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决死一战
其实,从如今的交战情况就可以看出,突然遇袭使得秦凯率领的大军和八旗大军的战斗力一时拉不开差距。
当然,这和两者的训练方式和强度,武器装备,甚至是战法,都是差不多的也密切相关。
换言之,这两支兵马都是这片土地,乃至是这个时代的强军,也都已经是职业化军队了,同时也都算是真正的训练有素。
换言之,除非是依靠武器和面对面对决的军阵,不然这还不是和敌人拉开了真正差距的那种强大。
毕竟,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要占据其中两样的,朱慈烺的新军这三年多时间来,已经从军官体系,训练方式到物资供应,武器装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他的士兵正逐渐迈向标准化的,专业化的方向,只是目前时间还太短,暂时达不到罢了。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明军可以说已经是可以快速实现批量生产的战争机器了,背后更是围绕着这支军队的整个民政,商业,官僚体系,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有的训练,装备,都是以物资生产作为根基的。清军虽然也有优秀的工匠提供装备,但士兵保持高强度训练所需的其他物资,清廷治下的地区并不能提供。
“现在必须要在明军的后续兵马赶来支援之前,打乱他们的阵型,然后把溃兵推向后方,阻止住明军统帅派来支援的骑兵,否则后面的仗就难打了。”阿济格又继续说道。
“王爷,你有了攻破明军军阵的法子?”吴三桂眉头微微一挑,满脸期待。见阿济格一时不说话,又继续说道:
“我倒是有个法子,但也算不上什么好法子,只是刚刚找到了明军的一处破绽!”
“都这个时候了,有法子就行,不好无非就是不够巧,多死点人罢了。打仗死人算什么,就是在这里拼光,和这些明军同归于尽,也比败给他好。”阿济格闻言,突然厉声喊道,一向脾气就暴躁的他又面目狰狞了起来。
吴三桂明白对方为什么那么激动,战局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的预料,那些包衣兵太弱了,一战即溃,明军最终还是有所察觉了,以至于原本好端端的一场伏击战,居然打成了现在这般艰难苦战。
而且,在自己这个汉人面前丢了面子,确实很不舒服,但这种时候,吴三桂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明军刚刚紧急收缩,虽然很快和咱们拉开了距离,并趁机完成了军阵迎战的准备,当他们的南侧很明显薄弱许多,若是集中兵马,不惜一切代价猛攻,我军仍旧有一举破敌的可能。”
阿济格闻言,踩在马镫上站了起来,朝着面前明军军阵看去,地上飞起的尘土使得他的视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仍能迷迷糊糊看出明军的部署在那边确实薄弱很多。
“王爷,我还能派出四千甲兵,让杨坤领着去攻,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了。”吴三桂忽然变得十分大方,杨坤是他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军中颇有地位,也有着丰富的领兵经验。
作为吴三桂军中数一数二的非吴家姻亲大将,吴三桂十分信任杨坤,把军中的不少精锐兵马都交给了他,为的就是让他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阿济格闻言,点了点头,他,也都明白此战若是不能取胜,大清必亡,所以根本没有计较所谓的兵马损失。
吴三桂虽然不是满人,但他放清军入关,罪孽同样十分深重,他知道自己现在是因为领兵的经验丰富,又深得多尔衮的重用,但这得是清廷还存在才行。
一刻多钟后,硝烟弥漫,喊杀声不断的两军阵前,阿济格和吴三桂将尚未投入战场的七千多甲兵一次性全部投入到了山谷南侧的军阵中,完完全全就是最后一搏的姿态。
吴三桂将手中最后的四千甲兵全都拿了出来,阿济格倒没有那么大方,只拿出来三千,还留有两千多,派往了两边山岭,阻击从那里攻来的明军。
在两千多绿营兵和包衣兵打了头阵,消耗了明军的第一波火力之后,清军的骑兵并没有等他们撤下来,而是直接猛冲而上,逼迫他们继续冲锋。
这些绿营兵和包衣兵并不是一开始诱敌的那些残兵败将,而是绿营和包衣军的精锐,也算得上是能战之兵了,但仅凭他们这点兵马,恐怕就算是死光了,也攻破不了明军的军阵。
但他们之前的多次进攻已经极大消耗了明军的体力,如今又被猛冲而来,挥舞着刀枪的八旗骑兵逼着继续猛冲,使得明军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将会给八旗骑兵可乘之机。
而明军的南翼阵线原本就因为刚刚的突然收缩,兵马分布不均,力量要薄弱很多,在清军连续不断的猛烈进攻之下,早已开始显现出疲惫之态。
见时机已到,绿营兵和包衣兵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清军军阵中响起了一阵轰隆隆的战鼓声,但在山谷战场此起彼伏的枪炮声掩盖下,并不明显。
五千多八旗精锐骑兵根本不顾阵前还有近千名所谓的自己人,直接打马加速,猛冲而上,单单是冲撞踩踏致死的不下百人。
南翼阵线的明军刚刚击退清军的连续不断的两轮进攻,阵型都已经变得有些混乱了,如今还没来得及整理就立马被这股强大的清军骑兵猛然一凿,哪里还能支撑得住?
