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
翰林学士归黯为皇帝的残暴感到无奈:“调用民力太甚,会耽误生产啊!”
李晔却不以为然道:“朝廷为什么不给民夫发钱呢?”
这个嘛……
宰相们都呆住了,满座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个祖宗解释。
朝廷为什么不给民夫发钱?那乞丐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自从先秦有史以来,老百姓为朝廷交税服徭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谁听说过官府给老百姓发工钱的?按照这位祖宗的言行举行来看,治国政策不至于混账到这种地步啊。
这是一个封建帝王该有的觉悟吗?你搁那搞慈善呢?
弘文馆大学士崔远深吸了一口气,耐心解释道:“陛下, 百姓为官府服徭役自古以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没有发工钱的先例和说法,如果按照一兵对三民夫的标准发工钱,户部征调了这么多民夫,那么开支至少要翻上一倍,耽误了农桑不说,朝廷也负担不起啊?”
“如果真发工钱,朝廷虽然不至于倾家荡产,但是各道州县的地方官府恐怕就得砸锅卖铁了。”
众人纷纷赞同崔远, 眼见杜让能就要开始长篇大论给皇帝上一课,李晔连忙咳嗽一声:“崔学士说的朕不是不知道,奈何朕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想和各位臣工合计讨论一个。”
杜让能代表六位宰相道:“陛下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李晔清一清嗓子,心虚道:“这个嘛,朕就是想给民夫发工钱。”
眼见众人就要站起来发言,李晔连忙摆手道:“各位少安毋躁,且听朕说。”
李晔语重心长道:“既然征调民夫会耽误农事生产,那么反正也耽误了,朝廷不如把强征改为雇佣,把甄选裁汰的老兵和浪荡流氓招募一部分,再在地少人多的地方征调大头。”
“剩下的阙口,户部按照上中下辅雄望赤京畿的标准分额下达到各州县。”
“这些民夫不去前线辅兵,就专门负责运输粮草军饷等等, 每月发些工钱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会耽误生产, 二来这些人有事做,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流氓无赖子会少得多。”
“三来也能繁荣地方,人一动起来就会花钱。”
“民夫经过的主要路口城池,商贾肯定会投资开酒店聚草市。”
前两点好处好理解,第三则众人却有些摸不着门路,这次换成了李晔耐心解释:“打仗肯定是要征调民夫的,而征用民夫朝廷却不出钱,老百姓不但一无所得还要倒贴家产。”
“不但如此,家里的农事也荒废了。”
“农事一旦荒废,则必然影响到国家长治久安。”
“由此可嘉,大量无偿摊派徭役,朝廷和老百姓是两败俱伤。”
归黯赞成道:“不错,是这么个理。”
李晔循循善诱道:“那现在朝廷给民夫发工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崔远道:“这样一来,起码民夫不会为生计发愁。”
李晔鼓励道:“对,起码是这样。那么会不会还有别的好处?”
崔远是个聪明的少年俊才,想了想道:“如果民夫能够自我保全生计,那么军需钱粮物资在途中的消耗就会少得多,有家室的民夫一般舍不得花钱, 其他的人尤其是流氓无赖子,大概工钱到手就会花出去,朝廷给他们发钱,他们就可以自己在沿途城池草市置备干粮。”
归黯恍然大悟,补充道:“妙啊,这样的话,大军行进到哪里,这些人就会跟到哪里,工钱也就会发到哪里,军需库所在的地方和大军驻扎的城池荒野,或许就会因为这些工钱的流动出现而暂时的繁荣,商人生性卑贱逐利,到时候定然争相跨境卖货,赚民夫的工钱。”
“这样一来,税收也会暂时增长。”
这个归黯哪里都好,就是一向瞧不起商人,不过李晔还是很欣慰,看来在自己的长期熏陶下,归黯已经建立起流通起来的钱才是钱的观念了,财政三司要员也都明白过来了。
原荆南节度使现户部转运计量使成讷补充道:“是这个理,臣当年治理江陵的时候,从全国各地赶来江陵卖货开店的商贾不计其数,遍地都是酒店勾栏,商税收得臣手软啊。”
成讷虽然是一介武夫,却是个理财小能手。
李晔赞许一笑,成讷继续说道:“臣还在银行兼任了会计结算司郎中,臣觉得朝廷还可以通过银行发放军饷和工钱,这样东市工商央行就可以在关东各地拓展开办分属支行。”
“朝廷讨灭陕虢之后,工行宝钞就流通到了都畿民间。”
“如果这一战能讨灭朱温,工行宝钞就能流通到河南河北江左江西了。”
成讷是户部金司郎中,又是工商银行会计结算司的主管郎中,对钱比较敏感,前年铜价大幅抬升之后,成讷请示杜让能,建议工商推出宝钞,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周全章程。
杜让能召集三司要员商讨之后,觉得确实可行,于是命成讷主导宝钞推行一事,在成讷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宝钞信誉逐步建立流通,铜的紧张得到了缓解,关中铜价逐渐跌落。
作为银行高层领导,成讷对工商银行的扩张一直很热心。
三司的财政大臣们七嘴八舌,把强征改为雇佣的好处说了个七七八八,对想出这个好主意的皇帝拍了几记马屁,李晔也很得意,就在李晔飘飘然的时候,杜让能摆出学生的姿态,很客气的请教道:“陛下,此法的确好,成讷的建议也不错,但是老臣还有些许疑虑。”
李晔笑道:“无妨,说来听听。”
杜让能沉重道:“这样一来,军需保障未免鱼龙混杂,藩镇和有心人的奸细不就是可以混入其中了吗?贞元年间讨伐吴少诚的时候,朝廷连吃败仗就是因为奸细混了进来。”
“给贼军带路,替贼军烧营,给吴少诚通风报信。”
“如果改摊派强征为自愿雇佣,藩镇和有心人的细作趁机混入,行营该怎么防止泄密?”
