,运河,御河,珍珠河均互相通连,可以为护城河和城中的军民提供丰富的水源。
其中,最为关键的秦淮河分为两股,一股由通济,聚室,三山,石城各个域门到石头城流入长江,内秦淮河从通济水门入城,液入大中桥与吴城液汇合,往西至望仙桥出城。为了调节水位,在城墙下部还有通水沟和管道。
不仅如此,南京城的设计和建造还十分注重天然防御的利用,除了利用秦淮东岸的旧城之外,沿着玄武湖等地修造的南京内城城墙,堪称中国古代修建最为精细的城墙之一,城墙蜿蜒曲折,利用了诸多天然水面,两者的结合使得本身的防御能力便十分不错的城墙更加难以攻克。
此外,南京城北面的长江水流湍急,江面广阔,而往东又是群山坏绕,南面也多山川水泽,城外各处其实都有险可守,若是单论城池的防御能力而言,在八大古都中,长安,开封,北京三地,都是平地立城,四周无险可守,洛阳,杭州也要逊色一筹。
而如此庞大雄伟,耗费无数民力物力财力的工程,也只有在南京这样人口密集,物资丰饶的江南之地,有建国之始的威望至高的开国之君和军事勋贵们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否则,无论是文官御史们的口诛笔伐,还是本就勉强维持,甚至入不敷出的户部,以及式微的军事勋贵们,都无法支撑这样的工程。
不过,如此恢弘的城池防御体系,其优势,同时也是其劣势,没有数万精锐大军,想要守住,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而且,南京城虽然是山水形胜之地,可以据此防御,但这基本上是对于如今缺乏海军的外敌来说的,对于国军而言,山水形胜,反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漏洞。
长江水道,秦淮河都可以帮助运粮运兵,减少近十万大军物资运输的损耗,南京城周边的山,则可以给大军提供火力的制高点,特别是玄武湖东南方向的紫金山,只要占据了那里,虎踞龙蟠,坚不可破的南京城,就脆弱不堪了!
林一凡等人陆续登岸,朱国睿,刘长风和张禄等人随即迎上,此时观音门外,已经伫立起了数座国军大营,无数用于打造攻城器械的木材正从其他地方运来,周围的河道上舟船往来不断,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正在巡逻,河道边上一座座插满旗帜的堠台上无数士兵在站岗。
朱国睿对着一面缓步前进,一面远眺周边部署的林一凡介绍道:
“总长,这次围城,江南各州府有将近五十万义民自备干粮来助战,其中在南京城外各营寨中的,就有近三十万,年长者白发苍苍,年幼者不过十二三岁,甚至有一些还自发拿上了武器,虽说基本上都是耙子之类的农具,但这些义民们的士气相当之高。
而且,义民们虽然基本上自成一体,但都有地方的乡绅和族长带领,也愿意服从管制。我已经将他们分配到各营,和原本的民夫一起编入管理。正是有他们的助力,六十余座营寨才能如此迅速落成,便是咱们攻城所需打造的各类器械,还有各种物资的运输装卸,也已经基本完毕。”
(https://www.zbbwx.net/book/3067938/10934901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