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在大明当暴君全文小说 >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


  崇祯虽然向关外调度了5万精锐之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相信北方会有一场打仗。

  毕竟打仗这种事,越是高明的政治家,越隐蔽得极好。

  就说皇太极要攻打北府这事,是绝密。

  而崇祯之所以调度大军,完全是处于整个北方战略平衡格局的考虑。

  漠南蒙古诸部的武装力量被打残了,南直隶事件后,大规模的儒生被发配进入草原,草原在崇祯四年下半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汉化进程。

  这些消息传到沈阳,让皇太极几乎失眠了整整一个月。

  因为一旦漠南蒙古进入大规模汉化,代表着皇太极西进的路程上将横出一块巨大无比的铁幕。

  例如归化城的汉化,例如元上都城的汉化,例如北府城的营建。

  这三座城市,将在草原上形成一个三角状的经济带,若是形成规模,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农作物、牛羊、商品、人口和大规模的军队输入。

  此后,漠南草原蒙古时代将彻底落幕,中原王朝的版图会向北边扩张数百里,俯瞰漠北,东震辽东,西望河套。

  这是皇太极决不允许发生的。

  同样,崇祯也决不允许,在漠南汉化序幕拉开后,有半点差池。

  今日之局面,是无数将士付出鲜血和生命才换回来的。

  两次草原之战,两次辽东之战,大同之战,死伤人数高达数十万,无数家庭破碎。

  又调儒生、关内之民多达十数万而北上。

  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决不可功亏一篑。

  崇祯五年,三月十八日,盛京以西八十里。

  一队队八旗骑兵正从远处奔腾而来,他们汇聚在主军营帐前,在指挥官的整顿下,排好了队形。

  战马的铁蹄在地上踏出浅浅的印子,喷吐热气。

  上面的士兵正在探讨着最近在辽河边的村子里的收获。

  并且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兴奋,这代表着他们可以去掠夺财富了。

  去年多尔衮的军队南下攻入朝鲜,满载而归,就引起了建奴内部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战争重燃的声音在建奴内部甚嚣尘上。

  再加上火器的大规模制造,以及红夷大炮的到来,都大大增强了建奴的信心。

  而且皇太极在内部的权力清洗,也使大多数人收益,军队后勤明显变得更加清廉。

  代善等人下野,新上台的高级军官,渴望建功立业,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外扩张的意愿更加强烈。

  建奴内部分出两派,一派是大军挥师西进,直取广宁,一派是避开辽东战场,到蒙古高原开辟新战场。

  最后,皇太极决定暂时避开辽东战场,西征蒙古。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年的辽河之战,卢象升在辽河边打败济尔哈朗后,辽东局势从大规模会战变成了小型的较量。

  自此,辽东出现拉锯局面。

  这正是袁崇焕想要看到的,也是崇祯想要看到的。

  袁崇焕向皇帝提出“筑城而守,蚕食辽地”的战略方针,得到了皇帝的鼎力支持。

  什么是筑城而守,蚕食辽地?

  就是不与皇太极正面冲突,以广宁为中心,开始修筑城寨。

  在正统历史上,孙承宗和袁崇焕这师徒俩便是这样的战略。

  这种战略早在北宋年间,由西北经略使韩弼和范仲淹提出来,为了对付西夏。

  结果是什么呢?

  经过近百年的修城,到北宋末年,宋朝差点就把西夏打灭国了。

  若是没有金国南下的靖康之役,可能西夏就提前一百多年灭亡了。

  而后世的鞑清,也有以为战略天才将这种战略运用得炉火纯青。

  谁?

  曾国藩!

  他打太平天国就是用的筑城战略,步步为营。

  为什么袁崇焕也用这种战略?

  一场战争胜败,由多种因素构成。

  其中有诸多偶然因素,也有诸多必然因数。

  以目前辽东军的实力,如果要强度辽河,硬取沈阳和辽阳,取胜的概率非常低。

  一旦战败,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财务危机和政治危机。

  这是国家大事,不是赌博。

  所以崇祯和孙承宗都鼎力支持袁崇焕的战略。

  经过去年一年的拉锯战,袁崇焕已经在辽河西岸经历了数座军事堡垒,将战线的最前沿推到了辽河。

  而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也不是吃干饭的。

  皇太极采取的制衡之策便是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的战术。

  什么叫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

  就是将骑兵切割成数个乃是十数个小队伍,这样增加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在辽河西岸,趁着明军修筑堡垒,便轮番进行快速打击。

  这一战术的精髓就是绝不恋战,打完就跑,跑后,第二天又来,或者当天下午可能又会回来。

  多队轮番上阵。

  这一战术,起初让修筑堡垒的明军吃尽了苦头,甚至摧毁了好几次明军苦心修建起来的城堡。

  不过很快,袁崇焕也想起了制衡之策。

  什么制衡之策?

  就是用敌人的战术,制衡敌人。

  关宁军也开始分出多个骑兵小队,以新军制中的一个连为最小的突击组织,也就是100个骑兵组成一个连,由十个连分散出去,在辽河平原与建奴展开分散的拉锯战。

  建奴许多小队伍分散在辽河西岸抢夺、烧杀那里的村落,并且毁坏明军在那里的屯田。

  而关宁军则在这些村落附近专门隐蔽,等待八旗骑兵的到来。

  双方先后在这里投入了近万人。

  最终袁崇焕在辽河西岸修建了三座堡垒,一个大渡口,成功将兵锋指向辽河以东。

  但皇太极也没有闲着,辽河东岸本身有鞍山、海州和耀州,皇太极在鞍山西边,又设立了一个西大营,专门用来防守关宁军。

  双方基本上在这里形成了对峙局面。

  而汉化元上都和归化城,扩建北府城,更加让皇太极坚定了西征蒙古的战略。

  此次西征,并非皇太极亲征,而是派出了济尔哈朗挂帅,统领建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共10万大军。

  皇太极提出以战养战的战术,即大军只需带够两个月的口粮即可,其余的粮食,全部去抢。

  这样有利于加强军队的紧迫感,大大降低后勤压力,而且增加军队的行军速度。

  这一次,主帅是济尔哈朗,蒙古诸部首领也尽数参战,汉军八旗也有诸多大将参战。

  足见皇太极对这次西征的重视。

  而皇太极本人,则坐镇国内,加强并深化改革。


  (https://www.zbbwx.net/book/2695749/9599640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