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目录 > 一千五百四十 父亲,你,要造反吗?

一千五百四十 父亲,你,要造反吗?


  蔡邕的去世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样。

  大医馆出动了几乎全部的力量想要挽回蔡邕的命,却依然没能成功。

  几个主要好手在蔡府待了一天一夜,想尽了办法。

  各种珍贵药材轮流上,甚至用最珍贵的辽东野山参给蔡邕续命,但是终究也没能挽回蔡邕的生命,蔡邕最终还是咽了气。

  咽气的时候,蔡邕的面色很不平静,好像在做什么挣扎似的。

  终于也没有挣扎出什么结果来。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兴元三年五月初三。

  大医馆群体战战兢兢地等着郭鹏和皇帝郭瑾的发落,但是郭鹏和郭瑾没有责怪大医馆。

  郭鹏在泰山殿内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修缮《格物学》教科书,正在添加一些新的内容。

  对于蔡邕去世的事实,他并未感到惊讶,他早有预感,有了心理准备。

  了解了一切的蔡邕已经没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了。

  所以他并不惊讶,连忧伤也是淡淡的。

  两人在蔡邕生命最后的一刻完成了诀别,诀别的痛苦和蔡邕故去的痛苦仿佛能够中和似的,带走了郭鹏心中绝大部分的负面情绪。

  他只是放下笔,默默地走到泰山殿宫门口,仰头望着苍茫的天空,追忆着与蔡邕相识的过往。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最后的决裂并非是他可以控制的,这是历史的决裂,是过去和未来的决裂,不可避免。

  只是不知道蔡邕临终之前,是否能回想起四十年前两人初见的那个午后。

  十二岁的郭鹏在蔡府后院的小亭子里见到了四十四岁的蔡邕。

  蔡邕正在抚琴,郭鹏站在那边倾听。

  一曲毕,蔡邕抬眼看向了郭鹏。

  “来者何人?为何站在亭外一言不发?”

  四十年前蔡邕的声音仿佛还在郭鹏耳边回响。

  可惜直到四十年后,郭鹏依然听不懂蔡邕的琴声。

  自然,蔡邕也听不懂他的心声。

  这让人无奈的时代,让人痛恨的时代。

  蔡公,来生若能再见于太平盛世,我们再一起谈论音乐,谈论理想吧。

  愿那时你我之间不再有任何分歧。

  愿那时众生平等,大家,都是人。

  八十四岁,是一个绝大部分人想都不敢去想的年龄,包括郭鹏在内,也不觉得自己能活到八十四岁。

  蔡邕原本应该在董卓之乱以后就死去,死于自己零分的政治水平,死于王允的膨胀。

  而由于郭鹏的介入,蔡邕比原先多了二十多年的寿命,安安全全的活到了郭瑾做皇帝的时候。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都是幸运的。

  一个幸运的东汉遗老。

  郭鹏能想得开,但是不知为何,郭鹏的心里始终压着一块大石头,让他闷得慌。

  蔡邕去世以后不过一天,五月初四,曹昂便带着蔡琰回到了洛阳,然后得知了蔡邕于昨日去世的消息。

  蔡琰肝肠寸断,当时便哭晕过去不省人事,而在此之前,蔡婉已经哭晕过去好几次,怎么劝也劝不住。

  两姐妹哭的凄凄惨惨,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郭瑾十分为难,怎么劝说都止不住蔡婉的悲伤,对此无能为力。

  蔡邕一脉并无男儿,蔡邕也不太想从族人里选一个继承自己的一切。

  为了防止无人继承蔡邕的爵位和遗产,早年郭鹏与蔡邕有过约定。

  若郭瑾和蔡婉有两个儿子以上,包括两个儿子,就把小儿子送给蔡邕做孙子,让他姓蔡,继承蔡邕的爵位和遗产。

  郭瑾和蔡婉常年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郭瑾纳妾前后,蔡婉多加努力,终于又怀上一胎,是个儿子,今年不到六岁。

  这孩子生下来就决定姓蔡了,之后还由蔡邕亲自取名为咏,把他交给蔡邕做孙子。

  将来会由这个孩子继承蔡邕的爵位和遗产,得到了蔡邕的准许,并决定把这个孩子录入族谱,接纳为自家人。

  如今,除了蔡琰和蔡婉两姐妹之外,不到六岁的小蔡咏也在灵前为蔡邕守灵、尽孝。

  因为事先有过安排和准备,所以这件事情并未引起任何波折,就这样确定了。

  蔡邕的身后事全部都安排妥当,很快,就进入了灵堂祭奠的环节,满朝文武都来蔡邕的灵堂祭奠蔡邕。

  哭得眼睛红肿的蔡琰和蔡婉两姐妹无法理事,蔡邕的后事就由刚回来还没有正式任职的曹昂全面主持——曹昂是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他来主持也说得过去。

  总不能让郭瑾这个皇帝亲自主持吧?

