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耕耘贞观小说免费阅读 > 第三百八十章 冯盎的抉择

第三百八十章 冯盎的抉择


  张玄素直谏李世民,说实话这件事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毕竟随着李泰拥有君主天赋的事开始传播,所有人都开始正视李泰,认为李泰是太子的最大竞争对手。

  朝廷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想要参与到这个旋涡中,甚至有几分避之唯恐不及的姿态。

  但张玄素这时候出来直谏李泰众人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因为张玄素乃是东宫的少詹事兼右庶子,张玄素在其位谋其政,尤其发现李承乾的位置动摇后,张玄素耐心寻找魏王的破绽。

  如今从江南道那边收到消息后,马上便对李世民直谏。

  张玄素看得清楚,魏王哪怕拥有了君主天赋,那也只是魏王,太子哪怕没有君主天赋,那也是太子。

  太子不需要跟着魏王争斗什么,让魏王离开长安,那这种议论纷纷的人情自然也就是会平息下来。

  甚至哪怕将来圣人驾崩,能继承皇位的也是身在长安的太子,而不是远在洛阳的魏王。

  等到时候,魏王若不服反叛,唐军也能师出有名,以堂堂正正之势,将魏王剿灭。

  毕竟太子继承皇位本来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所以,张玄素直谏魏王,只是想要让魏王离开长安,避免太子跟魏王的正面交锋。

  而随着张玄素的直谏,原本在魏王府中,正在更卢安寿进行切磋的李泰,便被李世民派来的内侍,宣召入宫。

  很显然,李泰需要去好好解释解释这件事情了。

  “张玄素这家伙骨头是真硬啊!”李泰嘟哝了一句,但心中思索着自己到底要不要顺势离开长安。

  毕竟自己给李承乾造成的压力已经足够,自己继续在长安待着,若李承乾承受不住压力,天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与之相反,自己需要给李承乾足够的空间,以为自己威胁已经解除,那么要不了多久,李承乾的本性怕是会越来越是暴露出来。

  毕竟现在李承乾已成为了一个进入叛逆期的青年了。

  面对张玄素这些人硬骨头,双方谁都不肯退后的话,那李泰还是挺好奇将来事情发展。

  李泰跟着内侍来到皇宫,自己在朝堂上的一生之敌,张玄素一样昂首挺胸的站在一侧。

  李泰对着李世民行礼,开口说道,“阿耶,今日寻我过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泰,然后又看了一眼张玄素开口道,

  “张少詹上奏你纵容手下,滋扰地方,然乱民生,你自己看看这份奏章吧!”

  “嗯?”李泰从一名内侍的手中接过了张玄素的奏章。

  看完后,大概就是幽州的刘仁轨率领舰队经过江南道时,因为巨舰这种东西江南地区没有谁见过,还以为是有敌人来了,所以引发了一些沿海城市的骚乱。

  真说起来实际上跟刘仁轨都没有太多的关系。

  “额……”李泰看完了这上面的消息,无奈的叹一口气,虽然从律法角度来说跟刘仁轨没什么关系,但引起骚乱造成损失,这终归需要一个人背锅。

  当地官员总不能说自己治理能力低下,没能安抚好民众吧,所以这锅肯定丢给刘仁轨。

  “这件事情跟刘仁轨没关系,我也不可能赔付江南道损失。

  若阿耶真觉得这是青雀的责任,那就请让阿耶将青雀贬回洛阳,而不是责罚刘仁轨。

  毕竟他只是听从青雀的命令行事而已!”

  李泰看着这上面的内容,到底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听到李泰的话,张玄素有些意外的看着魏王,因为他是没想到魏王居然愿意为自己的手下扛责任。

  这种领导人不管是否是敌对的,至少在张玄素看来值得尊敬。

  “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那刘仁轨,如何需要你来承担责任!”李世民开口道,毕竟整个计划自己是知道的。

  张玄素见到如此局面,刚想出言,不过李世民开口道:

  “好了张卿。这件事情青雀已认错,那朕自然会惩罚于他,到此为止吧。”

  “遵令!”张玄素听到李世民语气中的几分不耐,知道自己想要以此为理由,让魏王离开长安的想法怕是到此为止。

  继续纠缠下去,那就不是公事,而是私怨了。

  李世民看着李泰,开口道,“这件事情,虽然不能说是你的错,但幽州农业学府的训练舰这般浩浩荡荡的南下,真是好大威风,大过年的,为何做这种滋扰民生的事!”

