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海洋控制权!(第二更)
为什么一下子减少这么多?
因为南直隶和浙江省是大明朝最富裕的省,一旦它们施行双税制,朝廷的收入必然大减。
毕自严这有点言过其实了,因为他没有算商税。
国税局今年正在重新制定新的商税政策,一旦将商税规范,朝廷自然还会增加收入。
不过,他并没有危言耸听。
以目前大明朝的税收收入,是不可能支撑得起皇帝的这个大航海战略的。
这怎么可能支撑得起呢?
九边军镇、草原北府、辽东半岛全部都是巨额开销。
而且朝廷的官员人数在急速增加,水泥道路正在快速搭建,钢铁生产也在全面提速,这些全部是要钱的啊!
毕自严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一想到今天有一笔巨款从自己这里流出来,那心情简直就是……
没错!飞一样的感觉!
皇帝现在又提出一个海军战略,而且这停下来,已经不是花钱如流水了,而是花钱如瀑布!
这么玩下去,财政迟早有一天要完蛋!
毕自严继续补充道:“去年不算打仗,正常的军费开支已经到了1500万两。”
说到这里,毕大人越说越来气了。
他瞪了孙承宗一眼,军委会的开支越来越大,已经毫无节制,这还是皇帝精兵简政之后花的钱。
到处都在要钱,今天洪承畴说东部军区要扩编,明日孙传庭说南部军区要加钱,后天袁崇焕说北部军区要增加预算。
这他娘西部军区还没有开始建立,钱已经花成这样了。
“驿站返修建设投入100万两。”
毕自严涨红着脸,愤慨道:“去年一年,花了9000万两!财政税收才1500万两!”
他说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下来。
刚才都只顾着嗨了,财政支出一算下来,顿时就有一种迎面一盆凉水泼来的感觉。
李邦华小声支吾道:“前年在南直隶,不是抄了1.5亿两么?”
“路上损耗100万两!”毕自严吹胡子瞪眼睛,“就算加在一起,加上之前国库的钱,花出去了9000万两,现在国库里只有1亿两银子了!”
李邦华不做声了,大家也都不做声了。
当然,去年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被杀,也是抄了一笔钱,但满打满算也就百万两银子,连塞牙缝都不够。
现在国库里的1亿两银子,按照目前这种花法,根本不够!
现场一度沉默下来,崇祯笑了笑道:“毕爱卿,不必多虑,你还没将北京制造局那部分收入算上。”
“陛下,若是这般花钱,即便算上,也不够。”
“朕另有它法,你只管放宽心。”
搞钱的办法还是很多的。
以大明朝目前的投入,仅仅靠抄家肯定是不够的,抄家上来的都是塞牙缝的钱。
得加快全面改革商税了。
而眼下,海军衙门是必须得建立起来的,咬着牙也得建立起来。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毕自严也不好再说下去。
总之,现在钱是不够的。
大臣们心中也忧虑起来,现在局面是不是铺太大了一点?
现在多项投入,短时间内都是没有回报的。
唯一有回报的就是制造局。
水泥路、军费、新衙门等等,全部都是长远投资。
如果短时间内不从别处找到收入,朝廷的财政支撑不了几年。
那是不是铺太快了?
其实不然,这已经是极度节制了。
毕竟现在不是普通的改革,而是改天换地。
张凡自然也是留了后手的。
等这个会议结束后,大臣们各自离去。
皇帝独自一人在乾清宫,盯着地图。
随着辽东半岛的战争进入到僵持状态,登州的战略重心将会南移一部分。
大航海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拿回朝廷对海洋的控制权。
只有拿回了对海洋的控制权,接下来的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广西沿海,才能推行朝廷对外的贸易战略。
也只有拿回了海洋控制权,安南的粮食才能源源不断运回大明朝,抵消通货膨胀对民生的影响。
不仅如此,安南的粮食运回来,也是可以大赚一笔的。
粮食可不是免费提供啊,是要卖到民间的。
所以,拿下安南的时间不能拖得太长。
上海港口作为安南粮食进入内地的重要港口,也要在这两年快速搭建起来。
张凡深吸了一口气,大明朝的确在蒸蒸日上,可是看过财务报表的才知道,支撑起这蒸蒸日上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
他的目光转移到了地图上,转移到东南海域,那里似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明末的海上,是一个大争之世。
它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大陆争霸。
若是明朝本身没有海禁,且支持海洋贸易,恐怕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末的海上,到了崇祯六年,公认的东南海域霸主是郑芝龙。
这个时代,福建商人活跃在大明、日本、台湾、南洋诸国这些航线上。
这些航线来往船只繁密,有丝绸、茶叶、陶瓷、手工艺品,甚至粮食等等。
商品的流动,带来的是巨额的财富。
所以福建一带的许多人都在从事海洋贸易,又因为海上风险大,这些商人即是商人,也同时是有自己武装力量的海盗。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年代,东南海域到底有多少海盗呢?
告诉你,无数海盗!
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进入那个领域,你就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大航海时代,甚至可能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加勒比海盗》的世界里。
因为你的船一旦出海,就可能遇到海盗。
又因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海域大搞殖民,还想着打开大明的通商口岸,所以这里面即有海盗之间的地盘厮杀,也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角逐。
另外,日本人也搅和在这里面,让整个局面变得非常精彩。
简单来说,这一场大纷争中,大明有几个关键人物:
一、李旦。
二、颜思齐
三、许心素。
四、郑芝龙。
五、刘香。
为什么说这几个人是关键人物呢?
因为明末的海洋纷争,基本上是这几个人在主导。
(https://www.zbbwx.net/book/2695749/9583598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