  蔡邕的葬礼还是相当有排场的,毕竟是满朝堂地位最高的官员,唯一的在任三公级别官员,八十四岁,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满朝官员能来祭奠蔡邕的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身份足够的才敢进入灵堂,身份不够的只能站在门外面充当背景板。

  在蔡邕灵前祭奠他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高官显贵。

  大将军曹仁。

  内阁首辅曹操。

  参谋台尚书戏忠。

  参谋台左右侍郎荀攸、郭嘉。

  尚书台下辖各部尚书、侍郎等数十人。

  卫军大将军赵云。

  卫军下辖四名将军郭栋、夏侯渊、李典、曹纯。

  还有一系列与蔡邕有旧的中层官员,以及一系列蔡邕在太学之中比较赏识的学生,他们纷纷在蔡邕灵前哭祭,祭奠这位给了他们莫大关注和鼓励的长者。

  蔡邕入魏以后,逐渐不在政治上有什么成就和建树,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和学问上。

  老一辈儒家学者郑玄等人相继去世之后,加之郭鹏打压儒学、创建新学,老一辈儒家学究逐渐式微,渐渐没有人专攻于儒家学问。

  而蔡邕也能与时俱进,他自己年轻时学有余力,所以学了一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属于【旁门左道】的东西,音乐,天文地理等等。

  而这些在魏帝国也属于新学内容,很受追捧,在科举考试之中占有不低的份量,于是蔡邕成为少数能在旧时代和新时代都站稳脚跟的学术大师当中的一员。

  这也为他带来了崇高的地位和名望。

  他的去世对于这些与他相关的人们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不过眼下天气正在转热,虽然郭瑾特批了大量冰块,但是考虑到蔡邕遗体的问题,灵堂只设三天,三天之后,灵堂撤除,蔡邕的遗体将运回陈留老家入土为安。

  一应人等愿意送行的可以送行,也可以在此之后再前往蔡邕坟前进行祭奠,任由他们选择。

  为表孝心,皇后蔡婉将和自己的姐姐蔡琰一起,送蔡邕最后一程,从洛阳把蔡邕送到陈留老家,然后再返回洛阳。

  这一点,郭瑾也同意了。

  蔡邕出殡的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

  郭鹏站在洛阳城墙上,从高处凝望着蔡邕的出殡队伍缓缓离开洛阳城,一路往东而去。

  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属于他的时代,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郭鹏长叹一声,为蔡邕送去最后的哀思。

  五月下旬,曹兰带着郭承志直接改道前往陈留祭拜蔡邕,然后和蔡婉一起返回洛阳。

  蔡琰很伤心,决定留在陈留老家多一些时候,多陪陪蔡邕,曹昂无奈,只好向郭瑾告假,在妻子身边陪伴她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小插曲。

  蔡邕的葬礼正式结束之后,陪伴他数十年不离不弃的老仆在蔡邕坟前自尽。

  蔡家人感念他的忠心,遂把他的坟墓修在了蔡邕的坟墓旁边,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继续侍奉蔡邕。

  蔡邕去世是大事,但是这件大事并不能阻碍魏帝国继续往前走。

  兴元三年六月初三,皇帝郭瑾向天下宣布,册封皇长子郭承志为皇太子,在奉天殿举办盛大的册封典礼,然后正式昭告天下,以郭承志为储君,定立国本。

  魏帝国第三代皇帝的人选已经确定,郭瑾作为皇帝的地位彻底稳固,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阻碍他的人或事件出现,他可以顺畅的毫无阻碍的行使他的权力,治理他的帝国。

  六月十七,云州刺史田丰和交州刺史满宠联名上表,言蜀道大动脉最南段已经顺利与交州道路合并,两州官道交通彻底接通。

  蜀道大动脉工程历经十八年的漫长时间以后,终于宣告终结。

  郭瑾十分高兴,立刻下令为整个蜀道大动脉的负责官员、工匠和民夫庆贺,大方的打开国库和自己的内库,对他们各有赏赐,并宣布连着册封皇太子的喜讯一起,大赦天下。

  蜀道工程终于完结,对于魏帝国而言意义极为深远,当时的人们或许还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后世人民一定能十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个十八年的漫长工程到底意味着什么。