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止是吴少诚。
历史上宪宗讨伐淮西的时候,李师道的奸细就趁机烧了河阴院的粮草,导致淮西前线军饷供应不济,各路招讨使部下军心浮动,如果不是宪宗坚持,只怕真如李师道所愿罢兵了。
穆宗讨伐王廷凑的时候,魏博的奸细就在朝中各种通风报信。
杜让能几句话使得大伙儿都冷静了下来,接连又提出了其他比如粮草集中安置和河北十镇如何办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按照李晔的既定政策,这次出兵各镇还是要自备粮草徭役。
开什么玩笑,四十万大军朝廷养得起?
李晔只养自己的兵,藩镇肯不肯卖命是藩镇自己的事。
营田团练观察处置节度职权都给你了,不至于连万儿八千人养不起。
当然,赏赐还是会有的。
哪家藩镇打了胜仗,李晔重重有赏。
言归正传,杜让能虽然泼了一盆冷水,但是既然在座一致认为可行,那么他提出的问题就是枝节了,李晔总结陈词道:“这个事情以前没有搞过,不过既然各位都认为这个思路有一定价值,那么朕以为可以先成立组织一个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这个事情该怎么办。”
“杜相公管着户部、盐铁、转运、度支、计量、银行六司,那就杜相公研办好了。”
杜让能管着钱袋子,本身也是个财政大佬,其他人当然都没意见。
就这样,经过财政六司要员的研究,给民夫发钱这件事最终还是落实了。
细节李晔就懒得过问了,他相信杜让能的水平。
军政大事都商量计较下来之后,李晔留宰相们在贞观殿吃午饭。
除了重大宴会,李晔的一日三餐都很简单。
中午的工作餐标准一直是四菜一汤,由于今天这顿午饭是何芳莺亲自下厨,所以标准稍微提高了一些,分别是黄瓜皮蛋汤、梅菜扣肉、清蒸黄鱼、孜然羊排、山药炖鸡、红烧肉。
在李晔的带领下,何芳莺的厨艺一日千里,青出于蓝的厨艺把李晔嘴巴都养刁了,现在被皇帝留在宫里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了,好多大员一到节日就盼着李晔赐宴。
李晔表彰某个大臣的时候也已经不像当初赏赐归黯那样给五匹绢了,很多时候官员看见小黄门手里提着食盒走出宫门的时候,就会咂咂嘴,一脸羡慕道:“这是谁受了恩遇啊?”
或者叹气道:“什么时候我也能迎来提着食盒的中使呢?”
今天的午餐虽然简便,但这几道菜被何芳莺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宰相们大快朵颐,李晔怀疑宰相们故意讨论这么久就是想蹭饭,何芳莺见宰相们迟迟不走,猜到皇帝很有可能留下大臣吃饭,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四菜一汤标准,大臣肯定吃不饱,于是便拴起围裙亲自上阵。
又叫来了裴贞一和刘疑给她打下手,裴贞一笨手笨脚的,厨房里是什么也不会,被何芳莺安排杀鱼去了,洛阳紫微宫一片荒芜,没有长安大明宫那么多规矩,裴贞一倒也乐意。
折腾了半天,才把一盆黄鱼收拾干净。
后殿里,望着大吃大喝的李晔,裴贞一愤愤道:“我成了他的杀鱼妹!”
贞观殿里,君臣几人边吃边聊。
杜让能吃得很香,尤其喜欢红烧肉,一块接着一块,时不时应付李晔两句。刘崇望也吃得很痛快,尤其钟爱孜然羊排,一块羊排下肚,再嘬上一小口冰镇葡萄糖,啧啧啧……
崔胤喜欢清蒸黄鱼,说自己最爱吃鱼了。
但是李晔却觉得滋味不足,孜然羊排没有辣椒面,终归是少了点意思啊。
至于汤类,要是有西红柿就好了,唉。
吃完午饭,三人心满意足离去,李晔返回后殿。
裴贞一气鼓鼓的坐在床上,看到李晔进来就问:“清蒸黄鱼好吃吗?”
“好吃,你也吃了?”
“你跟你的宰相吃的那些黄鱼都是我杀的,你说呢?”
李晔哈哈大笑,道:“长本事了啊,楚国夫人居然会杀鱼!”
“辛苦了,几位都辛苦了。”
哄了裴贞一几句,李晔看向正在吃饭的何芳莺:“我的好淑妃,我谢谢你啊!”
何芳莺正在挑鱼刺,笑盈盈道:“怎么样,我厨艺还不错吧?”
“非常好,不过比起我来,还差了那么几年功夫。”
“嘁,那晚膳你来?”
李晔摆手道:“那还是算了,我下午还有事。”
是日下午,李晔在应天门检阅了直属他的凤翔五师牙兵。
太平登封二年七月初一,皇帝亲临虎牢关坐镇。
此时的虎牢关,气氛已是一片肃杀。
(https://www.zbbwx.net/book/2858017/71826981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