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在大明当暴君大结局 > 第187章 阴云再临,暗流涌现(第一更)

第187章 阴云再临,暗流涌现(第一更)


  站在韩爌、钱龙锡的角度,他们这种想法绝对是正确的。

  更何况还有刘鸿训。

  刘鸿训其人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能干且正直的内阁大臣,可惜上了不到一年在历史上就被崇祯干掉。

  这些人知道后反对也绝对是情有可原。

  如果他们什么都不说,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小到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声音,大到一个国家,也需要不同的声音。

  只要不为了反对而胡闹,例如动不动跪在皇宫口来威胁人,崇祯都是欢迎提反对建议的。

  崇祯鼓励他们提反对建议,但不代表他接纳他们的反对建议。

  韩爌也不完全只是反对,他还有建设性的建议,他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现在在五省设立制造局,有些操之过急。陕西灾情尚未平息,大同镇尚在恢复,朝廷又开始对草原进行容纳管理,各处都需要大量的支出。臣的建议是制造局往后推三年,待一切平稳,再做打算。”

  刘鸿训也说道:“陛下,臣以为韩大人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平稳大同镇、容纳漠南草原和彻底消除陕西灾情,新农政已经在推行,若是再加其他新政,臣担心朝廷支出有限,届时有人趁机作乱。”

  崇祯道:“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朕自有计较。”

  成基命头铁道:“臣等愿闻陛下教诲。”

  崇祯说道:“首先你们要记住,新军政是不允许缓和的,水泥路是不允许缓和的,它即有利于新军政,又有利于新农政,对民生的改造也是巨大的。各地的制造局绝对不能往后推,这是出于行政的角度去思考。”

  “你们都读过朕的《国富论》,从金融的角度出发,银钞现在必须推行下去,银钞如何下放到民间?”

  张凤翔连忙接过话题:“回陛下的话,可以通过建设道路,给工人发俸禄,将银钞作为俸禄发下去,这样参与建设的工人有钱了。”

  成基命立刻反对道:“陛下,银行虽好,但各地尚未真正接纳银钞,若是用银钞给工人发俸禄,届时工人无法用银钞购买粮食,恐会引发大乱。”

  “这就是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崇祯斩钉截铁道,“万事皆会遇到困难,咱们当政者,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逃避!”

  “你成基命来跟朕说哪些政策有什么问题有何用,朕难道不知道会遇到难题?”

  崇祯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悦了:“你来跟朕说解决方案,哪怕这个解决方案不完美,朕也乐于去听!”

  成基命提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基建中银钞推行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崇祯自己已经想办法解决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无非就是民间商人不忍银钞。

  尤其是粮商。

  工人拿到银钞,一般都会去买粮食,毕竟穷人家第一考虑的就是粮食。

  那怎么解决呢?

  南直隶的刘家就是最大的粮商之一,真定府的王家就是粮商之一。

  要解决这种问题,就是要抓一些典型出来,杀鸡儆猴。

  等杀一批之后,再找大明的粮商坐下来谈,这事不就谈妥了么?

  成基命被批评后,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只是道:“陛下教诲的是,但臣下必须提醒陛下。还有一点,银钞的印刷和运输都受到了限制,及时陛下准备强行推行银钞,也不可能有足够量的银钞尽快下放下去,届时可能会出现银钞量不足的现象,而且在运输途中,也可能存在运输队私自占有的风险。”

  “成爱卿你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恕罪,臣暂无良策。”

  朕要你们何用!

  眼看皇帝就要发飙了,韩爌连忙救场:“朝廷还需准备充足的银两,一是在银钞量不够的前提下做补充,二是能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至于银两,臣以为,一是可以全国补齐农税缴纳,二是可以增加盐引、茶引派发。臣核算过,若是补齐农税缴纳,增派盐引和茶引,朝廷的年收入至少还可以增加500万两。”

  “只有500万两?”崇祯看了一眼韩爌,老实说,对韩爌的工作态度还是很满意的,能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比一天到晚只会咋咋呼呼说问题的官员强一百倍。

  只是他这算法明显有失公允,怕是又屁股决定脑袋,将一些人给踢出去了。

  “还请陛下明示。”

  “朕这里也有一笔账,可不止500万两。”