  “为了去给广州农业学府送年节礼物!”李泰看着李世民,陈恳道,

  “如果走陆路想要从洛阳到达广州,少说也要三个月的时间。

  但如果走水路的话,短则二十来天,长则一个月,从幽州到广州,就能够这般迅捷。

  甚至等到了沿岸的港口修建起来,这速度想来会更快。”

  “哦?”李世民听到这话,忍不住摸摸自己的胡须。

  说实话,李世民对广州地区算不上重视,对岭南道只有别给自己闹事的要求就足够了。

  但现在,如果舰队能在一个月内直达广州,那这所带来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至少如果广州那边发生叛乱,那自己的将士也能通过海运,直接到达广州。

  此刻李泰则继续道:“我们大唐一直以来都非常的重视陆地。

  但大海也能带来无穷财富,别得不用说,就单单是从幽州到广州这一条海岸线,这本就是天然运河。

  甚至我们能建造更大的船只,运输更多的货物,真正有上限的是我们的航运能力。

  而不像是运河需要每年清理淤泥,甚至想要拓宽航道都会非常困难。

  与之相比,船只在大海上航行,就省事多了。”

  “魏王您说得是有道理,但船只建造怕需要靡费不少。”张玄素开口道,

  “自从您当初被封为燕王,到现在已经过了如此多的时间,但大唐真正的舰队也仅有一支,甚至就算是魏王您也只是一支以训练舰队为核心的舰队而已。

  朝廷哪怕有钱也应该用于民生,而不仅只为了蔗糖茶叶之类的奢靡之物投入过多资源!”

  说实话,对李泰在广州那边建立起了蔗糖与茶叶的商路,张玄素非常清楚。

  毕竟李承乾也是很眼热李泰的来钱能力,只不过李承乾偷偷尝试了几次,却也没把商路给建立起来。

  毕竟别得不说,单是双方间的距离就决定了李承乾根本就不可能把人手安排过去。

  还是那句话,李承乾的根基在朝堂上,尤其是那一群修书修史的文官。

  这也是李泰回到长安很不被人待见的原因之一,毕竟挑刺的话,这些人是非常优秀的。

  但李泰也没想要跟他们进行辩论的意思。

  因为自己最嘴皮子辩论不过,但是自己直接用事实将其击溃也就好了。

  毕竟在活生生的事实,或者说利益面前,嘴皮子是最无用的。

  “事实上,重点发展海洋航运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能在必要时起到平息物价,或者运输急救物资的作用!”李泰开口解释道,

  “广州那边虽然蔗糖与茶叶算是特产,但这种东西的生产规模到底有限。

  在运输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自然以这些特产来换取高额利润。

  但在广州与余杭间不再有着航运的限制,那广州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土地价值就会被开发出来。

  只要船只的规模能够不断增大,那运输费用就会不断被平摊。

  到时候中原地区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灾厄,说不定让广州那边紧急调度粮食,比我们从洛阳调度粮食救灾可能更快。”

  “当然,除了紧急救灾以外,更重要得是岭南道不再是大唐有着崇山峻岭隔离的飞地。

  而是真正的能够通过京杭运河,以及海洋航运,把广州绑在了一起。

  哪怕我们大唐不主动投入物资开发岭南道,但借助海岸线与京杭运河的联系,他们也会自然发展起来。”

  李泰看着李世民认真道,“既然岭南道是我们大唐的国土,那我们就不能厚此薄彼的对岭南道的发展视而不见。

  带动岭南道的发展,才能把岭南地区纳入到我们大唐的有效管理,以及教化当地的百姓从熟蛮转化成我们大唐百姓,也是增加人口的最稳妥办法。”