明军南翼阵线上,一阵轰鸣之后,各种杂音混在一起,昭示着原本就已经混乱的明军队列已然分裂而开,变得支离破碎,前排的火枪兵很多都来不及装弹射击,就纷纷被突袭而来的清军骑兵冲散了,三五成群炸裂而逃,露出了在军阵后面的那些,还没反应过来,根本就是不知所措的长枪手。
明军的整个南翼队列登时一片大乱,在奔驰而来的战马面前,出于本能惊慌的明军士兵大部分选择了后撤,有一些火枪手也根本顾不上齐射的命令了,直接举枪射击冲到面前的清军骑兵,凌乱的枪声在阵中响成了一片,队列里白烟弥漫,给清军造成了上百骑的损伤。
但清军骑兵足足有五千之众,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可失去了阵型的明军被这股强大的军力那么一冲,就根本就是支撑不住了。
当然,这些于危难之间,临阵不怯,拼死一战的将士们的阻击也并非毫无作用,至少为援军的到来和第二阵将士的阻击拖延了时间。
虽然明军的军阵不止一重,还有督阵的甲兵在砍杀临阵脱逃的溃兵,以免他们冲乱了后面一重的军阵,甚至是逼着这些溃兵再度转身迎敌。但比起清军紧随而至的进攻,这些不成气候的反击也不过是徒劳罢了,甚至那些督战的甲兵也被清军击杀在了阵中。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比自己强大得多敌人面前,清军可能如此,秦凯大军也同样可能如此。
第一阵的溃兵在清军骑兵的追击下,许多都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只顾着往后方逃去,但他们面对三十步以后,已经放平了长矛,形成了简单拒马的的第二重军阵,终于是恢复了一丝理性,大部分又连忙往两翼窜去。
可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冲锋骑兵,原本兵力就不多,十分单薄的第二重明军军阵很快也被这股不惜代价强冲的清军骑兵给突破了。
不过,他们经过了比较充足的准备,抵抗得十分顽强,也给猛冲硬打长枪拒马的清军造成了数百骑的损失。
明军军阵的南翼,崩溃之势已成,而清军的五千冲锋骑兵,在如此硬冲之下,尚能一战的,却还有三千左右。
只是,阿济格和吴三桂看着眼前的战局,却并没有因此高兴起来。
因为他们目光所及,明军的援兵,已经来了,他们终究还是迟了一步,一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但事到如今,又不得不打的恶战,已经是在所难免了。
而且,南翼阵线的明军虽然疲弱,但阻击并不少,极大延滞了清军骑兵的进攻。若不是清军骑兵采取了不惜代价的冲锋方式,又牺牲了一千多绿营包衣,恐怕现在都不能成功突破。
不止如此,尽管阿济格派出了最后的两千兵马阻击明军,两边的山岭之上,十几队三五十人规模的明军小股部队还是顺着山道冲了下来。
这些明军小股部队绕到了清军军阵的后方,源源不断的战兵从密林山道中冲出,然后在平地上集结,第一批能战之兵至少有七八百之众。
还有数百战兵在山上鏖战已久,体力消耗太大,正在地上休息,但他们恢复得很快,在第一批士兵展开进攻之后,很快就能被组织起来,对清军展开新进攻。
这些战兵行动迅速,很快沿着两边的密林边界地带展开了进攻,他们七八人,十几人一组,形成了一个个弓箭手小队,在侧翼朝着清军的军阵射出可以破甲的重箭。
这些从两翼的树林中射出的重箭稀稀疏疏落到了清军的阵地之上,一旦命中清军盔甲的薄弱之处,很容易就能破开甲胄,对清军造成实质的伤亡。
当然,他们的这种进攻对于大队清军而言,实际伤害并不大,但却能充分扰乱清军的部署,使得军阵中的清军士兵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对方的战斗力。
杨坤领着阿济格和吴三桂联军的最后一支主力骑兵刚刚击溃了阵线南翼的明军,正准备乘胜追击,将这些明军溃兵赶往战场中路,以扩大战果,获取更大胜利的时候,常青山便率一队两千余人马的天威营骑兵及时出现,瞬间截断了杨坤的攻势。
这两千余名秦凯大军最为精锐的骑兵从大军阵线的南面,山麓的密林外侧绕来,猛然插入了清军骑兵群中,可谓勇猛异常,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山谷主战场的南面响起,上万只马蹄踩踏地面的轰隆声,战马嘶鸣声,战士喊杀声,以及刀枪剑斧交汇的金属摩擦声瞬间交织在了一起。
短斧,铁骨朵,狼牙棒......各种各样的破甲利器从两军阵中呼啸着飞出,不幸被击中的明军,清军骑兵纷纷坠落马下,甚至来不及挣扎,转眼间便被轰隆的马蹄淹没了。
杨坤在枪炮声此起彼伏的战场中居然还能听到这些嘈杂的声音,心中不由得大骇,他甚至有点不敢扭头去看那惨烈的一幕。
但作为一个战场老将,他又必须去看,不过那一望,却又重燃了希望。虽然己方骑兵被这支不要命的明军骑兵硬生生截断了,但他们的兵马并不算多,加上受到了溃兵的阻碍,真正冲杀入阵的,也不过五六百骑,只不过是这种以命相搏的打法,实在太过于凶悍了而已。
但大清的八旗老兵们也不是吃素的,骑兵群尾部的骑兵毫不畏惧,也同样冲击着这股明军,使得他们也付出了堪称惨烈的伤亡,不然也不会有如此震撼的动静。
而作为猛烈冲击的代价,便是成功穿过了敌军骑兵群的战马会依着巨大的惯性继续前冲,根本不受控制。
这使得常青山和杨坤都有了回旋的机会,他们也都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收拢兵马,再来一战!