  张凡要做什么事,那肯定早就算好账了的。

  全国的农税、盐引、茶引、住税、过税,那都是算得一清二楚了的。

  大明朝的财务烂账就烂在税收上。

  这今年崇祯还只是着手整顿农税而已,商税基本没有碰,因为农业的危机是最大的。

  “行了,你们的担心朕都能明白,都回去跟朕再好好想想对策,朕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对策,而不是一味的反对。”

  几人被皇帝反驳得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好道:“臣等告退。”

  出了紫禁城,成基命叹了口气:“这下朝堂上又要风风雨雨了。”

  钱龙锡语气凝重:“恐怕后果比咱们想的还要严重。”

  此时,乾清宫内。

  毕自严在一边心情依然沉重,皇帝说了一大堆,可那些钱,还是没办法解决眼前越来越大的亏空。

  往后的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你们也退下去吧。”

  “是。”

  毕自严和郑三俊也退了出去,留下崇祯一人在乾清宫内。

  崇祯四年,最关键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啊!

  若是稍微出了一些问题,便会引发连锁反应,新政可能会功亏一篑,传统势力将会全面反扑。

  所以,今年死的人,注定要比过去三年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整理了一下心情,崇祯便打算出宫,前往孙承宗的府邸。

  岂料王承恩快速跑来道:“皇爷,孙阁老来了。”

  “他进宫了?”

  “是,在外面求见。”

  崇祯连忙走出去,看见台阶下面苍老憔悴的身影,连忙走下台阶,过去将正要下跪的孙承宗搀扶起来。

  “陛下,老臣只是身体偶感风寒,并无大碍,今日来晚了些,承蒙陛下垂怜,派太医去探望臣,老臣感激不尽。”

  “来来,快虽朕入殿歇息。”

  “老臣怎敢让陛下搀扶。”

  “你我君臣一场,走。”

  崇祯亲自将孙承宗搀扶进去,命王承恩赐座。

  孙承宗是一个话不太多的实干派,他端正的坐在这里,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有精神。

  “孙爱卿身体抱恙便要在家中歇息,有什么事派人跟朕通传一声便行了。”

  “陛下委臣以首辅,掌军政,臣不敢有丝毫懈怠。”孙承宗面色苍白、憔悴,与往日的沉着、坚定相比,判若两人。

  “臣今日来晚了些,请陛下恕罪。”

  “无妨无妨,朕这就派人送孙爱卿回去歇着。”

  可别以为孙承宗是在客套。

  他是首辅,又是军委会的元帅,是新政派执行第一人,他的状态,是关乎朝局稳定的。

  一旦他不出现,朝中必然会流言四起,原本已经平稳下来的朝堂,必然会涌起一股暗流。

  “陛下,老臣并非认为朝廷现在的支出太大,有些事情便不能做了,陛下是千古圣君,要改天换地,办法总是有的,东南自古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

  孙承宗虽然面色憔悴,但语气沉定,他说到这里,便已经不再多说东南了,而是道:“无论陛下要做什么,老臣都全力支持陛下!”

  其实南京国子监案,已经透露出一些风声了。

  政治觉悟高的人,都敏锐察觉到了一些事。

  孙承宗便是其中之一。

  而且浙江布政使洪思诏被杖毙乾清宫这件事,本身在京师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朝堂必然会风雨骤起。

  新政派面临的改革之局面将是前所未有的。

  失败了,将会万劫不复。

  孙承宗作为新政派的顶梁柱,这个时候的表态,无疑是要做给所有人看,让新政派的官员有信心。

  “孙爱卿现在的身体康健,就是对朕最大的支持。”

  “老臣的身体老臣心中是清楚的,陛下不必担忧。”

  崇祯这才舒缓了一口气。

  崇祯说道:“今年的关键是推行银行,陈子龙毕竟年轻,许多事情需要你来全力支持。”

  “陛下放心,老臣可以给陛下一个保证,银行一定能在今年完成任务。”

  “好好!有孙阁老的保证,朕无忧矣!”

  皇帝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有孙阁老的保证,朕就不必担心行政的支持工作了,朕只需要管哪些头铁的敢来找麻烦了。

  【作者题外话】:银票大赛开始了,每天更新量1万字起,诸位大佬,银票都砸过来吧。


  (https://www.zbbwx.net/book/2695756/9648358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