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怎么花钱
第342章 怎么花钱
有钱,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自从人类让钱这个概念诞生开始,便再也离不开它了。
无论是想做什么事情,还是维持家庭或者国家的运转,怎么样都是离不开钱的。
普通人有钱了可以吃顿好的、买一件漂亮衣服或者自己心仪的东西,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以拿来投资获得更多的钱……
而一个国家有钱了,就可以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国计民生、增强军事武备,让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这一点无论古今中外,都是放之皆准的道理。
对于大明所处的时代来说,朝廷有钱了,就能够组织船队七下西洋、五征漠北,就能够开疆拓土打下一个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庞大疆域,就能够修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今第一奇书,成就一代帝王的不朽伟业……
而朝廷没钱,那就会连宗室俸禄、士兵饷银都要拖欠,皇帝收个税都会被朝野上下一同反对,想镇压边患都要被朝臣们羞辱,最终屈辱的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钱真的很重要。
所以当夏元吉说出朝廷每年能够从海贸上获得一千万两银子的时候,确实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夏尚书,你说的可是真的?孤日前查阅宋代史书,里面记载宋朝的时候市舶司一年也才获利一百万缗,怎么到底你这就翻了十倍呢?难道你夏尚书真的是财神爷,有翻十倍之利的本事?”朱高炽对于夏元吉的话感到万分的震惊,不由得开口质问。
面对朱高炽这幅不相信的样子,夏元吉好整以暇的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容禀,宋时市舶司一年获利一百万缗,那是市舶司收的税,并不包括当时海贸的利润收益。
我大明的政策和宋朝不同,虽然市舶司依旧只是收税,但朝廷有船队自营南洋贸易,这获得的利润自然也就很可观了。
而且经商一道,本钱越厚赚到的利润也就越多,像上次那样朝廷一次获利四百万两银子的海贸,正是因为朝廷能够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钱去收购市场上的货源,然后又有能力把所有的货物运到南洋,以一个利润丰厚的价格卖掉,才能够获利那么多。
别看户部当时只是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事实上包括货物运输、仓储,以及往返南洋的船队本身,甚至是船队抵达南洋之后依靠朝廷官方的名义顺利将货物高价卖出,这整个流程所包含的成本远远不是那二十万两银子所能够打住的。
二十万两银子只是货物的价值,不是户部在这场贸易当中投入的总成本。
也正因为如此,能够拿出二十万两银子的商人当然有,甚至不需要几家凑份子自己就能拿出二十万两银子的大商人在大明也不是没有,但能够运作如此大一笔生意的却一个都没有。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没有办法像朝廷一样,一次就赚到四百万两这么多。
再加上朝廷之前一直在禁海,如今才尝试着开放海禁,市舶司所能够收上来的税款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朝廷自己亲自下场经营的话,这市舶司每年能够收上来的税款能有两三百万两也就到头了。”
听到夏元吉这样一番解释,朱高炽和其他几位尚书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不过他们并不关心夏元吉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他们关注的是户部有这么多钱了,这钱该怎么花。
“启奏皇上,户部今年财政既然如此充盈,朝廷应当重视教育,礼部申请拨银二百万两,以在全国增建社学,让更多的大明百姓能够识文断字,明白事理!”吕震率先开口,打算从户部今天这充盈到不像话的预算里咬下一块肥肉来。
工部也紧随其后,立刻开口表示要按照朱瞻埈的提议开启重开隋运河的大工程,今年就打算在河务上投入四百万两银子打个样。
眼见礼部和工部都快咬下去一半了,剩下的吏部、刑部和兵部也都纷纷开口,表示自己今天有大计划,需要朝廷拨一笔银子。
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在夏元吉看来完全多的花不完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就被其他五部给瓜分的干干净净,而且五部尚书还一副钱不够的样子在互相争吵着,要从同僚那里再多挖一点。
“够了!吵吵嚷嚷的像什么样子!朕的乾清宫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朱棣不满的呵斥了一声,让这些尚书们都闭嘴之后,却转头看向了水镜中的朱瞻埈,向他问道:“瞻埈,这钱基本上都是按你的法子弄来的,你觉得这些钱该怎么花?爷爷想听听你的意见。”
听到朱棣这么说,无论是六部尚书还是朱高炽,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想要看看这位总有不凡表现的郑王殿下又有什么好主意。
面对朱棣甩过来的问题,朱瞻埈倒是不慌不忙,他想了想说道:“朝廷有钱是件好事,但这钱也不能随便乱花,不能各部说自己明年要用钱,户部就把钱拨过去,这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我觉得朝廷可以借这次机会,对朝廷每年要花多少钱,这钱花到哪里去,又是怎么花掉的做一个整理。