其实,阿济格和吴三桂早就察觉到了明军的援军,但他们顾不得,也无法派出兵马阻击,在杨坤取得胜利之前,那是明军的南翼阵线。而明军统帅的援军是从战场后方来的,南面的山岭也被明军基本控制了。
这就是战场上的无奈了,有的时候,便是你猜到了敌人如何行动,也不一定能够阻止,或者说,迟了最后一步,一切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秦凯此时已经领着天威中军营主力亲临山谷主战场前线,各部在经过疾速行军之后,正在整理队列。常青山的那一千精锐骑兵是大军的前锋,速度自然要快许多。
秦凯看着南面清军的攻势停了下来,只有五六百零散的清军骑兵继续突进,但已经难以形成足够的力量,推着南面溃败下来的明军冲击中路,更不用说他已经派出了一支近千人的骑兵阻击。
但中路和北面的战况依旧焦灼,随着天威中军营各部在秦凯的指挥下迅速进入战场,明军的颓势很快被扭转了过来。
原本阿济格和吴三桂便只是占了轻微的优势,特别是他们误判了战场局势,派出吴国贵在背面布阵阻击有可能回击的那股明军骑兵,使得自己的进攻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而那支追击诱敌清军的明军骑兵,此刻正和回身反击的清军杀得难解难分,根本无力回援。
战场上的误判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无法把珍贵的兵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无法做出有效的兵力部署,同样是战事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面防线上,扭转了颓势的明军在秦凯的指挥下开始了局部反击,明清两军阵前的火枪兵纷纷对着攻来的敌人齐射,已经显得破碎的两军防线在突然涌出的冲锋方阵作用下,犬牙交错起来。
一个个方阵在震天撼地的喊杀声中汹涌而来,两边都各自装备了三十多门四磅炮,这些杀人利器在战场之上疯狂咆哮,战鼓军号声甚至都不时被着雷鸣般的火炮发射声给盖住了。
秦凯居于大阵后方,观察着战场的局势演变,他虽然在北面发动了进攻,但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必须经过试探进攻之后,才能通过清军的反应确定他们阵线的薄弱之处。
于此同时,趁着北面进攻,中路压力大减的时机,秦凯还将那里的压阵骑兵调往了南面,协助常青山迎击那股实力强大的清军骑兵。
明军的进攻方阵穿过了白烟弥漫的战场,黑色盔甲的战兵在火枪兵的最后一轮齐射之后,很快就已经冲到清军阵前,成百上千把短斧,飞剑从阵中飞出,朝着清军阵线砸去,不少直接击中了清军的头盔,胸甲,将他们整个人砸倒在地。而清军阵中也同样给予回击,双方互有损伤。
清军阵线上人头涌动,前排的火枪兵在齐射完毕之后迅速后退,他们也都是经过了长期训练,战场经验丰富的士兵,便是在这种危急时刻,也只是略微慌乱,并不影响前后队列的调动。
而阵后的八旗甲兵则是立即架起了长枪,披坚执锐猛冲而出,朝着明军的进攻方阵杀去,一黑一红两股人潮很快冲撞在了一起,地上“劈里啪啦”,不断倒下尸体,战场之上惨叫哀嚎声不断。
如此混战之下,便是两军后排的火枪兵也开始了散射,甚至是拔出腰刀加入了战场,在震天的喊杀声之中,所谓的方阵已经形同虚设,两边的军官甚至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双方都只是凭借着血勇和韧性在强扛。
不管你是满人,还是汉人,亦或者是浙闽山区走出来的山民,渔民,甚至是各地方少数民族,都没了区别,这个战场之上的明清大军都是在战场上磨砺出来的强军,旗鼓相当之下,只能是不断消耗。
(https://www.zbbwx.net/book/2933696/11063350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