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回京
两年后。
前往京城的官道上格外热闹。
二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前行着,马车前后还有不少的护卫及镖师随行。
柳承恩在北安州的任职期满,被调任京城。
北安州的新一任知州,换成了曾经的同知李信。
此次随他一同进京的,还有北安卫的王硕一家。
哪怕是两府都已经派人往京城送了一批行李过去了,可是这次离开,仍然是有不少的东西要带。
苏锦玉怀里抱着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娃娃,身边还陪着一个乳娘和一个小丫环。
一只略有些粗糙的大手掀了一下帘子,探头来问:“如何?孩子可有不适?”
苏锦玉笑笑:“没有,睡了,好着呢。”
男人咧嘴露出一口白牙,“那你呢?可要吃些梅子?”
“不用,我也无事。”
二人说话间,一旁伺候的小丫环却是掩唇偷笑,结果得了自家小姐的一记大白眼。
过来问话的正是高威,也是苏锦玉的夫君。
也不知道这二人是何时看对眼的,两年前得了家中首肯,便直接在北安州成了亲。
高威的家世简单,父母双亡,自小被爷奶带大的,几年前他们也都先后去世了,高威自此便成了一个无人管束的自由人。
虽然没有直系的长辈了,可是族亲自然还是有的。
高威祖籍京城,在这里长大,父亲是战死沙场的,死的时候,官职在从四品,噩耗传回来后,他的母亲便一病不起,待看到了夫君被送回来的尸身后,便直接一头撞死在了棺椁之上。
高威是长子,膝下还有弟弟妹妹,当时虽然有爷奶在世,可是很多事情,还得靠他来撑着。
高威这个兄长做的也算是格外不错了,给弟妹都操持了婚事之后,就被皇上派去了北安州。
如今再次回到京城,自然也是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弟弟妹妹都来看看自己的小儿子。
高威成亲之时,他的弟弟亲自过来了一趟,住了几日之后,便又匆匆离开。
高威的弟弟高武未入军营,而且因为自小身体瘦弱,所以长大后便一直打理家中的庶务。
爷奶去世之后,高威将请了族长过来做主,把家给分了。
如今回京,他们自然也是不住在一处的,高威是长子,所以祖宅是由他承袭了的。
苏锦玉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
自成婚后,自己过了两年无拘无束的日子,这乍一回京城,若是那妯娌再不好相处,小姑子也与她不对盘的话,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好在高威看出她的紧张,回京前便一直安慰她。
高威是长大后直接承了父荫,然后进入军中的。
入伍不代表了他是粗人。
也因为学识不菲,身手又好,这才被挑选入了御林军,再后来没多久,就被皇上看中,送到了柳承恩身边。
两家人浩浩荡荡地进京,这阵势自然是引起了城门官的注意。
而一直等在了城门外约莫一里地之外的凉亭附近的江家人则是喜不自胜,回头喊了一句,“回来了,回来了,快去禀报老爷和夫人。”
与他站地不超过三步的一名小童似乎才刚刚看清楚,也朝身后喊了一声:“是小姐和姑爷回来了,快去禀报太爷和太夫人。”
这第二个出声喊的,正是苏大郎安排过来的人。
苏大郎就坐在凉亭之中,听到了动静,脸上的笑是怎么也藏不住了。
两年前苏锦玉成婚,后来在大郎几人的劝说下,他们全家人便都搬到了京城定居。
至于家中的产业,苏大郎也不是一个蠢的,除了苏瑾行之外,还另外安排了人手,虎子和二愣子,也都成了他手底下能干的大管事。
苏大郎出钱重修了苏家的祠堂,之后又以苏二郎的名义买下了一百亩的田地交到族里,算是祭田。
为什么要以苏二郎的名义买?
当然是为了免税了。
六爷爷拿到这田契的时候,那手都在抖个不停呀。
“六爷爷,咱们苏家的人丁不及柳家兴旺,而且两个村子离地也不远,原本我想着也建学堂的,可是细想之下,又觉得不妥。这一百亩的田地产出,以后就由族里来安排给族中的孩子们读书吧。多读书,总是没坏处的。”
六爷爷自然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苏家,曾经也是辉煌过的。
只是想不到,一直到了孙子辈,这才又出了一名进士老爷。
如果不出意外,下次会试,柳家的七郎也会再中了进士,可了不得了。
苏大郎可说了,人家现在有好几个厉害的老师呢。
苏大郎又拿出了两张房契,这是他之前在县里买下的商铺,如今往外租着呢。
“这个也请六爷爷收好吧,这商铺只能往外租,不能转卖,往后每年的收入也都归族里支配。读书的耗费大,笔墨纸砚,哪一样都不便宜,六爷爷莫要苦了这些小孩子们就好。”
当时六爷爷激动地是老泪纵横呀。
果然,当初没有看走眼,苏老三这一家子里头,也就是二房的苏保柱还是靠谱的。
“好孩子,你有心了。”
“我们一家要去京城,这家里头的宅子还得麻烦您多照应着。我已经跟瑾行那里交待过了,他一家子会负责日常的一些打扫清理,只是瑾行年轻,若是家中有什么事情处理不周,还得请六爷爷出面做主才行。”
这就是在暗指老屋那边儿了。
他们这一走,谁知道老太太和大房会不会又打起他们家宅子的主意?
毕竟,他们家那宅子可是全村子里最气派的。
若是他们起了贪婪之心,那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苏大郎靠着往南运果酒,往北运茶叶绸缎,可以说是赚地盆满钵满,就家里头的那些糕点生意的利润,他自然也早就不放在眼里了。
只是,他看不上,不代表了别人看不上。
所以思来想去,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还是不能直接给族里,太惹眼了。
干脆,就让苏瑾行几个人管着,每年分给他们一些红利,如此一来,既能让村民们都有工钱拿,还能让族人们都承了苏大郎的一份情。
(https://www.zbbwx.net/book/2694296/11090995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