就好像民间老百姓会把自己一个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列个清单账目,然后看自己这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一样,朝廷也该有个账目,花钱也要更有计划性。”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个建议不错,不过户部一直都有账本吧?”朱棣虽然表现得大多数时候都只关心打仗,但事实上朝廷的政务他作为皇帝也是了若指掌的,只不过平时都扔给太子打理,他不需要操心也就表现得不关心而已。
对于朱棣的这个反问,朱瞻埈只是做出了一个无所谓的表情,看了一眼夏元吉之后才说道:“户部的账是花出去之后的记账,各部虽然有花多少钱的预算,但这个预算做的很粗糙,都是大致上估算一个数额而已。
就好像刚才礼部的吕尚书说要兴办社学让朝廷拨两百万两银子,我敢说他这就是临时起意,并没有考虑过着一笔钱具体要怎么花。”
朱瞻埈这番话说的吕震脸上一阵燥热,可考虑到这是事关礼部明年能有多少钱到账的大事,他还是厚起了脸皮装作没听到。
倒是夏元吉插了一句嘴:“臣提醒殿下一句,其实我们户部是有做预算的,各部把要花的钱报上来,户部有专门的部门对各部申请进行核算,列出明细的。
北宋时宋太祖为了分散尚书省的财权设立三司,三司的长官三司使有个别称就是计相,所负责的就有制定各种预算。
到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废了丞相制,这部分财权就被划归到我户部,所以户部并不是只有花出去的账,而且这个账也是细致到每一文钱怎么花的,并不是殿下您说的只是做个粗糙的账目糊弄一下的。”
说到这里,夏元吉转头看了一眼其他五部的同僚,有些玩味的说道:“要是各部真的拿粗糙的账目糊弄,那我老夏也是会把它打回去重做的。”
听到夏元吉这么说,朱瞻埈对此也不在意,只是继续说道:“这算是孤不了解情况,误会夏尚书了。不过这个预算制度确实应该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立项、审核和监督机制。
就好比吕尚书刚才说的朝廷要拨钱兴办社学,那么这件事要立项,那礼部就应该拟出一个单子,上面要写清楚礼部计划建立几所社学,每一所社学预计花费多少钱来修建,这花出去的钱多少是建筑材料的花费,多少是人工的开支,又有多少是维持社学运转的开支等等……
这里面不光是每一项要花费多少银两、动用多少役夫,还要标记出来需要协调哪些朝廷机构,整体工期多长,最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预期。
罗列清楚之后,再将其报到户部进行审核,户部要根据礼部报上来的单子,把这些开支项目进行核算,确认其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开支,以及预期的成果和收益是否值得朝廷投入这么多钱。
不能说我去蒙古人那里抢只羊也要动用十万大军不是?社学兴办,这桌椅板凳你是用松木、榆木、榉木还是樟木?
虽说社学不至于说用一些烂木头什么的,但也不能报个乌木、鸡翅木甚至是花梨木的造价吧?
另外这用的材料、民夫是否是就近征集、筹运?总不能在安徽修一座社学,还要从南京运材料过去不是?而安徽当地的砖块木料是什么价格,与南京的砖块木料价格之间是否有差距?
这些都是户部在审核的时候需要查清楚的,而对不合理、有问题的部分,户部就要让礼部解释清楚和重新修改,直到没有问题才能够通过这项预算,报给皇上进行批复。
而皇上批复之后,预算当中申请的款项也不能一次就全部拨给礼部,而是根据礼部的申报先给一部分,根据礼部完成的进度再行拨付后面的款项。
并且钱拨给礼部之后,还要有人进行监督,以免礼部将钱挪作他用,必须专款专用。
当然,这也是为了礼部好,万一实际花出去的钱和预算之间出现了偏差,礼部也要及时上报,调整预算当中申报的部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资金短缺。
同样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礼部在做预算的时候也要给自己预留一点弹性空间,把市场上货物价格的变动之类的因素考虑进去。”
朱瞻埈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也很像是现在朝廷实行的预算制度,但不得不说朱瞻埈提出的这一套办法,要比原本的预算制度更完善一些。
六部尚书和朱高炽都不是尸位素餐之辈,因此在听过之后,都很快对朱瞻埈提出的这个建议表示了赞同。
而且这也不算什么大改,只是在原有政策上更完善而已,因此只要皇帝和六部这里通过,就能够直接推行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关于这朝廷新增的收入该怎么花,各部回去都拟一个预算报上来吧!礼部说要修社学,工部说要开运河,兵部说要更新武备,吏部说要补贴官员俸禄,就连刑部都说要增加开支!”朱棣在听完了朱高炽和几位尚书的讨论之后,便最终做出了决定:“既然你们想要朝廷拨款,那就按瞻埈说的回去做预算交到户部审核,只要这钱户部说确实该花那就花!但要是户部说这钱不该花,那你们也别叫唤,更别来朕这里求情告状!”
似乎是兜里有钱了,朱棣说话的口气都有些不一样,颇有一种地主老财突然发财了的阔气。
“另外,既然朝廷有钱了,那关于修运河的事情,就按照瞻埈的建议来修吧!朕还记得皇考和大哥还在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迁都开封,只可惜当时大哥病逝,加上开封民生已不复宋时旧观,这迁都之事也不了了之。”朱棣不知怎么的,好像是又想起了洪武朝的旧事,开口回忆往昔之余也不忘说道:“如今如果能够让开封恢复昔日旧观,朕也算告慰皇考和大哥在天之灵了!所以工部好好做,朝廷不会短了你们工部的钱粮,工部也要让朕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成效!”
“臣遵旨!”宋礼赶忙低下了自己的脑袋。
能不能在朱棣的有生之年把故隋运河重开,从而恢复开封等地的经济民生宋礼不知道,但他知道现在他要是说个不字,这工部尚书就算他当到头了。
所以宋礼也没有迟疑,就赶忙接下了朱棣的旨意。
不过宋礼心里也并非是全无把握,这项工程虽然浩大,成效有多少也不是很确定,但至少朝廷能够有这么大笔的预算,对于他所掌管的工部来说就是最大的好消息,他也有足够的底气去把运河修好。
(https://www.zbbwx.net/book/3025981/11589061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