  蜀道大动脉打通之后,郭瑾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大赦天下之后,他立刻下令调动蜀道大动脉部分精干负责官员和全体苦力奔赴大运河工地。

  魏帝国两大世纪工程之一的蜀道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中东部地区的大运河工程。

  这一工程自延德六年正式开工以来,也已经历时十年,江南段早已完工,中原段也几乎完工,现在只剩连接到洛阳的水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以增强运力。

  剩下来正在忙碌的还剩下河北段,从洛阳连接到邺城的这一段。

  原本这一段是不存在,延德四年程田党争时期这一段被郭鹏顺势提上正轨,加入了大运河工程的范围之中,把河北与中原、江南连成一线,方便未来的南粮北运。

  这一段工程郭鹏是使用当年俘获的鲜卑人和乌丸人进行的,由于初期工程模式较为粗放,所以使得战俘大量死亡。

  后来郭鹏告诫了运河工程负责官员要稍微善待战俘,才止住了战俘大量死亡的势头。

  不过干到如今,又是挖掘河道,又是拓宽河道,这等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压榨,又得不到多少营养补充,加上零星几次战俘起事被魏军镇压,这一批超过百万人的战俘已经十去四五。

  他们差不多是到了强弩之末,如今十分需要引入新的劳动力来补充。

  虽然蜀道上的苦力们基本上也是强弩之末了。

  不过蜀道上的苦力们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政治方面的罪犯,对于他们,郭鹏和郭瑾的态度都是废物利用,反正他们也别想活着离开工地。

  集结两大工程全部的力量,郭瑾给了大运河工程最后一年工期,要在兴元四年六月之前彻底竣工。

  虽然运河工程还未整体完工,但是南段和中段的部分河道已经被利用起来了。

  官方和商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运河进行一些行政和商业方面的工作了,比如往返传递消息之类的。

  通过运河的方式,连马匹使用的次数都降低了,对于不堪重负的官道和车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当然,这一切都是郭瑾操作完成的,郭鹏并没有任何参与。

  他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没有干预郭瑾的行政,也就是时不时在学部露面,继续严格督促学部进一步推动教育下沉,争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学校完全下沉到县一级别。

  至于分级教育,或者下沉到乡一级别这样的目标,估计也只能交给后代子孙了。

  为了降低魏帝国的文盲率,切实的提高教育普及率,郭鹏投入了自己大量的精力。

  他希望这种行动可以切实的改变未来,切实的给未来的变革提供文化与思想的土壤,让这种变革尽早到来。

  与蔡邕的决裂让他确信自己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一个这个时代的人的理解,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独行者。

  这让他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科技,以期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出成绩,给他的理想更多一点实现的空间与可能。

  就算这一切真的非常困难,真的遥不可及,他也必须要往那个方向走。

  一寸就一寸,慢慢挪就慢慢挪,哪怕是龟速,进一寸也有一寸的好处。

  只要他活着,就要不断的向前走,不断不断的向前走。

  兴元四年年初,经过多年筹备,格物学正式成为官学学科当中的一份子,并且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之内。

  从此以后,任何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都必须要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太学,州学宫,郡学校,还有目前已经办设起来的县学校,全面铺开格物学教育。

  经过他精心培养的格物学教师被分配到各州郡县的学校之中,成为格物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格物学。

  而在此之前,郭鹏授意郭瑾设立魏帝国的皇家格物堂。

  格物堂将与算术堂并列为太学下属重要的科研机构,专门负责为科举考试之中格物学的内容出题,测试学子们格物学的知识,以此在最基本的程度上保证格物学的存在。

  然后将其引导至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引导魏帝国目前急需改进的冶铁、农耕、造船、筑城等各项技术的研究上,用积累的理论知识为现实服务。

  这个要求,郭瑾大体上是答应了。

  但是在一件事情上,郭瑾与郭鹏产生了分歧。

  格物学教材最终定稿之前,自然需要皇帝的认可,光太上皇认可是不行的。

  “父亲,格物堂什么的当然可以设立,为冶铁农耕这方面的事情做些研究推动,当然也是好事,但是父亲,这种事情且不说他是不是真的,就说这样的说法……不方便公之于众用于教化吧?”