  “人口!”李世民听到这话更沉思起来。

  还是那句话,李世民是想要搞分封的,甚至李泰给李世民找到了分封的理论依据。

  那就是整个大唐的土地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

  李世民几次苦思冥想,却也不得不承认,当大唐的人口数量到达了一定程度时,只有分封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大唐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至少区区两百万,甚至三百万户的体量,根本就支撑不起分封这个政策的顺利执行。

  也正如此,哪怕李世民的心中有着分封的想法,但因为人口过低的原因,到底是让李世民按捺下了心中想法。

  所以整个大唐的执政目标,也渐渐变成了恢复大唐人口上。

  现在有办法能够加速这一个过程,说实话,李世民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毕竟南方的蛮族跟北方的异族不一样,蛮族自古以来就是接受华夏的统治,只不过当地的物资支撑不起蛮族的生活,没有办法把他们从蛮族彻底的教化成华夏百姓。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因为国家舍不舍得投资而已。

  毕竟广州那边距离长安实在是太遥远了,这些蛮族若是被教化之后,反而有可能成为岭南继续割据的资本。

  所以朝廷倒也继续的冷处理,只要这些蛮族不闹事就好了。

  但现在,如果朝廷的士卒能够一个月内到达广州,那发展广州教化熟蛮,彻底把广州纳入到大唐统治中,而不仅是远远的对岭南道进行羁縻控制。

  说实话,随着航运体系变得方便起来,朝廷对华夏的控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若想彻底发展航海行业,怕需要让渤海成为我们大唐的内海才行!”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也马上发现了李泰这个谋划中的漏洞,那就是高句丽。

  因为高句丽的存在,大唐不可能肆意的发展航运行业,或者更确切的说,大唐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的海上力量用于应对高句丽的舰队上。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发展航海业是为了能够征伐高句丽,但想要兴盛航海业则是需要把渤海弄成大唐的内海!”

  “我知道了!”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摸了摸胡子,心中更坚定了需要把高句丽给灭掉了的心思。

  而且根据李泰的言语,原本自己还打算从含嘉仓调度物资去幽州做仓储,但现在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动用中原的仓储,而是把广州的物资送到幽州去。

  这样的话,李世民倒也有些理解了,李泰所说的海洋航运运输物资的重要性。

  张玄素看着李泰,眼神之中充满了绝望。

  说实话,魏王根本就不跟自己争辩什么,他就是把事情摊开来,告诉圣人这里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利益。

  原本朝廷中的大臣,或多或少会拖延圣人准备北伐高句丽的进度。

  因为大家实在是太害怕大唐重现当初隋末的失败,而且现在大唐的底子可比不过大隋。

  大隋三征高句丽才解体,大唐的话,说不定两次失败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朝臣们对李世民的命令并不会阻止,但干活时稍稍拖延一下,也是会的。

  但现在,魏王所提出的从广州运输粮食到幽州的计划,却是这般天马行空。

  至少朝廷大臣上上下下,谁能想到大唐最南的地域向着最北的地域运输物资,而随着这一次农业学府的年货顺利发放,谁都不会怀疑这一条航道,能够顺利的通行!

  “如此乃是幸事!”张玄素站出来看着李世民行礼说道,“不过,冯盎向来在岭南道坐南称王,若是这一件事情没有他的首肯,想要执行下去怕是不容易!”

  张玄素的声音才刚刚的落下,一名内侍便是过来说道,“启禀圣人梁国公求见。”

  “玄龄?今日休沐,他过来做什么?!”这时候的李世民倒是带着几分的疑惑。

  而这时候的房玄龄走了进来,便是大声的说道,“圣人,好消息啊,岭南道的冯盎送来八百里加急,表示自己年老力衰,精力不济,希望能在长安颐养天年!”

  张玄素听到了这话,却是不由退后了一步,看着在一边从容不迫的魏王,猛吸一口冷气,这也在魏王您的预料之中吗?!

  而李世民则略带着几分意外,也带着几分惊喜的笑骂道:

  “这老东西真是机敏,也真是果决啊!”


  (https://www.zbbwx.net/book/2943570/73751427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