  郭瑾拿着正式确定的格物学教材看了一天,然后亲自来到泰山殿,支开其他人,向郭鹏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郭鹏看了看郭瑾的质疑。

  是关于宇宙观的那一部分,郭鹏说世界是个球体,大家生活在球体上,球体存在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所谓天,也就是宇宙,日落月升乃是自然之理,并无人刻意操纵。

  郭鹏竭尽全力的用一些当代人能理解的词句形容了一个粗浅的宇宙观,而郭瑾就对这一段觉得不满。

  郭鹏并不感到意外。

  “怎么不方便呢?”

  “父亲!皇帝,自号天子,自董仲舒以来,就阐明君权天授之理,天子代天行政,所以所作所为极为正义,所作所为都是合理合法,旁人完全不得质疑。

  这是天下万民的共识,人人都觉得上天有灵,天子真的是上天的儿子,您现在告诉他们天就是宇宙,日落月升乃自然之理,这不就是告诉他们上天无灵,一切都是自然之理?

  既然上天无灵,皇帝又怎么能自称天子呢?又怎么能代天行政呢?皇权从何而来?由此而来的整个魏国的权力从何而来?整个上行下效的基础都要被动摇,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啊!”

  郭瑾苦口婆心的劝说郭鹏:“父亲,儿子不知道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儿子也不关心咱们到底是不是活在一个球上,儿子只知道,这是关乎魏国国本的大事,马虎不得!”

  之前,郭瑾第一次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地位尚且不够稳固,一心一意稳固地位和权力,不敢对郭鹏有任何质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地位和权力逐渐稳固,时至今日,他已经是个真正的皇帝了。

  再看格物学最终定本时,他心中的疑惑和不满完全爆发了。

  郭鹏盯着郭瑾看了好一会儿,与蔡邕决裂时那痛苦的感觉再次浮上心头。

  他不得不痛苦的承认,他的儿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君主,一个拥有了他部分的思想,却无法超脱时代的封建君主。

  其实细细想想,郭鹏曾经期待过他的儿子会和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有所不同,但是终究,他没有经历过。

  他不曾经历过翻天覆地的改变,不曾经历过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彻底变革,所以他无法超脱于其中。

  郭鹏自己经历过,可是郭鹏存在于这个时代,他的一切都是合乎这个时代的法则,仅有的破格献给了科举,那已经是绝无仅有的大变局了。

  魏帝国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郭鹏ceng细细想过,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中国成功了。

  生产力和社会结构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甚至比原先更加糟糕。

  饿殍,文盲,半封建半殖民的糟糕状况,落后的生产结构,处境可谓是危险到了极点。

  可为什么那群理想主义者成功了呢?

  后来他细细想了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那句话。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他明白了。

  因为国家和民族经历百年高强度的压迫、剥削以及战乱,旧的路走绝了。

  于是先人把能走的路都走了一遍,走的一塌糊涂,处处是坑,摔得鼻青脸肿血肉模糊,最后奄奄一息之际,终于发现中国应该走哪条路。

  旧的路走绝了,其他的路被先行者封死了,走不通!

  血都快要流干了,再不走上正确的路给自己上药,就要死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而在那条路上,有引路者,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工业技术,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而这两个前提,魏帝国一个都没有。

  自己的路没有走绝,反而像是走上了康庄大道一样,顺畅无比,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美好的未来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呢!

  外敌?

  距离近的外敌都被干掉了,距离远的外敌自己还落后的要死,咱们自己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已经是最先进的……

  没错,我们就是最强的,放眼四海,天下无敌!

  国家处在强劲的上升期,人们正在努力生产获取更多的生产物资,以获取更美好的明天。

  社会矛盾被暂时调和,阶级矛盾被极大的缓和,这可都是郭某人自己的功劳。

  眼下,魏帝国无比强盛,内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驱动力一个都没有。

  而他郭某人却在这个时候振臂疾呼,让大家抬头看看天上,让大家知道天上没有神仙,只有自然形成的日月星辰!

  皇帝不是天子,只是一个统治者而已!

  这不就像个疯子一样吗?

  自掘坟墓?

  于是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关系的郭瑾向他提出了质疑。

  父亲,你,到底要干什么?

  父亲,你,是要毁掉咱们魏国的立国根基吗?

  父亲,你,要造反吗?

  郭瑾没有说话,但是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历史的车轮仿佛再次滚到了岔路上,他们父子就站在路口,一言一行,都能决定这辆车朝着哪个方向前进,有着什么样的结局。

  深深叹了口气,郭鹏自嘲的笑了出来。

  这一天,到底还是来了。

  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终于认清现实的这一天。


  (https://www.zbbwx.net/book/2656034/62653183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